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付忠 《青海大学学报》2006,24(2):67-68,106
以青油14号为母本,分别与10个优良的品种(品系)杂交,从后代筛选优良单株,获得了一些产量、抗病性比青油14号好的品系,产量增幅为8.5%~28.8%,菌核病发病率降低了29.0%~70.2%,其中14号×宽托姆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超早熟大豆育种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确立超早熟大豆育种目标时,必须充分考虑推广地区的生态和自然条件因素,同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在超早熟大豆育种的亲本选配上,应选择双亲生育日数差值小、花期短、鼓粒快、株体繁茂、中日性、耐低温的极早熟种质资源作为杂交亲本;在杂交亲本组配方式上,以极早熟、丰产、抗病品种间杂交为最佳组合方式;大豆生育期性状遗传,属于简单的数量性状遗传,以基因累加效应为主,通过有性杂交获得早熟性基因累加超亲遗传后代,进而可以创造出更早熟的杂交后代材料。  相似文献   

3.
大豆早熟高产育种主要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大豆品种生育期的长短,不仅取决于开花早晚,而且受花荚期长短的明显影响。生殖生长期间,各品种不同发育过程的重叠期长短也不相同。分析生育期性状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提出大豆早熟与高产结合的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汉中油菜育种科研经历的五个阶段和取得的主要成果。60年代初,为常规育种阶段,选育出了常规品种早丰系列,为汉中的油菜生产做出了积极贡献。90年代末,从常规育种转入杂交育种阶段,引进试验油菜杂交品种秦油2号,替换了早丰系列,成为全市主推品种。本世纪初.推广双低油菜品种,制定高产保优栽培技术规程,使汉中油菜生产上了新的台阶。20064年开展了品质育种。通过细胞质不育系选育,选育出312A,通过省品种审定;保持系、恢复系改良和选育取得较好进展。运用杂交和系统选育方法,改良保持系、恢复系1200余份,利用36份。杂交育种取得成果,2008年推荐汉油杂07-1、汉油杂06-8两个杂交组合,参加全省区试,表现优良。在创造种质资源和培育油菜新品种途径上,正在开展染色体杂交技术应用和小孢子培养技术。  相似文献   

5.
“铁梗青”是上海市农科院从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引进的“中农1097”选系中选育出来的。近两年通过品种比较试验,并在上海郊区3000多亩大田上多点试种,表现早熟高产,秆硬不易倒伏,菌核病轻,是一个适应三熟制栽培的油菜新品种。特征特性:株高约150公分,分枝部位约30公分左右,叶柄长,叶色深,苔叶小,落叶早;蜡粉较多,菌核病轻,成熟时茎秆青秀,不易倒伏;5月28到30日成熟,比“胜利青梗”早熟  相似文献   

6.
油菜研究是成都市第二农科所的优势.“八五以来“,该所在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获得了一系列达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成果.育成了质不育三系杂交油菜蓉油3号、蓉油4号、蓉油5号、蓉油6号、蓉油7号等蓉油系新品种5个,育成了油菜育种新材料2个,研制了油菜育种新方法1个,获科技成果奖7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蓉油系列新品种累计推广3300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约26亿元.……  相似文献   

7.
油菜育种的目标是要选育含油量高、抗寒性强、抗病虫害、抗倒伏和在成熟时不落粒的高产早熟品种。改善菜油品质,提高它的营养价值的育种工作已引起高度的重视。现在的任务是要选育含油量48%,亚油酸20%以上,亚麻酸在5%以下的新品种。在食油中不希望含有亚麻酸,因此,要特别注意选育单位面积产油量高、菜油中亚麻酸和芥酸的含量比通常种植的低的品种。有人认为,油分和蛋白质含量较高,纤维素含量低的黄籽品种是有前途的。籽粒中不含  相似文献   

8.
硫代葡萄糖甙(简称硫甙)是植物体内一类由不同氨基酸衍生而来的合硫代谢物,在十字花科及相关物种中广泛存在,硫甙及其代谢物受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影响较大.维持正常硫甙水平是植物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硫甙在芥子酶的作用下会生成对动物有毒的代谢物,影响其作为饲料的价值.降低种子硫甙是油菜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国内外甘蓝型黄籽油菜育种的理论及方法,概述近年来取得的成果,指明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并指出黄籽育种必须与生物技术相结合,才能适应育种科技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生物技术为人们开辟了一条诱人的品种改良新途径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手段相结合将会加速植物新品种的选育。至今常规技术仍然是油菜育种的主要方法,但是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育种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利用层次分析与功效函数,提出了一种构造多目标综合育种选择指数的新方法,并以油菜的品系选择为例,构造了油菜育种选择指数,预测效果,连优与育种方向,该方法较各种多元分析与通径分析更为适合育种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中国油菜育种研究技术,从常规育种发展到生物技术和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从最初的三系法正在逐渐向两系法过渡,最终将实现一系法杂种优势利用。育种目标也从最初的产量育种到双低育种,再到今天的“高效型优质油菜”育种,包括在双低基础上,进一步改良油菜籽的品质,提高单位面积产油量,实王见油菜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操作。说明我国油菜育种研究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组织培养技术在油菜育种中的研究进展,说明了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今后组织培养技术在油菜育种方面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碘乙酸钠在油菜诱变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呼吸代谢EMP途径的抑制剂,碘乙酸钠,筛选出经EMS诱变处理的油菜幼胚培养苗的抗碘乙酸钠突变体。抗性系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不舔生明显高于对照,表明其HMP途径增强。对抗性系后代的多种生物学性状进行试验观察,结果表明:其产量和含油量分别比对照高27.6%和6.55%,并且其油份品质提高,耐菌核病能力增强,成熟期提早。我们认为抗性系的这些优良性状与HMP途径增强直接相关,并提出呼吸代谢EMP途  相似文献   

15.
绵油7号是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绵1AB-5和绵灰1号配制而成的早熟杂交种,具有高产,优质,抗菌核病和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在1000km^2大田生产中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6.
组织培养技术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组织培养技术在油菜育种中的研究进展,说明了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今后组织培养技术在油菜育种方面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灰色关联分析在杂交油菜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油菜主要农业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序,为油菜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培育出在海拔2 900 m以上且年平均温度在0.5℃以下的地区(主要在青海省海北州和海南州)可以正常成熟的早熟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并进一步扩大甘蓝型油菜在脑山地区的种植面积。利用甘白种间杂交创造出的优质特早熟甘蓝型种质资源作为亲本,选育出的不育系380A、保持系380B和恢复系187R,然后,进行三系配套并以该地区的白菜型油菜主栽品种浩油11号为对照,培育出早熟双低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青杂8号。该品种适合在青海海拔2 900 m以上且年平均温度在0.5℃以下的区域种植,比该地区主栽品种浩油11号增产10%左右,因此,可替代该地区的白菜型油菜主栽品种浩油11号,也可以在热量条件较好的地区复种。  相似文献   

19.
对绵油7号的繁殖制种进行了初步研究,总结了一套科学的繁殖制种规程和技术方法。制种的最佳行比为3:1,密度12万/hm^2较为适宜,繁殖制种区的隔离条件和制种田可育株的及时去除是确保种子纯度和关键。  相似文献   

20.
用含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串联基因双价载体质粒PBLGC的根癌农杆菌侵染甘蓝型油菜(Brasicanapus)带柄子叶和下胚轴的方法,初步建立了抗真菌病害油菜高效基因转化育种体系.研究了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激素对带柄子叶和下胚轴不定芽诱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卡那霉素(kan)筛选,含6mg/L6-BA的MS培养基中带柄子叶的出苗率及绿苗分化率最高,分别为100%和25%;下胚轴在含1mg/L6-BA和0.1mg/L2,4-D的MS培养基中出芽率及绿苗分化率最高,分别为100%和23%.绿苗在含50mg/Lkan的诱根培养基中培养后移栽于花盆,套袋自交,自交种子所得无菌苗的带下胚轴子叶再经含50mg/Lkan的MS培养基筛选培养,结果小苗全部生根成活,初步证明目的基因已转入油菜植株中,经诱导不定芽阶段和生根阶段两次kan筛选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