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性别文化与性别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女两性在化特征上存在着差别,性别化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偏见.性别化中性别偏见主要表现在大众语言、大众传媒以及教育3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也是人类思维的重要载体,它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及心理的影响。本文对英语中存在的性别偏见、种族偏见、阶级偏见及民族偏见四方面进行分析及探源。为更准确使用英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跨文化交际研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表现之一就是在对比研究不同的文化时,有意或无意的给不同文化贴上了强势或弱势的标签。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研究在同一语言环境下表现出来的性别偏见、民族偏见,以及在跨语言跨国家情况下的民族偏见三个方面分析了跨文化交际研究中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4.
性别偏见是指人们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个性特征等方面予以的概括、归纳和总结,得出的一种不公正的态度。本文通过对当地各种民俗的介绍,揭示了当地存在着严重的性别偏见现象,并进一步对其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隐藏自己的偏见,但在一定条件下,隐藏的偏见能够被表达出来。本研究考察了招聘情境下,内隐化的相貌偏见怎样得到表达。实验采用2(是否获得“无偏见证明”)×2(性别)×2(相貌自评水平)组间设计,考察“无偏见证明”如何影响被试的相貌偏见态度表达。实验结果发现:通过在任务中选择相貌丑陋的候选人的行为而获得了虚假的无相貌偏见证明的被试,在后来的任务中更倾向于表达出有相貌偏见意味的态度。并且,这种态度的表达受到被试的性别和相貌自评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英语中存在着一些语义偏见的现象。本文从社会语用的角度出发,对性别、种族、阶级、地域、职业等几个方面存在的语义偏见、语言歧视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它们与文化的内在联系;并指出了解语义偏见与文化取象之间关系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中学数学教学偏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普遍而且严重的教学偏见现象,不同年级和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存在显著的差异,而不同性别的学生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人们之所以会关注偏见,大概是因为偏见确实会左右每个人的现实生活,结果偏见变"正见"。虽然你可以潇洒地说一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结果往往是,别人说的话真的在不知不觉中左右了你的路。下面我们就以性别偏见为例,谈谈"偏见"改变现实的巨大威力。  相似文献   

9.
《傲慢与偏见》中性别语言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性别语言在国内外研究、发展的状况.选取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五段人物对话进行了分析,总结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性别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0.
高柯 《华东科技》2011,(2):46-47
当创新思维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时,我们就应该去考虑其根源所在。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七种创新思维的主要障碍,包括经验偏见、利益偏见、位置偏见、封闭思维、惯性思维、线性思维以及惰性思维。而在上述的七种思维障碍中,前三种属于偏见思维,后四种属于定势思维。偏见思维,还涵盖了文化偏见、点状思维、刻板印象等类别。而在定势思维中,还有习惯思维、心理图式以及狗鱼思维等。  相似文献   

11.
简·奥斯丁的小说主题主要都是婚姻问题,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所描绘的不同婚姻关系,反映了奥斯丁的婚姻观以及此观点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这一期开始,我们要来谈谈偏见的问题。偏见是一种负性的态度,它无处不在,无人不有(也许有人宣称自己没有偏见,不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似乎不太可能)。偏见会给一些特定的群体成员带来困扰,损害他们的平等权益,有些群体会因此奋起反抗,争取自己的平等地位。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和女权  相似文献   

13.
刘佳 《科技信息》2007,(12):150-150
本文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偏见的类型和原因。民族中心主义、信息不对称、受到不公待遇而导致在跨文化交际的偏见。去掉“傲慢”,减少偏见,这样我们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杨晋 《世界知识》2010,(4):24-25
<正>有一句老话叫:"偏见比无知更可怕"。不过,西方人对中国的误读,真的仅仅用"无知"或者"偏见"就能完全解释,甚至可以一笑了之吗?"被找茬"、"被误读"、"被偏见"在21世纪度过第一个十年之际,中国崛起成了西方媒体竞相报道的话题。2010年元旦,英国《泰晤士报》刊登了一幅漫画,在这幅漫画里,中国  相似文献   

15.
偏见是一种特殊的态度,偏见现象在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学校阶段,正是学生个体社会化过程非常关键的一个时期,而由于教师所持有的偏见对学生个体社会化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应引起包括教师在内的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并采取措施以消减教师的偏见。  相似文献   

16.
论司法中的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见在司法中可以分为正当的司法偏见与不正当的司法偏见,两种偏见都会对司法过程产生一定影响.心理学上的"信念固着"理论和"锚定"效应理论可以解释偏见对司法认知和决策的影响.司法实践中既要确立识别司法偏见的适当标准,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尽可能避免偏见对司法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解释学重视对"前见"或"偏见"的研究,埃利奥特作为行动研究倡导者,他将解释学引入了行动研究,并将解释学研究的"前见"引入教师的"内隐理论"研究。将教师的"偏见"作为"反思"的前提。行动研究的理论对于当今教师教育中"内隐理论"的完善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值得我们在批判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解释学对"偏见"的关注为教师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内隐理论"提供了合法的依据。而是否能真正合理地运用"偏见",完善"内隐理论"则成为教师能否自如应付教育教学情境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衡量基础。  相似文献   

18.
时代呼唤创造型人才,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要靠创造性教育。教师在创造性教育中起关键作用,所以教师对创造力的理解不容忽视。研究表明,教师对创造力存在偏见,这种态度表现在情感、认知和行为各方面,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何消除偏见,社会心理学提出群体内接触这个概念,这对消除教师对学生创造力的偏见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的"偏见"理论为基础,将鲁迅的翻译活动置于当时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中国社会文化与社会历史语境中,对鲁迅采用先归化后异化的翻译策略的译者主体性做初步探索,并得出结论:鲁迅的"偏见"是由他当时所处的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自身的经历所决定的,并体现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文本选择以及翻译策略的选择上。  相似文献   

20.
阿米塔夫的小说《阴暗的界线》如同当时多数印度英语小说,热衷于讨论南亚的政治问题,特别是民族冲突与宗教暴力。与其他小说不同的是,这部小说并没有将南亚的动荡完全归咎于殖民统治,而是试图从认识论的角度去解读其根源。作者从个体认识世界的局限性,人与人隔阂以及群体之间的偏见的产生来思考民族冲突与教派暴力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