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请你连续说十遍‘太阳’。""太阳,太阳,太阳……""再连续说十遍‘月亮’。""月亮,月亮,月亮……""再说十遍‘月亮’吧!""后羿射的是什么?""月亮。"这是我们乐此不疲的思维游戏,总是有些人在瞬间给出一个可笑的答案。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究竟谁"动"了我的思维?  相似文献   

2.
正"月亮的明暗让我们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广寒宫仿佛就在那月亮中的暗影处。为什么会有月明月暗呢?让我们一同探究。"每当晴朗的夜晚,一轮明月挂上枝头,在那冷清的月宫之中,嫦娥仙子仿佛仍在思念她的丈夫……自古以来,人们都对月亮有着许许多多的美好的赞美与遐想:用"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来歌颂它的洁白,将月球上深色的"暗影"遐想成美丽而壮观的广寒月宫……中国人对月亮有着太多的憧憬。  相似文献   

3.
炸月行动     
什么?要摧毁月亮?……在毁月与留月之间,科学界分为两大派,日夜争吵,争论不休,但问题总得有个结果,让我们看看作为最高领导人的你,最终做出了怎样的决策。  相似文献   

4.
2007年4月18日前后,中国的"嫦娥绕月探测工程"将令世界注目,满载着十几亿人希望和梦想的嫦娥一号卫星将发射升空……月亮,四月的月亮,因为有中国人的观望,会不会更加的明亮?月亮具有什么特性,消亡了又再长起?那好处是什么,而抚育一个兔儿在怀里?(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屈原《楚辞·天问》])几千年前屈原对天的询问至今还在耳畔回想,月亮的魅力不光是撒向地球的那一片清辉,它给地球人一个圆,地球人就在这里面想像了几千年。古代的嫦娥离家出走奔向了它的怀抱,现在的"嫦娥"又要乘坐科学的飞船前往!  相似文献   

5.
正千百年来,天一黑下来,满天星星烘托着醒目的月亮。人类早就开始认识、研究月亮,将它画下来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那么,目前被发现的月亮图中,最早的月亮图是什么样子呢?在中国江苏连云港有一座山,叫摸忽山。摸忽山具体位于渔湾和东磊的接壤处,海拔240多米,山顶有一块长7.5米、宽2~4米的石头,这块石头被称为太阳石。太阳石上有许多石刻,一些专家估计它们是公元前4000年左右刻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月亮文化的美学内涵可以从四个方面作以分析。首先是月亮的色彩美,其次是月亮的形体美,圆月与弯月都有其独特的美感特征;第三,“美在关系”,月亮的美在其与周围环境、事物的联系、对比、映衬、烘托中突出地显现出来;第四,月亮的美也离不开人的精神活动的参与。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用月意象来抒发感情的首创虽不是李白,但李白却是写月最多亦最传神的诗人。李白视月为知己,月亮是李白情感的寄托与归宿,月亮这一意象在李白的笔下惟妙惟肖。李白对月深厚的感情是由其内在和外在的原因所决定的。李白诗中的月亮有着丰富的内涵,并为李白的诗作提供了创作源泉。李白赋予月亮全新的内涵,李白终其一生都在与月亮为伴。  相似文献   

8.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有多面性,其多面性根结底是由事物的多面性造成的。“月”这一意象经过无数人文骚客的长期锤炼,意蕴深厚,情感丰富。由于月亮本身不发光,因反射太阳光才被我们看见,在男尊重女卑的传统观念中,就成为女性的特指;由于月亮有圆缺盈亏的变化,又引起人们思乡惜别及对人生世事的联想;月光不像太阳光强烈,它是朦胧而柔情的,这便符合古人的感伤,成为其吟咏人生的一个意象寄托。所以,“月”这一意象不仅有其特殊的意象范畴,而且它也蕴涵着中国人特有的风俗习惯和文化情感。  相似文献   

9.
<正>什么是磁性?什么是磁性材料?我们聪明的祖先很久很久以前就有所认识。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由于炼铁技术的兴起与发展,人们就发现了天然磁石的存在。《山海经》上说"磁石吸铁,如慈母招之",因此一开始古人把磁石称作"慈石",后人则叫它为"吸铁石"或  相似文献   

10.
中英抒情诗歌中都有大量描写月亮的诗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中国历代诗人寄情于描写月亮的诗句,使月亮逐渐成为集体类型化的情感载体,形成了华夏民族特有的月亮情结。西方诗人写月,表现的也是诗人个体的情感,但他们大都是将月亮视为具有独立意义的审美客体,通过月亮形象抒发单一的、直观化的情感。撷取若干以月亮为描写对象的中英抒情诗歌,从形象情境、情景关联、情感投射3个方面进行阐释,探析中英诗人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1.
看中国     
正1社会《华尔街日报》:上海农民工以诗传情上海农民工用诗歌赞美"劳动美"和"中国梦"。在上海做农民工是什么滋味?从政府主办的一场诗歌大赛中可以略窥一二。不久前,上海首次举办农民工写诗诵诗大赛,农民工用诗歌赞美"劳动美"和"中国梦"。主办单位包括上海市总工会、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等政府机构。据大赛组委会负责人说,有些诗歌的语言非常积极向上,比如有两首获奖作品的题目是《上海的美好记  相似文献   

12.
正那志良爷爷一生守护故宫里的国宝,是我国优秀的玉器专家。他融汇数十载研究所得,给孩子们讲文物的故事,用生活化的语言讲述文物的过往,呈现它们亲切、本真的一面。《青铜器》"豆"相当于现在的高脚盘?"鬲"是古人用的锅?洗手用这浅浅的"盘"?鸟纹、龙纹、人纹是什么?还有那些很多人念都不会念的纹又是什么?青铜器的世界好难懂!你们不要怕!跟小琳和小闻一起逛完博物馆,青铜器的主要类型、来源、用途,你们就全记在心里啦!  相似文献   

13.
有一种星星,它会突然出现在夜空中,引人注目。可在我们还来不及好好认识它时,它又消失了。是流星吗?不对。那它究竟是什么星星呢?我国古代记录中的"客星"其实,不仅我们现代人注意到夜空中出现的这些"不速之客",古人也多次观测到了这种现象,并将它们形象地称作"客  相似文献   

14.
泪具有深沉的情感包容性,泪表达的情感有悲、有怨、有愁、有喜。泪演绎的情感真挚而深沉,泪一旦被文人采撷于文学,成为意象,即具备了无声的动人魅力和情感渲染力,唐诗中的"泪"意象瑰丽奇异、多姿多彩,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研读唐诗,"泪"意象为数不少,有忧国泪、离别泪、相思泪,还有悲伤泪、喜极泪等,透过诗中的"泪"意象,可窥探出诗人爱国忧民、相思爱情、悲痛创伤等的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15.
正寄托着人类无数的情感的月球!在科学家眼中也是写满宇宙信息的载体。"举头观明月,低头思故乡。"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月亮就有着特殊的情感,她对我们来说,象征着团员和美好!每到中秋佳节,抬头看一眼天上的明月,忆起儿时老人口中讲述的与月亮有关的美丽传说:"嫦娥奔  相似文献   

16.
氛围营造是指藉由场景描写所营造的氛围,并形成某些程度的感染力,进而达到影响主体、烘托主体的效果。从章法的概念来看,氛围营造大都从景物描写入手,故其取材在文章中仅为次要材料为"宾";而主要材料如人物、事件、情感、思理等,为"主";在"藉宾形主"的过程中,既能营造优美情境,又能烘托情理。其所形成的美感效果很多:一可以引人入胜,增加文章的感染力;二可以藉由营造情境以凸显事理;三可以透过场景的呼应,以增加文章结构的完整性;四可以藉由感性的氛围,使文章的理性思维别具柔美的风格。  相似文献   

17.
温暖融合的"公社"我们曾经历过两种公社,一种是古老的"原始公社",另一种就是才过去不久的"人民公社"。对我们现代人来说,这些公社虽然与物质的"落后"有缘,但它的背后却有着我们今天所珍惜的互相依存、相依为命、充满友情、温暖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我们需要什么?即将步入新世纪的现代人类,在为自己创造并拥有巨人物质财富而高兴的同时,却又觉得在精神上失去了什么东西,总有一种疲惫和失落的感觉。古人曾有"腰缠十万  相似文献   

18.
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以舒缓的旋律、朴实的歌词,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人们在为之感动的同时,也意识到时间真的在不经意间就溜走了。古人怎么计时?现代人如何定义"秒"?从描写时间的诗词中,人们能读出什么?科学家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本期,我们来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古人膜拜天体自然,并演绎了不少神话传说,对月亮的崇拜也是如此。古代月神话与月崇拜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古人月神观念产生的原因,认为月神观念的产生和发展,与早期农牧业生产和农牧业社会是分不开的;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几种月神形象:月母常羲,月神西王母,嫦娥奔月等;月神话的寓意。  相似文献   

20.
今天,我想就科技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前景作个简要的回顾与展望,这涉及到科技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我们讲科学,首先要"正名".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什么是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