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英语本族语者口语中话语联系语的使用情况为参照,初步探究了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使用英语话语联系语的特点。研究表明,中国学生除了在从属连词的使用频率和选择倾向上与本族语者相似外,在并列连词、连接副词、话语标记语的使用上均与本族语者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为:中国学生对并列连词、连接副词的过度使用:对话语标记语的使用不足以及使用话语联系语时出现了一些错误.文章就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汉译佛经中有一个与中土文献不同的并列连词——“及以”。最早见于魏晋时期的译经中以连接名词及名词性短语是最常见的形式,也可连接动词和动词性短语,还可连接形容词。在组合功能上,“及以”可以与其他并列连词如“及”“并”“与”等构成“框架连词”使用。“及以”这个新的连词,很可能是因为句子节奏的要求,在单音节连词“及”的基础上产生的复音节词。  相似文献   

3.
汉译佛经中有一个与中土文献不同的并列连词——“及以”。最早见于魏晋时期的译经中以连接名词及名词性短语是最常见的形式,也可连接动词和动词性短语,还可连接形容词。在组合功能上,“及以”可以与其他并列连词如“及”“并”“与”等构成“框架连词”使用。“及以”这个新的连词,很可能是因为句子节奏的要求,在单音节连词“及”的基础上产生的复音节词。  相似文献   

4.
《醒世姻缘传》是研究明末清初语言的重要语料。考察该书的转折连词使用情况即可窥视出明末清初山东方言中转折连词的历史风貌。此期山东方言的转折连词没有明确的分工,仍处于大量涌现的时期,大量同义连词并存,双音节连词占优势,还出现了三音节的连词。从来源来看,主要是近代汉语时期新产生的连词(80%)。但经过同义竞争,此期的7个(46.7%)转折连词被历史淘汰,8个(53.3%)转折连词沿用至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5.
我们采集了3-6岁汉语儿童与成人会话的口语语料,其中顺承连词然后的使用频次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儿童不仅用然后连贯前后句子,还用它来实现添加、因果、转折、保持话权、假设的功能。我们认为,这是一种词汇的过度使用现象,表明儿童使用连词还很不规范,连词能力有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然后"一词在现代被年轻人广泛使用,除了做连词的基本用法之外,还产生了一些新的用法。英语思维对汉语口语表达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种新用法的产生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并且有逐步向书面语扩散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英语中的and是一个常见的连词,用来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并列的(即语法功能相同的)单词、短语或从句,常常可以译成汉语的“和”、“与”、“跟”、“同”、“及”等。有时也可以不译出,以连接部分的相互关系自然体现and的并列连接作用,如:ring out the old(year)and ring in the new(辞旧迎新)。 我们已经非常熟悉连词and的并列连接功能和用法,本文在这里不再赘述,只指出and的这些用法中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巩固和加深对并列连词and的认识理解。现举例一一说明如下: 一、and作为“并列连词”使用时需注意的几种情况 1.and用于三项以上的列举 and在这种用法里一般只出现在列举事物的最后两上词之间,其他列举词之词之前用逗号连接,如:John,Tom,Bill and Ted.(并  相似文献   

8.
在英语中,when 是一个功能多变的常用词,既可作名词、代词、付词使用,又可作连词使用。从教学实践来看,when 作名词、代词、副词使用时,其汉译并无特殊困难,而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连词。它经常放在一个短语或句子前面,引出一些条件。连词"无论"出现于隋唐时期,是上古汉语的跨层结构"无论"(又写作"毋论"、"勿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语法化和词汇化的结果。双音化是连词"无论"语法化的动因,句法环境和重新分析是连词"无论"语法化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冷德军 《科技信息》2011,(32):I0091-I0091
现代英语中,词类转化现象已日趋普遍。连词的转化也和其他词类的转化一样,以其独特的方式丰富了英语的词汇,增强了英语的表现力。由于转化过来的连词与原词之间,词义密切相关,音形相同,因而乍看起来似乎还是其本性,但实际上却连接着两个句子,已充当起连词的角色。这些连词,有的在古英语中就已存在,还有的在现代英语中方见其踪影;有的需要跟关联词that一同使用,而有的却可以另立门户了。这类连词通常由动词、分词、副词、介词短语等转化而成。  相似文献   

11.
虚词的研究一直是语言学家研究的重点。以"固然""自然"两词为例,对其连词属性的研究辨析"固然""自然"的异同,从句中分布、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角度进行具体的分析,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语用推理理论对"固然""自然"的虚化过程进行了说明,得出"固然"的连词词汇化程度要高于"自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李艳 《长春大学学报》2012,(9):1092-1094
并列连词"与"在先秦时期使用较为普遍。通过对《左传》中出现的并列连词"与"进行穷尽性的语料搜集,分析其在《左传》中的使用情况及特征,从而为进一步总结归纳先秦时期并列连词的使用及特征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连词“虽然”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词组,主要的语法功能是充当一个让步从句。在中古汉语时期语法化为一个复音连词,位于从句之首,表达一种容认性的让步关系。  相似文献   

14.
"合"字不仅具备动词的语法功能,而且在历史演变过程中产生了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用法。"合"的语法化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由不及物动词转变为及物动词,再由及物动词向副词和形容词演变,介词的用法当衍生于副词性的"合",连词的"合"当是由介词性质的"合"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15.
日语的接续词和汉语的连词都是一种逻辑性较强的语言表现,在连接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文章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时起着很大的作用。本文选取了三类文章,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不管是整体的使用还是各个类别的使用率,日语的接续词和汉语的连词在使用上确有不同。而这些不同对中国人使用日语写时确有干扰。  相似文献   

16.
一、并列句的构成由并列连词and,so,but,or等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连在一起而构成的句子叫做并列句。其结构一般是:简单句+并列连词+简单句。  相似文献   

17.
通过元明时期6种文献的计量考察,发现元明时期的汉语让步连词中双音节连词已明显多于单音节连词,但是就总例证数而言单音节连词尚在使用频率上占优势。从使用方式看,通常有"单独使用"或者"异形连用"等方式,但未见"同形连用"的;从连接语言单位看,一般都可连接分句,但未见只能连接词、短语的,也未见只能连接句子的;从句法位置看,只用于主语前和主语前后皆出现的数量较多,只用于主语后的数量较少。与晚唐五代及现代汉语相比较,元明时期的汉语让步连词尚处于相对稳定又不断演变之中。  相似文献   

18.
肖林根  王卫华 《科技信息》2011,(32):115-116
问题是反映到人们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它可以产生于实践、也可以产生于实践与理论的差异或对立,还可以产生于一种理论的内部和两种或多种理论之间的差异或对立。问题意识则是对这种问题情境的觉察。所以,在科学研究的意义上,问题意识将关涉或影响到何处选题、选什么样的题以及选题的价值等。从而我们拟通过选题来源、类型、价值等这些方面来考察选题与问题意识的关联。  相似文献   

19.
“则巴”最初有两种使用情况:一是连词“则”与副词“已”的连用,一是连词“则”与动词“已”的连用。第二种使用情况的句法类型有三种:A单词+则已,B短语+则已,C小句+则已。助词“则已”的形成与B、C式相关。C武在汉代就已出现,“则已”可看作助词,清代C式例句增多,助词“则巴”成熟。隐喻机制、句法位置、韵律和谐及较高的使用频率是其成词的动因。  相似文献   

20.
“奈”类转折连词是近代汉语时期出现频率较多的一类词。本文在详细考察语料的基础上,从词汇化角度对其中最早出现的“争奈”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描写,并探讨了相关转折连词的产生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