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类菌原体     
一、类菌原体的发现黄化病是常见的植物病害,它是一种整株性病害。其主要病症为:叶片黄化、植株矮化、侧枝丛生、花部变叶等。随着症状加剧,使植株衰弱,最后可致死。水稻黄萎病、玉米矮化病、马铃薯丛枝病、桑树萎缩病、泡桐丛枝病、梨树衰退病、柑桔黄龙病、茄子小叶病等植物病害都属黄化病。植物黄化病造成严重损失,如我国泡桐丛枝病严重病区发病率可达80%以上,一般为30~50%,严重影响林木生长。1959~1962年,仅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就因梨树衰退病而导致110  相似文献   

2.
枣疯病类菌原体的抽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疯病的病症主要表现为花器返祖,产生小叶和黄化,芽萌发不正常,枝叶丛生,冬季小枝不易脱落。病症特别严重的小树当年即死亡,病症轻的小树一般1~2年,大树3~6年也  相似文献   

3.
戴月明 《科学通报》1981,26(11):697-697
三尖叶猪屎豆(Crotalaria anagroides)是我国南方多年生的高秆绿肥作物,常常栽种于果园和稻田旁边,是一种很好的绿肥。正常株的叶片由三个小叶组成,总状花序顶生,花冠黄色。1979年在广东省博罗县杨村华侨柑桔农场的病果园边发现所栽种的三尖叶猪屎豆出现了丛枝病,其症状与发现的许多植物黄化病害十分相似。病株腋芽大量萌发而成枝叶丛生状,叶片  相似文献   

4.
朱本明、洪瑞芬等曾报道关于泡桐丛枝病的病原,自1978年起我们用人工合成培养基对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进行分离培养试验。  相似文献   

5.
类菌原体引起的淡竹丛枝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2年春天在山东省泰安地区,发现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 Mccl.)丛核病,俗称扫帚病、鸟巢病.病枝比较细小,植株节间缩短,小枝丛生,叶子变小(封二左下).发病时,往往一枝或数枝先发生丛枝症状,严重时整株表  相似文献   

6.
作者于1981年从上海郊区宝山县彭浦公社辣根田内采得轻型花叶病株,经过初步诊断鉴定后,现将结果简报于下.  相似文献   

7.
我国植物类菌原体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7年,日本土居养二等在桑树萎缩病、泡桐丛枝病、马铃薯丛枝病的病株以及感染翠菊黄化病原的矮牵牛的韧皮部筛管细胞里,发现一类在健康植株中不存在的新粒子。其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表现出多种形态,没有细胞壁,仅具有厚度约10毫微米的三层单位  相似文献   

8.
1981年7月在云南省进行烟草病毒病考察时,在蒙自县新安公社新街大队山坡上,发现豆科植物补骨脂(Psolaria corylifolia Linn)变叶病.病株症状:节间缩短、叶片丛生、叶片较  相似文献   

9.
用核酸杂交技术检测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木兰 《科学通报》1994,39(4):376-376
泡桐是我国黄淮海地区主要的速生、优良用材树种.泡桐丛枝病(Paulownia witches’Broom,PWB)已成为泡桐生产中的严重障碍,预北农桐间作林重病区发病率可高达94.4%.据1989年统计,在全国范围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302.15万元.这一病害的病原已经证明为类菌原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MLO).由于其结构特殊性和难以进行体外培养,以前对PWB-MLO多采用电镜观察法和组织化学染色法的间接检测法.这几种方法在实际诊断和病原特性的研究上各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一直缺少快速、灵敏、特异的检测和鉴定手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山东省济南泡桐丛枝病、刺槐丛枝病区,发现了花卉植物金鱼草(Antirrhinummajus)丛枝病.病株症状:腋芽丛生、节间缩短、叶子变小,形成丛生;严重时,叶子逐渐  相似文献   

11.
张春立 《科学通报》1993,38(22):2112-2112
类菌原体(MLO)是一类引起多种作物严重病害的病原,无壁,仅有单位膜,大小不一,难以纯化和体外培养,长期以来对这类病原一直缺少一种特异、灵敏及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也阻碍了对病原本身的一些理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我国泡桐遭受MLO 严重危害.本文以自然染病泡桐病组织为材料,进行了泡桐丛枝病(PWB)MLO  相似文献   

12.
太子参病株中发现病毒病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子参又称孩儿参、童参,为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Pax ex Pax et Hoffm.),块根入药,有益气、滋补等功效,太子参主要产于江苏和山东等地  相似文献   

13.
朱至清 《科学通报》1982,27(14):880-880
自从土居等发现植物类菌质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s)以来,已发现有90余种植物病害是由类菌质体感染引起的。本文报道在天南星科植物亮白花叶芋的叶片中观察到的类菌质体。 亮白花叶芋(Caladium hortulanum Cv.‘Candium’)原产热带美洲,在我国作为观赏植物栽培于庭院或温室中。其叶片叶脉两侧的叶肉组织为绿色,离叶脉较远的部位为白色,构成绿  相似文献   

14.
西藏嗜盐菌xz515紫红膜中类菌紫质分子的AFM成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嗜盐菌H.sp.xz515是从西藏扎北湖分离出的一种嗜盐菌新株,H.sp.xz515中紫红膜上的质子吸收和释放的过程与普通嗜酸盐(Halobacterium salinarum)中紫膜上的过程相反,而且紫红膜的质子泵的效率也比紫膜的低,但原子力显微镜的观测图像显示类菌紫质分子在细胞膜上也是三聚体结构,三聚体再形成六边形排列。类菌紫质分子的C至G螺旋的一级结构和菌紫质分子之间的同源性仅56%,但B和D螺旋之间界面上相互作用的氨基酸残基却是保守的,表明这些氨基酸残基在维持蛋白质寡聚体的稳定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抗生性放线菌的分布规律和指导挖掘抗生性放线菌,我们对不同士类中抗生性放线菌的菌量进行了初步调查。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共调查了七种土壤:淋溶黑钙土、生草灰化士(平原荒地和山地林区)、沼泽化草甸盐土、薄层少量腐殖质典型黑土、碳酸盐黑钙士、盐碱土和碱斑地。采土深度  相似文献   

16.
张发明  张婷 《科学通报》2019,64(3):285-290
粪菌移植本质上是在认识微生物与疾病关系基础上,对传统中医药治疗方法的现代化应用,是近几年的医学突破.然而,在被评价为医学突破之前,这既不是技术的突破,也不是理论的突破,而是思维方式的突破.粪菌移植在近几年的应用中正经历巨大的变化,包括治疗适应症、实验室方法学、治疗策略、给入路径等,特别是粪菌智能分离系统用于粪菌制备、经内镜肠道植管术用于结肠途径的重复移植等,为粪菌移植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关键性基础.中华粪菌库和Openbiome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非营利性粪菌库,分别在中国和北美地区实施粪菌移植的异地救援性治疗.由于粪菌移植也存在局限性,研究用于部分替代粪菌移植的选择性菌群移植技术已经成为微生物学家和临床医学家的共同追求.选择性菌群移植与粪菌移植共同成为菌群移植的重要内涵,并促进新型益生菌的研究得以快速发展.菌群移植可望用于包括感染、免疫性疾病、肠脑轴疾病、肝病、肿瘤等多种疾病的治疗.虽然来自国内外大中心的数据支持菌群移植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但也不能忽略一些不良事件.菌群移植的安全性,特别是远期风险,需要通过大数据、长期真实世界研究来回答.本文主要涉及对菌群移植的新认识和研究进展,从中总结发现、思维与技术的共变,促进了粪菌移植向菌群移植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患病鳜鱼组织中观察到3种病毒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张奇亚  李正秋 《科学通报》1999,44(2):192-195
在患暴发性流行病的鳜鱼组织中观察到 3种不同形态的病毒 ,它们分别是直径约为2 80nm的球形病毒、大小约为 2 5 0nm× 1 2 0nm的弹状病毒和大小约为 2 0 0nm× 1 0 0nm的杆状病毒 .这种现象表明 ,单一病毒疫苗难以达到预防鳜鱼暴发性流行病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鳜鱼受到多种病毒病原的侵染 ,提示鳜鱼病毒病的防治不要忽视病毒病原的复杂性 .  相似文献   

18.
加拿大两位天文学家利用红外天文卫星(IRAS)的信息,找到了掩没在自身喷射出尘埃中的死亡恒星,这些恒星成了红巨星和称作行星星云的喷射气体壳之间的失踪的一环。  相似文献   

19.
韩顺辉 《科学通报》1979,24(15):682-682
近年来,对稀土和铁族(Fe、Co、Ni、Mn)所组成的非晶态合金性能的研究,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这不仅因为这些合金的性能和相应的晶态合金相比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它们还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对非晶态稀土磁性合金的电子输运特性,也有一些报道,如Fert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