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     
正球形闪电球形闪电是一种未知的大气放电现象。这个词语并不是严格的科学术语,而是指对直径从蚕豆大小到好几米的空气中发光球体的一些报告。球形闪电经常被与雷电关联起来,但球形闪电比只持续瞬间的闪电存在时间长得多。许多早期的球形闪电报告说,光球最终会爆炸,有时候会造成致命后果,留下一股硫黄气味。过去几百年来,人们对于球形闪电提出了许多种科学假说。2014年,偶然捕捉到的光谱学数据为气化硅的球形闪电假说提供了支持。直到20世纪60年代,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尽管全球  相似文献   

2.
认识闪电     
对于球形闪电的研究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常规闪电的认识.事实上,我们对闪电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因天气原因造成的伤亡不在少数,其中闪电是祸首之一.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未能对球形闪电做出透彻的解释,甚至还有人把球形闪电当作UFO(不明飞行物,也称幽浮或飞碟)。而澳大利亚学者鲍勃·科洛普敦近日指出,有两种理论或许能够最终解释球形闪电。  相似文献   

4.
1999年初和2000年初,科学家对球形闪电之谜提出了新的解释,这为最终彻底解释球形闪电提供了可能。1752年,还是美国一个普通印刷工人的富兰克林,在雷雨交加的荒野上做了一个著名的“风筝实验”。他把一只大风筝放飞到天空,从风筝上引下一根很细的铜丝。风筝乘风不断上升,当它钻入云里以后不久,在铜丝末端就出现了电火花。富兰克林把闪电引到了地上,并且点着了酒精,这就破除了闪电是“上帝点火”的迷信。然而,人类迄今未能彻底解开闪电之谜,尤其是球形闪电之谜。1990年9月17日晚7时40分,一个球形闪电从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先锋乡伍…  相似文献   

5.
谢懿 《世界科学》2011,(2):53-53
球形闪电有数千人曾在雷暴雨的过程中目睹过漂浮在空中的球形闪电,但它们的起源至今不明。去年有科学家称,球形闪电仅仅是雷暴中磁场涨落而造成的幻觉。在2006年5月16日,当澳大利亚昆士兰的农民唐·弗农(Don Vernon)看见两个绿色光球从天而降,当时的天气晴朗。  相似文献   

6.
笔者曾通过新闻媒介得知许多有关"飞碟"的传闻。根据报道中的"飞碟"外观和行动特点,可以断定相当次数的"飞碟"传闻,实际上源于一些特殊的球状闪电。球状闪电通常为红色或橙黄色的发光体。球状闪电在空中刚  相似文献   

7.
超级单体雷暴中闪电VHF辐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闪电VHF辐射源高时空分辨率的三维观测资料, 对3个超级单体雷暴的闪电VHF辐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对流风暴中的闪电洞(即闪电空白区)或闪电环(即环状闪电空白区)与强上升气流密切相关, 闪电洞的直径可达5~6 km, 持续时间长短不等. 在产生龙卷风的灾害性风暴中, 闪电洞的持续时间有时长达20多分钟, 且闪电洞出现在龙卷风发生之前. 在龙卷风发生期间, 闪电洞最为明显, 并在闪电洞上方15~16 km高度有独立于其他闪电的辐射发生. 在闪电洞周围, 闪电通道呈顺时针方向的旋转状, 且没有明显的双层结构, 闪电洞对应于雷暴中的强上升气流区, 闪电辐射源时空分布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雷暴的对流结构. 同时, 在这些雷暴中主要以大量正极性地闪为主, 正地闪的发生频数最大可达6次/min, 正地闪峰值有时出现在龙卷风发生之前, 有时在之后.  相似文献   

8.
闪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它蕴含着非常可观的天然电能源.闪电的长度从数百米到数千米不等.普通闪电产生的电能约为10 亿W,超级闪电产生的电能则至少有1 000亿W,甚至可能达到105亿W,相当于一座核电站.  相似文献   

9.
郄秀书  R.Toumi  周筠 《科学通报》2003,48(1):87-90
利用卫星上携带的闪电成像系统, 1998年1月至2002年7月获取的全球闪电定位资料对青藏高原中部地区的闪电活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高原上的闪电活动呈现出明显的日变化, 峰值出现在下午17︰00左右, 比临近同纬度带上的湖北荆州地区早3个小时, 说明高原对太阳的加热比同纬度带的邻近地区反应敏感. 青藏高原地区的闪电放电较荆州地区和其他低海拔高度地区的闪电放电要弱, 其原因可归结为高原上较低的对流最大不稳定能量. 青藏高原上的对流最大不稳定能量平均值为荆州地区的1/12左右, 为广州地区的1/20左右, 但是闪电活动频数对对流最大不稳定能量变化的敏感性却比显著低海拔地区高30多倍.  相似文献   

10.
闪电摄影     
闪电能否在人体或物体上拍摄出周围自然界的"照片"呢?这个问题在19世纪的学者当中进行过非常认真的争论,争论的对象本身得到了一致的称谓——闪电摄影现象。不过争论至今并未得出最终的结论。1896年6月17日,法国南方有两名工人在棚子里找到躲避大雷雨的栖身之所。一个闪电出人意外地打中他们避雨的地方,结果两人都倒在地上。闪电仿佛是个技术高明的摄影师,它在一名死者的手臂上出色地拍下一幅松树、杨树及这个人的表带的"照  相似文献   

11.
资讯     
金星上也有闪电欧洲航天局"金星快车号"探测器发回的探测数据显示,被科学家称为地球的"恶魔兄弟"的金星上有闪电现象。科学家据此推算,在太阳系形成之初,金星和地球具有相似的环境,甚至10亿年前还有广阔的海洋存在。但后来阴差阳错,两者迈向了截然相反的演变方向。  相似文献   

12.
自然信息     
球状闪电的新模式球状闪电是一种罕见的自然景观,但它至今仍是一个谜. 1965年夏天,苏联大气物理学家德米特列耶夫在奥涅加湖畔渡假.有一天,在强烈的线状闪电过后一两分钟,出现了球状闪电,只见红色球团气雾缓慢地向站在大楼门前的德米特列耶夫的方向移动.火焰的球团在离地面一公尺半的高处浮飘,喷发出黄色、绿色和紫色的火星.当球团临近目睹者时,就上升了.在空中原地飞旋几秒钟,然后向远处的树林飘去.在树枝上“降落”后,球团开始剧烈地发射出火星,但很快就熄灭了,并渐渐地消失在潮湿的空气中.凡在火球经过的地方,使人感到空气中有股少有的清新气味. 德米特列耶夫快速取出随身所带的烧瓶,放下背包跑到球状闪电  相似文献   

13.
论闪电先导的双向传输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利用成象率为每秒 10 0 0幅的高速数字化摄象系统、时间分辨率为 0.1μs的闪道电流和地面电场变化同步测量 ,对空中和地面人工触发闪电初始先导的特点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由于空气间隙的断流作用 ,空中触发闪电产生先导的双向传输 ,而地面触发闪电没有观测到双向先导现象 .一次正环境电场下空中触发闪电下行正先导的始发先于上行负先导 843μs .下行先导不论其极性如何 ,接地时都会产生沿通道不均匀的亮度(电流)分布.  相似文献   

14.
论闪电先导的双向传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成象率为每秒 10 0 0幅的高速数字化摄象系统、时间分辨率为 0 1μs的闪道电流和地面电场变化同步测量 ,对空中和地面人工触发闪电初始先导的特点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由于空气间隙的断流作用 ,空中触发闪电产生先导的双向传输 ,而地面触发闪电没有观测到双向先导现象 .一次正环境电场下空中触发闪电下行正先导的始发先于上行负先导 843μs .下行先导不论其极性如何 ,接地时都会产生沿通道不均匀的亮度 (电流 )分布 .  相似文献   

15.
半月板与膝关节 半月板是在我们膝关节的胫骨平台和股骨踝之间做填充的一个结构.由于两个股骨髁都是球形,与膝关节的胫骨平台贴合在一起时稳定性较差,所以这里必须要有半月板的存在,它可以包绕在球形的股骨踝周边,形成"旋涡状",使关节两边的股骨头都能够卡在"旋涡"里,从而稳定整个关节的活动度.  相似文献   

16.
飓风是地球上最具毁灭性的恶劣天气之一.最新研究认为,闪电大作可看作是飓风的前兆,甚至可能成为预测飓风强度的一个指标.通过分析2005年至2007年中发生的58次飓风情况,科学家发现,在飓风的最大风速与闪电的频率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其中70%的飓风的闪电频率都是在飓风来临前的一天达到最高峰.  相似文献   

17.
每到夏天,电闪雷鸣也随之而来。闪电是大自然的奇观,但是人们对闪电的敬畏多于欣赏.因为人们对闪电并不真正了解。直到最近几年.科学家才真正揭开闪电的神秘面纱,闪电的形成原来需要宇宙射线的启动。  相似文献   

18.
闪电的奇趣     
闪电是一个大家族,兄弟姊妹颇多,最常见的是线状闪电,危害最大的是落地雷。闪电是一个大家族,兄弟姊妹颇多。最常见的是线状闪电,它像一棵多枝权的树木倒挂在空中,呈白色、粉红色或浅蓝色,非常明亮。线状闪电一般先由一个很暗的先导闪击开始,沿一条路径一步一步地向地面延伸,这叫逐级向下先导闪电。也有一些先导闪电在向下延伸的过程中,急匆匆一路向下,不作停顿,这叫直窜先导闪电。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多元颗粒模型构建了3种非球形颗粒即玉米形颗粒、圆柱形颗粒和椭球形颗粒.分析了异形混合非球形颗粒的碰撞机理及典型碰撞形式,建立了混合非球形颗粒的运动方程,模拟了混合非球形颗粒在移动床中的流动情况,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同时探讨了异形混合非球形颗粒在移动床中的下料率、流型、概率分布特性、空隙率分布等流动特性.结果表明,混合非球形颗粒的下料率和单一均质非球形颗粒的下料率基本相同,而球形均质颗粒的下料率较球形非球形混合颗粒的下料率大;混合非球形颗粒的MFI值(即移动床边壁处与中心处的颗粒速度的比值)和相应的均质颗粒的MFI值较为接近;球形及球形非球形混合颗粒的概率密度分布一般只有1个峰值,而非球形颗粒及非球形混合颗粒的概率密度分布均有2个峰值;3种异形混合颗粒的壁面效应和平均空隙率几乎相同.  相似文献   

20.
漫谈雷电     
雷属于大气声学现象,是大气中小区域强烈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形成的声波,而闪电则是大气中发生的火花放电现象。闪电的形状有好几种:最常见的有线状(或枝状)闪电和片状闪电,球状闪电十分罕见。如仔细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