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敦群培和东噶·洛桑赤列是近现代国际藏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师级人物,他们有深厚的藏族传统文化功底,但不拘泥于传统思想的限定,用新思维史学观开创了现代藏学研究新天地,为我国藏族历史研究从传统经院式封闭史学跨越到现代人文科学化史学的探索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根据仲布·次仁多杰对根敦群培与东噶·洛桑赤列的相关研究,针对两位大师的生平与新思维史学观等问题进行了采访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元明时期,社会在较长时期保持稳定,学术研究也得到发展,产生了一批篇幅长大,内容充实且著述形式多有创新的史学著作。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以《布敦佛教史大宝藏论》《、蔡巴红史》《、雅隆尊者教法史》《、西藏王统记》《、新红史》等,这些史书在结构上具有共同的特征,就是内容不拘于常式,王统、教法、世系、传记统统加以包容,是为一类大型综合体史书。到了明朝后期,这种著述体裁又进一步得到发展,形成藏族史学史的一个著述传统,在写作手法、谋篇布局、运笔修饰等方面都具其特色,对于后世的史学著述影响深远。更重要的是,这些史学著作还展现了作者们所拥有的史学观、年代学等理论素养和著述实践上的突出成就,是为我们研究藏族史学的宝贵素材。  相似文献   

3.
《奈巴教法史——古谭花鬘》作为元代藏族史学名著,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文章从作者的境域观、治史目的、治史态度、史料来源、叙述方式等方面,认为该史书对聂赤赞普的来源问题、吐蕃赞普世系算法、赤松德赞时期的“七试人”、拉钦·贡巴饶赛、“卫藏十人”或“卫藏六人”和下路弘传的主要传承问题等若干史事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元代藏族教法史.  相似文献   

4.
章认为藏史学的形成和发展经过了不同的历史阶段,产生了一大批佛学兼史学的名大师。留下了卷帙浩繁的珍贵史籍。他们的述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期藏族社会的历史,也不乏反映藏、汉民族团结,西藏地方与中央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藏史学的研究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研究方法独具一格,各领风骚。藏史学的学习和研究正是加强藏学基础性研究的一个必要方面。也是弘扬藏民族优秀历史化的一项重要课题,讨论藏史学在藏学中的定位、特点和走向,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5.
藏族《格萨尔》史诗不仅在雪域高原广为传诵,而且还流传到了裕固等少数民族地区。文章论述了史诗对裕固族史学、民间文学、民风习俗、宗教信仰乃至民族心理产生的影响,提出民族间的交流对各自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就元明时期藏族的传统文献目录学的形成以及文献分类方法进行综述,认为目录学不但可以反映出一个拥有文字的民族有着怎样的科学思维和态度,而且也可以认识该民族的学术发展状况。藏族文献目录学有着独到的分类系统,这种系统建立在其传统的文献学基础上,研究藏文献学和目录学,无疑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藏族史学和传统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弟吴宗教源流》是一部研究吐蕃历史文化方面比较重要的藏文史籍,深得当今藏学界的青睐,已成为研究藏族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文章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就《弟吴宗教源流》对吐蕃远古史、吐蕃史、史学史及分裂割据时期历史文化研究方面的史料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藏族是中国古老民族之一,其服饰具有鲜明的藏族特色。藏族服饰的设计是随着历史的演变而逐步变迁,形成了现代的藏族服饰特色。本文从不同朝代的特点论述了文化对藏族服饰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藏族当代文学是解读当代藏族人民精神面貌的一面镜子。文章从文艺理论和发生学角度界定藏族当代文学,梳理藏族当代文学各阶段的发展状况,并对藏族当代文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阿坝藏族让炯艺术为例,对藏族让炯制作技艺的历史渊源、基本内容、基本特征、主要价值作了一些理论阐述,并对藏族让炯制作技艺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其目的是为了推动藏族炯制作技艺的生产性保护。  相似文献   

11.
莫言的作品大多是以乡土为背景来描写乡村生活的,应该说莫言小说是新时期乡土小说的代表,因此,将莫言的作品置于中国乡土小说背景中将有利于突显出其在乡土文学史上的独特之处。与写实主义和写意主义乡土作家不同,莫言的乡土小说更多的是以一种平民姿态表达着对于乡土中国苦难的体验乃至认同。  相似文献   

12.
莫言的作品大多是以乡土为背景来描写乡村生活的,应该说莫言小说是新时期乡土小说的代表,因此,将莫言的作品置于中国乡土小说背景中将有利于突显出其在乡土文学史上的独特之处。与写实主义和写意主义乡土作家不同,莫言的乡土小说更多的是以一种平民姿态表达着对于乡土中国苦难的体验乃至认同。  相似文献   

13.
《吐蕃王国成立史研究》是山口瑞凤所著的关于古代西藏史的藏文史料论著,介绍了自19世上半叶至20世纪中叶一百多年的西藏古代史研究概况,并详细论述了各个时期、各个论著的特点与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布依族文学史》的成书源流、编撰体例原则、文学史分期、作品分类以及编者的文学史观等问题。《布依族文学史》是对前期两部同名文学史的综合,对布依族从古至今的文学历史进行一次梳理,从口头文学到近现代的作家书面文学,编者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5.
周宁 《皖西学院学报》2011,27(4):125-128
地方教育史的研究离不开对知识分子之间关系的探讨。然而,以往受思想史研究的影响,学界更多强调的是这些知识分子在思想上的新旧之分。近年来随着社会文化史研究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地缘与学缘角度重新思考相关问题。实际上,地方教育界的新旧区分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壁垒分明,教育界的许多矛盾和纷争也并总不是以新旧对立的形式出现,在很多情况下这种矛盾和纷争往往正是学系和地方主义冲突与竞争的表现。可以说,知识分子因地缘和学缘关系结成的派系与集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方教育的变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 ,马克思主义史学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理论问题 ,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构学术化与宏观化的具体表现 ,也是中国当代史学发展的重要问题。《唯物史观与历史科学》是这种学术化和宏观化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7.
班固生活在经学昌明的东汉初年,他深受经学影响,使得《汉书》具备清晰的经学特质。一是强烈的等级观念。作品中无论是格局的安排、人物传记的次序还是对史迹的勾画、对人物言行的评价、对之前史作的扬弃,均依此以“礼”为核心的“三纲”“五常”为据。二是信仰君权神授,在人与人关系上,上级要求下级信仰君权神授,实际上是全民都要信仰,主要是心理上要信仰。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世界史编撰历程可以分为六个阶段,从早期域外历史知识介绍、国外世界史专著编译、世界史编撰的最初尝试,经过建国后世界史编撰的全盘苏联化、新时期"整体世界史观"编撰模式的探索,直到今天多元化编撰模式初步形成。中国世界史编撰历程是与中国世界史学科从孕育、雏形构建、初步形成,再经过艰难转型直到今天初步成熟的发展过程相对应的。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写文学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并由此产生了一批史论著作及其修订版。重“写”文学史,最终要落实到文本纂写环节上来,即体现为一种文本活动。因而写作的特性在直接决定了文学史的不真实性的同时,也赋予了其修改的可能。本文通过《中国当代新诗史》前后版本的比较,从变动当中着重探讨文学史写作问题中所包含的时间(当代)与历史、文学与历史之间的矛盾,并由此深入到文学史观的高度来回望当下的文学史写作,以兹为文学史尤其是诗歌史的写作提出一些可供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陈亮的历史哲学对于浙东学派以及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的发展均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陈亮的历史观却包含着一些复杂的成分,它注重历史,但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史学,他对事功的强调也不等同于纯粹的功利主义。他的思想与历史上一些相反的思潮都有着联系,以至于无法被归入确定的范畴。这种理解上的困难是由于其思想在较弱的意义上包含着一种反智识主义的成分,并作为一种与朱熹的理智分析的对立面而出现的。陈亮的思想与19世纪初欧洲的浪漫主义的历史哲学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它们都消解了理性的二元论,将抽象普遍的道和具体的经验事物看成一个不可分离的变化的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