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基因工程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将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小鼠Sp2/0-Ag14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多次筛选和再克隆化,获得3株能稳定分泌抗rhEGF单克隆抗体(McAbs)的杂交瘤细胞株.对该3株杂交瘤细胞小鼠腹水进行了抗体效价测定,结果显示在1×10-6~2×10-7之间.对上述3种杂交瘤单抗(分别命名为:AE-2A4,AE-2G5和AE-3E11)进行了特异性、抗原决定簇及相对亲和力测定.结果表明,它们都具有抗rhEGF高特异性;并分别抗两个不同抗原决定簇;相对亲和力大小次序为:AE-3E11>AE-2A4>AE-2G5.Ig亚类鉴定结果显示:AE-2A4,AE-3E11同为IgG1亚类,而AE-2G5为IgG2b亚类.确定AE-2A4单克隆抗体可用于制备高纯rhEGF.  相似文献   

2.
以HCG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Sp2/0—Ag14骨髓瘤细胞融合,经反复筛选和再克隆化,获得8株能稳定分泌抗HCG特异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对其中6个高效价单抗进行了特异性和抗原决定簇检测,选出两个抗相距较远不同决定簇的单抗(2D_4,4F_4)作进一步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免疫球蛋白亚类鉴定,2D_4为IgGl亚类,4F_4为IgG2a亚类;亲和力常数(K_(affi)),2D_4为5.41±0.94×10~(-10)mol/L,4F_4为1.37±0.33×10~(-9)mol/L。证实该两种单克隆抗体可用于研制有关临床诊断试剂盒。  相似文献   

3.
心肌肌钙蛋白I-C复合物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制备抗人心肌肌钙蛋白I(cTnI)单克隆抗体、建立检测人cTnI链酶亲和素-生物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用基因工程表达的人cTnI免疫雌性BALB/c小鼠,以杂交瘤技术制备得到三株特异性抗人cTnI的单克隆抗体记为6G3,6A6,3G9.三株杂交瘤细胞中6G3和6A6为IgG1,3G9为IgG2b,腹水效价分别为4×10-5,4×10-5和10-5.亲和常数为5.0×109,6.4×109和3.8×109mol-1.Westernblotting结果表明6G3和6A6能够识别cTnI-C复合物.把6G3抗体生物素化并制备抗cTnI、cTnC和cTnI-C的大鼠多克隆抗体.以多抗作为固相捕捉抗体,生物素化6G3抗体作为检测抗体,建立检测cTnI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并初步应用于临床病人标本检测.以cTnI-C复合物多抗捕捉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灵敏度为0.9ng/mL,较包被其他抗体捕捉方法提高1~2倍.批内变异系数为5.03%,回收率为94.56%.测定17例AMI病人和18例血清样本临床诊断结果符合率为100%.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伊氏锥虫病的免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单克隆抗体,笔者通过了3次SP2/0骨髓瘤细胞与伊氏锥虫抗原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间的融合试验和多次筛选以及克隆化,建立起7株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对其中ⅡG_6杂交瘤作了进一步的检定分析,用ⅡG_6上清液对T.e.抗原进行ELISA试验,显示出高度的特异性,与血吸虫、弓形虫抗原均未出现交叉反应。ELISA测试ⅡG_6细胞株培养上清效价为1:5.1×10~3,而杂交瘤细胞接种BALB/c小鼠诱生腹水抗体的效价为1:1.6×10~7。该株单克隆抗体免疫球蛋白的类型鉴定属IgG_1亚类。该株细胞已在体外培养下,稳定地分泌特异性抗体至少达6个月之久,同时在液氮冻存近8个月之后仍能保持分泌抗体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Der p 2(屋尘螨Ⅱ类变应原)杂交瘤细胞株,并对其分泌的Der p 2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方法:用重组Der p 2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经筛选和3次克隆化,制备出单克隆抗体.采用间接ELISA法、Western blot法确定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球蛋白的类型和亚类、相对亲和力、特异性,对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结果:获得3株能稳定分泌高效价Der p 2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B6为IgG1类,1G11、4B1为IgG2a类.间接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效价为104~105,腹水效价为105~106.Westernblot试验证明3株单抗与Der p 2蛋白均有特异性反应.结论:成功制备了3株抗Der p 2的单克隆抗体,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亲和力,为进一步建立Der p 2蛋白检测和纯化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抗人FXYD6单克隆抗体,并进行初步鉴定.以FXYD6合成多肽作为免疫原,利用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建立阳性克隆细胞株;腹水诱导法制备抗人FXYD6单克隆抗体;蛋白A亲合层析法纯化;ELISA测定FXYD6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和效价;以所得特异性抗体为一抗,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胰腺癌组织中FXYD6的表达.结果成功获得1株稳定分泌特异性抗人FXYD6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腹水诱导法生产抗人FXYD6单克隆抗体2.86 mg;FXYD6单克隆抗体可以与FXYD6合成多肽特异性结合,抗体效价1:5400;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胰腺癌组织中胞膜呈阳性染色.成功获得FXYD6单克隆抗体可以为进一步研究FXYD6的组织分布、生物学作用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以小麦主要过敏原Glb-1蛋白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NS-1细胞融合。采用细胞融合和有限稀释法相结合的方法快速筛选获得稳定分泌的特异性杂交瘤细胞株,用杂交瘤细胞株诱生小鼠腹水并用蛋白A亲和层析法纯化抗体后检测。采用间接ELISA法鉴定该单克隆抗体的IgG亚型;通过间接ELISA鉴定该单克隆抗体的特性和交叉性。利用双单抗夹心ELISA法检测单抗的抗原表位特异性。结果表明:共获得4株可稳定分泌小鼠抗小麦主要过敏原Glb-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1C4、4H5、1A9、4F5,经检测其Ig亚型均为IgG1,且4株单抗效价均在10-9以上。ELISA结果分析表明该4株单抗均能特异性识别小麦主要过敏原Glb-1蛋白且和其他常见食物无交叉反应性。将4株单抗两两配对进行ELISA实验,结果发现1C4与4H5可能有不同的抗原表位,以此建立的双抗夹心ELISA系统可以检测小麦Glb1-G3蛋白。实验成功制备了鼠抗小麦主要过敏原Glb-1蛋白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并且建立了双单抗夹心ELISA检测系统,为小麦主要过敏原蛋白的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制备获得针对人Grn E单克隆抗体,将原核表达GST-Grn E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经过融合及初步筛选,获得5株针对Grn E的单克隆细胞株.选取其中3株(1D5、2E1和3F7)制备腹水,并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对该3株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1D5和3F7两株单克隆抗体是否可以用于免疫沉淀实验进行了检测.上述实验表明,本研究成功制备了针对Grn E结构域的单克隆抗体,而且所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甲肝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成功制备了抗甲肝病毒 (HAV)McAb ,为甲肝研究和诊断提供了大量高效价标准化抗体 .用细胞培养的NJ 3株HAV免疫Balb/c小鼠 ,经细胞融合技术、IFA筛选和有限稀释克隆 ,建立了 5株能稳定分泌抗HAVMcAb的杂交瘤细胞 .经鉴定 ,其上清和腹水的抗体效价分别为 0 5× 10 2 ~ 1× 10 3及 1× 10 3~ 2× 10 5.用免疫印迹法和间接ELISA分析 ,这 5株抗体分别能与HAV的 3个抗原位点结合 .在HAAg检测中 ,McAb的应用简化了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10.
采用EDC法制备卡那霉素(KAN)完全抗原、卡那霉素-牛血清白蛋白(KAN-BSA)、卡那霉素-鸡卵清蛋白(KAN-OVA).用KAN-BSA完全抗原免疫BALB/c小鼠,并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能够稳定分泌抗KAN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1E1).通过体内诱生腹水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鉴定1E1单克隆抗体,其效价为8×10~5,亲和力为2. 8×10~9L/mol,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 09 ng/mL,与妥布霉素(TOB)的交叉反应率为53. 4%,与其他氨基糖苷类化合物没有交叉反应性.利用该单克隆抗体,建立KAN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iELISA).ciELISA检测KAN在牛奶中的回收率为64. 4%~89. 6%,最低检测限为1. 92 ng/mL.  相似文献   

11.
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建立了5株分泌抗温和气单胞菌CR79-1-1株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系,通过特异性鉴定获得两株与参考菌株中的温和气单胞菌发生反应,但与嗜水气单胞菌以及鳗弧菌、爱德华氏菌、克鲁氏耶尔森菌、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均不反应的杂交瘤细胞系,分别命名为2G3和1A4.快速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得2G3和1A4的亲和常数分别为1.72×108和5×108M-1;应用方阵配对实验证实,2株单抗针对特异性抗原上不同表位.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通过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法测定腺嘌呤(A)和鸟嘌呤(G)来间接测定酵母菌中核糖核酸含量的方法.探讨了电极电位、运行缓冲溶液、分离电压及进样时间等对毛细管电泳分离-安培检测的影响,得到了较为优化的测定条件.在30 mmol/L 的硼酸盐缓冲液(pH 9.0)中,上述两组分可在18 min 内完全分离.腺嘌呤和鸟嘌呤的检测限分别为2.0×10-7mol/L和1.7×10-7 mol/L.该法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灵敏度,可以用于食品中酵母菌中核糖核酸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桉树抗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相关的多个理化指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确定与抗虫性最紧密关联的关键因子,为筛选抗虫桉树品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首先比较了窿缘桉Eucalyptus exserta(EA)、巨圆桉Eucalyptus grandis×Eucalyptus tereticornis(DH201-2)和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calyptus urophylla(G9)3个桉树品系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抗性强弱,同时测定了桉树品系间叶片含水率、叶片厚度、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LA)、叶片C含量、N含量、C/N比、总酚、缩合单宁等8个理化指标,最后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与抗虫性紧密关联的理化因子,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桉树枝瘿姬小蜂不能在G9上产生虫瘿,在DH201-2上的样枝平均虫瘿数显著高于EA。3个桉树品系叶片厚度间无显著差异;DH201-2叶片含水率显著高于EA和G9;N含量表现为DH201-2EAG9;G9叶片C含量、总酚和缩合单宁含量显著高于EA和DH201-2。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最终进入模型的是缩合单宁(X_2)和C含量(X_3);建立了以抗性得分为因变量(Y),缩合单宁含量(X_2)、C含量(X_3)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Y=-20.671+2.095X_2+0.433X_3(复相关系数R=0.770,校正相关指数R~2=0.578,显著水平P0.001)。【结论】缩合单宁和C含量是影响桉树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抗性强弱的关键因子,且两个因子与抗虫性正相关;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可以很好地预测桉树抗虫性与两个化学指标间的相关关系,为今后选育桉树抗虫优良品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喹啉-2-甲酸(QLA)为配体,合成了二元稀土配合物Tb(QLA)_3(NO_3)_3,并进行了表征.以过硫酸钾为共反应剂,该配合物在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具有较好的电化学发光.通过实验发现,岩白菜素对该体系的电化学发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基于此,建立了一种测定岩白菜素的新方法,体系的电化学发光猝灭程度与岩白菜素的浓度呈很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为1.0×10~(-6)-1.0×10~(-4)mol/L,检出限为2.0×10~(-7)mol/L(S/N=3).对模拟样品进行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电化学检测法(CE-ED)同时测定了洋葱中芥子酸、槲皮素和原儿茶酸的含量,研究了电极电位、运行液浓度和分离电压等实验参数对分离检测的影响.在优化的条件下,以直径300 μm的碳圆盘电极为工作电极,电极电位为+950 mV(vs.SCE), 在pH 9.0的40 mmol/L的硼酸运行缓冲液中,上述3组分在25 min内可完全分离.芥子酸、槲皮素和原儿茶酸的浓度分别在2.0×10-7-1.0×10-4g/mL、2.0×10-7-5.0×10-5g/mL和5.0×10 -7-5.0×10-5g/mL的范围内与峰电流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下限分别为1.5×10-7g/mL、1.6×10-7g/mL和3.6×10-7g/mL,7次测得的三种组分峰高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70%、4.65%和1.73%,三次测得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2%、105.5%和100.9% .  相似文献   

16.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药物与体液中的左氧氟沙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在酸性条件下左氧氟沙星-Ce(Ⅳ)-Na2S2O4化学发光新体系,探讨了该化学发光体系的发光机理.建立了测定左氧氟沙星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新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为7×10-9g/mL,线性范围为2×10-8~6×10-6g/mL,11次平行测定质量浓度为6×10-7g/mL的左氧氟沙星,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0%.测定了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和片剂及血清和尿液中左氧氟沙星的含量,回收率为98.4%~103.7%,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采用稀释涂布法从青藏高原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杀蝗虫活性真菌D3-19.通过形态学观察以及ITS序列的分析,初步将D3-19鉴定为曲霉属日本曲霉(Aspergillus japonicas).室内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日本曲霉D3-19发酵液和孢子均有杀东亚飞蝗活性.其中,真菌发酵液对东亚飞蝗校正死亡率为:96h(86.67%),144h(100%).与此同时,真菌孢子悬液对东亚飞蝗的LC50(致死中浓度)为3.42×105孢子/mL.研究结果表明,3×108孢子/mL的D3-19孢子悬液对不同年龄阶段东亚飞蝗均有致死效果.其LT50(半致死时间)值分别为:羽化成虫(155h),四至五龄成虫(104.8h),三龄幼虫(54.6h),二龄幼虫(30.6h).  相似文献   

18.
影响大白菜离体培养再生频率各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实验以大白菜“02号杂交早皇白”无菌苗的子叶作为材料,就组织培养过程中影响芽再分化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用附加BA4.4×10-6~35.5×10-6mol/L、NAA0.54×10-6~3.2×10-6mol/L、AgNO31.2×10-5mol/L的MS培养基培养子叶切段,能直接-诱导分化出芽和根;3~11d苗龄的子叶芽分化率稳定在80%以上,其中4~5d苗龄的效果较好;子叶比下胚轴易产生愈伤组织和再生芽;整片子叶比子叶切段易诱导分化出芽.芽分化率最高可达97.8%.但每个外植体平均芽数以切去子叶柄的子叶切段为多.激素配比以BA8.9×10-6mol/L、 NAA2.7×10-6mol/L为最好,在此培养基中再添加8.4×10-5mol/LCo(NO3)2对促进芽分化有一定作用,但效果不如AgNO3。  相似文献   

19.
以达旦黄为探针,应用荧光及紫外光谱法研究达旦黄(TY)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间的结合反应,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实验表明:TY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作用力类型为疏水作用.根据Frster能量转移理论,求得不同温度(16 ,30 ,40 ℃)下的能量转移效率E分别为0.419 6,0.401 9,0.386 5,作用距离r分别为3.05,3.04,3.10 nm.BSA存在猝灭TY的荧光,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测定BSA的方法,线性范围:3×10-7~2×10-5 mol/L,检出限:9.07×10-7 mol/L,相对标准偏差:RSD=1.7%.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晶场理论,计算了MgO中Cr3+空位中心C4v、对称四角畸变的能级和EPR(电子顺磁共振)参量g=1.9824,g⊥=1.9808和D=-811×10-4cm-1,得到了与实验(g=1.9787±0.0006,g⊥=1.9827±0.0006和D=-819×10-4cm-1)一致的结果,解释了g因子各向异性的起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