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新感觉派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出现在上海的现代主义创作倾向的团体——新感觉派,在当时的中国文坛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很长时间存在的简单化、粗暴化的趋势使得对这一流派的正确、全面认识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目前对新感觉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日本新感觉派的关系研究及影响并把它归结为心理小说,文章通过对新感觉派主要作家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之间的关系的梳理,得出以下结论:新感觉派是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下出现并借助于现代主义的文学技巧取得成功的。  相似文献   

2.
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魄的中华民族化,曾为世界上其他民族作家和人民赞叹不已、深为倾倒。摇曳着独特风姿的中华民族学、在内容上始终贯穿着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在艺术上强调情感的表现,提倡自然、质朴、传神的审美标准。社会主义学的创新方向,并不主要是向西方现代派学学习,而应从中国国情出发,继承优秀民族化传统,锐意创新创造,才能更好地达到艺术服务于人民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西方现代派文学作为西方现代审美文化的一种重要模式,在审美内容方面注重表现主观自我的心理行为;在审美形式方面突出抽象意向的变异表现;在审美效果方面追求荒诞、离奇,造成突兀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4.
本文借助所引入的西方叙述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术语——“停叙”,以此为视点,透过对现代派戏剧与传统戏剧之间的纵向比较,试图描绘出西方戏剧创作的某种嬗变轨迹,藉以探究西方现代派戏剧的艺术创新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围城》与现代主义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叶,非理性主义在西方哲学,学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受其影响,揭示现代明的弊端和现代人生存在的困境,成为西方世界自19世纪以来的现代哲学,心理及现代主义学思潮的基本主题。钱钟书坎坷的经历和他所接触的西方现代哲学及学思潮,不仅使其加深了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认识,而且也促使他在创作中把这种意义进一步提高到普遍的形而上的高度,《围城》中所充分表现的人生努力的徙劳,选择的偶然性,人与人关系的相互牵制与束缚等对人的生存困境的形象阐释,与西方20世纪现代主义学的主皆是一脉相承,殊途同归的。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化过程中受西方现代派学的影响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有形方面为建构起新的美学价值观并在新诗史上留下痕迹。无形方面表现为试图建立现代中国新诗风格而进行自我创造。为此在语言表达策略和价值取向上,现代主义的"直觉"暗示"原则与华诗歌传统手法相结合,并使诗歌的直觉抒情,哲理超越与诗的使命感之间取得适度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对科技的关注多倾向于解决技术难题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层面,而忽视了技术社会中人的存在与发展。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科技批判理论从关怀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科技异化、理性异化作了批判。鉴于法兰克福学派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巨大影响,深入了解其科技观将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的科技价值论和生态哲学观的深化和发展,并为当代我国的生态发展起着促进和思考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卡夫卡是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派中的杰出代表,他以自己惊世骇俗的艺术创作,另辟蹊径,为西方学拓展了艺术表现的空间,创造了一种令人不寒而粟的艺术真实。章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对卡夫卡的创作进行了探寻:卡夫卡在进行艺术虚构时总是脱离不了浓重的自传色彩,这是其创作的主要特征;卡夫卡采用变形、怪诞、象征等现代派手法,使作品呈现出扑朔迷离、光怪陆离的艺术氛围;卡夫卡的作品貌似荒诞.实则真实地表现了西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透露出浓重的悲观和绝望的色彩。  相似文献   

9.
西方学尽管在20世纪的中国学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但真正使其转化发展的却应是传统学,特别是晚清的学改良运动;新学先驱们回避传统有其潜在心理因素。但是应该认识到,西方学的输入和传统学的崛起两对峙造成的张力,是20世纪中国学波澜起伏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0.
川端文学极有个性,别具一格,形成日本的“新感觉派”。川端文学主要是西方现代派和日本传统手法结合的产物,也是惮宗美学的体现,是东方因素与本土因素的融化。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中,影响最大的,首推法兰克福学派。法兰克福学派一开始就以社会批判的理论思想“兼收并蓄”东、西方马克思主义,从而使这一学派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实践中,都兼容了第二、第三国际之外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了新黑格尔主义、存在主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思想的融合。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工业技术所带来的“文明”进行了否定批判,肯定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而将它与科学性分离,使这一革命性指向了人的纯粹自然,甚或是弗洛伊德的生命原欲。这种基于卢卡契的人的完整、和…  相似文献   

12.
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余华受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启迪实现了时间意识的觉醒,开始了在时间艺术上一系列的探索。他通过对时间的割裂、扭曲,建造了自己的语言迷宫;用“宿命时间”组织小说,创造了新奇的形式感;通过词语的堆积,阻滞时间的流逝,创造了仿梦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方华 《海峡科学》2007,(9):66-67
台湾现代派文学是台湾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史的进程对台湾现代派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有着不断的诠释、论争,因此了解台湾现代派文学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进程对进行台湾文学研究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审美现代性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论界有学者把西方现代派文学反现代性、反理性、反意识形态性的审美现代性视为普适性的标准,用以规范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本文对这一现点提出异议。认为应当根据文学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所形成的特有的审美关系,赋予中国当代文学以审美现代性的新内涵。就批判性的审美精神而言,中国当代文学与西方现代派文学虽有共通性,但也存在基明显的异质性。无视这种异质性,势必导致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方向的误导。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隐喻和虚拟空间的关系,认为互为载体,互为表现手段,具有相近的语用功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西方神话、浪漫主义文学及现代派文学对隐喻与虚拟空间的运用,并阐明了虚拟空间在日常语言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在学现代化的时代潮流中,通俗学处在学的边缘地位。但在现代学史上,通俗学观念影响了海派学、解放区学、京派学等学思潮,它是一股潜在的学潮流,以它的价值需要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7.
伊兹拉.庞德是20世纪英美文坛举足轻重的人物之一,他不仅是现代派著名诗人,而且也是著名批评家和翻译家。他所倡导的意象派诗歌运动开创英美现代诗歌之先河。他翻译出版了大量中国古典诗歌,把中国诗歌传统带进了西方现代派文化之中,推动了美国新诗运动的发展。他深信中国诗歌能为美国新诗"提供具有伟大的价值和实用性的品格"。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派(新感觉派)小说除了受现代西方哲学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影响之外,还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东方的第一个分支——日本新感觉派的直接影响。日本新感觉派是西方各种现代派艺术的综合体,他们说得很形象:“可以把表现主义称做我们之父,把达达主义称做我们之母;也可以把俄国文艺的新倾向称做我们之兄,把莫朗称做我们之姐”。中国现代派无疑是他们之弟。 1928年,这位被青睐模仿的“我们之姐”,法国作家莫朗(又译穆杭)恰好来华。川端康成,横光利一都默认,日本新感觉派就是受了其姐名著《不夜天》的影响而发端的。于  相似文献   

19.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对“人”作了新的解说,虽有不足之点.但是它给西方的思维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从而对文学以影响,尤其是对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发展以巨大的作用.无意识理论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笔者在本文中从四个方面阐述:其一、新“人”形象占据现代派文学,其二、对意识流方法的突出影响;其三对“内倾化”的影响;其四、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井上靖是日本当代名作家,20世纪60年代初他的作品开始在我国翻译出版,80年代形成译介井上学的高潮。在我国的井上学研究中,对井上创作的归属、创作方法、思想倾向和化内涵几个方面存在一些争议,总体上停留于社会批评的单一模式。对井上学的艺术审美研究、井上学与日本传统学的联系、井上学与西方学的关系、井上靖与中国关系的研究等课题,有待进一步作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