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读——议——品”三步教学法,以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目标,构建了“以读为主,淡化分析,突出品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读”分为初读、默读两步。“议”则由质疑、鉴赏、总结三部分组成。“品”重在整体的感悟与体会。教改中教师应乐于欣赏与鼓励,善于导引与启发,精于评析与讲解,有耐心与信心。  相似文献   

2.
3.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自读课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初中语文自读课分为三部分:课前引导、课中点拨、课后引导。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自读课变成培养学生能力的真正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4.
怎样进行强有效的阅读教学,常常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目前农村语文阅读教学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目的偏离,将阅读囿于识字、释词、释句、分段和重记忆等。学生到头来不会读书写文;(2)过程简化,以“讲”代“读”,不能让学生“自求、自得、自探、自结”。到头来当然不会“自己读书”;(3)阅读教学教法单一,千篇一律;(4)开拓乏术,拘守课文,局限课堂,偏离考试,情境封闭,路数量化。  相似文献   

5.
边远山区初级中学的学生均来自穷山僻壤的村高完小,他们的语文基础普遍很差。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给课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培养学生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采用分组朗读的办法,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重点字、句的含义,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  相似文献   

6.
7.
徐晓红 《科技信息》2012,(9):282-282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语文教师掌握的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广泛地阅"读"、潜心地诵"读"、精心地备"读"、灵活地导"读",才能不断地提高文化修养,把主权真正的交到学生手中。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封闭式的“注入式”如此,即使是开放型的‘启发式”也难免此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只会完成教师的指令,而缺乏开拓精神。这就需要我们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切实地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盖有诱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  相似文献   

9.
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积极构建符合语文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品读感悟”。其核心是“读”、“品”、“悟”。“读”就是走进文本、倾听文本;“品”就是与文本对话,去经历文本人物的情感历程,感受文本思想与自己生活体验的碰撞;“悟”就是发现文本的美点与亮点,由文本引发对生活的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10.
赵建勋 《甘肃科技纵横》2003,32(4):83-83,89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大力推广新课程体系的协同式教学法,是贯彻落实我国中等教育改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刘秀英 《吉安师专学报》2004,25(B12):170-172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文道的有机结合,应以学生为本,注重的情感教育、整体教育为原则,努力创设语文情境,培养学生做人的道理,达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13.
“美读”是以声传情,语文“美育”是以文传情,二者均带有内隐学习的特征,基于此,本文浅论美读在语文“美育”中的作用及实现语文“美育”的美读方法。  相似文献   

14.
黄艳 《科技信息》2009,(26):I0264-I0265
读,是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方式。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读”所注意的问题以及由于注意到这些问题后所取得的优良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17.
徐建臣 《科技信息》2009,(25):247-247
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读的重要性,包括专注地读,默读,朗读,放声读,低声读;还包括读的语气,读的快慢,读的神态,读的句读,读的是否感人,对读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罗美珍 《吉安师专学报》2004,25(B12):161-162
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关键在于教师。而教师的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在强调学生的“主导”意识的同时,重视学法指导,指精提要,以讲导学。同时,在教学活动中确立明确的目标。各学年训练目标衔接。能力训练的内容既不可简单重复,更不能跳跃式前进,应该循序渐进。教师要根据学年教育目标和教材编排来确立读写训练项目。再次,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改变课堂教学中集体教学活动太多的现状,建立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为主的新课型。教师在提出学习要求和提示学习方法之后,给学生留下充足的自学时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9.
20.
我们知道思品课的内容本身较枯燥,学生自己也易看懂。所以思品课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更注重学生的活动。它具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等特点。如果能在教学中巧妙地创设情境,在先进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以灵活多变、不拘一格的情境赋予思品课教学以崭新的生命力,有着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那么什么是情境教学法?它具有什么理论依据?如何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本文将做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