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表约数义的方位复合词的成因机制来源于空间概念。“上下/左右/前后”在空间上呈现出离心-向心状态。由于参照物的“磁力”作用,呈离散状态的空间方位同时又具有了“向心力”。离心和向心的相互作用使得它们游离在参照物周围,其结果是,始终不能到达参照物,但也不能远离参照物,这就是约数义来源的直接原因,而它们在分布上的不均衡与其对称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陈勇 《科技信息》2007,(32):171-172
方位隐喻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隐喻,它是人们参照空间方位概念而组建的一系列隐喻概念。由"上/下"域(up/down)产生的隐喻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方位隐喻,它以up/down的空间意义为核心拓展出一系列丰富的隐喻义。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方位隐喻中"上/下"域的隐喻拓展意义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张霓 《甘肃科技》2002,18(1):80-81
1何谓"新经济" "新经济"存在广义与铗义之分.从广义上讲,新经济是指9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在技术进步与全球化共同作用下所表现的一种状态:即经济出现持续高增长、低失业和低通张,且持续9年多.  相似文献   

4.
犯罪现场常常会被高楼大厦所遮蔽,有的则因地处旷野、密林、海洋、沙漠等环境而难以寻找合适的拍摄点和参照物,无法在照片上完整反映出现场方位。该文将卫星遥感图像引入现场方位照相中,运用"图"与"像"相结合的方法,有效拍摄现场方位,该方法简单、效果明显,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和意象图式理论,在对“on”和“under”等方位概念词语进行系列性跨语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英、法、汉语言中作为意象图式概念的“over”、“dessus”和“上边”另一方位概念词语进行了跨语空间隐喻比较分析,从中发现在这三种不同的文化当中表示同一意象图式概念的“OVER/DESSUS/上边”各自都有四个原型用法,居然不谋而合,分别以空间域作为始源域,将空间域的意象图式结构映射到非空间抽象域之上,研究结果再次佐证了认知语言学的“许多抽象的概念结构部分源起于意象图式结构,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是隐喻思维”的认知观。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V 到"结构很普遍,根据"V 到"结构所表示的意义可把它们分为四种类型:"V 到"结构表示位移义(包括具体位移义和抽象位移义)、"V 到"结构表示时间义、"V 到"结构表示程度义、"V 到"结构表示获得义。  相似文献   

7.
"东"、"西"属于人们最常用的表示方位的词语。本文词源、地理认知、文化内涵等方面探讨了汉英语中"东"、"西"两个词语在各自文化背景中的异同及原因,探讨了汉英"东"、"西"、"南"、"北"四个基本方位词不同排序的原因,同时解释了"东西"什物义的起源。  相似文献   

8.
对蒋士荣的“求诸约数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在“求诸约数法”中 ,蒋氏不仅给出了一种判定素数的方法 ,此法相当于现今的“厄拉多塞筛法” ,而且利用蒋氏的“求诸约数法”可以将任意大于 1的正整数惟一地分解成算术基本定理形式 ,这在中国数学史和数论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  相似文献   

9.
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巨大差异必然导致英汉语中对应词汇的联想义不尽相同.对于因联想义差异引起的翻译思考,有两点必须强调:一是汉、英词汇的联想义不可能完全相同,因而严格意义上的"信"与"对等"并不现实;二是过多的直译加注并不是一个值得推崇的翻译策略,尤其是在文学文本的翻译过程中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
"义"在<三国演义>中是超越一切不同派别的政治利益和政治观念而存在的道德评判标准.因此,<三国演义>不仅具备了文学层面的审美意义,更重要的是透过种种"义"之表现来昭示世人,从而具备了一种道德层面上的终极评审意味.深入分析可以发现,书中所颂之"义"的内涵,可以归纳为忠义、信义、贞义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1/12广东科技     
去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技部、国家统计局牵头,联合财政部、计委、经贸委、教育部、国防科工委七个部门,共同拉开了全国R&D(即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资源清查的序幕。 我省这项工作于去年10月全面启动,已取得了初步的工作成果。目前,我省全社会R&D资源清查的统计调查、数据汇总工作已基本结束,汇总得到的主要数据及初步成果也将陆续公布于众。  相似文献   

12.
13.
陈芸 《龙岩学院学报》2005,23(2):100-103
一道繁复的数学题,常需要代入一个 x,才能使问题简化,而本文也是用此思路,代入一个 "纸牌 "的概念来对法国批评家罗兰·巴特的< s/z>进行解读的,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文体形式的重要意义和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从具体的工程实例着手,阐明了黑白合同的概念及特征,分析了“黑白合同”产生的原因与造成的危害,提出了杜绝“黑白合同”产生的具体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考察“不“或“没“与后面结合的动词情状类别,以此观察由它们组成的句子所表示的不同时间意义,同时结合意愿动词、助动词,以及宾语的类别、句子的深层意思等,从多层面、多角度描写了“不/没 VP“所表示的时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民合作既是一个经验性社会现象,也是一个理论问题.引入"行动者/结构"分析框架,将对农民合作问题的探讨置于新中国的治水实践中,通过在宏观结构中确定农民行动的方式来理解农民合作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客家方言的"倒"和"到"语义功能繁多,有的地方语音完全相同。分析和比较闽粤赣三地客家方言助词"倒/到"作持续体标记和补语标记的用法,并通过与周边其他方言的比较,考察"倒"、"到"在语义上的使用情形,探讨"倒/到"的本字和来源问题,得出:永定、丰顺等客家方言持续体标记应写作"倒",补语标记则应写作"到",但两者都来源于动词"到"的语法化。  相似文献   

18.
“X男/女”词族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X男/女"这一新兴词族越来越流行。"X"在构成成分上较自由,可以是单音节语素、词,也可以是短语;从语义来看,"X"主要用来陈述各种不同情状的人,但要有凸显或相异性才能进入这一结构,"X男/女"主要有隐/转喻、直接特征、仿拟构词这几种理据;该结构有独特的语用色彩,即结构上的不平衡使其有突出、醒目的作用,语气上则...  相似文献   

19.
戴震在提出他的思想学说时,将孟子的“一本说”扩大及于宇宙论与人性论的范围。他的心性、性情思想均建立在“一本论”的基础之上。在这一背景下,他对宋明理学中的“性”“理”给出了人伦日用化的理解。宋明儒的所谓“性情”关系问题,被转换为“情理”或“理欲”关系问题。戴震反对舍情求理,实际上认为理应从情出。戴震的理欲之辨,既包括了辨理欲之别,又拓展为辨“私”“欲”之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