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湘泳 《科学通报》1957,2(8):251-251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于3月1—7日在南京召开了第二次会议。会议上宣读和讨论了该所研究人员的学术论文,审查并通过了1956年工作总结和1957年度工作计划,讨论了各学科组1958—1962年地理科学远景规划纲要、培养干部工作、学术著作审查试行办法、1957年学术委员会的工作计划及会议总结等。  相似文献   

2.
中国《山海经》学术讨论会上的一些新观点和争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山海经》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12月在成都举行。全国十个省,市的60多位专家、学者和业余研究人员参加了会议。四川省政协主席杨超、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季熟以及著名学者徐中舒、谭其骧、任乃强、邓少琴、袁珂等出席了会议并分别作了学术报告。会议收到论文26篇,对《山海经》作了多方面的研究和讨论,提出了不少新观点,发表了不少研究成果。会议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颇有价值的讨论。现将这些意见、观点摘录如下,供广大读者进  相似文献   

3.
李庆逵 《科学通报》1964,9(2):118-118
中国土壤学会在1963年举行了学术年会。在这次二百多人参加的会议上,检阅了我国近几年来在土壤科学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并且根据国际上土壤科学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国家建设中的需要,讨论了各学科分支的发展方向。本文是根据会议上所反映出的一些情况,谈谈我们对于我国土壤科学的研究现状和今后发展中的几个问题的看法。一我国土壤科学在最近两三年来,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有了迅速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4.
《科学通报》1959,4(20):694-694
土壤普查鑑定是我国多、快、好、省的土壤調查研究方法。它是以耕地为中心,公社为基础,“領导、技术、羣众”三結合的羣众运动。不仅在生产实践上有重大意义,也是我国土壤科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1958年我所研究人員在广东省委領导下,积极参加了我国首次的土壤普查。1959年配合土壤普查运动在全国的开展,我們又分別参加了江苏、湖北、甘肃、云南、安徽、广西、江西等省的土壤普查,广泛地总結了耕作土壤的发生过程、羣众分类命名、土地合理利用,以及土壤改良的經驗。以江苏为重点,完成了江苏省土壤志和20万分之一、50万分之一的土壤图,以及50万分之一低产土壤分布图。在土壤志中闡明了土壤特性、分布規律和土壤耕作、土壤改良的經驗。土壤图的图例是运用发生学的观点,总結了羣众分类命名的經驗而編制的,反映了土壤的耕  相似文献   

5.
楊連贵 《科学通报》1959,4(1):29-29
1958年12月1日至3日,中国科学院原子核委員会同位素应用委員会在北京召开了放射性同位素应用于技术科学方面的会议。会议交流了工作經驗,讨论制定了1959年在冶金、机械、化工和紡织等方面的試点工作計划,对保証完成试点計划中的有关重大措施进行了讨论和协商。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第一机械工业部、冶金工业部、化学工业部、石油工业部、紡織工業部、水利电力部等十七个單位,五十余人。在会议期间还邀请了苏联和平利用原子能展覽会代表团团長及团員等三人与到会者进行了座談。会议由严济慈副主任委员主持、他指出:放射性  相似文献   

6.
《科学通报》1958,3(8):233-233
中国科学院林業土壤研究所微生物室区系組原先訂的五年計划,所列研究工作計有下列四項: 1.农業措施(施肥、耕作等)对土壤中微生物区系的组成和生物学过程强度影响的研究; 2.东北主要土类中常见細菌图譜的編制; 3.土壤中微生物活动产物的探討; 4.微生物区系分析方法的探討。现在,他們的計划已經重新修订,增加了內容,增加了工作量。原来第一項工作的1958—1961年部分,将在1958年一年以內完成。除了四年工作一年完成这个大躍进以外,在新的五年計划中还增加了下列两个项目: 5.东北主要土类中微生物区系的組成和生物学过程强度与土类及肥力关系的研究; 6.东北主要土类中优势微生物群的生态和生理特性的研究。我們这里發表的,是他們关于这个躍进計划的說明。  相似文献   

7.
曹镒民 《科学通报》1958,3(1):31-31
1957年10月25—28日于北京召开了1958年建筑声学研究协调计划会议。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马大猷教授主持,总结了近年来建筑声学方面的研究成就和进行情况,听取了各有关单位对今后建筑声学研究工作的要求。会议根据国家第二个五年计划建筑工业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何万云 《科学通报》1965,10(11):1022-1022
中国土壤学会于1965年8月12—20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了盐碱土改良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有来自我国北方16个省、市、自治区的土壤和水利科学工作者,以及农业劳动模范共75人。会议收到论文100篇。这次会议主要交流了近几年来我国盐碱土改良工作的经验,讨论了盐碱土改良的目的和途径。会议分交流经验和问题讨论两个阶段进行。会议一致认为,盐碱土改良的目的,应该是从生产出发,解决盐碱土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不仅要消除有害的盐分,还要提高土壤肥力,变低产为高产,把盐碱土改造成为稳产高产的良田。各地经验证明,排除盐分和培肥土壤是改良盐碱地、提高农业生产的两个中心环节。事实上,培肥有助于消  相似文献   

9.
1956年9月6日至8日在美国纽约普莱西湖举行了一个金属物理会议,约有40位来自各国的冶金学家和物理学家参加,会议主要讨论了位错晶体的力学性质。上一次相同性质的会议是于1954年在英国开的。把这次会议和上次来此,这次会议讨论的问题有两个主要的特点:第一,位错理论的发展至少暂时已经告一段落,位错的研究现在已经肯定地是实验物理家的事了。原因在于单个位错和位错的简单排列的几何理  相似文献   

10.
何明 《科学通报》1987,32(5):326-326
继Wallman以格论观点研究拓扑性质的方法之后,Ehresmann及其学生Bénabou首先将完备Heyting代数作为广义拓扑空间来讨论。此后Dowker,Papert和Isbell等许多数学家对完备Heyting代数做了大量的研究,逐渐建立了一个新的数学分枝——Frame理论(或其偶范畴Locale理论)。Frame理论从范畴论的高度,把拓扑学代数化,同时把代数学拓  相似文献   

11.
李冰 《科学通报》1965,10(4):373-373
中华医学会于1965年2月23日至3月4日在上海召开第二届全国肿瘤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7个省、市的代表198人。大会共收到论文900多篇,在会上宣读了158篇。兹将会议讨论情况概述如下: 一、肿瘤的预防普查及登记统计工作:恶性肿瘤的病因发病机制问题,各国都在从多方面进行探索研究。我国也正在开展有组织的调查研究,摸清我国肿瘤发病情况,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减少死亡率。从1958年开始,我国有不少省、市进行了规模较大的防癌普查,根据26个省、市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李璞 《科学通报》1959,4(2):63-63
自从1953年4月第一届全苏岩石学会议在莫斯科召开之后,到1958年已过了五个年头。在这五年內,苏联岩石学者沿着第一屆会议所提出的岩石学发展方向前进,并获得很丰富的成果。这次会议是由苏联科学院、地质保矿部和烏茲别克共和国科学院三个机关联合召开的。到会的代表有600人,来自苏联各地的研究机关和生产机关。此外还有来自其他兄弟国家的代表,我作为中国科学院的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这次大会总結了自第一次全苏岩石学会以后苏联岩石学在各方面的成就,同时对今后岩石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会议的学术报告有100多篇,内容非  相似文献   

13.
解放以来,在党的正确領导下,土壤微生物学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了。特别是在1958年农业生产大跃进以后,也带动了土壤微生物学工作的大跃进。菌肥的生产和应用,已形成为羣众性运动;探求土壤肥力、植物营养与土壤微生物活动的关系,已作为土壤微生物学工作的中心任务。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研究工作,已在短短的两三年的期間,由过去完全是空白点  相似文献   

14.
周航 《科学通报》1962,7(1):42-42
中国地理学会于1961年11月28日在上海举行了经济地理学术讨论会,并宣布成立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这次会议共收到五十三篇论文。在会议上,由于讨论的问题中心明确,因而澄清了过去存在在经济地理学领城内的一些混乱思想,抓住了问题的实质,使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探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林华顺 《科学通报》1965,10(6):562-562
根据国家科委林业组指示,由江苏、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主持,于1965年2月22—26日在天津市召开了全国盐碱地林业利用及其改良土壤效能问题研究协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有关单位的代表24人。会议共收到有关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17篇,内容包括防护林的规划设计、盐碱地立地类型的划分与林业利用土壤改良措施的研究、盐碱地的造林树种选择等方面的问题。会议着重交流与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 1.交流了情况,提高了认识,鼓舞了干劲。我国东北、内陆和沿海都有大面积的盐碱土,这些盐碱土的性质又各不相同,如何进行林业改良和利用,  相似文献   

16.
《科学通报》1978,23(1):64-64
全国体细胞杂交和线粒体互补预测杂种优势工作交流会于1977年8月5—14日在兰州举行。会议交流和讨论了这两项研究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一、在体细胞杂交方面 近两年来,有关纤维素酶及原生质体的培养研究又有了新的进  相似文献   

17.
王渭源 《科学通报》1965,10(6):531-531
引言天然单晶中有相当多的缺陷,诸如位错、杂质偏析等,往往不能满足研究及工业上的要求。在人工培养的单晶中,缺陷大为减少;而且,用人工方法还能培养出一定缺陷、各种形状及天然不存在的单晶。根据母相状态,晶体生长可分为从气相、溶液、熔体及固体中生长四种情况。有关晶体生长机理及技术,已发表了很多论文及专著。前者(生长机理方面)可参看1949年Faraday学会讨论会刊,1958年在Cooper-stown举行的晶体生长和完整性会议的论文集,苏联1956—1964年四次晶体生长会议的论文集等;后者(生长技术方面)将在下面叙述。  相似文献   

18.
刘宗善 《科学通报》1965,10(12):1125-1125
棉花黄、枯萎病学术会议于1965年9月21—28日在西安举行。会议宣读了有关病害调查、综合防治样板、群众经验总结、消灭种子和土壤菌源、抗病品种选育等专题的研究以及报导国内外研究动态的论文共28篇。会议就如何解决我国当前黄、枯萎病传播蔓延与推广棉花良种等问题充分进行了讨论。会议认为近两年来在棉花黄、枯萎病的学术研究上是有成绩的。如初步总结了劳动模范吴春安“三看、五选”精选棉种与苗期、成株期和收花期清除病株残体以减少菌源为主的综合防治黄、枯萎病  相似文献   

19.
第四届全国粒子物理理论会议于1986年8月19~24日在大连举行.与会代表150余人.会议就BEPC物理、格点规范理论进展、温度场论、高能碰撞多重产生新进展、夸克和轻子的复合模型、自由电子激光、新粒子和Skyrme 模型、超弦理论、场论的大范围性质、夸克物质研究、Levinson 定理及其应用、EMC效应等问题进行了评述和讨论;另外,还安排了分组交流.  相似文献   

20.
生命起源这个课题历来是科学家们探索的热点。近年来,新的观点和理论不断萌发,向该领域内的正统理论轮番挑战,其间不乏“掷地铮铮”的论辩。电磁力在生命萌生进程中有作用吗?有关此题本刊收到一些读者的来稿,现择许世成一文奉献各位。此文论及生命起源、物种产生,同时还对人类的疾病本质作了探讨,本刊欢迎读者对其观点作出应答,踊跃来稿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