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70年代末以来,小麦白粉病在河南省发生逐年加重,并多次大面积流行成灾。常年发病面积都在1千万亩以上,年损失小麦1-2亿公斤左右,大发生年发病面积在4千万亩以上,损失小麦3-5亿公斤左右。发病面积和损失小麦数量都居全国首位,已成为河南省小麦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重大灾害性问题之一。为了进一步研究了解小麦白粉病流行成灾的原因,并且为生产及育种部门提供科学依据,近年对河南省的24个主要推广品种(占全省推广品种80%以  相似文献   

2.
麦播前的种子处理方法信阳地区植保检站石鸿文小麦播种前,切实抓好选种、晒种、药剂拌种等项种子处理工作,把好“三关”是种是种好小麦的关键,对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选种:选用无病虫、无杂质、大而饱满的抗(耐)病虫品种、可提高种子质量。简便...  相似文献   

3.
<正> 小麦赤霉病是我省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1985年在我省造成了严重的损失。1986和1987年发病面积一千万亩左右。小麦赤霉病为气候性病害。近年来,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和耕作制度的改革,已跨过长江,越过黄河,并逐渐向北扩展。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小麦品种还没有免疫品种,也缺乏抗病品种,化学农药乃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主要手段。1986年我们选用15种杀菌剂、在全省多点试验,从中选出8种杀菌剂在1987年再次进行研究,以找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最佳药剂和施药技术以指导大面积防治。  相似文献   

4.
<正> 小麦锈病有条锈、叶锈和秆锈三种,是我国小麦上发生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类病害。病原菌属于真菌中的担子菌。据推测,小麦锈菌的存在时间与小麦栽培历史相同,公元前1200年我省就可能有锈病发生。小麦三种锈病目前在我省均有发生,以条锈病最为普遍严重。五、六十年代条锈病多次大流行,导致四次小麦品种的更换。1990年锈病在全省发生达4488.32万亩,损失小麦10-15亿公斤,是1964年以来的又一大发生年。小麦叶锈病在我省南部和丘陵地区发生较重,1972、1973和1976年的严重流行使信阳地区小麦减产2-3成。秆锈病在我省的发生因  相似文献   

5.
<正> 五十年代以前,我省种植的小麦品种大多是名目繁多、产量较低的农家品种。虽然如此,但在品种间存在着遗传差异大,遗传背景复杂等的多样化,因此很少受到病害的影响。建国后,我省小麦品种经过五次大更换,每次更换都使小麦产量有明显的提高,单产由40公斤增至目前的200多公斤,但是每次更换也使种植小麦品种的数量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6.
黑麦冬牧70     
<正> 黑麦冬牧70属禾本科黑麦属越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栽培。因其既可在冬、春为畜禽提供青鲜草,又能收获籽实,且产量高、品质优,是理想的粮草兼用牧草品种。 特征特性及营养价值 黑麦冬牧70形似小麦,茎秆粗壮,坚韧,叶片浓绿、较宽大;叶鞘紫色、具茸毛;每穗有种子68-70粒,种子淡橙色,千粒重24-26克。 黑麦冬牧70适应性强,播期弹性大。8月下旬至12  相似文献   

7.
<正> (一)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全省广泛深入地宣传贯彻了党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的两个文件,认南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经济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生产极积性,一九八○年全省夏粮和生产在长期干旱、春季低温等多种自然灾害的严重袭击下、又取得了好收成。夏粮生产的实践再次证明:小麦是我省粮食生产中的一大优势,全省各地都适宜种植,在我省粮食生产中,历年总产量都占全年总产量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麦抗灾能力强,经济价值大,商品率高,小麦商品粮占全省商品粮总量的百分之七十以  相似文献   

8.
一、地块要求 要求选择地势较高、地力中上、灌排方便、西瓜和棉花的轮作周期在6年以上的地块。 二、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 小麦选择中早熟、中矮秆、综合抗性好、丰产、稳产品种,如豫农949、矮抗58、太空六号等。  相似文献   

9.
兰考三号小麦新品系是河南省豫东农作物品种展览中心利用小黑麦与普通小麦杂交选育而成的易位系小麦新类型。为探讨该品系的特征特性,1997年我们在本所试验地进行了3亩高产试验。尽管在小麦生长发育期间出现了多种不利的气候环境,全省小麦普遍减产,但兰考三号小麦...  相似文献   

10.
<正> 自从Arther(1891)首次报道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存在差异以来,世界各小麦产区都开展了大量的品种抗性鉴定工作,筛选出一批抗(耐)病品种和抗源在生产和育种上应用,对控制赤霉病的危害起了积极的作用。由于河南省是赤霉病的偶发区,过去选育和推广小麦品种,只注重对小麦锈病和白粉病的抗性,因而导致近几年我省赤霉病连续发生。因此,我们1984—1987年利用本省菌系对我省现行推广的小麦品种和一批有希望的品系进行抗赤霉病性鉴定,希望筛选出抗病良种和抗源材料,为生产上品种的合理布局和抗病育种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植物激素水杨酸调控小麦抗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植物激素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调控小麦抗寒性的研究概况。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水杨酸可以促进低温胁迫后小麦种子的萌发,抗寒性不同的小麦所需SA的最适浓度也不同,但都在0.005~0.100 mmol/L之间;SA可以抑制小麦细胞膜脂过氧化,使细胞膜的完整性得到保持,并且使冬小麦细胞核的受损程度降低;外源SA可以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脯氨酸以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促进蔗糖的合成,抑制蔗糖的降解,提高糖酵解代谢途径中关键酶的活性,在低温胁迫的前期促进抗坏血酸(ASA)、总ASA、谷胱甘肽(GSH)、总GSH含量的提高,在低温胁迫的后期促进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的进行。通过调节,SA处理使冬小麦在越冬过程中积累了更多的中间代谢产物,从而产生充足的能量以维持其在越冬期间的能量消耗,为其安全越冬提供物质和能量保障,并且在抗寒性强的小麦品种中,SA对抗寒性的调控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正> 当土壤缺乏水分时,要使小麦弱的籽苗出土而直立生长,深播是一种普遍措施。我们研究了通过亲本植株的氮肥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是否可以提高出苗率和冬小麦深播种子苗的活力。在试验的过程中,我们对四种播种深度,三个品种和三种种子蛋白质含量在不同的土壤混合物或土壤肥力状况下进行了比较。 Becent积极地研究苗势和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含量的关系,曾确定了种子大小  相似文献   

13.
以连麦2号和烟农19小麦种子为试验材料,考察了小麦种子质量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了小麦种子质量全程控制技术.结果显示,采用育种家种子、施用纯氮240kg/hm2、乳熟期去杂等技术有利于小麦繁种质量,发芽率与其烘干后降幅呈显著负相关,含水量与其烘干后及贮藏后发芽率降幅都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小麦生产是河南省的一大优势,全省小麦种植面积、总产量和每年对国家的贡献均居全国首位,而且农民人均农业收入的30%左右来自于小麦产业。在世界和中国小麦连年减产,小麦市场贸易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下,深入探讨河南小麦生产如何与时俱进,大力发展“小麦经济”,使全省小麦生产的资源优势尽快转变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河南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国内外小麦生产现状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几年来世界小麦产需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为:世界小麦连续五年减产,供给趋紧;传统出口大国小麦减产严重;国际…  相似文献   

15.
<正> 我省是全国小麦主产省,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首位。多年来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在农业科研和生产上均偏重于产量的提高,而忽视了质量的提高。因此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小麦在食品工业、加工工业以及内外贸易等方面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全省农民收入。在当前商品经济时代,改善和提高小麦品质已成为一项牵涉到多行业、多学科的研究课题,亟应重视和开发。下面就我省小麦品质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小麦是我省粮食生产的一大优势,小麦产量高低直接决定着我省粮食生产局势,甚至影响到国民经济全局。省委、省政府提出,1990年我省小麦总产要达到200亿公斤,这是摆在全省人民面前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但是,近三年来,我省小麦生产发展比较缓慢,全省人民对比极为关注。为了促使我省小麦生产尽快登上一个新台阶,有必要对近几年我省小麦生产发展缓慢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研究。一、近年来我省小麦生产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近年来我省小麦生产发展缓慢的原因主  相似文献   

17.
<正> 我省小麦单产自1984年达到244.5公斤之后最近七年.一直处于徘徊状态、其原因除社会因素和某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外,栽培技术比较落后是一个重要问题。栽培技术落后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已有的某些单项成功技术普及落实的不够.另一方面必须看到,全省小麦生产发展到由中产向高产过渡阶段的技术路线不够明确.没有一套适合于不同生态区的由中产变高产的实用栽培技术体系。豫北老高产区缺乏高产.稳产的过硬品种和相应的栽培技术,致使老高  相似文献   

18.
一、地块要求 要求选择地势较高、地力中上、灌排方便、西瓜和棉花的轮作周期在6年以上的地块. 二、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 小麦选择中早熟、中矮秆、综合抗性好、丰产、稳产品种,如豫农949、矮抗58、太空六号等.西瓜选择中熟、抗病、高产品种,如许抗七号、中华拳王、庆农5号等.  相似文献   

19.
磁场处理对几种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详细研究了磁场处理种子对黄瓜、番茄、水稻和小麦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场处理种子能提高种子活力,使种子发芽指数提高,电导率下降。  相似文献   

20.
信息博览     
小麦新品种豫麦49 优质、高产、强抗倒小麦新品种“豫麦49”的选育及应用课题由温县祥云镇农技站、河南省种子管理站、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完成。豫麦49属半冬性中早熟品种,产量三要素协调,丰产稳产性好,抗倒伏性强。参加黄淮生产示范平均单产461.7公斤,品质达到优质面包小麦和优质方便面标准。经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该品种高抗条锈病、中抗叶锈病、白粉病和叶枯病。该品种是将优质、多穗与抗倒结合于一体的高产、超高产品种,经济效益突出。(沃 文)棉花新品种豫棉19号豫棉19号是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