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影视动漫产业在中国如火如荼的发展,中国也由原本的国外动漫代办加工的角色逐渐发展为有可以自主建立自己国家动漫品牌能力的角色,但在快速发展影视动漫产业的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中国动漫产业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由于片面追求短期利益,作品只追求形式的创作,而忽视影视动漫文化的内涵。使得动漫作品缺乏文化艺术品位,所以,作为一种新兴文化产业,我们就必须追寻其中的文学艺术性,结合中国的民族特点,使之成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影视动漫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以京剧服饰艺术性的文本语境为出发点,从美术学角度出发,运用符号学分析方法,探寻了其作为一个符号系统,在色彩、图案、款式上的艺术特点、美学特征及规律.指出京剧服装是京剧舞台人物塑造的重要艺术手段,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种存在原则,一种精神实在,一种艺术美学,从而使人们可以更加深入了解京剧服饰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3.
水墨动漫影片在世界的动漫影片中是中国独有的,它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水墨的一种创新型表现方式,极具文化特色。该文主要探讨了中国水墨动漫影片中的文化特色,主要有两点:体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折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数字动漫是在传统动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动漫艺术广泛应用到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技术下的动漫艺术改变了传统动漫的创作方法,有效实现了传统动漫艺术观念.形式和制作方式的革新和优化,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应用到动漫艺术中,开创了动漫艺术发展的新纪元。本文对数字影像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对中国动漫的现状和数字化技术对动漫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5.
林婵娟 《海峡科学》2012,(3):161-164
中国戏曲艺术最早出现在汉、唐到宋、金;主要是以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等不同形式所编排演出.据历史记载宋朝刘壎(1240-1319)最先引用”戏曲”这个名词,中国表演艺术中表现手段与词曲、音乐、美术等之合而为一更富有独特的魅力.以歌舞表现出剧中人物的个性思想、情感、及行为之外,其传统与特色的脸谱艺术,却是传统戏曲中最具特殊的脸谱表现手法.随着时代改变,西方的文化渐进,我们的固有文化已渐渐流失了,而现今的青少年对于传统戏曲的认知竟然是陌生,相对地在西方文化上是亲近了解.本研究主要是探讨京剧文武场的脸谱描绘在台湾的教育发展、现况与影响,学生是否能够了解京剧脸谱的特质?其中针对史料记载以及文献探讨,将京剧教育中的脸谱作为切入观察的角度,并从台湾京剧文武场,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戏曲美学原则创作?透过脸谱描绘了解教育现况中教学发展以及所产生的影响为探讨.  相似文献   

6.
动画独特的艺术特征与传播优势决定了其角色形象成为一部动画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抽象角色是区别于卡通、仿真角色的一种个性艺术表现形式,在抽象符号化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本文通过分析和结合具体动画实例,论述了抽象角色在动画中承担的情感表达的特点,使观众更好的接受这种以抽象角色为表达方式的动画,从而将对抽象角色动画了解不多的潜在受众变为核心受众。  相似文献   

7.
手绘效果图课程教学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绘效果图表现形式是日常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中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随着现代化表现工具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手绘表现技法教学以及课堂练习逐渐被大家所忽视,导致出现掌握运用好现代化表现软件就是掌握了全部的效果图表现.这种狭义的认识将直接影响着手绘效果图课程的有序教学和当代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陶瓷艺术已由传统的艺术程式进入了现代艺术表现阶段.在陶瓷艺术中,材质既是一种物质材料,又是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文章从传统陶瓷材质的单一性到现代陶瓷材质的丰富性为前导,探索综合材质与现代陶艺结合表现的诸多可能性,为现代陶艺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洋 《天津科技》2015,(3):62-63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动漫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制作方式有了极大的丰富和提高。时至今日,作为电脑技术和艺术有机结合的动漫,不再仅仅是影视艺术的一种形式,也不只局限于网游手游的故事栽体,它已成为大众娱乐休闲的一部分,时刻都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追溯了动漫产业的发展轨迹,总结了发达国家动漫领域的成功经验,同时引申出技术的进步对于动漫艺术发展的深远影响,最后对于动漫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童艳 《科技资讯》2007,(30):148-149
动漫是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动漫的本质是夸张和想象,创造出未曾出现的世界,是动漫设计师们的梦想和设计理念.近年来,随着科技产业和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幻题材成了动漫作品的宠儿,其中科幻题材动漫作品的场景设定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文章简要阐述了中国原创动漫发展之路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世界动漫产业中的竞争力,通过分析高职动漫专业中传统文化元素在课程体系中的应用现状,明确了新形势下高职动漫教育长期忽视传统文化教育导致学生创新创意能力不足,职业素养低下等问题。文章深入探讨了在高职动漫专业课程体系中充分融合传统文化元素,在基础课程中注重艺术审美情趣培养,加强传统文化课程对学生创新创意思维启发,在专业课程中以传统文化为主线引领专业技术自主式学习等途径,为高职院校培养具有一定人文艺术修养的原创性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2.
动漫行业依靠虚构的角色创造了巨大的经济财富和社会价值,是推动国家文化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我国的动漫市场正在迅猛发展,国产动漫数量不断增长,质量也在逐步提升,大量优秀的动漫作品批量的投放市场。通过对动漫专项人才的艺术素养和计算机设计专业技术的教学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专项动漫人才是动漫教学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藏族原生态舞蹈的表现形式拥有广博的内涵,其自娱自乐性成为藏族原生态舞蹈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在当代藏族舞蹈艺术中,自娱自乐的本质特征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与原生态舞蹈的表现形式出现了脱节现象,这使得我国民族民间舞蹈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本文以藏族舞蹈为例,通过论述存在于原生态形式中自娱自乐的情感价值,以及这种自娱自乐的情感价值在舞蹈艺术中的流失,旨在抛砖引玉,呼吁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应更重视其"原生"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在京剧艺术的传承和中国动画创新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目前中国动画创新遇到的契机.认为可利用动画这种深受大众喜爱,集高度娱乐性、欣赏性、教育性于一体的传播形式来达到京剧艺术自然传承的目的.同时京剧艺术其深厚的文化背景也为动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15.
当代艺术的发展使得艺术的内容、表现形式、创作主体观念都在发生变异。当代艺术家颠覆了传统的艺术观念、美学信念,更多地体现崇形式、重表现、反传统、非理性。我们对当今的哲学、美学、艺术哲学进行的一些思考都要以艺术现象及其背后所隐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变异为出发点,在批判性的检视中重新思考美的定义问题和艺术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许妍媛 《科技信息》2009,(23):I0053-I0053,I0068
动画是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与古老的绘画艺术结合的产物,是21世纪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是成年人的童话,是孩子们心中的真实。新世纪的到来,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机遇,高校开办动漫专业渐成燎原之势,对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也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动漫教育在动漫大潮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动漫周边是个比较广义的概念,是指以动漫为载体,对其周边的潜在资源进行挖掘。包括以动漫角色为主概念的玩具、食品、饰品等等实物,同时也包括音乐、图象、书籍等文化产品。这些不同形式的产品,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在为动漫厂商带来游戏以外丰厚的利润的同时,也把动漫同制造业等传统行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推动着整个产业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塑造成功的角色性格是动漫作品创作的关键。角色性格是受众对动漫角色价值判断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也是决定其生命力与鲜活力的重要指标。加强动漫角色性格研究对于拓展动漫表现力意义重大。本文在简述了动漫角色性格塑造三要素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性格与色彩、外部特征、形状”等方面探讨动漫角色性格关系的演化。  相似文献   

19.
在动画创作和设计过程中,色彩是最能表达客观世界的最为直接的方式之一,动漫设计作为一种从客观上表达视觉感受的艺术,色彩在动漫设计中的作用十分重要。色彩的情感特征在动漫角色造型设计和场景氛围的营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动漫作品的主体凸显及任务性格的塑造是否成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准确灵活的运用色彩情感表达动漫是动漫设计和情感运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该文主要就动漫在设计中的情感运用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希望本研究对更好的开展色彩运用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弗里达·卡洛作为现代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个人形象与绘画以艺术符号的形式大量出现在当代设计尤其是平面设计艺术中。她强烈个人特征和绘画中所表现的独特艺术风格对当代平面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弗里达·卡洛的艺术集超现实主义、民族主义、自我意识及女性解放意识等特征为一体,种种特质相互交融从而使其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符号。弗里达·卡洛作为艺术符号所表现的特质与当代平面设计个性化的表现形式以及追求自我表达的精神内涵之间有着深层次的内在联系。研究这样一个艺术符号对促进当代平面设计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