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报道玉米螟幼虫对保幼激索似物敏感期试验的部分研究结果,表明:JH—738对晚龄幼虫有明显的延育效应,最大敏感期约在五龄末期,虽然延育效应从四龄已出现。对早龄幼虫似乎有促进发育的作用。JH—738有增加蛹重的影响。早龄期处理(1——2日龄,3——4日龄)还表现出成虫产卵量,每卵块的卵粒数以及卵的孵化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
以褐飞虱为研究对象,首次使用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5和具有蜕皮激素活性的新型化合物RH-2485表面处理飞虱3龄或4龄若虫,来研究外源激素对飞虱翅型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ZR-515可诱导短翅型分化,当用1μg/μL的ZR-515处理3龄若虫时,短翅率达到60.48%;而用1μg/μL及100 ng/μL的ZR-515对4龄期若虫进行处理时,短翅率则分别达到59.09%和77.78%;同时发现ZR-515对褐飞虱翅型分化的作用也表现出性别的差异,形成的雄虫个体中短翅型明显增多,如用1μg/μL和100 ng/μL的ZR-515分别处理3龄若虫,形成的雄虫中短翅型个体分别达到98.74%和83.33%,若处理4龄若虫,雄虫短翅型个体也分别高达86.67%和94.4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RH-2485对翅型分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雌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仅在黑暗期产生性信息素,性信息素的产生?脑中一种活性因子的控制,光照期、黑暗期的雌蛾脑匀浆液都有这种活性因子存在,但黑暗期脑匀浆活性较高,雄蛾脑匀浆液也有这种活性,雌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脑匀浆液也对亚洲玉米螟雌蛾有刺激活性,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2对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的产生即无刺激作用也无抑制作用。切断腹部末端神经亦不影响脑因子促使性信息素的产生和释放。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放射免疫法研究了粘虫(Mythim(?) (?) parata(walker))末龄幼虫和蛹初期的脑和前胸腺cAMP含量及血淋巴20-羟基蜕皮酮滴度的动态变化,进而研究了灭幼脲对这两种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粘虫末龄幼虫仅具一个血淋巴20-羟基蜕皮酮的释放高峰,化蛹后则以更快的增长速度提高滴度,至蛹3日龄仍无衰减之势;(2)末龄幼虫前胸腺cAMP高峰出现后12小时,血淋巴中出现20-羟基酮释放峰位.而蛹1日龄出现前胸腺cAMP高峰后的较长时间内仍有血淋巴20-羟基蜕皮酮的持续增加;(3)末龄幼虫脑cAMP峰较前胸腺的峰位提早24小时发生,1日龄蛹前胸腺发生cAMP高峰前,脑的cAMP量也维持在较高水平;(4)1日龄末龄幼虫经灭幼脲处理后,脑和前胸腺的cAMP峰值以及血淋巴20-羟基蜕皮酮峰值分别降低约47%(P<0.001),25%(P<0.025)和75%(P<0.001),峰值期以外的cAMP量和激素滴度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Wolbachia会对多种昆虫的生殖和生长发育等产生影响,但对于果蝇的适合度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比较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感染和未感染Wolbachia品系在产卵量、孵化率、发育历期、成虫寿命及生命期望值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Wolbachia感染显著降低了果蝇的产卵量(P0.000 1)、孵化率(P=0.018)、化蛹率(P0.000 1)、羽化率(P0.000 1)和成虫寿命(P0.000 1),导致幼虫的发育历期延长(P0.000 1),且卵期和I龄、Ⅱ龄和Ⅲ龄期幼虫生命期望值均降低.感染Wolbachia果蝇品系的相对适合度为0.688,表明Wolbachia感染对果蝇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存在有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化学杀虫剂引起的农药公害的扩大而逐个被禁用,寻求代替化学杀虫剂而不招致公害的防治害虫的方法在不断进行研究。其中一个方法是,利用昆虫的保幼激素(也称幼虫激素或咽侧体激素,由咽侧体分泌,支配昆虫的幼虫蜕皮和成虫生殖腺的成熟)。然而,这个方法能适用的时间限于害虫发生阶段中的短时间,而且也有可能招致伤害作物、传播病菌等损害。与此相对,根据保幼激素在昆虫的幼虫、成虫的一生中起作用,那末以跟它相拮抗的物质即抗保幼激素用于防治害虫的方法,可能是有效的。现已报告从与昆虫有关的植物中成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侵染对癞皮夜蛾(Gadirtha fusca)幼虫的影响是否因龄期而异,本研究以南方根结线虫侵染乌桕(Triadica sebifera),选用该植株叶片饲喂癞皮夜蛾大龄幼虫,以未受南方根结线虫侵染植株的叶片作为对照,比较不同龄期幼虫生长指标和食物利用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加,癞皮夜蛾幼虫体质量、取食量及发育历期呈上升趋势;相对生长率呈下降趋势;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先上升后下降,而近似消化率则呈先下降后略微上升的趋势。线虫侵染处理后,与对照相比,癞皮夜蛾4龄幼虫的相对生长率、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显著提高;5龄、6龄幼虫的虫体质量和5龄幼虫的相对生长率以及6龄幼虫的取食量、近似消化率、化蛹率显著降低。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对癞皮夜蛾幼虫生长及食物利用的影响因发育阶段而异,主要通过抑制两个末龄龄期幼虫的生长发育及化蛹,从而间接减轻癞皮夜蛾对乌桕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蠋蝽(Arma chinensis)对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幼虫的生物防控潜能,在室内条件下测定蠋蝽5龄若虫、雌成虫和雄成虫对桃蛀螟3龄、5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结果显示:蠋蝽5龄若虫、雌成虫和雄成虫对不同龄期桃蛀螟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蠋蝽对桃蛀螟3龄、5龄幼虫的控害能力由强到弱的排序均为:雌成虫,雄成虫,5龄若虫;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蠋蝽对桃蛀螟3龄、5龄幼虫的搜寻效应均逐渐降低,雌成虫的搜寻效应大于5龄若虫和雄成虫。蠋蝽5龄若虫、雌雄成虫均对桃蛀螟具有较好的控害潜能,且蠋蝽雌成虫的控害潜能大于雄成虫和5龄若虫。  相似文献   

9.
玉米螟人工饲养研究:实验室种群生物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1982年期间,观察了46代实验室种群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的生物学特性。在实验室条件下形成的种群在生物学特性上与自然种群存在着差异,本文记述了这些主要的特性。卵期:3.56±0.03天(平均数±95%置信区间)。黑头期在第3.4天,或孵化前的3.84小时。每个卵块平均有卵32.7粒,孵化率87.45±9.59%,多代饲养有降低趋势。幼虫期:雌16.89±0.44天,雄16.56±0.52天。记录了幼虫各龄期的持续期及头壳宽度。蛹期:雌6.55±0.20天,雄6.94±0.18天。蛹重受饲料种类,饲养方式及连续饲养代数影响变化较大。成虫期:雌9.17±0.73天,雄7.96±0.66天。还记录了成虫翅展,产卵量,产卵盛期等习性。并与亚洲玉米螟自然种群及欧洲玉米螟的生物学特性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翅原基(Wing disc)是昆虫幼虫体内成虫原基的一种,经生长分化后最终形成成虫翅。翅原基是研究昆虫变态发育过程的一个理想系统。为探究发育过程中翅原基的生长变化,本文以家蚕翅原基为材料,通过离体和石蜡切片的方法观察了翅原基从5龄第3天至蛹期0天的形态变化,并通过注射外源蜕皮激素活性物质20E和保幼激素类似物Methoprene探究了昆虫激素对家蚕翅原基生长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翅原基在幼虫阶段发育缓慢,从5龄第6天起生长分化逐渐加快,且翅原基的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原本附着于翅原基腔口处且呈团状的造血器官逐渐分散至消失,而由气管组成的翅脉逐渐形成。外源激素处理的结果显示,2μg剂量的20E可促进翅原基的生长分化,而2μg 的Methoprene抑制了翅原基的生长分化。上述结果暗示了,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共同调控了翅原基的生长分化,并最终实现了翅原基的变态发育。  相似文献   

11.
文章克隆得到家蚕(Bombyx mori)神经肽促咽侧体素受体基因(Allatotropin receptor,BommoATR),开放阅读框全长为1 254 bp,编码416个氨基酸.Bommo-ATR氨基酸序列的二级结构预测为7次穿膜蛋白,符合GPCR家族成员的典型特征.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家蚕脑-咽下神经节复合体中的ATR mRNA在5龄幼虫期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蛹后期,蛹前期和成虫阶段表达量最低.其中5龄幼虫第2天表达量最高,1~5 d持续维持较高的表达水平,这可能与保幼激素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蟛蜞菊茎、叶、花三部分提取物对稻纵卷叶螟2~5龄幼虫的拒食和毒杀作用,主要结果如下:蟛蜞菊茎、叶、花三部位的甲醇提取物对稻纵卷叶螟各龄幼虫均表现出一定的拒食活性,处理24 h后的拒食率分别为80%左右(72.35%~91.11%)、小于60%(40.90%~56.95%)、100%;各龄期幼虫对蟛蜞菊茎的甲醇提取物都具有较强的拒食活性,24 h的拒食率随着龄期的增大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2龄幼虫的拒食率高达(91.11±3.85)%,而5龄幼虫则下降到(72.35±9.08)%,两者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各龄期幼虫对蟛蜞菊叶的甲醇提取物都表现出较弱的拒食活性,其24h的拒食率最高的也只有(57.84±3.68)%;各个龄期幼虫对花的甲醇提取物都很敏感,24 h的拒食率达到100%,且各龄期之间无论是24 h拒食率还是48 h拒食率均没有显著差异;茎叶部位提取物对稻纵卷叶螟各龄幼虫的毒杀效果都不是很好,而花部位提取物对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有较好的毒杀效果,处理48 h后对2龄幼虫的致死率高达72.7%,但对高龄幼虫的毒杀作用则明显下降,处理48 h后对4龄或5龄幼虫的致死率均低于30%.  相似文献   

13.
陈慧  钱海涛  丛斌 《河南科学》2011,29(6):672-675
与对照相比,初羽化的玉米螟厉寄蝇雌蝇成虫取食含BtCry1Ab杀虫蛋白的蜂蜜(5%)+牛奶溶液后,寿命未受影响;对取食含有BtCry1Ab杀虫蛋白的蜂蜜(5%)+牛奶溶液的玉米螟厉寄蝇,采取人工剖腹取蛆法接种于健康的玉米螟4~5龄幼虫,则该子代寄蝇的蛹前发育期较对照显著增长,不同BtCry1Ab杀虫蛋白处理问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自1967年Rller等人阐明了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的化学结构之后,世界各国的化学家纷纷合成各种各样的保幼激素类似物。据Sláama统计截至1974年即已超过五百种以上(目前可能已达两千种以上)。我国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而且已应用到家蚕、蚜虫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导了灭幼脲Ⅰ号及其两种类似物:灭幼脲Ⅱ号和1—(4—氯苯基)—3—(2—氯苯甲酰基)脲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e'e)生长发育抑制效应的比较研究。灭幼脲Ⅰ号及其两种类似物分别以1000,500,100,50,10,5,1ppm加入人工饲料中,用这些含有药物的人工饲料喂刚孵化出来的玉米螟动虫三日,观察并比较其杀幼虫及致迟效应。结果表明灭幼脲Ⅰ号,Ⅱ号和1—(4—氯苯基)—3—(2—氯苯甲酰基)脲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38,7.24和53.70 ppm。致死效应与药物浓度密切相关。以灭幼脲Ⅰ号的致死效应为最高。毒性大小顺序为灭幼脲Ⅰ号>Ⅱ号>1—(—4—氯苯基)—3(2—氯苯甲酰基)脲。除具有杀幼虫效应外这些药物还具有致迟效应。  相似文献   

16.
茶园天敌厉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厉蝽(Cantheconidea concinna Walker)若虫和成虫的识别特征及其捕食茶尺蠖和茶蚕的行为。厉蝽若虫有剌吸茶树汁液的习性;日均捕食猎物数量随龄期的增大而增多,而随猎物幼虫龄期的增大而减少;厉蝽捕食茶尺蠖随猎物密度的增大而增多,以3龄厉蝽最明显,而捕食时相互间有干扰作用,以5龄厉蝽若虫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Cytochrome P450reductase,CPR),是细胞色素P450酶的氧化还原伴侣,在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内外源物质合成与代谢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研究了克隆亚洲玉米螟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基因Cytochrome P450reductase(OfCPR),并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及基因表达分析。OfCPR cDNA全长为2 323bp(GenBank登录号为:MG255127),编码区长度为2049bp,编码682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76.9kDa,理论等电点5.57。同源模建结果显示,该酶主要由N-端锚定区、FMN-结合结构域、连接结构域和FAD/NADPH结合结构域四部分组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OfCPR与鳞翅目昆虫CPR首先聚为一支,再与双翅目、同翅目CPR依次相聚。RT-qPCR结果显示,OfCPR基因在亚洲玉米螟幼虫和成虫期均有表达,而在一龄和五龄幼虫期,成虫期表达量相对较高。OfCPR基因在五龄幼虫期每一天均有表达,其中第三天相对较高,且在五龄幼虫肠道表达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瑞香狼毒提取物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瑞香狼毒根乙醇提取物(简称SCEE)对菜粉蝶、桃蚜和亚洲玉米螟的生物活性进行了测定.当试虫为菜粉蝶五龄幼虫时,采用夹毒法测定,SCEE处理2天后胃毒作用的LD?52为每头12.32og;采用叶蝶法测定,当SCEE浓度分别为5mg@mL-1时,处理7天后其校正死亡率为100%;采用叶碟法测定,SCEE对其AFC50为0.381 3mg@mL-1.当试虫为桃蚜时,采用浸叶法测定,SCEE处理2天后,其LD50值为0.592 2mg@mL-1.当试虫为亚洲玉米螟三龄幼虫时,采用食料混药法测定,SCEE处理7天和14天后,其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5.52%和85.52%.以上结果表明,SCEE对菜粉蝶幼虫、桃蚜和亚洲玉米螟幼虫具有很强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19.
中金翅夜蛾是一种暴露性害虫,以幼虫咬食植物叶片为害,其主要寄主有葫萝卜、莴苣等。成虫需补充营养,历期10—15天,平均每雌产卵为500粒;幼虫,根据其体长,头壳宽度,趾钩数目,取食习性等,可划分出五个龄期,各龄历期为2.8—4.5天,幼虫历期平均为17.7天,蛹的历期为11天;同时鉴定出7种寄生性天敌。  相似文献   

20.
研究苜蓿盲蝽(Adelphocoris lineolatus Goeze)成虫对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低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为新疆马铃薯甲虫天敌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室内饲养观察方法,并用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对结果进行拟合。结果显示:苜蓿盲蝽成虫能够有效捕食马铃薯甲虫低龄幼虫;苜蓿盲蝽成虫对马铃薯甲虫1、2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在一定范围内捕食量随马铃薯甲虫幼虫密度的增加呈增大趋势;苜蓿盲蝽成虫对马铃薯甲虫的控制能力1龄幼虫(16.0055)强于2龄(6.0659)。结论:室内饲养观察表明,苜蓿盲蝽具有杂食特性;苜蓿盲蝽对马铃薯甲虫低龄幼虫具有一定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