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慧 《科技信息》2011,(19):134-134
通过中西文化对比,我们发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我们应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了解不同文化差异,提高文化适应性,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而使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更有效,更顺畅。本文从几个人方面就中西文化的不同做了对比,并对此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高中思想政治课本中有许多相近或相似的概念,这些"孪生兄弟"往往有许多紧密的联系和相似之处,给学生的理解和运用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其中,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中的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这样一对概念.不少学生常常错把主要矛盾当成矛盾的主要方面,或把主要方面理解为主要矛盾.究其原因,从知识本身来说,主要是由于知识自身的复杂性客观上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从教学而言,主要是我们没有详细比较和区别不同概念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英语已经成为各国之间交流的主要工具之一,而听力理解在学生学习英语以及交流当中占重要的位置。事实上,为了能够很好的用英语交流,学生必须先学会如何听懂英语再能进行语言的交流。但是,随着对听力理解在英语学习中重要性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在英语听力理解中所产生的焦虑对听力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而且在听力教学中,学生伴随听力理解过程的心理焦虑往往被忽略.。本文章主要目的是分析焦虑在英语听力理解中所产生的影响和原因。  相似文献   

4.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是探究语言和思维、文化之间关系的重要理论,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无论是对概念的理解,还是在词法、句法、语篇层面的学习,都需要从不同的认知角度、不同的文化背景去思考。  相似文献   

5.
<正>在医学本科教程中,病理学是一门核心课程。病理学既与基础医学紧密相联,又为临床医学提供重要的基础知识,是架于临床医学及基础医学之间的一座桥梁。这就是为什么要学的原因。 病理学的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课堂讲授、实习、专题讨论会、研讨会与分组讨论等,但无论哪种形式都必须坚持一个基本原则,即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应当借助于实物、临床病例、计算机等,对知识进行比较和总结以促进学生的理解。死记硬背是不利于学习的。从教育学角度来看,新知识的掌握依赖于从不同角度对以往知识的灵活运用、重新组织和反复推敲。我们可以利用临床病例及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对以往知识恢复记忆。这就是怎么学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对于在母语环境下学习英语的中国人来说,应该了解在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下,英汉词汇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本文从概念意义、联想意义和组合意义几个方面讨论了英汉词汇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7.
迁移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人们在教学中越来越认识到学习迁移的重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各学科和各种技能之间,或同一学科和技能各个不同部分之间,存在程度不同的彼此相互影响的现象。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为学习的迁移。现代认知心理学家们认为迁移是学习中的普遍现象,是检验我们在教学中是否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智力  相似文献   

8.
中西方交际文化差异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颖 《科技资讯》2011,(14):216-216
各国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不同,各国人民在人际交往的习惯也有不少差异。特别是中西方之间,礼仪上的差异很大,因为不了解这些差异而引起的误会和笑话也不少见。学习和了解各国的文化差异,对一个国家在政治上,经济贸易中,将有利于各国之间的交往。而一个人了解对方的礼仪和民间习惯,是更容易交流和学习,以便交往的顺利进行。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不断发展,中西方的礼仪正在相互融合,为此本文探讨研究了中西方人际交往的差异,从认识到接触,从交流到了解,从聚会到婚姻,逐步讲述了中西方文化交际的不通,从而希望使中西方人们之间的交往更加容易。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输出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成为我国对外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由于各国文化背景、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外国学生很容易发生汉语的偏误,尤其是在成语教学中,成语对于外国学生来说较为复杂,在学习中更是容易出现偏误现象,不利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推进。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对外成语教学中出现的偏误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语言,社会和文化差异之间有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我们的英语学习和翻译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解,如何避免这些困惑和误解是英语学习和翻译工作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语言是交流工具,而理解它需要在特殊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中去实现。本文就是从语言和社会的关系,以及语言同文化差异的关系各方面来阐述理解这三者关系的重要性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林安洪  姜诚 《科技信息》2009,(3):269-269,289
谚语是民族语言的组成部分,它们在语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各国具体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所以英汉谚语又存在着差异:稳定性;不同的地理位置;历史习俗以及宗教方面。通过分析英汉谚语之间的差异,并把它们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这不仅能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而且对于提高他们的涵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马仁良 《科技信息》2007,(3):108-109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和英汉民族的思维方式的不同,给我们学习和理解英汉习语带来了一些困难。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英汉习语文化差异存在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化学学科中有广泛应用的规律性知识。它们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一方面言,能使化学的学习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而在本质上理解物质及其变化规律;从另一方面言,又是学习化学知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思维工具。尤其对刚刚学习化学学科的初中学生来说,准确、透彻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就显得更为重要。为达此目的,初中  相似文献   

14.
雷琼华 《科技信息》2008,(6):266-267
理解学习和记忆是各个学科都倡导的,中学英语尤其如此。但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对中学生来说并不简单,这与他们的年龄与认知水平有关。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会使英语学习效率提高而且学习过程其乐无穷。本文从语篇宏观结构及布局角度,通过描述语篇知识的相关内容及与理解记忆的内在联系,揭示了其中的规律,从而表明其对英语学习的重要作用,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知网、HNC和框架网的语义知识表示异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语义知识的表示和使用是自然语言处理的重要方面.知网从描述词语之间的关系以及属性之间的关系入手建立了中文词语语义知识的表示方法.HNC设计了语义概念基元和语句基元,形成了自然语言的概念空间,用基元描述语句理解处理中知识.不同于以上两种方法.框架网则是根据单词的不同的义项对应不同的语义框架,用不同的语义唤醒激活不同的框架,从而理解词语的语义.在此比较了三者在语义知识表示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三大语言之一,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大学英语的学习对于提高就业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英语的教学翻译中,跨文化的学习是相当重要的,只有将跨文化的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才能克服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该文分析了跨文化教育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意义,指出跨文化教育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开展途径。  相似文献   

17.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可行有效的学习方法,在促进学生情感交流、互助进步、发挥学习自觉性和培养实践能力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本文主要从生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的互动两个方面分析了联想翻译法、概念翻译法和互助作业法的运用,旨在通过笔者平时合作学习的点滴经历来浅析翻译的学习方法,提出对英语专业翻译学习者来说,合作学习是一剂不错的良药的想法。  相似文献   

18.
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入学适应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目前儿童的入学适应问题主要体现在注意力不集中、管理自己的能力不足、时间观念差等方面.因而,建议我们要从学校、幼儿园、家庭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改进.家庭方面,要培养自我服务的能力、增加对困难的承受力的教育.从幼儿园方面,建议增加对幼儿的理解力、逻辑分析能力、书写能力、学习兴趣的培养.从学校来说,要借鉴幼儿园的教学模式,力争把课上得生动有趣,逐渐使儿童适应小学的生活,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学习心理学一直把对学习结果的掌握等同于实际的学习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是把学习活动的研究简单化为对学习结果的研究.从哲学解释学角度看,数学学习过程本质上是数学理解的发生过程,数学学习的结果是一种具有暂时性的"个体性知识",而"个体性知识"的"客观性"保证在于对这些知识的理解的不断循环和反思;同时数学学习也是意义生成的过程,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任何一个前理解都是理解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沈军 《科技信息》2009,(6):115-116
语言具有明显的文化特征。英语学习者仅从言语的字面意思理解材料是不够的。掌握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懂得言语被赋予的文化意义,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