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研究了纯化冶金级Al(OH)3的工艺参数,通过对影响碱溶及纯化的因素进行试验,探索出碱溶除去Al(OH)3中晶间碱,获得Na2O含量<0.003%的低钠Al(OH)3的新方法,得出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
以红土镍矿酸浸液的除杂铝渣为原料,经碱溶、分步碳分制备高纯Al(OH)3粉体,实验考察了除杂铝渣碱溶温度、碱溶pH值与除杂铝渣中铝溶出率的关系及碳分终点pH值、碳分温度与沉铝率之间的关系.实验得到的适宜碱溶条件为pH值14、温度90℃、时间10 min;碳分条件为碳分终点pH值9、碳分温度75℃.采用XRD,SEM,化学成分分析对所得Al(OH)3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l(OH)3粉体晶型发育良好,颗粒不规则,表面粗糙,结构松散、多孔.  相似文献   

3.
测试了压蒸条件下两种天然长石在水及饱和Ca(OH)2溶液中碱溶出情况.结果表明长石在水中碱溶出量比较少,溶出的碱主要是钠碱.长石在饱和Ca(OH)2溶液中碱溶出量比较多,溶出的碱包括钠碱和钾碱.集料碱溶出对混凝土碱含量影响比较小.  相似文献   

4.
Sr在碱硬锰矿固溶体中的化学固溶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rCO3、BaCOs、Al2O3和TiO2为原料,通过配方设计,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单相固溶Sr的碱硬锰矿固溶体.借助于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波谱等分析手段,研究了配方设计、Sr在碱硬锰矿固溶体中的化学固溶量等问题.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工艺,容易合成掺Sr碱硬锰矿固溶体及单相掺Sr碱硬锰矿固溶体,但是Sr在碱硬锰矿固溶体中的最高化学固溶量与配方设计有关,当配方的化学式为SrxBa1Al2 2rTi6-24O16时,其最大化学固溶量为0.13mol,而当配方的化学式为Srx yBa1-yAl2 2xTi6-24O16时,其最大化学固溶量为0.22moLSr在碱硬锰矿固溶体中的最高固溶量还与合成方法有关,采用均相化学反应法合成的单相掺Sr碱硬锰矿固溶体中Sr的最高化学固溶量要高于固相反应法合成的固溶体中Sr的最高化学固溶量.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肌醇收率,粗菲汀经酸溶,过滤,碱中和沉淀而精制,用离子交换法对肌醇水溶液进行精制。可提高肌醇的收率(72.17%~91.10%),与中和沉淀法相比,具有工艺流程短,操作简单,产品收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静态条件下研究了福建8种无烟粉煤催化气化后的含碱灰渣添加助剂煅烧脱碱后制取硅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添加5%高岭土在870℃煅烧30~40 min,各煤种灰渣脱碱率接近100%,脱碱后的灰渣有效溶出量均超过20%;采用XRD及SEM对煅烧后的灰渣进行表征,揭示了助剂煅烧脱碱生成硅肥过程的实质,即在适宜煅烧温度下,助剂中被活化的主要物质SiO2(形成玻璃网络氧化物)、Al2O3(修饰中间氧化物)和灰渣中熔融并分解的Na2CO3(分解为修饰网络氧化物Na2O)等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植物根系分泌有机酸的枸溶性硅酸盐,在煅烧脱碱的同时得到硅肥,实现了含碱灰渣煅烧脱碱无害化与资源化.  相似文献   

7.
沉淀法制备纳米γ-氧化铝前驱体洗涤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拜耳法生产的粒径较粗的Al(OH)3为原料,通过沉淀法制取了纤维状γ-Al2O3纳米粉体,探讨了超细前驱体Al(OH)3的洗涤分离问题.并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此研究为工业上批量生产纳米γ-Al2O3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碱对钙矾石结晶及溶解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通过C3A-CaSO4·2H2O,在不同碱性溶液中钙矾石的形成、晶体形貌变化以及制备得到的纯钙矾石在不同碱性溶液中的溶解来研究碱对钙矾石结晶、溶解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RD、SEM以及ICP等分析方法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碱对钙矾石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还会影响钙矾石晶体形貌.钙矾石在不同碱性溶液中具有不一致溶特性,OH-对钙矾石中Al(OH)4-、Ca2 和SO42-溶出能力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某化工厂的副产品——渡碱水及硅渣作碱胶凝材料的碱性激发剂进行了研究。通过优化废碱水和硅渣的掺入量可制备强度发展良好、凝结时间正常的碱胶凝材料,有效地降低碱胶凝材料的成本。另外,对其水化产物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这种碱胶凝材料水化除生成C-S-H凝胶外,还生成了水化硅铝酸钙Ca(Al2Si5O8).4H2O、硅铝酸钙钠(Na,Ca)Al3Si5O16两种难溶性沸石类矿物。  相似文献   

10.
三明产小辣椒总碱的微波辅助法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利用微波辅助方法,从三明建宁产小辣椒中提取辣椒总碱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溶剂、微波功率、时间、料液比对辣椒总碱提取率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与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辣椒总碱的最佳工艺条件为:VCH3CH2OH∶VCH3COCH3=1∶1,微波处理时间为3 min,微波功率为采用低火档,液料比为1∶15(g∶mL),浸泡时间为2 h,提取2次,辣椒总碱提取率为52.5%。选用质量浓度15%NaOH溶液,所得辣椒总碱质量(g)和15%NaOH溶液体积(mL)的配比为1∶5,在50℃浸泡2.0 h,此条件下辣味去除比较明显,辣椒总碱提取率最佳。  相似文献   

11.
官能团化聚丙烯改性Al(OH)3/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用溶融挤出法制备了不同接枝率的官能团化聚丙烯(FPP),研究了FPP对改性的Al(OH)3/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断裂形态的影响,并对FPP在复合材料中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观察到随Al(OH)3用量增加,PP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逐渐降低,断裂伸长率明显降低,FPP加入有利于Al(OH)3/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改善、填料分散和增强填料与基体界面相互作用,尤其在高填料中功效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模拟了Na2CO3碱水溶液驱三次采油过程并测定了碱耗量,分析了K+,Ca2+,Mg2+,Al3+及SiO32-浓度的变化.对辽河油田油砂与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几种离子浓度的分析表明,在碱作用下,油砂既发生一定的溶解又有再沉积过程;地层水的硬度将会影响耗碱量.  相似文献   

13.
以钾长石碱焙烧熟料为原料,研究熟料中二氧化硅的溶出规律.考察了溶出过程中溶出温度、溶出时间、搅拌强度、熟料粒度和Na OH溶液浓度对Si O2溶出率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仪对熟料和碱溶渣的物相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分析了溶出过程.通过试验得到适合的溶出条件为:溶出温度95℃、溶出时间80 min、搅拌强度400 r/min、熟料粒度74~89μm、Na OH溶液浓度0.2 mol/L.在此条件下,Si O2溶出率可达到99%.溶出后Na2Si O3进入溶液,K和Al在渣中富集,得到分离.  相似文献   

14.
铝灰渣高效利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废铝灰渣为原料利用碱酸碱法制备聚合氯化铝,探讨加热温度、混合物配比、保温时间对固相热分解阶段的影响,以铝灰溶出率为指标探索酸溶及碱溶的最佳工艺.对处理后的残渣进行XRD图谱分析,以确定残渣的主要成分.且通过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对所制备的聚合氯化铝溶液中铝水解形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碱酸碱处理后铝灰的溶出率高达95.94%,由此可合成高浓度(0.53 mol/L)高Alb(85%)含量的PAC溶液.且铝灰经此工艺处理后剩余残渣量少,主要成分为α-Al2O3.  相似文献   

15.
MgO/γ-Al2O3固体碱的混捏法制备、表征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混捏法制备了MgO/γ-Al2O3固体碱,并对其性质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活性组分前驱物Mg(OH)2含量的增大,MgO/γ-Al2O3固体碱的碱总量增大,碱量主要分布于3.86≤Ho≤4.8,且以MgO和Mg(OH)2为前驱物制备的MgO/γ-Al2O3固体碱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固定床脱酸精制试验结果表明,以MgO和Mg(OH)为前驱物制备的MgO/γ-Al2O3固体碱作为吸附剂具有较好的脱酸性能,当工业氰乙酸乙酯酸值为58.0×10-6,脱酸后产品的酸值低于10×10-6时,处理样品与固体碱吸附剂的体积比可以达到240.采用混捏法制备固体碱具有操作简单,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采用混捏法制备了MgO/γ-Al2O3固体碱,并对其性质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活性组分前驱物Mg(OH)2含量的增大,MgO/γ-Al2O3固体碱的碱总量增大,碱量主要分布于3.86 Ho 4.8,且以MgO和Mg(OH)2为前驱物制备的MgO/γ-Al2O3固体碱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固定床脱酸精制试验结果表明,以MgO和Mg(OH)2为前驱物制备的MgO/γ-Al2O3固体碱作为吸附剂具有较好的脱酸性能,当工业氰乙酸乙酯酸值为58.0×10-6,脱酸后产品的酸值低于10×10-6时,处理样品与固体碱吸附剂的体积比可以达到240。采用混捏法制备固体碱具有操作简单,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针对乙二醇丁醚合成中传统催化剂产物后处理工艺复杂、污染环境等缺点,采用浸渍法制备KF/Al2O3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催化环氧乙烷(EO)与丁醇反应合成乙二醇丁醚.考察了催化剂前驱体/载体比例、焙烧温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化钾(KF)负载量为30%,焙烧温度为600℃时,催化剂时EO和丁醇反应催化活性最高.对催化剂进行了XRD表征,并采用Hammett指示剂法测定了催化剂的碱强度:pKa>9.3的总碱量为3.0mmol/g催化剂,碱强度(H_)≥18.4,属中等碱强度催化剂.KF/Al2O3固体碱催化剂用于催化合成乙二醇丁醚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10℃,反应压力0.20~0.30 MPa,催化剂用量为0.5%(m/m),n(BuOH)∶n(EO)为5∶1,反应时间100~120 min,EO转化率达99.47%.  相似文献   

18.
纳米KF/Al2O3的制备及其催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纳米Al2O3粉体经一定浓度的KF浸泡活化后制成纳米固体碱KF/Al2O3,将其用于催化合成氰乙基丙二酸二乙酯的Michael加成反应以考察其活性.分析了纳米固体碱制备过程及Michael加成反应过程中各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较好的制备条件是:负载46.5%KF/Al2O3;浸渍温度:65℃;浸渍溶剂:乙醇;表面活性剂:PEG6000和PEG400按摩尔比1:1混合使用;煅烧温度:400℃,此时获得的KF/Al2O3活性最高.当催化剂用量以F-计为0.03mol,反应原料丙二酸二乙酯与丙稀腈之比为3:1,反应时间为2h,加成反应的转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微波辅助萃取十大功劳叶中的小檗碱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间歇式微波辅助萃取装置,对提取阔叶十大功劳叶中的药用有效成分小檗碱进行了研究。选择并确定了萃取液中盐酸小檗碱的分析方法(Al2O3柱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选取了甲醇、乙醇、乙醇-水(V/V=9:1)为溶剂;微波辐射量为2,4,6min;处理比(g/mL)为1:40,1:60,1:80,利用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了不同湿分原料的微波辅助萃取效率,得出了优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0.
从针裂蹄中用碱提取得到一种碱溶糖,并用高碘酸氧化等方法确定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