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硫化物沉淀法选择性分离碱性锌溶液中的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锌和铅常共存于锌铅矿石和固体废物如电弧高炉粉尘中。一种处理方法是用碱性浸出液来提取矿石或废弃物中的锌和铅。在这过程中将铅选择性地定量地与锌分离是一重要步聚。研究在碱性含锌(电弧高炉粉尘和氧化锌矿)浸出液中用硫化钠沉淀法分离铅。当硫化钠(平均分子量为222)加到碱溶液中的重量比为1.8—2.0(摩尔比为1.5—1.7)时,铅能选择性地定量地分离,而锌仍无损失地留在溶液中。  相似文献   

3.
湿法处理镍钼矿所得钼酸铵溶液砷含量较高.针对镁盐沉淀法除砷的工艺,进行热力学分析.根据同时平衡原理和质量守恒定律,进而绘制在25℃时Mg-NH4-As-H2O系热力学平衡图,并考察工艺参数对除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溶液中总氨浓度的升高及镁盐用量增大,平衡时砷含量降低.当钼酸铵溶液中[N]r=5mol/L,[As]r=0.1mol/L,[Mg]T=0.12mol/L时,整个pH范围存在4个平衡固相的稳定区即MgHAsO4稳定区(4.0<pH<6.0),MgNH4AsO4稳定区(6.0<pH<9.5),MgNH4AsO4和Mg(OH)2稳定区(9.5<pH<11.7)及Mg(OH)2稳定区(pH>11.7):当溶液pH为9时,砷质量浓度可除至2×10-6g/L,溶液中残留镁浓度为0.02mol/L.  相似文献   

4.
5.
本工作研究了掺砷二氧化硅乳胶源的制备、涂布及扩散工艺、扩散规律。把掺砷乳胶源应用到集成电路TTLSM323生产的隐埋扩散中去,得到了显著降低低电平开启电压的良好效果。实验表明,掺砷乳胶源扩散的扩散系数明显地高于气相扩散的扩散系数,扩散后的热处理对电活性砷总量有显著影响,扩散激活能随温度增高而变小。本文提出掺砷乳胶源扩散除了砷的空位扩散机构之外,还存在填隙式扩散机构,解释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在pH为2~3的硫酸介质中,缓慢加入稀硫化钠溶液,可以将甲基紫染料中的铜含量降至1000μg/g以下。本方法工艺简单,设备投资低,试剂用量少,经济效益高,是理想的甲基紫染料生产工艺改进方法。讨论了工业生产中的废料利用及治理环境污染等问题。对该方法已成功进行了工业放大实验。  相似文献   

7.
在pH为2~3的硫酸介质中,缓慢加入稀硫化钠溶液,可以将甲基紫染料中的铜含量降至1000ug/g以下.本方法工艺简单,设备投资低,试剂用量少,经济效益高,是理想的甲基紫染料生产工艺改进方法.讨论了工业生产中的废料利用及治理环境污染等问题.对该方法已成功进行了工业放大实验.  相似文献   

8.
根据溶液体系电荷平衡和离子同时平衡原理,通过热力学平衡计算,研究298 K下氯化钴溶液中Co-Cu(Ⅱ)-Cl-H_2O体系金属离子及其配合离子浓度随pH及总氯浓度变化规律,并基于不同的除铜方法进行热力学分析。在Co-Cu(Ⅱ)-Cl-S-H_2O体系中,计算硫化除铜终点各离子的平衡浓度,同时给出除铜终点金属浓度随总硫浓度对数变化关系图和随pH变化关系图。研究结果表明:在Co-Cu(Ⅱ)-Cl-H_2O体系下,铜钴主要以阳离子配合物形式存在,加入还原剂后,在Co-Cu(Ⅰ)-Cl-H_2O体系中,铜主要以阴离子配合物形式存在,钴仍主要以金属自由阳离子形式存在。因此,可以采用阴离子交换树脂深度除铜。随着总硫浓度的增加,铜逐渐沉淀,在除铜终点处恰好能保证钴不沉淀,因此,也可以采用硫化法除铜。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光纤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加热方法沉积光纤预制棒,并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工艺方法能够均匀反应沉积SiO2粉末,制备优质光纤预制棒.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研究了用活性炭为催化剂,对水溶液中的三价砷进行空气催化氧化,通过动力学研究确定了该反应过程为化学反应控制的拟一级反应,并进一步求出了用来计算三价砷氧化率和反应速度常数k的数学关系式和有关参数。 本试验还对氧化后的含砷污水进行了钙盐脱砷、镁盐脱砷、铁盐脱砷和锰盐脱砷效果的考查。与未氧化者相比较,脱砷效果可以提高十倍到三十倍,对含砷量约500毫克/升的污水,亦可处理到国家排放标准0.5毫克/升以下,而且脱砷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沉淀量也大为降低。 对某硫酸厂的含砷 500毫克/升,含镁 1200毫克/升的污水,和某冶炼厂含砷 20…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砷和磷及硅在沸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与分别于1. 32和1. 92N 硫酸及2. 4盐酸介质中,借砷钼、磷钼和硅钼的杂多酸被赤霉素还原成相对应的钼杂多兰的水相显色反应作分光光度测定微量砷、磷和硅。兰色化合物可稳定一日以上;砷、磷和硅的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2. 64×10~4、 2. 4×10~4和3. 51×10~4升·摩尔~(-1) ·厘米~(-1) ;桑德尔灵敏度分别为0. 0028、 0. 0013和0. 0008微克/厘米~2。方法灵敏、准确、简便,新还原剂又很稳定,优点甚多。  相似文献   

12.
以机械活化碱分解黑白钨混合中矿及常压碱煮钨渣所得高杂粗钨酸钠溶液 (m(As) /m(WO3) =(0 .32~ 2 .94)× 10 -3,m(Si) /m(WO3) =(1.2 6~ 5 .84)× 10 -3)为原料进行钨酸钠结晶过程除砷、硅等杂质的研究 ,分析了结晶率及氧化铝的添加量对除杂效果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除杂效果与结晶率有关 ,当结晶率为 80 %~ 90 %时 ,除砷率和除硅率均可达 90 %以上 ,对m(As) /m(WO3)和m(Si) /m(WO3)分别为 3 .2 1× 10 -4 和 2 .41× 10 -3 的料液而言 ,除杂后的精液中m(As) /m(WO3)和m(Si) /m(WO3)可分别降至 3 .5 0× 10 -5和 3 .5 6× 10 -4 以下 .添加Al2 O3 可明显改善结晶过程中的除杂效果 ,且Al2 O3 经化学改性处理后 ,活性增强 ,除杂效果更好 ;在相同条件下 ,与不加铝盐相比 ,添加活性Al2 O3 可使精液中的杂质含量明显降低 ,除砷率由 88.48%增加到 94.6 5 % ,除硅率由 89.77%提高至97.74% .  相似文献   

13.
砷是供水企业特别关注的污染物之一,采用化学沉淀法可以有效去除受砷污染的原水,对砷含量为131.5 μg/L的原水通过投加次氯酸钠使余氯达到2.0 mg/L,然后投加10 mg/L三氯化铁,可以使砷的含量降低到0.093μg/L,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用D380阴离子交换树脂从硫酸铵溶液中提取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动态法研究了D380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对钼的吸附和洗脱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溶液组成为[Mo]=3.0、[(NH_4)_2SO_4]=100g/dm~3时,树脂对钼的动态吸附容量为244.3mg/ml·wet resin.用5%NH_4Cl+10%NH_3·H_2O的混合液洗脱钼,洗脱率接近100%.经吸附——洗脱操作后,钼浓度富集4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介绍了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煤中砷检测过程中从试剂、溶样、显色等操作过程以及对于高砷含量样品的检测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确定测定稀HNO3溶液中低浓度的砷含量的简便方法,弥补国家标准砷含量测定方法的不足。方法利用HNO3和H2SO4分解温度的差异,将HNO3分解,再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中砷含量。结果经过实验确定在λ=515 nm时,稀HNO3中As含量与吸光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即mAs=39.06A-2.81,其中mAs单位为μg(mAs=1~13μg),线性相关系数r=0.9993,稀HNO3中As含量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8%~3.5%,检出极限为0.5μg,平均回收率为96.3%。结论此方法可用于测定稀HNO3溶液中的微量砷,而且结果可靠,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7.
试样经硝酸溶解后,在0.1~0.6 mol/L的酸度下,使硅酸与钼酸形成黄色硅钼酸.然后加入草硫混酸消除磷的干扰,用硫酸亚铁铵将硅钼黄还原成硅钼蓝.通过采用配制与试样相同基体的办法,加入不同含量的硅标液来测定试样中硅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试样经硝酸溶解后,在0.1-0.6mol/L的酸度下,使硅酸与钼酸形成黄色硅钼酸。然后加入草硫混酸消除磷的干扰,用硫酸亚铁铵将硅钼黄还原成硅钼蓝。通过采用配制与试样相同基体的办法,加入不同含量的硅标液来测定试样中硅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在自来水工艺中,原水砷异常时,可以通过混凝沉淀直接去除。本文以实验室搅拌实验的结果为依据,考察了不同投加量在用聚铁或用聚铁+聚铝作混凝剂的两种情况下,研究去除原水中砷的效果,并把结论运用于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在原水中,用聚铁或用组合法[聚铁(多)+聚铝(少)]作混凝剂时,均对原水中的砷较好的去除作用,但用组合法[聚铁(多)+聚铝(少)]作混凝剂时,不但去除砷效果好,而且两种混凝剂之和的单位药剂耗量少,待滤水色度低,反冲水耗量少,各项指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金属硫化物在非氧化性酸和氧化性酸中的溶解计算,探讨了各种平衡过程对溶解度的影响,可以使学生更易于理解金属硫化物在酸溶液中溶解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