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应用AgNOR技术判断膀胱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方法对65例膀胱癌技术进行AgNOR染色,油镜下计数肿瘤细胞内AgNOR颗粒.结果14例膀胱癌平均计数AgNOR为380±0.63,正常组为1.65±0.18,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AgNOR颗粒计数判断膀胱癌的恶性成度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应用银胶染色一步法,通过对80例子宫颈病理涂片标本(宫颈糜烂40例,宫颈癌40例)进行染色,镜下观察AgNOR的形态,并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AgNOR形态定量对于区别宫颈病变的良忍性和判定宫颈癌的分化程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核仁组成区技术(AgNOR)区分良性、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及恶性细胞;并探讨AgNOR分型与癌细胞类型的关系.方法:应用胶银染色技术检测259例气管镜刷片及痰涂片.结果:良性细胞均数(2.94±0.74)与恶性细胞均数(9.96±2.46),差异极显著(P<0.001),说明产生假阳性的机会很小.良性细胞与中度不典型增生细胞均数(3.85±0.65)和重度不典型增生细胞均数(5.36±0.95)差异极显著(P<0.001),有助于识别可疑癌细胞,鳞状细胞癌与腺癌和小细胞癌,腺癌与小细胞癌间差异显著(P<0.05),提示癌细胞的类型不同,AgNOR类型也有差异.AgNOR在腺癌细胞中颗粒粗大,色深;在鳞癌和小细胞癌中颗粒多为弥散型,细小,色浅.用AgNOR计数标准判断良恶性,其敏感性为97.1%,特异性为95.4%.结论:细胞学普通染色诊断困难时,AgNOR银染技术可以辅助诊断.AgNOR分型与癌细胞类型有显著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AgNOR和p5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用大肠癌组织标本80例及相应的癌旁组织标本40例,采用AgNOR染色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gNOR计数和p53的表达.结果大肠癌中AgNOR计数显著升高,细胞核内AgNOR计数、颗粒分布及形态特点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p53在大肠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为66.3%,在癌旁组的阳性表达率为20.8%.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大肠癌组织中p53的阳性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而与大肠癌的发病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 p53的突变在大肠癌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了促进作用,AgNOR测定对大肠癌的病理学分级有一定的价值,同时说明AgNOR和p53有可能作为大肠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肿瘤标志.  相似文献   

5.
银晕是银河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Miller-Scalo形式的初始质量函数并结合TSY化学演化模型,通过拟合晕族恒星随金属丰度的计数的观测值,对早期银晕的化学演化的一些特征进行计算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利用蒙卡罗方法模拟研究了在套管中子测井条件下,铜、银、含硼聚乙烯(含10%B4C聚乙烯)、钨、镉、铝不同厚度对中子的屏蔽效果.以及中子源到屏蔽层距离对屏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不同屏蔽材料对中子进行屏蔽,得到的中子能量分布相差很大。相同厚度下,银做屏蔽材料时.总中子和小于0.1MeV能量范围内的中予计数最小,钨在14MeV~0.1MeV中子能量区的计数最小.  相似文献   

7.
用龙桂开开银浸法,对蛤蚧小肠的嗜角,亲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作了初步观察,结果发下:1.蛤蚧小肠的嗜银,亲银细胞的密度,在小肠上段最高由中段到下段,逐渐减少.2.在粘膜上皮的嗜银,亲银细胞密度较高,而肠腺则较少.3;基底部有突起,穿过基膜到达固有层。  相似文献   

8.
以哈佛大学医学院开发的脑肿瘤医学图像数据库为背景, 提出一种自动多阈值、 中值滤波和sobel边缘检测相结合的方法(T_Sobel算法). 实验表明该方法对MRI脑肿瘤图像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脑肿瘤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图像提供的关于肿瘤和脑组织的形状、大小与定位等信息准确地分割出脑肿瘤区域,对监测脑肿瘤患者的肿瘤生长或缩小、制定手术或放化疗计划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探讨了脑肿瘤MR图像分割的背景与意义,整理了脑肿瘤分割方法中常用的评估指标以及实验数据库的发展过程.基于脑肿瘤...  相似文献   

10.
脑肿瘤干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硕  龚熹  汪艳璐  罗玉萍  李思光 《江西科学》2011,29(1):55-58,78
脑肿瘤干细胞是脑肿瘤组织中存在的一小类具有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等干细胞特性的肿瘤细胞。肿瘤干细胞是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耐药、复发等恶性行为的主要根源,只有杀死脑肿瘤干细胞才能彻底治愈脑肿瘤。本文对当前脑肿瘤干细胞研究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取得的一些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采用基于彩色的图像处理方法,对边界模糊,颜色不均匀并有彩色连带组织的细胞切片实现了分割和计数,提出了一种新的细胞计数方法,其计数准确性极高,对颗粒状目标,尤其是对医学图像中的彩色切片细胞的计数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fully convolutional network, FCN)的U-net网络,并通过对U-net网络的调整,构建适用于脑肿瘤图像分割的U1-net网络。U1-net网络由卷积层、最大池化层、反卷积层和激活函数4个部分组成。通过在公共数据集BRATS 2015上的实验验证了该网络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网络能适应脑肿瘤轮廓取得较好的分割效果,在脑肿瘤的完整肿瘤区、核心肿瘤区、增强肿瘤区的Dice相似系数(Dice similarity coefficient, DSC)分别为0.95、0.85、0.83。  相似文献   

13.
为了从脑核磁共振(MR)图像中分割出脑肿瘤区域,为疾病诊断和手术导航提供参考,该文在核方法框架下提出一种基于多核协同表示分类的脑肿瘤分割算法。首先对脑肿瘤图像进行多尺度超像素分割,并构造基于超像素区域的空间特征,在多核框架中利用多核协同表示分类方法,将原始光谱信息与所提取的多尺度空间特征融合并应用于脑肿瘤图像的分类,最后结合临床特征实现了脑肿瘤区域的分割。在MICCAI BraTS 2012和2013数据集上的测试结果表明,与现有脑肿瘤分割算法相比,该文方法能够更好地提取脑肿瘤区域,并具有较好的分割精度。  相似文献   

14.
用龙桂开银浸法对蛤蚧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作了观察,结果表明:蛤蚧消化道嗜银细胞在胃贲门部和幽门部分布密度大,胃体部密度小,呈“U”形分布;在十二指肠密度大,从空肠到回肠密度逐渐变稀;在大肠上、下段分布密,中段稀,也呈“U”形分布;从食道中段到下段密度中等,并呈递增分布.细胞颗粒被染成黑色、棕黑色,细胞形态多样,有锥体形、三角形、长梭形等。主要分布在黏膜上皮和腺上皮之间,在结缔组织里发现有少量的嗜银细胞,细胞充满嗜银颗粒,嗜银颗粒在细胞外有时可见到。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基于细胞自动机的脑肿瘤分割方法.首先通过人工交互输入一条线,使用细胞自动机模型对脑肿瘤图像进行分割,得到肿瘤图像的标号图,然后使用活动轮廓模型对标号图进行优化处理,除去非肿瘤像素点的干扰,得到更平滑的脑肿瘤轮廓.使用该方法在对比增强T1加权MRI脑肿瘤图像进行分割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脑肿瘤分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不完全分割问题,分割准确率(Dice相似系数)可达到(94.07±1.58)%.  相似文献   

16.
针对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脑肿瘤图像受噪声、磁场和容积效应等影响难以准确分割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学滤波的标记分水岭分割方法.首先对脑肿瘤图像进行形态学梯度预处理;其次,梯度图像进行开闭重建滤波,既保留脑肿瘤梯度图像的轮廓信息,又去除噪声和局部极小区域;再次,采用扩展的极值变换和强制最小技术得到内部和外部标记符,利用这些标记符修正梯度幅度图像;最后,对叠加标记后的梯度图像进行分水岭变换.利用Matlab对类圆形、三角形等不同亮度与形状特点的3幅临床MRI脑肿瘤图像进行分割仿真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有良好的分割精度和速度.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基于细胞自动机的脑肿瘤分割方法。首先通过人工交互输入一条线,使用细胞自动机模型对脑肿瘤图像进行分割,得到肿瘤图像的标号图,然后使用活动轮廓模型对标号图进行优化处理,除去非肿瘤像素点的干扰,得到更平滑的脑肿瘤轮廓。使用该方法在对比增强T1加权MRI脑肿瘤图像进行分割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脑肿瘤分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不完全分割问题,分割准确率(Dice相似系数)可达到(94.07±1.58)%。  相似文献   

18.
在Tamura纹理特征和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基础上提出一种多模态脑肿瘤图像分割算法.将4种模态下的多序列核磁共振图像(MRI)的局部灰度特征与Tamura纹理度量相结合,尽可能提取足够多的图像信息;在SVM模型中输入已知样本并进行训练;用训练好的SVM模型处理其他脑肿瘤图像.实验通过对20例患者的图像进行展开,从实验数据来看,提出的方法可以精准有效地分割出脑肿瘤区域,得到脑肿瘤的边界,并且对脑肿瘤图像的差异性表现出较强的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纳米银催化的甲烷选择还原NO反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浸渍方法制备银担载量为3%-15%的Ag/H-ZSM-5催化剂,考察其在CH4选择还原NO反应中的活性和选择性。结果表明分子筛中3%-5%银的引入对催化剂活性提高较小;在银担载量高于7%的催化剂样品上,NO转化率显著提高,通过XRD、UV-vis和TEM技术对催化剂样品的表征,发现在担载量高于7%的催化剂样品上有聚集的纳米银颗粒的形成,并且银颗粒的大小随银担载量增加而增大。将表征结果与反应数据相结合,说明了分子筛外表面纳米银颗粒的形成,提高了银催化剂在CH4选择还原NO反应中的活性。银催化剂上NO/O2共吸附后的TPD和TPR研究揭示了纳米银颗粒参与选择还原反应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银纳米微粒与酚藏花红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不同粒径的银纳米微较有不同程度的共振瑞利散射(RRS),但强度较溺.本文研究发现,当一定粒径的银纳米微粒在PH值为2.4-2.6的酸性介质中与碱性染料酚藏花红(PC)反应形成结合产物时,会使RRS显著增强并产生新的RRS光谱,同时也产生明显的倍频散射(FDS)和二级散射(SOS),其中以RRS最灵敏,对银的检出限达0.8ng/mL.这种对银纳米进行化学修饰的方法能为银纳米的研究和检测提供一种灵敏、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