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从诗歌内容和语言风格两方面概述了英国“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与“田园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相似之处;着重探讨了两人由于受不同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及中西不同的宗教观而导致的根本性差异——审美情趣的差别及在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整体意识。书中把人与自然看作是一个休戚相关的整体并从生态整体利益审视自然万物。梭罗的生态整体观对于唤起现代人的生态良知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瓦尔登湖>中,梭罗对自然的描写中处处渗透着一种自然整体主义思想.其作品中的自然是一个相互联系着的、和谐的整体.人只有余自然和谐共处,才能最终消灭生态危机和现代人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4.
在《瓦尔登湖》中,梭罗对自然的描写中处处渗透着一种自然整体主义思想。其作品中的自然是一个相互联系着的、和谐的整体。人只有余自然和谐共处,才能最终消灭生态危机和现代人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5.
《荒原》虽然是一部象征主义的代表作品,但是它更加指涉现代西方社会精神荒芜的文化现象,在《荒原》里,神话只是作为一种功能与结构而存在,充满现代性的社会里并没有诞生新的神话,神话已经被消解掉了,《荒原》折射出了现代社会精神世界的荒凉。  相似文献   

6.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天行者》描写了民办教师在公办教师身份追寻中的遭际和无奈。公办教师身份是这些乡村知识分子毕生的追求,在这个身份的追求和认同中展现了良善的人性和宽厚的胸襟。在界岭苕文化的滋养下,一个个男苕、女苕完成了精神的皈依。  相似文献   

7.
王小波在短暂的人生历程中,以“文坛外高手”所表现出来的智慧震动了文坛。他作品中那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独特的语言模式都构成了鲜明的王小波风格。以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为例,主要是从作品对人生的反思以及叙事结构上对上述两方面做出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王小波在短暂的人生历程中,以“文坛外高手”所表现出来的智慧震动了文坛。他作品中那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独特的语言模式都构成了鲜明的王小波风格。以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为例,主要是从作品对人生的反思以及叙事结构上对上述两方面做出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从环境美德伦理学角度解读梭罗的《瓦尔登湖》,不难发现蕴含其中的天人观:在自然万物面前态度谦逊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基础,在大自然中低碳生活是维护人与自然友好关系的重要手段,天人合一是人类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0.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的经典巨著,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从激越的诗情、丰富的想象力及惨烈的爱与恨这三方面来解读这部小说,以探究其所表现出的非凡的创作激情。进而揭示其艺术魅力和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李梅 《科技信息》2008,(7):186-186
Thorean's understanding of nature is unprecedented in American literature. He lived at Walden Pond for two years and two months and wrote down his masterpiece Walden Pond, which reveals his love for nature. The "Walden" embodies Thoreau's view on nature. Thoreau's consciousness of natural ethics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oming generation.  相似文献   

12.
安德森在其代表作《小城畸人》中不仅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的畸人形象,更体现出了他对于双性气质的推崇与追求。他不仅提出了双性气质共生的理想状态,揭露了传统的性别现对于人物,尤其是女性人物的戕害,更构建了“坦迪”的理想形象,揭示双性气质共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任涛  彭家海 《咸宁学院学报》2013,33(3):59-60,141
《瓦尔登湖》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超验主义作家梭罗的杰出代表作之一,它记录了作者两年零两个月的湖边独居生活经历及思想感悟。这种绿色生活崇尚物质简朴、精神富足与自然和谐相处,作品里恬静、澄明的瓦扭登湖也代表着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安宁。现实社会的浮华与浮躁使得人们误读生活本质,迷失自我。只有尽可能的降低自身的物质需求,更多的融入大自然并与之沟通、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追求,才可能找到心灵深处的瓦尔登湖,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本质和快乐。  相似文献   

14.
《了不起的盖茨比》作为菲茨杰拉德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历来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学界对作品主题的解读,大多集中在对"美国梦"的追求与批判等方面。实际上,《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隐含着文学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与时间的对抗。盖茨比在发财后既想重温与昔日恋人的旧梦,实现过去的梦想和抱负;同时又在极力掩盖卑微的出身和不光彩的发家史。这种矛盾的态度最终导致了盖茨比的个人悲剧。通过对盖茨比与时间对抗的悲剧描写,读者从中感到巨大的震撼力量,这是西方文学关于"时间"与"毁灭"母题的再次抒写,也是《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经典所在。  相似文献   

15.
《非典型性生活》和《爱情故事》这两部小说都揭示了都市男女为了适应社会、维护自身利益、满足各自的私欲,在戴上了"人格面具"后,心理健康遭到的不同程度的损害。通过对这两部小说的解读,从社会及心理双重因素出发,剖析都市人人格的受损,凸现作者挽救受损人格的情怀。  相似文献   

16.
《傲慢与偏见》是十九世纪初英国女性作家简·奥斯丁最具代表性以及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作品,男女主人公达西与伊丽莎白的爱情大团圆结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被视为女性解放的早春讯号。但笔者通过对当时英国社会世情、贵族阶级对于文化领导权的把持以及贵族门第观念、傲慢心理等的解读,发现此时女性仍难逃(无论上升的资产阶级还是没落的贵族阶级)男性附庸的悲惨境遇,即使伊丽莎白也实则沦为贵族把玩自身优越性的玩偶,《傲慢与偏见》只是女性解放的美丽幻象。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马尔克斯的短篇小说《巨翅老人》的艺术形象,借此以窥探他作为知识分子对待殖民的历史、混血文化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卢梭是世所公认的法国自传第一人,他的自传性代表作品《忏悔录》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荣誉,同时也引起了不容小觑的质疑:《忏悔录》是否是名副其实的"忏悔","忏悔"这一表示虔诚的行为在本书中的含量究竟是多少,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文章将从作者的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写作姿态等方面来分析,试图说明《忏悔录》与其说是对作者对自己行为的批判、悔悟,不如说是卢梭在面对现实社会的攻击时进行的自我辩护,是标榜忏悔下的自我称颂。  相似文献   

19.
《霍元甲》的经典形象是民族意识和男性话语的历史产物。2007年由李连杰主演的同名电影对这一文化经典的重新演绎,虽然已经意识到以往完全被忽视的女性形象和性别符号,然而在突出呈现文化英雄的民族主义话语的同时,仍然落入父权主义和男权话语的历史叙事模式。运用当代女性主义理论,通过深入解读影片中的性别形象内涵,从而揭示出在民族英雄的历史叙事中被传统父权话语所遮蔽的性别批评空间。  相似文献   

20.
重读本雅明《讲故事的人》一文,可以提供书写者和阅读者两重角度来审视余华的新作《第七天》。作为小说作者,余华用消息来替代故事,又用讲述来替代反思,更是将死亡夸大其词为中国式悲剧生活的象征。然从阅读者出发,被新闻滋养长大的读者很难静下心来阅读陈旧的故事,求新求异求快的阅读心境使得理想读者很难产生。如何在直击现实的责任感和对小说讲述艺术的固守之间找到合适的写作方式,是余华及同时代作家共同面临的新的创作语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