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130个样本国家数据,实证探究国家创新系统、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与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关系。同时,比较分析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与不同目标维度下国家创新系统及其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创新系统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其构成要素不仅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呈现出异质性影响,而且对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产生的影响也表现出差异性,既有正向影响也有负向影响。此外,国家创新系统中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驱动。其构成维度不仅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中发挥了不同作用,而且在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中也体现出作用的差异性,既有直接作用也有间接作用。这也意味着国家创新系统、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吴广庆 《系统工程》1996,14(4):67-71
本文指出在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经济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中,建设项目技术经济评价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探讨了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指导项目技术经济评估、使项目建设和生产过程实现全面优化的若干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Malmquist指数模型对开放条件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西部经济发展效率高于东中部,但还处于脆弱阶段,受外部经济干扰程度显著,且受技术进步"时滞性"影响导致整体区域管理效率与技术进步在同时间内发展不平衡,技术进步已成为限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效率改善的主要瓶颈。据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即实现政府管理、企业自主管理平衡发展;实现科技对外引进、科技自主创新平衡发展;加强区域经济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在发达经济体的要素增强型技术向欠发达经济体进行扩散的假设下,发现技术进步偏向性也会呈现出从发达经济体向欠发达经济体扩散的现象.文章利用中国30个省区的相关数据,测算了不同地区的技术进步方向指数,并进一步利用该指数考察各省区技术进步偏向性与北京,上海,广东这三个经济发达省区技术进步方向的关系.研究发现,北京,上海的技术进步方向对其他各省区的技术进步偏向性存在显著的同向影响关系,而广东的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中国存在着资本增强型技术和劳动增强型技术从北京,上海向其他各省区的扩散效应,这也从实证上验证了理论模型中的假设,一定程度地揭示了技术进步方向存在扩散效应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沈晓珊 《系统科学学报》2003,11(2):53-55,78
经济全球化不仅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同时也带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西方强势经济冲击的背后带来了生产文化、消费文化的影响。文化的发展既受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或影响,也是不同民族文化的互动过程,文化的发展是多种力的相互作用,而不是文化的趋同。  相似文献   

6.
中性技术进步条件下的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耀球 《系统工程》2007,25(3):37-41
以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为基础,从技术进步内生化和划分技术进步不同类型及其不同阶段入手,重点研究科技、劳动力、社会资本等生产力因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探释社会总资本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解析技术冲击传播机制和经济波动形成机理;揭示两大部类资本或经济的优先增长规律.在此基础上,综合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有技术冲击传播机制和内生经济增长特点的现代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区域产业项目迁移为背景,融合产业资本规模异质性,建立区域产业空间布局调整优化模型,利用离散随机变量仿真方法预测迁移项目的空间分布;以产业经济效益,能耗特征对产业进行分类,设定不同类型的产业技术效率发展方式,借助生产函数法和产业污染投影系统,仿真分析不同技术效率发展方式下的迁移产业产出和污染排放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利用环境基尼系数对迁移项目空间布局的经济、生态均衡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产业资本规模异质性会有效缓解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间的矛盾;相对于注重低能耗产业发展的技术进步,单纯注重经济效益的产业技术发展方式会加剧区域经济、生态的非均衡性;在短期内,相比于低能耗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产业的规模化建设对区域整体的经济、生态均衡性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界对经济区进行规划,是根据国民经济的中长期计划,考虑各经济区的特征,对经济区各种要素进行合理组织,统筹规划,从而作出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 地区科技发展与区域经济是密切相关的。我国各地区的科技发展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我国的科技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形成了一种技术梯度。经济发展形成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带,相应地,科技发展也大致形成了先进技术、中间技术和传统技术的地带;第二,地区科技发展具有一定的“群落性”,科技群  相似文献   

9.
经济环境协调标准及其辅助决策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基于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性,指出经济与环境协调标准并非是点标准而是区域性标准,并从阐明环保投资与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特征出发,提出经济环境协调标准,给出了依据这一标准的辅助决策模型用于分析不同时空的经济环境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生产函数与Leontief投入产出模型是目前测算技术进步方法的理论基础,但它们必须在满足各自的经济假设下才能成立,导致测算技术进步方法的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从产值优化角度探讨技术进步的测算,提出了技术进步产值优化模型分析法。这种新方法没有任何经济假设,不仅能从产出总量上分析技术进步,而且能测算体现技术进步各个因素的作用。在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应用的实证研究,说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放开和旧经济体制向新经济体制的过渡,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引人注目的现象: 是囤积。由于这些年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紧张状况始终没能得到缓解,也由于改革过程中一些政策措施不配套,从1987年下半年起,物价全面快速地上涨,已超出了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导致企业和居民都大量地、近乎盲目地囤积各种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投入品。仅1988年8月份的半个月里,全国就有几十亿的银行储蓄被提了出来,大部分转化为消费。这种异乎寻常的经济行为猛烈地冲击着各个经济市场,对价格的波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二是流通领域里的倒买倒卖。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价格的双  相似文献   

12.
如何有效和快速地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成为当下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本文基于两国市场组成的开放经济均衡模型,以货币国际化、汇率风险、货币跨境结算和进出口贸易为视角,通过人民币国际化改善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路径,推进“双循环”格局良性互动.理论分析发现,货币国际化程度的上升促进货币所有国的进出口贸易水平,而汇率水平、汇率波动率和跨境结算份额是该国货币国际化对其进出口贸易水平产生影响的可能渠道.进一步使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数据实证发现,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升能够显著改善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水平,与理论预期一致,并且在控制了若干宏观变量后依然显著.与传统文献结果不同,我们的实证结果发现,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上升引起进出口贸易水平增加,不是通过汇率水平增加或汇率风险下降的渠道产生,而是由于人民币跨境结算占比份额上升形成了人民币结算的“同伴效应”导致.本文研究对如何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提升双循环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工作为国家科委重点研究项目“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的组成部分。着重对产业结构、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基建投资、科技教育投资等重要经济量及其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探讨,建立了“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模型”。该模型能对下述经济关系进行完全定量化的动态描述。这些关系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经济增长与科技、教育投资规模的关系;科技、教育以及更新改造投资对技术进步水平提高的作用以及积累、消费、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等等关系。针对我国经济发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 股票市场波动会呈现出不同的动力学特征. 鉴于分形理论在描述股票价格波动特性时具有许多优势, 应用多重分形消除趋势波动分析(MF-DFA) 对日本七个经济时期以及中国股市自建立以来三个经济阶段的股票市场指数进行实证研究. 结果显示: 不同经济发展时期日中两国的股票市场均具有明显的多重分形特性; 但各自不同的经济时期多重分形特性差异显著, 且与当时经济发展的状况存在着一定联系. 接着运用自组织特征映射(SOM)神经网络对日本七个经济时期股市的多重分形特性进行分类, 验证了多重分形消除趋势波动分析(MF-DFA)可以较准确地刻画出不同经济时期股票市场的动力学特征. 最后, 通过对比日中两国不同时期股票市场的多重分形性, 得出一些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技术进步评价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二大”提出,到本世纪末,要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实现我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进行一些新项目的建设外,必须大力依靠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所以,为了实现十二大的目标和保持我国长期的经济增长,必须牢牢抓住技术进步这个重要环节,把生产转到新的先进的技术基础上来。 如何反映计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目前国内外有不少研究,但尚无完整的、成熟的方法,许多国家都在继续研究这一问题,探索科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PVAR模型,利用40国2001~2016年面板数据,综合考虑国家规模的三个衡量维度:人口规模、市场规模和贸易规模,以人均GDP和外贸依存度作为国家规模的衡量指标,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视角实证研究了国家规模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国家规模对一国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人均GDP是促进发达国家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外贸依存度次之;而在发展中国家中,外贸依存度则是促进其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人均GDP的促进作用甚微。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发展中大国提出了基于国家规模促进技术创新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目前位于高储蓄、低消费的发展路径,如何安排合适的经济转型路径,使得经济走向长期最优均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经济系统的复杂性,人们很难运用基于受控对象精确信息的控制方法来设计合理的增长路径.自抗扰控制(ADRC)是一种独立于模型的误差反馈控制方法,其自然地反映了理性人的决策思维.本文首先对比了当经济增长模型的均衡解存在显示表达式时,运用ADRC与最优控制这两种不同方法所取得的控制效果.研究表明,ADRC有助于合理安排经济发展路径以降低效用损失.如果再考虑到经济周期、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经济带来的影响,此时通过最优控制方法就只能获得均衡解的稳态值.本文以稳态资本存量作为参考目标,运用ADRC对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DRC仍然可以给出较优的经济发展路径,使得经济在"稳与快"间保持平衡,引导经济走向长期稳态均衡.  相似文献   

18.
县级经济单元中客观存在着不同的产业地域类型,它是在一定的地理条件下经济发展的产物。具有不同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的基本经济地域单元,分属于不同的产业地域类型。科学地划分产业地域类型,可以为产业空间的合理布局、分类指导生产基地建设以及分区实施经济综合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河南省尉氏县为例,从基本地域单元的确定、指标体系的构造和筛选、类型划分结果分析等方面,具体论述了县级产业地域类型分类系统的模拟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产业结构的合理与否对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和一定的产业结构相对应的,也就是说,不同的产业结构有了不同的经济效益,积极地推动了产业结构向更高阶段演进就能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因此,制定正确的产业结构政策,规划高速度、高效益的产业结构,就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制定产业结构政策的核心问题是选择带动整个经济起飞的主导产业,通过计划和经济的直接与间接手段,扶持主导产业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推动国民经济迅速增长。因此,主导产业选择合  相似文献   

20.
技术系统的演化是一个自组织过程。技术系统的进化过程,尽管有人的参与,仍是一个自组织的过程。自组织的技术系统观与技术自主论有着根本区别,是对技术自主论的辩证否定。技术和技术目的受到社会经济、政治和化的强烈制约,这就是它的他组织特征。技术既是自组织的,也是他组织的,是自组织与他组织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