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5 年针对梁思成的建筑思想批判,剑指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复古主义与建筑中的“浪费现象”,却未对关涉建筑设计规律的“型范”“法式”“做法”等问题进行深入的学术讨论,终不能令梁思成心悦诚服。梁思成主张传承并发展以宋《营造法式》、清《工程做法》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建筑模数化设计方法,藉以创造具有中国风格的现代主义建筑。他的这一探索在 1955 年遭遇了重创,他的学术思想却未因此改弦易张。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阐述,分析了北京故宫的建筑布局及空间营造,说明中国古代建筑是几千年传统文化积淀的产物,是传统文化意识在建筑及空间布局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初步总结了等级住居对中国古代城市、聚落和住居的作用方式;初步分析了作为等级居住进一步发展的宗法礼制对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某些特征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说明了宗法礼制与建筑的通用性之间的关联性,从一个特殊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中国古代城市、聚落和建筑的某些基本特征,有利于理解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周易》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及《周易》对中国古代帝王文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周易》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关系,并以中国古代最高水平的皇家建筑———天坛、故宫为例,论述了其建筑设计中的易学思想。通过对天坛、故宫等与中国古代易学思想相结合的特殊建筑的分析,使我们看出,这些建筑从名称到布局处处遵从易学思想,中国古代帝王对易学思想的崇仰由此可见。不仅皇宫建筑如此,皇宫所在地的城市建筑同样体现了易学思想,明代京城的建筑设计布局与易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我国古代著名建筑著作《营造法式》与江南建筑的关系、内容的某些局限性以及当时官式建筑的分类法。  相似文献   

6.
李莹  李秀英 《科技潮》2003,(9):56-56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座落于北京先农坛内,是一座以中国传统建筑为依托的,面向广大观众宣传普及中国古建知识的专题性博物馆。《中国古代建筑展》和《北京先农坛历史文化展》是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前者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类型、精湛的建筑技术及辉煌的艺术成就,后者展示了明清北京先农坛500多年历史的沧桑变化。古老的传统建筑为中华民族不断繁衍生息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在有限的古代建筑中蕴涵着无限的建筑文化。为更好地向广大观众和青少年展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深刻内涵,近年来,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推出了一系列可供…  相似文献   

7.
从风水的含义及其哲学思想出发,分析了风水在传统村落建筑的选址、规划布局和营造等方面所包含的科学生态观念,通过发掘中国传统建筑的生态思想和手法,为发展、运用并推广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建筑提供了启迪.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古代剧场史中,中国传统戏场别具一格,在华夏古典建筑中也是一种很有特殊的类型,中国传统戏曲以其时空虚拟的表演特征,在不设布景裸台上尽情表演,从而形成独特而卓越的戏剧艺术,传统戏场历史渊源,在各朝代和地域的形态各异,名称亦不相同,如勾阑,瓦舍,舞亭,看棚,乐棚,戏楼,戏园等等,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卷中泛称之为戏场,最早戏场建筑保存至今者可追朔到元代,迄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明,清时代戏场遗存者则多至数百座,遍布祖国各地,是灿烂的中华文化遗产瑰宝之一。作为开展这项研究的引子,以进一步发掘,梳理传统戏场建筑的发展过程和历史文脉。  相似文献   

9.
位于安徽省南部的黟县古代民居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徽派”民居建筑艺术中杰出的代表,它充分展示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中国古代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理想的追求。本文试从布局选址、建筑空间和建筑装饰等几个方面,对其建筑艺术特色做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从中西方建筑理论的根源处解释了中国古建筑和西方建筑在情与理的处理方面的差别,再从建筑形式、建筑空间、建筑材料、建筑价值四个方面出发,分别阐述了东西方建筑的审美特征的不同。最后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出发,解释了外环境和中国传统建筑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说明中国人最早而且最坚定、最始终如一地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互相照应,共同体会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体现出了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我国天人关系的思想对我国传统居住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以及建筑布局具有深远影响,风水学说的思想根基其实也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也贯穿于中国古代民居设计中。  相似文献   

12.
北京古都文脉源于中国古代都城的营造法式,与城市文化景观和交通线路相关联.北京城市中轴线是中国古代城市中轴线营造的巅峰,同时,又是北京城市最重要的文脉,是北京城市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最巧妙的结合.沿着中轴线这条主要文脉,可以探寻到整个城市的文化脉络.对古都文脉的研究有利于古都风貌保护和发展北京城市文化旅游观光事业.  相似文献   

13.
试图从建筑风水的角度来阐述居住建筑环境如何更适合人。基于建筑风水与 营造学、造园学构成了古代中国建筑规划设计理论的三大支柱,提出具体的居住外部环境设计中如何运用风水理论。  相似文献   

14.
《武经总要》和《营造法式》是目前所知最早以图示法解释水准仪的文献,但1985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认为《武经总要》所附的水平图存在错误后,后续学者在研究宋代的水准仪时多引其观点,并认为宋代的水准仪主要传承自唐代.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原始文献资料,重新探讨《武经总要》所附的水平图;并进一步对《营造法式》中被前人忽略的水准旱平测量方法进行分析,客观评价了宋代水准仪较唐代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古代算书中关于运输劳费计量和徭役分派的算题,和以《营造法式》为主的古代建筑营造文献中关于搬载运输功限定额的史料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指出古人对搬运活动中的"功"的计量与今日物理中做功的计算相当,在计量对象、自变量的选取,以及对自变量间定量关系的处理上是一致的.但因中国古代对"力"以及"功"的抽象描述尚不成熟,致使这样的计量方法仅限于相同搬载运输方式下劳动量大小的定量比较.此外,工程营造实践中对于"功"的计量的诸多细节考量和对计量原理的调整,反映出中国古代的做功计量带有显著的经验特征.  相似文献   

16.
山西绛县景云宫玉皇殿是我国珍贵的元代早期建筑遗存,其建筑体量较大,做法独特.通过对其建筑进行实际勘测,对其形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将其与周边同类建筑和《营造法式》记载进行了对比,总结了该建筑的营造特点,为研究该地区古建筑由早期至晚期发展演变提供了实测资料.  相似文献   

17.
结合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因素,按时间顺序,总结了我国居住建筑不同时期的文化特色,同时结合当前的国情及国外居住建筑先进的理念,提出我国住宅建筑今后的文化发展之路:对传统居住建筑文化精华的继承,通过传统住宅元素的提取,融入到现代的住宅创作中;新技术的运用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经验,贯彻实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通过技术提升住宅的文化品味,是住宅文化精神性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一个重要流派,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代表性和独特性,是徽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徽派建筑的传承与创新,对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风貌具有重要意义.从徽派建筑概念、特点,理念、策略几个方面,并结合工程实践,谈谈对徽派建筑传承与创新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今年11月1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与此同时,江苏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和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正式对外公示,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人薛福鑫榜上有名。这是继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获得的又一殊荣。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形成于苏州市吴中区胥口镇一带,是以木工领衔,集漆工、雕工等建筑工种于一体的中国古典建筑营造技艺。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发展,香山帮营造以技艺全面、水平精湛、特色鲜明、风格统一的建筑风格,奠定了在中国建筑史上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20.
尚子力 《科技信息》2010,(21):382-383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占有重要的地位,与理性严谨,善于归纳的的西方建筑美学思想相比,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则重经验,轻理论,凝聚在不同时期的建筑形式里,可以大致概括为风水之美、主体布局和园林之美。本文以贝聿铭的香山饭店为例,从环境选择、建筑格局和园林营造三个方面解读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思想的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