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目的:研究学校体育锻炼中,不同锻炼情境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影响,以及通过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其预测指标在不同锻炼情境下的变化规律,来进一步验证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压力相关的心理因素。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CCSPSS)和《体育锻炼感觉量表》(Exercise-InducedFeeling Inventory)对参加实验的160名大学生心理压力及体育锻炼感觉进行测量,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感觉等心理效益有良好的作用,而在任务目标气氛下的效果更佳;2)两种不同体育锻炼情境,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心理压力水平,而且在任务目标气氛的锻炼情境中效果更好;3)持续不同时间的身体锻炼对体育锻炼感觉和心理压力各维度影响不同,锻炼12周对体育锻炼感觉和心理压力的积极效果优于6周。结论:中等强度下"不同锻炼情境"体育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压力各维度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2.
运用锻炼态度量表,对内蒙古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内蒙古大学生锻炼态度各分量表的得分较高,锻炼态度较为积极,但每周锻炼的次数和每次锻炼时的强度偏低,锻炼实际较差,二者形成较大反差;有无体育课程的教学引导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形成有较大影响.从强化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优化体育课程结构、改善校园体育锻炼环境等方面,提出改变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锻炼实际之间差距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与积极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锻炼感觉量表》和《幸福进取者问卷》等对重庆市4所高校309名学生进行问卷施测。结果:最优尺度分析显示运动项目、锻炼时间和锻炼感觉对积极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应(β=0.125-0.370),进一步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积极参与感、跑步等多个预测变量对积极心理健康维度具有显著预测效应(β=-0.108-0.385)。结论: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特点可有效预测其积极心理健康水平,在进行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指导时,需注意不同锻炼特点所产生的心理健康效应。  相似文献   

4.
肖冰 《科技信息》2010,(24):26-27
目的:探析"阳光体育"背景下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2009级854名学生测评,筛查出180名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且自愿参加本实验的大学生,以羽毛球和篮球为教学内容,并创设不同体育锻炼情景,每周进行3次练习,每次60分钟,持续练习17周。结果:实验后学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因子得分较实验前有不同程度降低;体育锻炼项目对心理健康影响,集体项目稍优于个人项目;不同体育锻炼情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竞争性锻炼情景组优于娱乐性锻炼情景组,娱乐性锻炼情景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鲁雷  季浏 《皖西学院学报》2012,28(2):140-143
主要研究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特质焦虑的影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同的锻炼项目、锻炼频率和锻炼时间这三个层面探讨体育锻炼是如何影响大学生特质焦虑的,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进行大学生特质焦虑的测试,并结合问卷调查,研究得出不同锻炼项目、锻炼频率对大学生特质焦虑的影响有显著差异;锻炼项目和锻炼时间之间交互作用显著。提出大学体育课程内容务必多样化,加大场地器材的投入,适当增加如乒乓球、网球等个人隔网对抗项目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杨婕 《科技信息》2014,(13):212+178
基于锻炼坚持机制解释结构模型,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社会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体育锻炼行为水平在锻炼氛围指标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在闲暇时间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应充分运用"乐群性"心理,通过增强时间支配能力、高效学习等方式提高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7.
运用量表测量法、数理统计法研究了体育锻炼、延安体育精神对主观锻炼体验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锻炼量的体育锻炼对主观锻炼体验的作用不明显,中锻炼量的体育锻炼能有效提升积极幸福感,有效减弱心理烦恼和疲劳感,大锻炼量的体育锻炼既能提升积极幸福感同时又能增强心理烦恼和疲劳感.2)中、大锻炼量的体育锻炼均能提升延安体育精神的水平,而且中锻炼量的体育锻炼的影响作用较大.3)延安体育精神能提升积极幸福感,减弱心理烦恼和疲劳感.4)延安体育精神是体育锻炼影响主观锻炼体验的中介变量,在大、中锻炼量到主观锻炼体验三个维度的路径中均起到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参与中锻炼量的体育锻炼以及提升延安体育精神水平均有利于改善主观锻炼体验,延安体育精神在体育锻炼影响主观锻炼体验的作用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研究四川大学生锻炼目标对身心的影响,重点分析锻炼目标对自我效感和心理的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内部目标和外部目标间有着相互作用,同时体育锻炼的内部目标和外部目标对大学生的身心影响作用有着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川渝地区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85.8%的大学生表示喜欢和喜欢参加体育锻炼,但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之间不完全一致;男生喜欢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比女生高;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多样化,注重体育功能的全面开发;男生喜欢有激烈对抗、趣味性较强的运动,女生喜欢没有直接身体对抗,较为舒缓的运动;大学生锻炼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傍晚和晚上,高峰时期,绝大部分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不够充足;大学生体育人口约为4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学生体育锻炼的方法欠合理;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中,以"学校体育场馆"为主要锻炼场所;体育场馆设施不足和缺乏锻炼伙伴是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较好;大学生对毕业后继续参加体育锻炼表现出忧虑情绪.  相似文献   

10.
为考察体育参与程度、体育锻炼频度、体育锻炼负荷等不同体育参与行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心理测量法(SCL-90)对大连市高校的421大学生的体育参与行为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常性的有规律地参与体育锻炼,有助于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整体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在经常性参与体育锻炼的前提下,保持一定频度(每周3次以上)的体育锻炼方式更有利于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在大学生群体所处的年龄阶段,不同的锻炼负荷对心理健康状况并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高校女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女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状况表明:女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跑步、乒乓球、羽毛球,课余时间喜欢做的事情是睡觉、上网、学习.女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目的较明确,但锻炼的态度较差,锻炼的次数少,时间短,形式单调,锻炼效果一般,多在下午课外时间或早晨,双休日几乎不锻炼,女大学生自我评价水平较低,自我体育锻炼意识较差.本文从生理、心理、教育等几方面分析其影响女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的原因,并提出培养女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地了解中学生的锻炼行为状况及其对锻炼坚持心理的影响,研究采用自编的《中学生锻炼自我效能量表》对广州市越秀区中学的学生锻炼自信心及锻炼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不同锻炼频率的锻炼行为之间在外部环境、身体感觉、社会支持,以及运动风险上存在显著或非常显著性的差异;不同锻炼持续时间的锻炼行为之间在外部环境、身体感觉、社会支持,以及运动风险上存在显著或非常显著性的差异;不同锻炼坚持时间的锻炼行为之间在外部环境、身体感觉、社会支持,以及运动风险上存在显著或非常显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身体锻炼活动量对大学生心理应付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抽样290名大学生,做应付方式问卷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的测量.数理统计分析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成熟型应付方式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而不成熟型应付方式因子的得分显著低于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中等锻炼量负荷对大学生应付方式产生的积极作用最为适宜.结果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成熟的解决问题应付方式,而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不成熟的幻想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14.
采用《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资料,对内蒙古地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锻炼习惯和身体素质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总体表现为体育锻炼态度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男生人数明显高于女生;多数大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锻炼次数和时间不足,尤其是女生的锻炼时间明显少于男生;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和锻炼习惯与身体素质显著相关,说明体育锻炼态度和锻炼习惯对身体素质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延安体育精神对锻炼动机、体育锻炼的影响,考察锻炼动机的中介作用机制,运用问卷调查法等对773名大学生做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延安体育精神能有效促进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亦能有效增强锻炼动机。锻炼动机能有效促进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其中以体能与健康、外表与体形为主的生理性动机起到主要作用。锻炼动机部分在延安体育精神对体育锻炼的影响中起了中介作用,而且其中介效应大于延安体育精神作用于体育锻炼的直接效应,其中体能与健康、外表与体形的锻炼动机的中介作用占总中介作用的比例为85%。结论认为,延安体育精神在增强大学生的锻炼动机、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因而,增强大学生的延安体育精神是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地方院校大学生应激水平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地方院校大学生应激水平偏高;男女大学生应激水平影响因素有差异,有助于改善大学生应激水平。应激水平男生较女生高;低年级大学生应激水平低于高年级大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或采取相关心理管理措施有助于改善大学生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7.
采用《锻炼动机测量》量表对渤海大学178名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体育协会与非体育协会大学生的锻炼动机排序依次是健康动机、乐趣动机、社交动机,只是能力动机和外貌动机的排序不同;体育协会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锻炼氛围都显著性高于非体育协会大学生;在能力动机强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体育锻炼知行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诊断量表>和自编的<大学生体育锻炼知行调查问卷>对3 26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65%的大学生心理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的状态;2)运动群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非运动群体,重点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非重点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随着年级升高呈下降的趋势;3)81.7%的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对健康重要性的认知高,但却有60%的大学生并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4)大学生知行程度不同,其心理健康水平也不同.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社团与大学生体育行为显著相关:参与体育社团组的大学生每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都要多于非参与体育社团组的大学生;在体育参与强度上,参与体育社团组的大学生进行的多是微微出汗和中等出汗的中等强度体育锻炼,非参与社团组的大学生在锻炼强度上比较平均,没有感觉与大汗淋漓的人数比参与社团组的大学生要多;在体育参与方式上,参与体育社团组的大学生在和同学、朋友一起进行体育锻炼得人数上比非参与体育社团组的大学生多.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等对牡丹江师范学院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有关影响冬季体育锻炼行为因素的调查分析,大多数大学生冬季能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但锻炼次数偏少."天气冷"、"设施不足"、"缺乏毅力"、"缺少运动兴趣"等是影响大学生参加冬季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