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自由教育的传统及其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希腊自由教育重视人的“心智训练”以及自成目的性的“自由艺术”课程,自由教育因此而成为超越时空的教育灵魂。后来的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实践在试图“超越”自由教育的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向自由教育的古典形式及其基本精神“返回”。中世纪、文艺复兴以及永恒主义的教育改革明显地具有向自由教育靠近的的“乡愁”意识; 20世纪杜威对自由教育做了转换,但并不成功。也许,自由教育重视“理智训练”以及自成目的性的“自由艺术”在将来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中将持久地闪耀其不变的光泽。  相似文献   

2.
当前,日本正在推行明治维新以来的第三次教育改革。为了能使这次改革得以顺利进行,日本政府设立了临时教育审议会,作为教育改革的咨询机构。“临教审”成立以后,用了3年的时间,前后提交了4份报告,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教育改革的方案。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教育改革方案中所确立的最基本的原则是重视个性的原则。正如“临教审”第一次咨询报告中所强调的:“‘重视个性’的原则是这次教育改革中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服饰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以吴服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梅 《科技信息》2009,(25):I0222-I0222
四世纪初,我国的纺织技术即“吴服”就已东传日本。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日本人民虽然将它进行了改进和创新,但直至今日“吴服”一词仍然频繁使用,“吴服”为众人爱穿,“吴服屋”遍地可见,谣曲《吴服》至今流传,“吴服神社”多处矗立,这一切不仅表明日本重视和善于保存外来优秀文化.同时也是中日文化渊源悠久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在日本的《周刊东洋经济》杂志上读到日本经济学家理查德·辜的一篇文章,题为“从秦始皇那里学习恢复景气的秘策”,一时竟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是,仔细吟味这篇文章的内容,再联系近来日本媒体上有关“冻结”公路建设的争论,才算有些明白过来。道路够用了,为何还要再建?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顺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重视建设公路、港湾、桥梁等基础设施。如今,日本的交通网已经四通八达,传统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已“供过于求”,以致出现了“很少有车辆在其上行驶的道路”。尽管如此,日本的道路建设仍在继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在日本近现代教育史上,曾经完成两次重大的教育改革,目前进行的是第三次教育改革。第一次教育改革是在明治维新时期。改革的基本方针是借鉴外国教育经验,建立适合日本国情的近代教育制度。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的第一个“学制”,便是根据欧美近代教育思想、效法西方国家学制的模式而建立起来的日本近代教育体系。它的基本原则是:“务期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所以有人把这一时期称之为义务教育体制的创建时期。第二次教育改革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改革的基本方针是撤除军国主义和极端国家主义的教育,建设和平、民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国务院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皖西外语教学因此正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外语教学管理要尽快形成“一条龙”体系,改变旧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同时要重视文化导入,但外语教师的素质是皖西外语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林妙明 《科技信息》2012,(35):I0219-I0219,I0233
日本企业文化是日本企业在发展中的一个制胜法宝。本文尝试从韦伯的重视精神的视点去解读日本企业文化,勾勒出日本企业重视精神力量的一面:对内部员工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激励机制、对外树立企业为社会做贡献的信念,期望对中国企业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由于世界范围的科技进步,“知识爆炸”,产业结构变化,社会变革,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一次性教育无法适应生存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如何进行教育改革,以使自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日本教育审议会于1981年提出了《关于终身教育)的咨询报告,①在1988年新设了“终生学习局”,为向“终身学习体系过渡”;1985年,英国教育与科学国务大臣向议会提出建议书(绿皮书),专门阐述终身教育问题,提出给人们以终身教育的机会;②1983年,美国国家教育优异委员会发表了题为《国家处于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③…  相似文献   

9.
“心的教育”是日本教育改革的新动向 ,本文就“心的教育”做了简要介绍与分析及对我国德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世界范围的科技进步,“知识爆炸”,产业结构变化,社会变革,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一次性教育无法适应生存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如何进行教育改革,以使自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日本教育审议会于1981年提出了《关于终身教育)的咨询报告,①在1988年新设了“终生学习局”,为向“终身学习体系过渡”;1985年,英国教育与科学国务大臣向议会提出建议书(绿皮书),专门阐述终身教育问题,提出给人们以终身教育的机会;②1983年,美国国家教育优异委员会发表了题为《国家处于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③…  相似文献   

11.
科学教育专业中有机化学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从"高等理科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实施以来,理科的教学改革在 全国范围内已形成了良好的局面。而科学教育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更是被受关 注。本文就科学教育专业中的有机化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武士道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平安时代是私人性武装集团的道德规范和战争精神;幕府时代是武家社会的理想价值、战争精神和统治理念,左右国家的统治体制、内外政策、决策方式和运作模式,引领日本社会以武为本的发展方向;明治、大正和昭和时代初期是全社会的核心价值、军队的战争精神和统治阶级的统治理念,"忠诚的伦理观念"构成塑造日本崛起的精神动力,"武勇的战争精神"则充当日本军国主义恶性膨胀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3.
对称与不对称现象是存在于语言世界的普遍规律,理应为语言学界所关注并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从理论上说"上"与"下"应为一一对应的关系,有"上"即有"下".但语言在受语言内部调节系统制约的同时,也受到语言外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上"的构词能力远大于"下"."上"和"下"构成的词和短语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其语义也在发生变化.这些都是导致对称破缺的因素.主要以"上"下"构成的各类词和词组为例,用归纳法描写、分析其对称与不对称性.旨在以显性对称与不对称的实例为依据,找出它们发展演变的规律,科学地预测其演变方向,研究开发潜性对称与不对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中日两国毗邻而居,但思维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日本在“和魂洋才”的思维方式指导下,学校体育崇尚个性化,强调社会性格、重视能力培养.我国在“惟古是法”的思维方式指导下,在师生关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与日本学校体育有着很大的差别.文章从体育文化学的角度,阐述两国传统思维方式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科技与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艺术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互联网+教育"的浪潮下,以通识性教育与专业化教育为主的艺术教育呈现出多样的新形态。O2O模式、社群教育、STEAM翻转课堂,激励性课程等多样化的艺术教育形态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互联网+"技术能够改变资源的不均分配,能够为西藏地区社会艺术教育行业的发展带来变革。但是与此同时,机遇与挑战共存,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矛盾,碎片化知识和系统化知识结构的冲突,参差不齐的内容等问题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引起行业推动者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清代家庭教育小说的思想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家庭教育小说是清代教育小说中以家庭教育为题材的一类小说。受中国文学注重教化的传统以及家庭教育小说自身题材、主旨的影响,清代家庭教育小说表现的思想主要是教育思想:重视品德教育,勤学与尊师教育;重视环境习染,身教严教,情感激励与感化教育。这一思想主要蕴含在清代家庭教育小说人物所选取的教育内容(教什么)和教育方法(怎样教)中。透过这些思想,可以看到教育小说家们受儒学传统影响而难以舍弃对现实的关心,希望借小说达到劝惩目的的创作意图,也让我们对清代教育、清代社会状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在高师数学教学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必要性 ,同时又指出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并根据作者自己的实践提出了一些观点 ,附带还介绍了几个实例 .  相似文献   

18.
长期被英国文学史所忽略的中世纪女作家朱丽安和玛格丽.肯普的作品随着中世纪研究及宗教学中对于女性的关注逐渐引起了一些国内外学者广泛的注意和争论。她们的代表作《上帝之爱的启示》和《肯普之书》描述了她们所感受到的异象景观,与耶稣基督对话成为她们介入社会、发出女性呼声的途径,她们以超验的手法寻回了自我的身份,并以此启发他人体验她们的纯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9.
苯教卜者是吐蕃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广泛分布于吐蕃统治阶层和底层民间社会。他们不仅在吐蕃政权事务决策中起关键性作用,而且在民间扮演着"知者"的角色,为庶民排忧解难,引领庶民的生产生活,对吐蕃社会影响甚大。然而以往学界对其关注较少,始终处于吐蕃史研究的边缘。文章利用传世文献、出土文献、民族学资料及考古资料四重证据,以期呈现吐蕃苯教卜者群体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20.
近代,日本又积极向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汲取先进文化,其中日语中外来语的出现,就是日本为了更好,更快了解欧美国家的文化,而形成的文化快餐。同时,外来语也是中国人学习日语时的一个困难区域。对与英语有关联的外来语从语音、词形、语法等举例分析,有助于日语学习者对日语及其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