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从工业产品出发制备多孔陶瓷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瓷膜由于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与机械和结构稳定性、抗化学试剂与微生物侵蚀的能力及较大的表面修饰潜力,因而一方面它作为一种膜分离材料具有很吸引入的前景,另一方面由于陶瓷膜的表面修饰能力强,易于引入具有催化活性的物质,从而使在陶瓷膜上实现反应(特别是高温催化反应)与分离双功能合一具有现实可能性。近年来γ-Al_2O_3膜一般是用溶胶-凝胶技术进行制备的,文献报道的方法都是用铝的醇盐(如异丙醇铝)作为原料,先制备γ-AlOOH溶胶,然后用该溶胶通过浇铸过程浸涂底膜,经干燥、焙烧步骤而制得γ-Al_2O_3复合膜。但是由于醇盐的价格较高,吸水性强,很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进行不受控制的水解,因此醇盐储存困难,并且在制备溶胶时,已水解的醇盐必须仔细除去,否则形成的γ-AlOOH溶胶胶粒大、分布宽,从而影响膜的性能。我们从工业产品SB粉出发成功地得到了γ-Al_2O_3复合膜,这种SB粉价格便宜,易于储存,并且制备过程更简单。  相似文献   

2.
王瑞君  陈彦  谢慧明  开桂青  王子尧  潘见 《科学通报》2011,56(14):1153-1153
超滤分离技术由于其操作简单、分离效率高、无相变、不损害生物活性, 特别适合多糖类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 本研究应用相转化法, 将纳米级Fe3O4 颗粒填充到聚砜中制备出一种新的磁性聚砜-Fe3O4 复合膜, 将磁性约束复合膜应用于多糖类物质的超滤分离, 通过外加磁场强度的变化调节磁性膜截留率大小, 探讨对多糖类物质进行可控制的膜分离机制.  相似文献   

3.
郑元青  童春义  王贝  谢英  廖红东  李丹  刘选明 《科学通报》2009,54(14):2065-2070
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包裹磁流体的淀粉纳米颗粒(StNP@Fe2O3), 再经叶酸活性物质(FA-PEG-NH2)修饰, 得到叶酸-磁性淀粉纳米颗粒(FA-StNP@Fe2O3),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显示, 所得颗粒的平均粒径约为250 nm;邻菲罗啉法检测FA-StNP@Fe2O3的含铁量为2 mg/g. FA-StNP@Fe2O3纳米颗粒在交变磁场下作用30 min, 可使环境温度(37℃)升高到42~43℃, 显示其具有一定的磁热效应. 将纳米颗粒分别与HUEC-12正常细胞和Hela肿瘤细胞共培养, 经交变磁场作用后, 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实验、Hochest-PI双染色分析、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了纳米颗粒在细胞水平的生物学效应, 结果表明, FA-StNP@Fe2O3纳米颗粒在未加磁场时,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 而在一定交变磁场强度作用下则能有效地诱导HeLa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率为13.4%, 普鲁士蓝染色实验显示, 叶酸修饰有助于FA-StNP@Fe2O3纳米颗粒靶向识别HeLa细胞. 研究表明, FA-StNP@Fe2O3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肿瘤靶向磁热治疗效果, 可望应用于肿瘤的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4.
MnCo2O4 的电性能及其对SUS 430 金属连接体的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斌  孔永红  卢凤双  张建福  蒲健  李箭 《科学通报》2010,55(11):1055-1062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MnCo2O4  尖晶石, 研究其导电性能, 并探索MnCo2O4 涂层的最佳成膜工艺及其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金属连接体SUS 430 中温氧化行为的影响. 利用XRD, SEM 及EDS 表征氧化物的相结构与微观形貌, 采用“四点法”测量MnCo2O4 尖晶石的电导率及涂层合金表面氧化膜的面比电阻(ASR). 结果表明, MnCo2O4  尖晶石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 其中温电导率比MnCr2O4 尖晶石高约2 个数量级. 750°C 空气中的循环氧化动力学及 ASR 测试结果表明, 在还原气氛下煅烧成膜并随后在空气中预氧化为MnCo2O4 涂层成膜的最佳工艺, 能最大程度提升SUS 430 合金的抗氧化能力, 并改善其导电性能及黏附性. MnCo2O4 尖晶石为一潜在高性能SOFC 金属连接体涂层材料.  相似文献   

5.
史盛华 《科学通报》2013,58(5-6):485-489
α-Fe2O3 (带隙2.2 eV) 和Zn2SnO4 (带隙3.6 eV)两者都是廉价的光电材料, 然而前者光生载流子复合效率较高, 后者只有在紫外光区有光电响应. 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核壳结构的α-Fe2O3@Zn2SnO4复合材料, 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电子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及表面光电压谱(SPS)等分析手段进行材料结构、形貌和性能表征. 结果表明, 该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的光电响应比单一组分光电响应的强度和范围都有明显的改善. 该复合材料光电响应的改善, 与水热法制备的α-Fe2O3@Zn2SnO4核壳结构有关. α-Fe2O3与Zn2SnO4复合后Fe2p的结合能变化明显, 这可能有利于光生载流子分离.  相似文献   

6.
Al2O3 绝缘栅SiC MIS 结构基本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莉  杨银堂  马晓华 《科学通报》2011,56(11):822-827
采用原子层淀积(ALD)方法在4H-SiC(0001)8°N-/N+外延层上制备了超薄(~4 nm)Al2O3 绝缘栅高介电常数SiC MIS 电容. 通过对Al2O3 介质膜以及Al2O3/SiC 界面微结构和电学特性 分析表明, 实验所得Al2O3 介质膜具有较好的体特性和界面特性, Al2O3 薄膜的击穿电场为25 MV/cm, 并且在可以接受的界面态密度(2×1013 cm-2)下具有较小的栅泄漏电流(8 MV/cm 电场 下漏电流密度为1×10-3 A/cm-2). 电流-电压测试分析表明, 在FN 隧穿条件下, SiC/Al2O3 之间的 势垒高度为1.4 eV, 已达到制作SiC MISFET 器件的要求. 同时, 在整个栅压区域也受 Frenkel-Poole 和Schottky 机制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7.
γ-Al2O3纳滤膜的特性参数及工作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蓉春  雷晓东  魏刚 《科学通报》2003,48(7):665-667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γ-Al2O3纳滤膜. N2吸脱附测试结果表明, 膜的特性参数为: BJH脱附平均孔径3.9 nm, BJH脱附累积孔容0.33 cm3/g, BET比表面积245 m2/g, 孔径分布非常窄. 测定了γ-Al2O3纳滤膜的Ca2+截留率-跨膜压差、Ca2+截留率-处理液浓度、Ca 2+截留率-处理液pH值等工作曲线, 发现Ca2+截留率随跨膜压差的升高而增加, 随处理液中CaCl2浓度的升高而降低; Ca 2+截留率强烈地依赖于溶液的pH值, 在Al2O3的等电点(pH = 7.5)其值最小.  相似文献   

8.
超声、磁共振多功能微气泡造影剂的制备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芳  李熠鑫  陈忠平  顾宁 《科学通报》2009,54(9):1181-1186
随着包膜微气泡材料和制备技术的发展, 微气泡超声造影剂不仅用于超声成像诊断, 而且在分子成像、药物传输及靶向治疗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 实验制备了膜壳装载Fe3O4纳米颗粒、中心包裹氮气的聚合物微气泡造影剂, 体外超声成像(US)显影实验发现该微气泡具有良好的超声图像增强作用. 利用包膜微气泡在超声场作用下的振动模型研究其动力学行为发现, 膜壳中包裹的Fe3O4纳米颗粒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增加微气泡的膜壳散射截面, 增强超声波的背向散射强度, 从而显著增强超声图像的显影效果; 当超过一定Fe3O4纳米颗粒浓度则会导致微气泡膜壳散射截面减小, 从而降低超声图像增强效果. 另一方面体外磁共振成像(MRI)显影实验证明, 随着膜壳中Fe3O4纳米颗粒含量的增加, MRI增强效果亦增加. 因此为了制备US和MRI双重显影增强的微气泡造影剂, 控制磁性纳米颗粒在微气泡膜壳中的包裹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采用定向凝固的方法研究了Al2O3/A-4.5Cu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定向凝固冷却速率的提高,Al2 O3/Al-4.5Cu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塑性提高 ,与搅拌铸造Al2O3/Al-4.5Cu复合材料相比 ,当定向凝固速度达到700μm/s时 ,其抗弯强度提高66% ,断裂应变提高135%.另外,在相同定向凝固条件下Al2O3/Al-4.5Cu复合材料与Al-4.5Cu合金相比较,其抗弯强度均得到明显改善 ,而断裂应变则降低 .搅拌铸造Al2O3/Al-4.5Cu复合材料表现为沿晶断裂,而定向凝固Al2O3/Al4.5Cu复合材料表现为韧性断裂,随着定向凝固速率的提高,其断裂面上韧窝数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覃欢  周婷  杨思华  邢达 《科学通报》2013,58(7):580-585
多模互补成像可以提高医学诊断精度. 多模探针是联合各个成像模式的桥梁, 这意味着发展多模式、多功能的纳米探针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发展了一种具有靶向性的四氧化三铁核/金壳纳米粒子(Fe3O4@Au)作为核磁和光声双模成像的探针, 实验证明Fe3O4@Au纳米粒子具有超顺磁性, 可以增强T2序列的核磁信号. 此外, 该探针同时具有光学吸收性质, 可以增强光声信号. 在其表面修饰Integrin avb3单克隆抗体后, 该探针对U87-MG肿瘤细胞具有选择靶向性. 基于Fe3O4@Au纳米粒子的核磁/光声双模成像将在肿瘤诊断中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分别以α-FeOOH和γ-FeOOH为原料, 经化学沉淀-局部规整法制备了棒状BaFe12O19, 通过XRD, FT-IR, SEM及VSM技术对两种FeOOH制备BaFe12O19的形成历程及磁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 形成历程可归纳为: 以α-FeOOH和γ-FeOOH为原料制备的前驱体α和前驱体γ均为针状结晶态BaCO3包覆FeOOH复合物, 前驱体在焙烧过程中经过FeOOH脱羟基反应、中间相α-Fe2O3和BaFe2O4 生成反应及两中间相反应得到终产物BaFe12O19. 然而, 前驱体?焙烧中间相α-Fe2O3直接由α-FeOOH脱羟基形成, 而非γ-FeOOH脱羟基生成的γ-Fe2O3再经相转变而形成, 因而其结晶有序程度相对较高; 这进一步引起发生BaFe2O4 生成反应时, 前驱体α焙烧物中BaCO3的结晶有序程度较高且其焙烧中间相BaFe2O4生成速率略低和结晶有序程度略高. 这些差异导致前驱体α 1000℃焙烧物的结晶有序程度和纯度均低于前驱体γ1000℃焙烧物, 但颗粒长径比却较高, 进而引起前驱体α 1000℃焙烧物呈现较高的矫顽力、饱和磁化强度和剩余磁化强度.  相似文献   

12.
刘术侠 《科学通报》1997,42(15):1622-1626
<正>大环穴状结构化合物是杂多化合物中的一类新型结构.目前发现具有此类结构的化合物共有4个,这类化合物具有抗病毒活性,其中(NH4)17Na[NaSb9W21O86]·14H2O(代号HPA-23,以下简记为NaSb9W21).在80年代初曾作为首例抗艾滋病药物应用于临床,虽然后来因一些副作用而使临床使用受到限制,但作为潜在的抗病毒化合物在多酸化合物的药物化学研究史上仍是一个重要的化合物.我们曾对杂多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的抗艾滋病病毒(HIV-1)活性筛选,发现某些杂多蓝配合物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及较高的活性.杂多蓝是杂多酸(盐)还原后得到的混合价态配合物,迄今为止,有关Keggin结构杂多蓝合成及性质研究已有一些报道,但关于大环穴状结构杂多化合物杂多蓝的研究还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3.
在500℃实验条件下, 通过锡粉催化分解二茂铁, 反应12 h 获得大量高纯Fe3O4/螺旋形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 表征结果表明, Fe3O4 纳米颗粒的直径主要集中在35~65 nm 之间,螺旋形碳纳米纤维的直径为40~70 nm. 调节反应温度可以控制纳米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组成. 在此基础上, 讨论了Fe3O4/螺旋形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形成过程. 500℃反应12 h 制得Fe3O4/螺旋形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磁滞回线表现出铁磁行为, 其饱和磁化率、剩余磁化率和矫顽力分别为29.8 emu/g, 9.6 emu/g 和306.6 Oe.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共沉淀法和sol-gel 法制备了Y2O3:Er3+, Y2O3:Er3+/Yb3+和Y2O3:Er3++TiO2 三种样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比表面积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及荧光光谱仪分析和测试了样品的表面形貌、比表面积、孔隙度、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室温下的荧光光谱. SEM 和TEM 测试表明共沉淀法制备的样品发光离子分散性很好; sol-gel 法制备的Y2O3:Er3++TiO2 表面分布着许多的介孔, 颗粒直径在10 nm 左右. 对3 种样品的孔径分布和表面积测试表明, Y2O3:Er3+和TiO2 复合后的性质不是两种物质性质的简单叠加, 其比表面积高达135.991 m2/g, 是纯Y2O3:Er3+的4.8 倍, 是纯Degussa P25 TiO2 的2.5 倍, 如此高的比表面积有利于提高TiO2 的光催化性能. 样品的荧光光谱显示其在388, 500 和570 nm 的可见光激发下分别对应在237, 395 和467 nm 处各有一个上转换发光峰.    相似文献   

15.
结合水热法和超声法的优点, 首先用水热法合成出晶粒尺寸约为15 nm的Fe3O4纳米实心球, 用硝酸处理并最终在硝酸铁溶液中超声Fe3O4纳米实心球, 得到了晶粒尺寸约在5 nm的γ-Fe2O3纳米空心球. X射线衍射(XRD)、X射线散射能谱(EDS)、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EM/ HRTEM)、氮气和孔径分布(BJH)证明所得的样品为高纯的具有孔结构的γ-Fe2O3纳米空心球. 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和稳定性实验显示, γ-Fe2O3 纳米空心球在室温下为超顺磁性, 且具有较高的饱和磁矩和化学稳定性, 这为γ-Fe2O3纳米空心球在药物运输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周锡庚 《科学通报》2000,45(22):2398-2402
3, 5-二甲基吡唑(HPzMe2)在THF溶液中和(C5H5)3Y反应,制得了双核钇配合物[(C5H5)- Y(η 2-PzMe2)(μ -PzMe2)]2 (Ⅰ)和[Y(η 2-PzMe2)2(μ -PzMe2)(μ -THF)]2 (Ⅱ), 后者揭示了一种合成三吡唑基稀土化合物的新方法. 化合物Ⅱ的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显示, 该晶体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PI, 晶胞参数: a = 1.079 8(1) nm, b = 1.081 8(1) nm, c = 1.131 3(1) nm, α = 76.914(2) °, β = 68.940(2) °, γ = 60.510(2) °, V = 1.071 5(2) nm3, Z = 1. 最后的一致性因子 R = 0.044 5. 研究表明, 由于四重桥结构的位阻太大, Me2SiO只能单插入化合物Ⅰ中的Ln—N(桥)键,生成[(C5H5)Y- (η 2-PzMe2) (μ -OSiMe2PzMe2)]2 (Ⅲ), 但不能插入化合物Ⅱ中的Ln?/FONT>N (桥)键.  相似文献   

17.
磺化聚砜质子交换膜在低温常压电化学合成氨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进  刘瑞泉  王吉德  刘玉星 《科学通报》2008,53(9):1032-1035
用氯磺酸为磺化剂, 二氯乙烷为溶剂, 低温下对聚砜进行改性, 制备磺化聚砜质子交换膜, 以NiO-Ce0.8Sm0.2O2-δ(SDC)为阳极和阴极材料, 银-铂网做集流体组成单电池, 在自制的合成氨测试装置中用湿氢气和氮气进行合成氨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 该质子交换膜在室温具有较高的质子导电率, 在353 K下质子导电率最高为2.5×10-3 S/cm, 合成氨产率为3.2×10-9 mol/(cm2·s), 实现了低温常压下合成氨.  相似文献   

18.
杨国伟 《科学通报》1996,41(14):1278-1280
<正>C60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已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为了深入研究这种材料的结构和物性,以及开拓其潜在的应用领域,通过C60粉来制备高质量的C60单晶体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已报道的制备C60单晶体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溶液法,即将C60粉溶于苯、甲苯、环已烷等有机溶剂中,然后通过溶剂的快速蒸发结晶出C60单晶.此法优点是生长装置简单,生长条件易于控制,生长出的C60单晶尺寸较大,缺点是有机溶剂分子可能进入C60晶体内部;另一种是气相法,即在真空中加热C60粉,使其升华,并在冷端凝结为C60单晶 此法优点是生长的C60单晶纯度高、晶面规则,缺点是生长条件不易控制,生长的晶体尺寸较小.因此,无论用上述哪一种方法,目前要生长出高质量、大尺寸C60单晶都是很困难的,其主要原因就是关于C60晶体生长的动力学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文在C60晶体的甲苯溶液生长系统中,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C60晶体生长中的小面化晶体、枝晶及分形等生长形态,并且分析了其产生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9.
自组装制备Fe3O4@Au复合纳米粒子用于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显祥  黄硕  单志  杨婉身 《科学通报》2009,54(4):430-435
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6~12 nm的超顺磁性Fe3O4纳米晶体, 在室温下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对其表面氨基化, 然后加入Frens法合成的金溶胶, 自组装制备了磁性Fe3O4@Au复合纳米粒子.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震动样品磁场计(VSM)等方法对合成的金磁微粒的表面形貌、光学、结构、磁性质等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合成的金磁微粒粒径分布均匀, 在15~20 nm, 磁响应性好. 金磁微粒有超顺磁性和易与生物分子结合的特点, 以葡萄糖氧化酶(GOx)为模型, 详细研究了固定化酶条件及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 固定化酶的最优条件为: Fe3O4:HAuCl4摩尔比为0.5:1, pH 5.5, 温度为28℃. 固定化后葡萄糖氧化酶耐热性提高, 保存时间延长, 且能在外部磁场下分离反复使用.  相似文献   

20.
在磷硅酸盐玻璃中八面体配位的硅:K边X射线吸收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迪恩  彭明生 《科学通报》1997,42(22):2405-2408
<正>众所周知,在高压条件下,硅酸盐矿物和玻璃中的硅可以形成八面体配位,但在通常的低压硅酸盐玻璃中,硅为四面体配位,因为玻璃中硅的八面体配位会迫使形成周期性结构,破坏玻璃的非晶态。目前几乎没有文献报道在低压硅酸盐玻璃中存在八面体配位的硅。很久以来,人们一直对于含磷的硅酸盐玻璃和熔体有很大兴趣,因为一方面含磷的硅酸盐玻璃是很有前景的光导纤维材料,另一方面,在地球化学上P_2O_5加入到岩浆体系中,会导致液相不混溶,降低岩浆的液相线温度和粘度,影响元素在固相-液相和液相-液相之间的分配,尽管有报道证明在钠的磷硅酸盐玻璃中存在八面体配位的硅,但此结果仍有一定的争议。本文采用同步辐射的硅K边X射线吸收光谱研究了硅在SiO2-P2O5和Na2O-SiO2-P2O5体系的磷硅酸盐玻璃中的结构与配位,以及硅的配位几何随玻璃中P2O5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