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世纪早期,德国博物学家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ottffiedWilhehnLeibniz)在思考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时.认为当人类逐渐了解了我们邻近的星球和一些延遥远的星球后,便越来越坚信,  相似文献   

2.
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我们人类的基因组合和鸡的基因组合有共同之处,而且这一共同之处比人和老鼠的共同之处还要明显。这一发现之所以令人惊奇,是由于我们以前只重视了用啮齿类动物(如鼠、兔等)来做实验。当我们探索人类基因的特性(如疾病的遗传)时,我们往往首先选择用鼠类来进行实验。如果治疗能在老鼠身上成功的话,那么此种疗法用在人身上往往也能成功。然而,英国罗斯林学院的大卫·伯特和他的同事们进行的研究表明:在一定意义上,我们把研究对象选错了。他们绘出了家鸡的基因组图(基因组是指大规模的基因组合结构),并将它与…  相似文献   

3.
<正>现代科学表明,我们以及我们所有的成就和记忆注定会像梦一样消失。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宇宙的终点或许将在1 000亿年后到来。现在就开始手足无措,会不会太早了点?在乔纳森·哈尔佩林(Jonathan Halperin)和德鲁·高桥(Drew Takahashi)执导的网飞新纪录片《无限之旅》(a Trip to Infinity)结尾,  相似文献   

4.
宇宙的始末     
陈壮叔 《世界科学》1997,(11):28-29
没有人知道,宇宙最终会在一个大挤压中塌缩,抑或随着星球的凋零和死灭,永远膨胀下去。但有二个空间探测器,可能不久,即将给我们肯定的回答。相像有一台望远镜,它能告诉我们关于宇宙的过去和未来。探视深空,它将确切地告诉我们,时间的开始,物质始何集聚成星球和星系,它将告诉我们,躲藏着多少看不见的物质(暗物质);最激动人心的是,它将终止人们的猜想:宇宙会永远膨胀下去,变成一个宇宙性的黑夜,抑或在其终了的时刻,它将往回收缩在一个大技压之中。这不是妄想,在NASA和欧洲空间局(ESA)的蓝图上正好有这样的望远镜。N…  相似文献   

5.
我们通常所说的蚊子,属于昆虫纲双翅目长角亚目蚊科,仅此1科已知种类近5000种,我国也有400余种和亚种,我们最常见的蚊子,学名叫中华按蚊;所谓花蚊子(黑白色)属于伊蚊。  相似文献   

6.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命运受到先天条件(基因)和后天环境(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影响。在后天环境中,有许多偶然因素都可能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不同走向。  相似文献   

7.
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Gore  AI 《世界科学》1998,(10):2-4
技术创新的新浪潮正使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获得、存储、处理和显示有关我们行星的各种环境和文化现象的信息。大量的信息构成了“地理坐标”,它涉及地球表面每一个特定的地方。利用卫星对地面遥感形成“地球空间”(轨道)信息流,并将其中未经加工但有用部分的数据转变成为可供使用的信息。今天,我们经常发现我们能够得到比我们所能利用的更多的信息。陆地资源卫星(haha)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全球的环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陆地资源卫星每两星期对地表进行一次完整的成像,而且它已持续收集了20多年。尽管对这类信息有着巨大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网络发展前景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新明 《世界科学》2000,(10):34-34
因特网未来发展前景10大预测 (1)到2025年,我们生活的地球将披上一层“通信外壳”。这层外壳将由热动装置压力计、污染检测器等数以百万计的电子测量设备构成,负责监控城市公路和环境并随时将测量数据直接输入网络,其方式类似我们的皮肤不断将感觉数据传递到我们的大脑。 (2)到2010年,全球因特网装置之间的通信量将超过人与人之间的通信量。届时人们家中的诸如洗碗机这样的电器将能自动呼叫生产厂商并报告故障,厂家则可进行远程诊断。 (3)带宽的成本将变得非常低廉,甚至可以忽略不计。随着带宽瓶颈的突破,未来网…  相似文献   

9.
尽管我们不能改变天气,但是我们可以谈论它,可以核对天气预报。孩子们,我们真得非常喜欢天气预报。一项新的调查发现,美国的成年人对天气预报很热衷,他们平均一天会有3.8次收听(看)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10.
纳米压印(nanoimprint)这个词汇从1995年发明到现在,目前还并未被大多数学者和人们所认识。让我们来解读一下纳米压印。纳米,已经越来越走进我们的生活,随着纳米技术的大量应用,纳米领域向我们敞开了一个神奇、美妙的世界。拜电视宣传所赐,越来越多人知道我们使用的电脑里Intel双核CPU采用的芯片是“45纳米技术”.这个技术就是目前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1.
水的第四态     
《世界科学》2006,(10):47-47
人们一直以为,水以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水蒸气)三种状态存在地球上,并且不能导电。然而,根据美国圣地亚国家实验室物理学家的最新研究显示,在满足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后,将可能得到超离子状态的水,称之为“金属水”。金属水的特点是一个水分子中的2个氢原子是处于自由活动状态的,而氧原子则像被冰冻休眠处于固定状态,这种状态的水会和我们日常所见的金属一样具有导电功能。  相似文献   

12.
四、质能公式的由来可是所有这些奥妙与E二nd和原子弹会有什么关系呢?世界上所有的人,包括所有的科学家,在20世纪的最初几年里,回答是:没有什么关系。只有爱因斯坦说明,狭义相对论原理有着巨大的启发能力,具有产生惊人新发现的潜力。相对论要求某种意想不到的新现象必须存在。这里重述一下爱因斯坦的意见:“一旦(相对论)理论存在,结论(E-mc2)就存在。”我们要么立即认识到它,要么在很久以后才认识到它。比如,我们考虑另外一个思维实验,它可以从下图(图Ⅱ)中方便地想象出来。它是图Ⅰ中一个部分的放大。图中A和B还是相对…  相似文献   

13.
“纵观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是技术拯救了我们免受人口过剩的困扰。”不久前,环境学家、纽约洛克菲勒大学人类生存环境项目负责人杰西·奥苏贝尔(Jesse Ausubel)回答了《新科学家》记者艾莉森·乔治(Alison Qeorge)的提问,阐明了他为什么相信人类的聪明才智可以帮助我们摆脱环境的危机。  相似文献   

14.
有车并不能让我们更幸福,而失去这些则焉知非福 究竟什么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心理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多数经济学家除外)对这个问题得出了许多不同凡常的见解。他们告诉我们说,在富裕的社会里,金钱并不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可以“买”来许多幸福。事实上,对于衣食无忧者来说,金钱能够“买”到的幸福感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科学》杂志主编布鲁斯·艾伯茨(Bruce Alberts)对青年学生的就业取向和科学界沟通平台的建设予以了评述。他认为:“如果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有效地利用科学或其价值来解决全球问题的话,我们就必须促进学科的流动,让他们进入到不同的领域中去。”  相似文献   

16.
王家骥 《科学》2007,59(1):53-56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3日宣布,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马瑟(J.Mather)和斯穆特(G.Smoot),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CMB)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马瑟和斯穆特借助美国1989年发射的宇宙背景探测器(COBE)卫星做出的发现.为有关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提供了支持,他们的工作“将我们带回了宇宙形成的婴儿时期”,“使宇宙学进入了精确研究时代”。  相似文献   

17.
文蒂 《科学之友》2010,(8):46-49
如果你从今天起不再吃饭,那你绝不可能活过两个月,而鳄鱼不吃不喝却能活上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我们与鳄鱼之间的差别为什么如此之大呢?这是因为我们是温血动物,我们每天所吃食物产生的大部分能量都在调节体温的过程中消耗掉了;鳄鱼则是冷血动物(也称变温动物),它们只需要较少的能量就能维持体温和生理机能。  相似文献   

18.
谢懿 《世界科学》2005,(8):11-12
在未来的几个月中,欧洲“火星快车”探测器(Mars Express)上的火星地下和电离层探测高新雷达(MARSIS)将会为我们提供期待已久的答案。如果它能如期工作,那么它就会成为一根插入火星的探针,并且还会为将来的雷达计划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9.
北爱尔兰的化学家们设计了一个运用化学输入信号和光学输出信号的分子水平计算系统,可进行加到二的计算。 贝尔法斯特理工学院的化学教授A·P·席尔瓦(A.Prasanna de Silva)和他的博士生N·D·麦克莱纳根(Nathan D. McClenaghan)开发了这个系统(见美国化学协会杂志第122期,2000年)。席尔瓦教授说:“我们终于可以让分子计数了。就我们所知,这是有史以来分子首次能在人脑外进行公认的计算。” 这个系统运用了两个相关的分子。其中一个分子带有可发出荧光的基团,作为“和”的开关…  相似文献   

20.
几年来,HIV-1跨膜蛋白gp41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又取得了重大进展,几个研究小组提供的实验证据证实gp41有一个潜在的细胞受体,一个重组的gp41胞外区多肽(aa539-684)以及gp41的免疫抑制多肽(aa583-599)的能够连接人B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2,仅能较弱的连接T淋巴细胞,我们发现gp41有2个细胞结合位点(aa583-599和aa641-6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