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农民就近转移尤其需要政府的有效组织和引导,然而,学界近年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明显不足。本研究认为,引导农民企业携带农民就近转入城镇、以“两地两换”方式引导农民向农村城镇转移、以解决进城农民子女就学特别是初中后教育问题引导农民进城等,才是西部政府引导和组织农民就近转移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
广东小城镇数量不断增加,但镇区人口不多.小城镇建设水平低,集聚功能差,就业机会和商机缺乏,致使农民进城的预期收益低于其进城成本,进城动力不足,深层次原因在于制度上的缺陷.改变现行的落后制度,吸引农民进城是今后推进农村城市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不同代际的进城务工人员行为特征具有差异性,分析进城务工人员的行为决策特征是制定差异性城镇化政策的基础。该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以三代进城务工人员的分工和专业化决策为切入点,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区位选择、行业选择和就业方式选择等三方面进行回归分析,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区位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等5个方面解释进城务工人员的行为决策。结论表明:年龄、与子女是否在同一个城市、工作所在地与户籍所在地距离、农地流转和社会保障水平、对城市生活的适应程度、自我认知和当地人的态度是影响进城务工人员行为决策的主要因素。应为不同代际的进城务工人员设计差异化的政策措施,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分工和专业化水平,推动新型城镇化合理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4.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是当下的热点问题。从现实出发,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公正和平等、上学与上好学、进城与留守、教育责任与理想现实等要素进行理性思考,将会对更好地解决这一棘手问题提供某种路径。  相似文献   

5.
农民下山进城入谷本质上是走出去,农民下山进城入谷抓住了“三农”问题的要害。农民下山进城入谷的主要障碍是城乡隔离制度仍未根本松动;市场信息网络尚未形成;农民市场竞争力较低;管理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农民下山进城入谷的基本思路是:坚持正确的方针,遵循基本的原则.采用科学的方法;建立健全市场信息体系;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建立健全技能培训体系;建立健全政策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管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职业教育引导农民进城务工,明确城市准入政策中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将无序流动变为有序流动,提高进城青年农民素质并拉动农村教育的普及,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韩星明  余劲 《科技信息》2011,(6):117-118
我们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从其进城务工农民的现状出发,研究了进城务工农民市民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进城务工农民市民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影响其进程的障碍因素,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城乡书写中,"苦难"并非"乡下人进城"唯一的叙事姿态."十七年"时期的进城乡下人,以改造者的身份骄傲地栖居于城市,但随着新时期之后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演,城市继现代左翼文学之后再次成为进城乡下人悲剧的衍生地.工人地位的失落、市民身份的缺失以及物质条件的贫乏,都是当代城市异乡者"苦难"寓言生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果树进城"的提出,是东营市绿化实践成果的推广应用,在引种驯化成功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果树进城",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选择合适的果树种类增强园林植物多样性,改变人们心目中荒凉的印象,是提高园林绿化水平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乡下人进城"是孙瑜电影的重要叙事内容。讲述"乡女进城"的故事,并继承了中国早期电影流传下来的喜剧传统,以及对比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是孙瑜电影"乡下人进城"叙事的主要策略。在对城市与乡村这对关系的处理上,孙瑜表现出对现代性欲拒还迎的暧昧姿态:一方面对都市无情批判,另一方面又流露出面对都市魅力的无力抵抗。这一暧昧姿态,正是其对现代性之复杂性的当然反应。  相似文献   

11.
贾平凹的《高兴》以细密连绵的笔触,聚焦于主人公进城后丰富、驳杂的内心世界,逼真地描绘了主人公入城后身份焦虑的现实,揭示了主人公远离故土后灵魂漂泊的精神状态,这也是作品对进城题材创作新的贡献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2.
随着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涌入城市,他们的生存状况、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等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59名不同行业的务工人员进行调查,发现在主观支持维度上,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务工人员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在支持利用度上,男性进城务工人员明显不及女性.社会支持与个体心理健康关系密切,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尤其是青年及消费行业务工人员的社会支持力度已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杨承东 《科技智囊》2011,(1):I0004-I0008
2010中国十大管理实践之一 80、90后劳务工管理入选理由:80、90后“进城务工者”正在成为劳务工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三十年改革开放成果之一就是引发了千千万万“乡下人进城”,也使得乡下人“进城”成为围绕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一个跨时代话题。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之初的电影《陈奂生上城》和21世纪初的网络短片《顺利进城》的文本比较,试图跨越三十年的时空界限,来呈现、观照和反思这三十年来,前后两代“乡下人”/农民工“进城”形象的些许变迁和变异。  相似文献   

15.
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中敏锐地捕捉到了近代都市发展过程中的"乡下人进城"现象,在古典小说原有写作模式的基础上做了主题的扩展,增加了对"乡下人进城"后文化价值体系崩塌和心灵迷失堕落过程的记叙,揭露都市文化的畸形与病态,并为"乡下人进城"这一行为赋予城乡文明冲突的内涵,开创了近现代文学中"乡下人进城"叙事的新传统.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城市绿化中“大树进城”愈演愈烈的趋势,分析了其利与弊,提出了提高“大树进城”成活率,达到理想绿化效果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潍坊学院学报》2015,(1):111-113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进城务工的农民工逐年增多,其子女进城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然而许多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产生了厌学现象,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业成就、生理和心理健康,甚至于导致辍学或违法乱纪问题。本文分析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厌学现象产生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文学对“乡下人进城”问题的探索,从上世纪20年代王任叔所作的《疲惫者》,到本世纪陈应松2000年创作的《夜深沉》一直持续不断,通过对这两个文本解读看到,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百年的历程中关于“乡下人进城”这一主题书写的某种呼应关系,即关于乡下人进城后命运的不断探索,以及一以贯之的人文关怀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在于增收,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是进城务工。由于种种因素,进城农民工的权益受到剥夺、损害,而维护农民工的权益对于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人才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企业需求劳动者的数量增加;另一方面,农村大批富裕劳动力和农民子女需要进城务工。面对人才市场的这种新情况,职业教育怎么办?我们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主动适应人才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