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性论是儒家心性之学的中心内容,也是道德教育理论的形而上依据和理论基石。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说,是宋明理学心性论的重要思想来源,直接影响传统知识阶层的道德实践,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从人性论的角度审视传统儒家的德育理念,道德教育之必要;由于人性中的欲性,道德教育之可能;由于人性中的知性和仁性,道德教育之根本途径,在于"为仁由己",这是先秦儒家人性论的内在逻辑。孔子到孟子、荀子,以至于以后的儒家学说,基本上都是这一人性内涵的演绎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儒家德育理论是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作为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指导下,从德育作用、目的、内容和方法四个方面对其作了初步的分析,并就其现代价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课堂既是学习场所,同时也应是文明修身的场所,将儒家德育理念导入课堂教学管理,是为此所进行的尝试,认为“文明修身”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并不相悖,因为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是民族精神为前提的,而儒家德育思想之精华,正是民族精神的有机成分。  相似文献   

4.
张卫国  曹俊芳 《科技信息》2012,(1):10-10,18
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儒家学者,孟子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对我国医学生的德育有着重要的启示。该文从理想人格的提出、形成基础、特征及实现途径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从而为医学生德育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5.
不同于现代德育,传统儒家“人本主义”教育是一种“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理念,其实质是回归生命本身,关注生命和谐。面对以道德困境为代表的人类现代危机,传统儒家“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可为现世提供一条如何消解困境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儒家道德教育思想是影响中国几千年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它对民众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观念的模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儒家先贤以及他们在元典文本中关于人性的争论始成儒家道德教育的逻辑原点,后世儒家在义利之辨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求儒家道德教育内圣外王的价值归依。这对现代高校德育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庸》为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之一,是儒家德育思想的代表作。《中庸》所谓"天命、率性、修道"表达了对德育原理的理解,即藉人性固有之善或者说是知行可以合于道的内在基础,加以修养习化,使之接近合于道的境界;其德育理念以"知、仁、勇"为内容,以"尊德性、道问学"为途径,通过"慎独、固执"内外工夫合一的方法,达到"至诚、中庸"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8.
儒家诚信文化思想贯穿中国几千年发展历程,是中国传统道德精神的精义所在。本文通过儒家诚信文化内涵的发掘、探究,力求阐明儒家诚信文化在求信精神、为人准则、行为规范、工作作风、学习态度等方面对当代青年德育的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周涛  谢金平  申国勇 《科技信息》2009,(28):I0162-I0162,I0164
本文从儒家文化对世界的深远影响、加强儒家文化教育的紧迫性、儒家文化对新时期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目的论启示和方法论意义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阐明了在现时期,高校应当重视和挖掘儒家文化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儒家道德主体性意识除包括自主性、能动性和超越性之外,还涵括了道德心理的成长过程以及道德主体性"知、情、意"的圆融统一。本文从分析儒家道德主体性意识的内涵入手,在指出儒家道德本能或善端的设定是学生道德教育可能的前提和动力的基础上,着重指出,充分借鉴并活化传统儒家道德主体性意识资源,尊重道德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加强学生道德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校实施主体性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高校德育工作中引入效益观念,以德育效益为评价指标来衡量高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对于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高校校德育工作具有自身的特点。要求正确树立科学的德育效益观念,这是实现以德育效益评价指标来衡量高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切实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道德责任:高校道德教育内涵的倾斜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道德责任感是大学生道德品质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知行脱节,践行能力弱;崇尚自我,社会责任感缺乏;价值困惑,道德评价失衡三个方面。大学生道德责任感薄弱的直接后果就是道德行为失范,为增强大学生道德责任感,高校应在道德教育理念、内容、方法、实施途径等方面有所突破。笔者认为,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应把倾斜点放在道德责任的培养上.因为这是贯彻“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增强德育实效性,促进大学生成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德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课题,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高校德育必须从观念,内容,方法,途径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4.
论大学德育中的公民道德能力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道德能力是公民在公共生活中应当具备的践履公共生活规范,维护并促进公共领域秩序的能力,它包括自我建构能力、自我承当能力、正义感、宽容和妥协能力。公民道德能力是民主政治秩序运行的最重要软件。当前我国大学生在公民道德能力方面总体水平不是很高,尤其是正义感、宽容和妥协能力方面的欠缺,是大学德育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大学德育必须深刻认识公民教育的本质,弘扬大学精神,将大学打造成民主社会理智训练的重要场所,通过德育课程设置改革以及学生社团公民道德实践,努力提升大学生公民道德能力。  相似文献   

15.
高校和谐德育是顺应和谐社会建设的时代背景和提升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现实需求而提出的,是在继承传统德育模式优良效应基础之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新的德育工作模式.和谐德育的实现必须通过德育的和谐来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必须要以和谐的理念来指导德育工作,以和谐的思维来开展德育工作,以和谐的标准来检验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道德不是外在于生活的东西,而是和生活融为一体。道德是生活中的道德,因此真正有效的高职学院德育模式的选择必须是以生活为依托进行的主体性道德教育。文章在对高职学院德育处于"边际情势"或"无效状态"的归因分析后,从高职学院生活德育模式的内涵和特征出发,对高职学院生活德育模式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高校全员德育意识的内涵及表征,论述了全员德育意识在高校内部德育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确立和强化高校全员德育意识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唐炜 《龙岩学院学报》2007,25(3):118-120
网络环境有助于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拓宽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时空,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现代化.但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对传统的高校德育效果、德育方法和德育队伍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创新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德育工作.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德育理念;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德育内容;坚持有的放矢,创新德育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论高校主体性德育课程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传统的德育课程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则是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构建新的高校德育课程模式即主体性德育课程模式,是新时代人的发展要求,是学生主体的强烈愿望,也是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而要建立高校主体性德育课程模式,必须按照高校德育课程的人文特点以及高校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和成才需要,合理确定高校德育课程目标、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王军  李滢 《皖西学院学报》2012,28(1):136-140
作为宋明理学的开创者,周敦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他非常重视道德建构和道德修养,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完整的道德思想体系。他的德育思想博大精深,至今影响深远,对加强高校德育工作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