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启超把康乾盛世置于18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中来探讨,并用西学的观点来分析康乾盛世,从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中反思康乾盛世,根据现实政治的需要来诠释康乾盛世。  相似文献   

2.
乾隆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他继承父祖业绩,励精图治,把"康乾盛世"推向了顶峰。乾隆皇帝极其重视对各级官员的管理和考察,民生与吏治紧密结合是乾隆治国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专就乾隆的吏治做初步的研究,以求对分析康乾盛世形成的原因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3.
龚自珍、魏源眼中的康乾盛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出于爱国的激情,魏源和龚自珍都不遗余力地歌颂康乾盛世的辉煌成就,同时又用批判的眼光重新审视康乾盛世,从而为时人勾画了一幅盛世转衰的画面。  相似文献   

4.
清代的大理与中原地区一样有过“康乾盛世”,政治统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丁兴旺。但后期,政治腐败,经济衰败,发生了以回族领袖杜文秀为首的农民大起义。被镇压后,人口锐减,生产下降,各族人民生计艰难。  相似文献   

5.
明清以来妨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以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最直接、最明显。“康乾盛世”象征着中国封建主义消亡过程中的“回光返照”,它并不是由反映先进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和工商业的发展所致。因此,“盛世”一过,接着就是“危世”、“末世”。 晚清历史,既是帝国主义侵略史,更是中国封建主义衰亡史。解放后,科技事业空前发展。其间,由于在把握中国革命历史方位上的偏差,对科技事业也造成过不利的影响。在拨正了革命航向后,面对国际知识经济大潮,我国正积极改善科技创新环境,兴利除弊,迎战未来。  相似文献   

6.
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出于爱国的激情,魏源和龚自珍都不遗余力地歌颂康乾盛世的辉煌成就,同时又用批判的眼光重新审视康乾盛世,从而为时人勾画了一幅盛世转衰的画面。  相似文献   

7.
乾隆皇帝和叶卡特林娜二世是中俄两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帝王,分别继承、发展了康熙和彼得一世的内外政策,把两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向了鼎盛阶段。在中国,从康熙到乾隆统治的一百多年,被史家称为“康乾盛世”。在俄国,叶卡特林娜二世实行“开明专制”,其统治时期被贵族誉为俄罗斯帝国的“黄金时代”。但从世界历史全局横看乾隆和叶卡特林娜,则两人又不同程度地落伍于18世纪的时代潮流。乾隆实行闭关政策,使中国失去了向西欧先进国家学习,追赶时代潮流的机会。叶卡特林娜二世则竭力维护和加强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延缓了俄国近代化的步伐,对此后俄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道光朝是整个清代急剧变革的时期,其既失去了康乾盛世的繁荣,又面临重重的国内外矛盾,是清王朝迈上衰落道路的转折点。当时漕运已是社会各种势力博弈的焦点,其中官、绅、学、民之间的利益纠结与冲突使闹漕斗争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而统治阶级与地方政府力图通过协调不同阶层的利益,达到维护封建统治与稳定地方社会秩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18~19世纪之交是清代社会结束所谓“康乾盛世”、进入长达一个世纪的衰落期的转折点。为什么中国社会在此时由盛转衰、由治转乱?除了政治、历史等因素之外,气候变化这个不曾被广泛关注的因素或许也为加速清朝衰落“贡献”了力量。  相似文献   

10.
“康乾盛世”的出现,与康熙对实学思想的学习、理解和应用密切相关。从调处民族关系,到维护祖国统一;从改革赋税制度,到察处贪官污吏,无不体现出康熙实事求是,以实心行实政的精神。在宗教问题上,康熙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不同宗教采取不同的政策,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康健 《科技智囊》2006,(12):66-67
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共同成就了历史上有名的“康乾盛世”。这三个皇帝性情不同,面对的社会情景不同,治国方针也不尽相同,但在一点上高度趋同,这就是对人才的重视以及高超的管人之道,后人将之概括为“以智辨人、以才取人、以能用人。”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瓷器上的人物绘画题材十分广泛,明初由于颜料稀缺,人物较少出现在装饰上.但进入中晚期后,人物内容逐渐增多,且表现手法高超,在继承之中又有创新.清代,特别是在康乾盛世之际,人物纹饰的瓷器非常多,有五彩、粉彩、斗彩、青花、青花釉里红等.  相似文献   

13.
一、“四有”精神永放光芒 在“八五”期间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确实很快,进步迅速,世界瞩目。今天除了台湾问题没有解决外,大陆是统一的,这个统一局面是历史上少见的,从历史上看,我们现在真是一个盛世;这是几百年里很少的,我们亲眼看到这个盛世并在其中工作生活,实在是非常幸运的,这是我们应当欢欣鼓舞的事。我国西汉时代,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是一个盛世,虽不能和今天相比,但那时应该也是一个盛世,可贾谊上书汉文帝时却“叹息”、“痛哭”,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眼光看得远,看到盛世之时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不重视、不解决,汉朝就有危险了,所以他“叹息”、“痛哭”。现在我们也是盛世,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前进中还有不少问题,首先是文化问题、道德问题、理想问题和纪律问题。封建时期出了很多了不起的人物,从孔子到孙中山有很多东西要继承发扬光大,如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今天还是要发扬光大的。封建时期好的东西要吸收,继承和发扬,优良的传统应该发扬,但劣性的东西和不好的东西也不能拖着不放,比方说苏州有个地名叫“浒墅关”为什么要念成“浒(xǔ)墅  相似文献   

14.
汉初,大体是指从西汉建立到汉武帝统治这一时期。在这六、七十年内,西汉社会经济由凋敝中恢复并走向初步繁荣,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当时社会经济繁荣景象,正如司马迁所述:“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  相似文献   

15.
问卜中华     
一话说一七九九年,按西方历法,也就是十八世纪的最后一年,刚开春,乾隆皇帝就去世了。"康乾盛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抹灿烂的晚霞,那么,这也就成了一个真正的"世纪末"。十九世纪对中国而言,实在是黑暗的深渊。那么多炮火,那  相似文献   

16.
康熙为笼络汉族知识分子,消除满汉民族矛盾,重建统治秩序,尊孔崇儒,尤其推崇朱熹,以朱熹理学为官方哲学,并以朱熹的治国思想指导其治国实践,康乾盛世在一定程度上是朱熹治国思想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于艳 《青年科学》2011,(10):41-41
家家都有冰箱,次次购物后都要填充它,餐餐烹调前都要打开它。可是,你是不是把冰箱当成一个简单的低温“柜子”,或者是把它看成食物的“保险箱”呢?看看你遇到下面这几种情况,你都是怎么做的?  相似文献   

18.
朋党是我国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官僚政治集团.按照欧阳修的说法,有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区分.即所谓“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在我国封建社会史上,朋党不仅“自古有之”.而且可以说历朝都有,史不绝书.举其大者,如秦有赵高之党.汉有党锢之禁.唐有牛李党争,宋有蜀、洛、朔之党.明有东林和阉党.清朝在其前期的“康乾盛世”时,也出现过鳌拜之党、明珠  相似文献   

19.
每个人心中都有不愿告诉他人的秘密。做孩子的我们也不例外。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总爱在自己的抽屉上把锁,似乎有什么秘密。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特征,它体现了一种独立意识和自尊意识。宣告了他(她)已成长为一个拥有个人行为秘密的成人,不再像童年时期那样,心里有什么话都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这个“隐秘世界”是孩子自由个性的集中体现,包括父母在内的其他人再不可随意进入自己内心世界的“警戒线”。毫无疑问,保护孩子的“隐秘世界”是对孩子的尊重,父母也会因此赢得孩子的敬重和爱戴。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把对待孩子隐…  相似文献   

20.
出现在清朝康乾时期邹必显的《飞跎全传》是一本很特别的话本小说,它通篇用扬州话写成,并且使用的几乎都是市井方言俚语。从这些极具特色的市井语言中我们可以窥探当时扬州的人间世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