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悬架几何布置未知的情况下,利用悬架K&C试验台的转向几何试验,对主销轴线位置和角度进行了分析,并对主销偏移距进行推导。根据四轮定位的原理,计算出主销内倾角和主销后倾角的初值;通过分析车轮转动时轮心相对于主销轴线的运动,推导出主销横向偏移距及主销纵向偏移距的算法;进而通过主销横向、纵向偏移距以及主销内倾角和主销后倾角,计算出内倾拖距和后倾拖距。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汽车在低速时的转向回正性能,采用图形变换的方法,研究了转向轮绕主销转动过程中主销偏移距和主销后倾距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在转向轮转向轮转角逐渐增大的过程中,主销偏移距变化不大,但是主销后倾距变化明显,外转向轮的主销后倾距逐渐减小,内转向轮的主销后倾距逐渐增大,这对汽车回正性能有明显影响。进行实车试验,试验结果支持上述理论分析,说明该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四轮定位仪测量主销内倾的精度问题,建立了精确的内倾测量模型.分析了主销内倾与传感器测量角间的非线性关系以及主销后倾变化等因素对主销内倾测量精度的影响.讨论了测量误差的分布趋势,当主销倾角大于10°时线性模型测量误差大于10′.针对无法校准主销倾角测量结果的现状,提出了在汽车纵横两平面内主销倾角独立生成的检定原则,研发了精度达到30″的四轮定位仪校准装置.试验表明:四轮定位仪测量主销内倾存在零点误差和线性度系统误差.当受检四轮定位仪主销倾角为15°时,其测量误差为18′,且系统误差随主销倾角增大而增大.试验结果与理论值相符.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基于WiFi的四轮定位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改变了传统的四轮定位系统的测量方法,使系统的测量速度大幅提高,是一种稳定性高、传输速度快、可靠性好、抗高频信号和强光线干扰强的汽车四轮定位定位系统.  相似文献   

5.
在现有的基于测距的位置解算算法中,定位精度受测距误差的影响较大.为了提高定位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根心的位置解算算法.该算法中,首先根据位置未知的节点(Target节点)与每三个位置已知的节点(Anchor节点)之间的距离测量值,计算出对应的根心坐标;在根心集合中,滤除误差较大的部分根心;根据剩余根心的坐标及其权重值,计算平均值作为解算结果.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误差下,提出的位置解算算法相比于现有的基于测距的位置解算算法有效地降低了解算误差,提高了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基于WLAN的四轮定位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改变了无线数传模块的四轮定位系统的测量方法,使系统的测量速度大幅提高,是一种稳定性高、传输速度快、可靠性好、抗高频信号和强光线干扰强的汽车四轮定位定位系统.  相似文献   

7.
为准确解算仅有少数几个历元的GPS载波相位观测数据的病态定位方程,将GPS快速定位的病态法方程求解问题转化为一个函数优化问题,应用遗传算法求解病态方程,避免了法方程的求逆运算,从而可以得到参数的近似最优解。实验表明,通过设计合适的适应度函数、确定合理的初始种群范围并选择合适的遗传算法运行参数,可使GPS快速定位病态方程参数浮点解的精度得到大大提高,接近参数正确值,有利于快速固定模糊度。该成果对于缩短GPS定位时间、提高GPS定位精度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庄光亮 《科技信息》2012,(10):101-101
由于四轮定位夹具厂家过于追求成本,开发出的新产品具有刚度差,强度不合格等缺陷,直接影响到测量的精度。本文结合现代CAE技术对原来的设计进行优化,在少增加材料的基础上来提高刚度强度,并且在不浪费原始模具的前提下对四轮定位夹具进行结构优化,通过对比优化前和优化后有限元分析,刚度强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前轮转向时车轮中心主销拖距和车轮定位参数对车身抬高量的影响,建立了车身抬高量模型,并采用图形变换的方法进行求解,再应用改进的Sobol法对车身抬高量进行全局敏感性分析,比较了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前轮外倾角、前轮前束角、车轮中心主销拖距对车身抬高量的贡献度。结果显示,车轮中心主销拖距、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对车身抬高量影响较大,其总效应指数分别达到0. 7323、0. 0270、0. 0219,说明车轮中心主销拖距是一个对车身抬高量影响较为明显的参数。  相似文献   

10.
车辆总是承担不同的载荷,车辆建模亦存在着误差, 传统四轮转向控制器难以达到原有的性能指标;针对外界干扰,采用μ综合鲁棒控制方法,构造横摆角速度跟踪综合控制系统设计框架, 选取了不同环节的权函数。仿真结果表明,四轮转向车辆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鲁棒稳定性和鲁棒性能,有效地提高了车辆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12.
以提高低阶矩的计算速度和精度为目标,以传统的图像表示方法和基于分层结构的图像表示方法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对称逆布局模型和坐标编码程序(NAMCEP)的快速精确几何矩计算方法.给出了基于NAMCEP表示的精确矩计算的一个重要定理.以图像处理领域里惯用的Lena,Goldhill,F16和Peppers二值图像作为典型测试图像,并与流行的基于线性二元树(LBT)表示的矩计算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NAMCEP表示的矩计算方法精确矩计算时间比LBT平均节省68.75%,能够有效地用于推导平移、伸缩和旋转不变量方面.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双前桥转向系统中,整车的侧向加速度所造成的车轮侧偏角对实际车轮转向角的影响,提出了考虑侧偏角影响时双前桥转向的阿克曼条件.首先推导了存在车轮侧偏角时双前桥各车轮转向角之间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包含车轮侧偏角在内的阿克曼转角公式;其次以某双前桥转向的重型卡车为应用对象,将所推导的设计公式应用于该重型卡车的设计中,建立相应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借助于Adams软件的仿真分析对各车轮转向角进行了设计;最后通过实车试验验证了经修正后的阿克曼转角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刀齿刀头几何角度对刀齿在旋转截割煤岩过程中力学特性的影响,利用ABAQUS/Explicit对不同斜角、前角和后角的刀齿旋转截割煤岩过程中所受三向载荷进行数值模拟。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截割阻力均值和后角之间的关系式。结果表明:斜角和后角增大均可以减小截割阻力和牵引阻力的峰值、平均值,同时可降低两力的波动程度;增大前角可以减小截割阻力的峰值均值、平均值,降低波动程度,但会使牵引阻力峰值的均值和平均值增大、波动程度加剧。该研究为刀型截齿的力学特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在非接触式坐标测量机上所用激光测头轴线位置需要标定这一工程需要,通过测量标准圆弧,提出了一种最小距离评价方法,该方法在评价函数取得极小值的时候可以有效标定激光测头轴线的初始参考零位。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具有超长细比特征的底部钻具组合(BHA),运用有限元结点迭代方法,研究柔性短节在不同位置对带位移工作方式旋转导向工具RSBHA的三维动态变形和动态应力的影响,并且分析在不同钻压和转速情况下柔性短节位置的变化对最大动态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合理的位置加入柔性短节能够减小RSBHA的横向动态位移,并且使得最大动态应力明显下降,起到减振的效果,反之将会明显增加动态应力;柔性短节位置对最大动态应力的影响远大于钻压和转速,合理地确定柔性短节位置对提高井下工具的安全性和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考虑悬架跳动时前束角变化的情况下,为实现对车辆转向运动学的最优化,以某小型皮卡车为研究对象,利用ADAMS/CAR软件建立前悬架和转向总成虚拟样机模型,进行转向和轮跳仿真实验。以内、外球头的空间坐标为优化变量,分别以阿克曼误差的均方根和前束角的变化范围为目标,运用DOE方法进行2次试验设计;根据实验结果分别对影响阿克曼误差和前束角的影响因素进行灵敏度分析,运用响应面方法(RSM)拟合出回归模型。利用MATLAB优化工具箱在约束前束角的情况下,对阿克曼误差进行优化,得到硬点的最优值。研究结果表明:在前束角的变化范围减少10%的前提下,转向机构在0°~25°常用转向角度,阿克曼误差减少51.27%。优化后的结果明显地改善了转向的运动学特性,并且避免了单独优化转向,对前束角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双前桥转向系统摇臂机构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汽车前轮磨损严重的问题,以某重型双前桥汽车为研究对象,利用ADAMS/VIEW建立双前桥转向系统运动学模型,对其双转向系统进行运动学及转向性能仿真分析,然后采用灵敏度分析方法,对双前桥汽车转向系进行优化;最后,将优化结果与不经灵敏度分析优化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证明,采用灵敏度分析方法效果好,并且节约仿真优化的时间,降低生产厂家改造成本。  相似文献   

19.
由于履带车辆常运行于恶劣的环境中,采用动静液复合转向机构的某型履带车辆在转向过程中,静液系统压力存在较大的波动,严重影响了车辆的转向等性能.为了使履带车辆动、静液系统配合平稳,采用电液比例阀替代实车上采用的充油阀,并在Matlab仿真平台下建立了动静液复合转向的系统模型,对转向过程的静液系统压力变化等情况进行了仿真.为了改善系统的综合性能,设计了遗传PID控制器,控制器可根据静液系统压力波动状况实时控制进入液力耦合器的油量.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系统工作过程平稳,动态响应迅速,能够很好地抑制了转向过程中静液系统压力的波动,提高了车辆转向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