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在文学批评实践方面成绩斐然,这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中是少有的.<克拉莉莎被强暴:塞缪尔·理查逊小说里的书写、性欲和阶级斗争>是伊格尔顿一个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当代形态的批评实践文本.他对理查逊小说<克拉莉莎>的解读有力印证了其"政治批评观".  相似文献   

2.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是鲁迅先生在西北大学的演讲纪录稿,其内容主要由<中国小说史略>而来.本文从"有意的总结中国小说的发展规律"、"与现实问题的紧密联系"等方面论述<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一文的价值,并在与<中国小说史略>的比较中窥测先生的一些变化和发展着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3.
艾丽斯·沃克是美国黑人妇女主义文学的先驱,她的佳作<紫颜色>不仅表现了作者的妇女主义.也从侧面表现了作者的美学意识.<紫颜色>这部小说对黑人文化的描述数不胜数,这些对文化的描述对黑人荚学的表现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根,是小说情节发展的土壤.每一部作品都应有特定的文化作背景以供小说情节的发展.本论文将从文化的三个方面(黑人语言、布鲁斯音乐、百衲被)对作者在<紫颜色>中的美学观念展开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是公认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他的小说<洛丽塔>是一部后现代主义元小说,讲述了40多岁"老男人"亨伯特迷恋上12岁"小仙女"洛丽塔的故事.不少人视其为淫秽小说,事实上<洛丽塔>是一部严肃作品,与淫秽、爱情等内容无关,它的文学价值在于真假共存的叙述结构和亦真亦幻的小说世界,通过暴露虚构,<洛丽塔>成为元小说.  相似文献   

5.
<魔戒>不仅是20世纪西方最畅销的小说之一,而且拥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文学影响力.作为20世纪西方现代奇幻小说的开山之作,<魔戒>在文本形式和现实解读上都有其独特之处.作为一个特殊的奇幻小说文本,<魔戒>的文本糅合了各种元素,是一部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神话史诗.其强烈的现代化批判的态度和中世纪情怀,又使得<魔戒>在当下拥有了多种解读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阅读伍尔夫的<达洛卫夫人>(发表于1925年)和林徽因的<九十九度中>(发表于1934年)两部小说时,会发现她们都运用了意识流的小说创作手法,二者在很大程度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试从伍尔夫和林徽因其人入手,用平行研究的方法来比较<达洛卫夫人>和<九十九度中>相似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7.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为人们解读文学作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狂欢化的视角解读<水浒传>无疑会有新的理解生成,但是这些理解却是不确切的.对<水浒传>中有关现象的解读应该以具有民族特色的禅宗思想和阳明心学为指导,这比狂欢化理论更符合小说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小说评点肇始于刘辰翁评点<世说新语>,却借助金圣叹、毛氏父子、张竹坡等人的一系列通俗小说评点风靡天下.文言小说评点的尴尬与其创作的低潮不无关系.被誉为文言小说压卷之作的<聊斋志异>一出,随即吸引了众多文坛名士的广泛关注,围绕它的评点应运而生.冯镇峦的评点则无愧于<聊斋>诸家评点之翘楚,他"有意作文"的评点立场提升了小说的地位与价值,顺应了小说观念古今转变的历史潮流;他综观"作品-历史"的宏观视角,继承了古代诗论文论的独特传统,并折射出有清一代文史知识的丰厚积淀及朴学之风的巨大影响.冯镇峦的<聊斋志异>评点可看作文言小说评点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历史观念深刻影响着人们对小说本质的认识,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始终笼罩在史学观念的阴影之下.批评家长期以来也将小说、历史并提,小说的虚构与历史的实录纠缠在一起.金圣叹在其评点中继承和发扬了司马迁的修史思想,他认为小说与史书一样具有劝勉惩戒即对社会有着认识和批判作用.他指出,在艺术上,以<史记>为代表的史传著作对古代小说影响深远,同时指出,"因文生事"的<水浒传>在艺术上也有着其超越<史记>之处.  相似文献   

10.
勃莱特·阿施利是海明威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主人公.长期以来,她被评定为"魔女"和"坏女人".本文以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文本为中心,对勃莱特·阿施利这个女性形象作重新分析,指出她实际上是海明威笔下父权社会里的一位具有反叛意识的不幸受害者.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小说<祝福>塑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成功的农村劳动妇女其型--祥林嫂.祥林嫂是辛亥革命后贫穷落后的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了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人物,以至最后被旧社会所吞噬.今天读<祝福>,读"祥林嫂",仍有着它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解读美国文学的一个独特的切入点,"成长小说"起源于德国.其主题往往包括成长时期、学年时代、旅行、爱情以及寻找自我身份等方面.华裔作家汤亭亭在其<女勇士>中大量运用了成长小说的理论,赋予其成长的主题.然而作为一名华裔女性作家,汤亭亭又改写了传统定义下的成长小说,赋予其新的主题,因此本论文试图从成长小说的角度去探讨汤亭亭<女勇士>中异与传统的成长主题,以证明<女勇士>是德国成长小说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它以萧红的童年生活为背景,描写了呼兰河的被压迫者的悲惨生活.小说直接用场景结构小说,完全抛弃了客观描写,把抒情因素融入叙事文体,集中全力描写乡土人生画面,充满了田园韵味的抒情情调.  相似文献   

14.
"酒旗"作为有数千年历史的古老民俗事象,从它出现的那天起,就被人们所喜爱,以至乐于传承.而<水浒传>中的"酒旗"描写则为小说中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典型环境,映衬了人物形象.如果<水浒传>中没有那么多的"酒旗"描写,一些人物形象也将会逊色.  相似文献   

15.
从小说类型研究的角度考察,以<哈利·波特>、金庸小说和<指环王>等为代表的历史幻想小说力图通过历史性与幻想性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生活、否定现代文明和回归传统文化.这是人们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重新发掘,对现有生存环境的不甘和对未来期望的一种反映与宣泄.  相似文献   

16.
作为英美意识流小说的一位杰出代表,弗吉尼亚·伍尔夫一生致力于小说的改革和艺术的创新,追求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并且成功地将意识流技巧运用于现代小说.<墙上的斑点>就是她最早发表的意识流短篇小说,正如"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它其中所展现的现代主义时空观念、现代主义叙事技巧和现代主义阐释空间使我们对现代主义美学特征有了更透彻的理解,也更加感受到了现代主义小说世界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文学批评家对<不能走那一条路>主题的阐释,深刻地影响了<三里湾>、<山乡巨变>、<创业史>到<艳阳天>的写作.在整体的社会政治文化机制的规训下,作家们都力图把合作化运动中的矛盾冲突纳入两条路线斗争的叙事规范中,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也就在单一主题的表现中完成了经典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阎连科的新作<受活>尽管有着政治和社会的内涵,但它主要并不是对某一个或某一类权力人物的揭露,甚至也不仅限于对权力体制的审视,作者质疑的目光已经直达权力欲望本身.在摆脱传统现实主义写作规程的深度制约以后,小说流露了作家更真切更深层的感受和情绪--面对权力和欲望的深深焦虑,对于所置身其间的这个世界的某种恐惧.关于"乡土中国"的书写,<受活>显示了其独异姿态.  相似文献   

19.
小说<哈瓦那>中有着众多的地理名词,如井冈山、美国、上海、南美洲等,但这些地理名词被人物进行了修辞化的认知,如地理名词的形象化、地理名词的方式化、地理名词的情感化,从而使小说中的地理名词产生各种修辞义.只有正确解读这些地理名词的修辞义,才能准确地理解小说的含义以及小说的批评指向--现代人因高度理性化而造成的自我伤害.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等三部古典名著是毛泽东一生读得最多,最为喜欢,并且是受影响最深的小说.<水浒>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及实践具有启迪作用.我们应确认毛泽东在建国前、后对<水浒>的正确评价.而毛泽东在晚年评论<水浒>说"好就好在投降"等言论是有所指的,此言论是特定年代、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