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铅稳定同位素示踪在铅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铅污染史,铅的广泛使用产生了全球性的大气、水源和地表沉积物的铅污染.铅污染造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铅的污染来源是多方面的,对于如何来定量确定污染源和评估污染程度仍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可以有效地指示污染的来源,并可有效地评价大尺度范围内工业污染物的运移路径.随着无铅汽油的广泛使用,来源于汽油和食物中的铅污染在减弱,但来源于涂料和油漆中的铅污染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2.
以湘江下游河床沉积物元素和Pb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为基础,利用元素分析法和Pb同位素比值法对沉积物中人为源重金属比例进行定量计算.元素分析法估算得到重金属Bi,Cu,Pb,Zn,Cd,Mn,Sn,Sb等的人为源比例依次为92% ~97%,50%~70%,77% ~ 85%,58% ~ 85%,89%~98%,60% ~ 82%,85% ~ 93%,78% ~ 89%.铅同位素比值法估算得到沉积物中人为源Pb的比例在58% ~60%之间,较元素分析法计算得到的人为源铅低25% ~ 29%.依铅同位素法估算结果对元素分析法估算结果进行校正,得到重金属Bi,Cu,Pb,Zn,Cd,Mn,Sn,Sb等的人为源比例平均值依次为69%~73%、37% ~ 53%、58% ~64%、44% ~64%、67% ~73%、45% ~61%、63% ~ 70%、58% ~67%.  相似文献   

3.
选取受采矿污染严重的湘江长沙段为研究对象,对其流域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来源进行研究。采用ICP-MS分析沉积物中Cr、Mn、Fe、Co、Ni、Cu、Zn、As和Cd的含量,采用富集因子评价重金属污染,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层次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重金属的来源。结果发现湘江长沙段地表水中Mn的最大值和平均值、As的最大值都超出了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的I级标准。沉积物中重金属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Fe> Mn> Zn> Cr> As> Cu> Ni> Co> Cd,其中Cr、Ni、Zn、As、Cd的平均含量均超过了TEC值。采样点S5附近Mn、Fe、Co、Zn、As和Cd元素含量较其他采样点高。来源分析发现Mn、Zn、As和Cd可能与锌矿和锰矿的开采及冶炼废水的排放有关,Fe、Cu、Ni和Co可能来源于自然存在,Cr可能与工业废水的排放有关。结合富集系数EF分析发现,Mn、Cd、Zn、As污染最为严重,这四种元素的污染主要受人为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湘江三角洲沉积物元素重金属污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湘江河口三角洲采集4个沉积柱芯,得到沉积物样品94份,测定了各样品中Cd、Sc、Sn、Sb、Zn等16种元素的含量,并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湘江河口三角洲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为Cd,其次为Sn、Sb、Zn、Pb污染;各采样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复合污染状况为:Q〉W〉XY〉QS,表明入湖河段的沉积物重金属含量要比湖盆的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更为严重;W、XY、Q采样点的Sc、V、Co、Mo、Pb、U主要受第1主成分的支配,而在QS采样点第1主成分的因子变量在这些重金属元素的浓度上有较高的负载荷,说明Sc、V、Co、Mo、Pb、U主要来自于湘江水。  相似文献   

5.
从以往国内外环境污染的研究情况来看,在研究过程中所注重的更多的是污染程度这一方面的内容,对于污染来源的研究并不是重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视和关注。下面笔者就沉积物金属污染源的铅同位素示踪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长江口沉积物固氮过程的温度敏感性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微生物固氮过程的温度敏感性对认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河口近岸生态系统的稳定及氮素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到目前为止,关于河口沉积物固氮过程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还鲜见报道.本文选取长江口6个采样站位(包括长江口内4个和长江口外2个),采用泥浆培养实验,并结合15N同位素示踪技术对长江口沉积物固氮过程的温度敏感性及影响因子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沉积物中原位温度的固氮速率范围是0.72~2.85 nmol·g-1·h-1.在5~10℃和20~30℃培养条件下,温度升高对固氮速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在10~20℃的培养条件下,温度升高对固氮速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尽管各站点沉积物理化性质相差较大,但固氮速率对温度的敏感性相对一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硫化物、二价铁、硝态氮和总有机碳含量是影响固氮作用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7.
锆石是指示沉积物物质来源的重要矿物,通过几个典型指标来揭示物源区域与搬运过程。晶体形态反映锆石形成的酸碱环境与结晶温度,粒度指示源区距离与搬运力的变化,微量元素记录物源地地球化学信息与迁移过程,U-Pb同位素的示踪测定锆石的年龄特征及物源区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特征和空间尺度上的多样性。结合最新的研究理论成果,重点探讨锆石物源示踪原理在沉积物研究中的应用,并对锆石示踪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研究方向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湘江长株潭段底泥重金属存在形态及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集了湘江长株潭段10个断面的表层沉积物样,用优化的BCR连续萃取法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进行形态提取,对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生物有效性作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酸溶解态含量以Cd、Zn、Mn元素高,生物有效性高.Mn、Pb元素的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含量相对很高,在一定条件下有较强的释放,易形成二次污染.Cu形态以有机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在适当的地球化学条件下,可能被重新释放进入环境中,对周围的生态系统构成一定的威胁.Cd、Zn虽然绝大部分以残渣态形式存在,但酸溶态也占有相当比例,且存在总量较大,其污染不可忽视.Cr、Ni主要以残渣态为主,在环境中能较稳定存在,不易释放出来,生态危害难以在短时间内发生.图8,表1,参10.  相似文献   

9.
新测得TAG热液区中6件海底表层热液沉积物样品的铅同位素组成,其变化不大,具有均一性的特征。在Pb-Pb图解上,热液沉积物的铅同位素数据大多落在MARB的铅同位素组成范围内,与大西洋沉积物和Fe-Mn结核相比明显具较少的放射成因铅,反映其上部洋壳岩石为该区热液沉积物的形成提供了铅。对比研究表明,因不同地质-构造环境中的海底热液区为热液沉积物形成提供物源的情况不同,是导致有沉积物覆盖洋中脊中热液沉积物的铅同位素组成与无沉积物覆盖洋中脊不同的主要原因。海底扩张中心的扩张速率与热液沉积物的铅同位素组成与无沉积物中脊不同的主要原因。海底扩张中心的扩张速率与热液沉积物的铅同位素组成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其并不是热液沉积物铅同位素组成的唯一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查明江苏沿海沙脊群沉积物的来源,分析了该区域沉积物酸不溶组分Pb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远岸沙脊群陆向区域沉积物Pb同位素比值与近岸沙脊群相似,暗示其在潮波作用下有向岸运移的趋势。铅-钕同位素分析揭示长江及周边河流沉积物在长江冲淡水和东海沿岸流作用下输移至远岸沙脊群海向区域。在苏北沿岸流作用下,老黄河三角洲沉积物输入对近岸沙脊群及远岸沙脊群陆向区域有影响;相反,诸如现代黄河口、济州岛和韩国河流等地沉积物输入对江苏沿海沙脊群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1.
以国内外比较成熟的滨江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经验为借鉴,通过对长株潭城市群湘江西岸区域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以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原则为指导,分别从旅游产品、旅游形象、旅游政策三方面对该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为"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该区域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喇嘛苏矿床的硫化物单矿物铅同位素呈线性分布,但其拟合直线与铅同位素生长线只有一个交点.它们是二元混合铅继续演化的结果.拟合直线的斜率反映二元混合的时间.计算结果表明,喇嘛苏矿床成矿物质最初混合的时间是1.76Ga,铅同位素μ值表明物质具有地幔与上地壳的混合来源.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化后,海西期通过中元古代初期构造层的重熔形成岩浆,引起喇嘛苏矿区的大规模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