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军锋 《科学通报》1992,37(9):785-785
一、引言 康普顿软化过程在紫外天文学、X射线和γ射线天文学中都有潜在重要性,研究这一过程的物理机制及其对出射谱特性的影响一直是人们重视的课题,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致密星(中子星、白矮星或黑洞)附近的X射线辐射穿过包围该星的较“冷”的吸积气体包层时引起的辐射  相似文献   

2.
刘庆忠  魏建彦 《科学通报》2002,47(14):1059-1061
为了考察Be星中Hα发射线和红外超的来源区域,建立了一个考虑光学深度的膨胀环模型,发现它们的来源区域强烈依赖于Be星的物理参数,如抛射物质的初始密度和密度结构,此模型可以用来定性地解释某些Be星中观测到的、长期得不到解释的Hα发射线等值宽度和红外超变化的不一致现象。  相似文献   

3.
洪明乾 《自然杂志》1995,17(4):208-210
这得从100年前说起.1895年威廉姆.伦琴无意中发现阴极射线管可以使一张涂有铂氰化钡的纸发光,即使把管子和纸分放在两间隔开的房间里也是一样.伦琴认为管子一定放射出某种具有穿透力的射线.他把这种未知射线命名为X射线.不久,他又发现如果让X射线穿过人手,射向一个涂有化学物质的屏幕,里面的骨胳就会清晰地显现在幕上.事实上,有史以来第一张  相似文献   

4.
Her X-1是著名的双星X射线源。它的一个子星是自转周期为1.24秒的中子星,另一个是光学子星HZ Her。近来,几个独立的观测都发现在Her X-1的X射线波段有强的硬X射线谱线。不仅在~58keV出现第一条谱线,  相似文献   

5.
罕见的双星     
天文学家习惯于走极端,但以前从没有人发现过这种现象:两颗超密恒星相距只有80,000哩,约束在同一个引力场内,一个统另一个转一周只需11 1/2分钟,温度达5千万华氏度,发着X射线。西德达木土塔欧洲太空研究所EXOSAT天文台的尼科拉斯·怀特说,“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恒星系统,假设你能把它放在地球和月亮之间,它发出的光会比太阳强10万倍”。这种光主要是看不见的X射线,而不是可见光。这种X射线每11 1/2分钟增强一次,就象时钟一样准。就是这种强大的X射线,才使得EXOSAT,一颗欧洲X射线探测卫星,发现了这一双星。这一双星用普通望远镜看不到。它们藏在许多远离地球两万光年的球状星群之中。这两颗新星周围是比它们更亮的星群。据怀特和他的同事们说,这奇怪的双星中的一个是中子星——一颗巨大恒星燃烧完后剩下的残骸。这颗星在其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分解,而后爆炸,于是就剩下这一旋转的、结构极密的中子球。这颗星的直径只有十哩左右,而其质量却比太阳还要重,其密度之大,每立方时在地球上就有一千亿吨,这些听起来似乎难以令人相信。它的伴星是一颗白色矮星,一颗正在熄灭的恒星。原来这颗星的体积和质量都和太阳相当,现在其燃料已耗完,于是体积就缩小到三个地球那么大。但这颗矮星仍象一堆余烬一样,慢慢地散发着自己的余热。另外,尽管它远远没有中子星压缩的那样紧,但其密度仍要比太阳的密度大千万倍。  相似文献   

6.
“X射线星” 光是一种电磁辐射,或者说是电磁波。在任何可见的颜色中,红光具有最长的波长和最低的能量,紫光具有最短的波长和最高的能量。红外线的波长比红光更长,无线电波的波长又比红外线更长。紫外线的波长比紫光更短,X射线的波长比紫外线更短,因而能量更高;γ射线的波长又比X射线更短,其能量也比X射线更高。 地球大气只允许很有限的几种电磁辐射透过。大部分红外辐射、远紫外辐射、X射线和γ射线都不能穿透大气层。人们在高空气球上拍摄了太阳光谱,发现它扩展到很远很远的紫外区。  相似文献   

7.
星敏感器是一种高精度的姿态敏感测量系统, 如何实现星敏感器的星图识别是姿态测量的关键. 由于星图识别问题可以认为是一种模式识别, 根据这个特点, 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星敏感器的星图识别方法, 并设计了一个包含多个并联BP子网的识别系统. 通过用PC机模拟星图识别过程, 表明此过程用神经网络技术来实现有效的克服了传统算法在识别成功率、识别时间与存储量之间的矛盾, 并且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8.
突破大气层 20世纪40年代,人类首次观测到了太阳日冕发出的X射线,从而证明太阳是一个X射线源。科学家推测。由于月亮反射太阳光,它也应该发射微弱的X射线荧光。1962年,美籍意大利裔天文学家里卡尔多.贾科尼(Riccardo Giacconi)把一枚探空火箭升到150千米的高空试图利用上面的盖革计数器记录来自月球上的X射线光子。从而证明月球发射X射线辐射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方励之 《科学通报》1974,19(12):561-561
一系列X射线密近双星的被证认及其辐射强度迅速变化的发现,说明了致密X射线源(Compact X-ray source)的机构可能是致密星(如中子星或黑洞)的吸积。在一些工作中已经指出,由于被吸积物质具有初始角动量,所以在致密天体周围将形成一个稳定的较差转动的吸积盘,其中某一径向位置上的物质的转动速度就近似等于该处的开普勒速度。X射线就是从这一盘状物上发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探索》2005,(5):4-4
2004年12月27日,一次极为猛烈的伽玛射线爆发淹没了银河系中所有其他恒星的光辉。这次大爆发历时仅1/10秒,但释放的能量却比太阳在10万-20万年里释放出的能量还多。这次爆发源于一颗直径只有20千米的磁星-“SGR 1800-20”的爆炸。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X射线激光研究在多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特别是,其中有关提高具有潜在实用价值的复合泵浦X射线激光的增益长度积(GL值)的研究是最活跃的前沿课题之一.采用新的靶型以加速冷却是一种可能的有效途径.此外,对不同结构的靶型,等离子体不均匀性的平滑和增长是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报道了线聚焦1.05μm激光辐照具有空间周期刻槽结构的栅状靶所产生等离子体的发射特性的实验研究结果.文中从空间和时间分辨的线状等离子体轴向和侧向软X射线光谱测量,空间分辨的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诊断,以及等离子体二次谐波发射测量等角度研究了栅状结构靶与激光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通过与平面靶比较,实验观察到若干可能的激光跃迁的轴向发射增强等重要现象,表明采用这种结构的靶将可能提高复合X射线激光的增益.  相似文献   

12.
《科学之友》2013,(1):35
科学家通过深入研究发现,7年前在太阳系边缘附近发现的一颗"矮行星"是个没有大气和生命的冰冻世界。虽然科学家于2005年就发现了以波利尼西亚神命名的"鸟神星",但直到现在才首次对这颗遥远行星的大小、形状和表面进行了详细研究。鸟神星的大小是冥王星的2/3,距离太阳更远,是5个环绕太阳运行、被认为是矮行星的遥远世界之一。恒星掩星现象让欧洲南方  相似文献   

13.
刘建学 《科学之友》2004,(10):24-26
发现黑洞。美国宇航局利用“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在1999年探测到一颗超新星周围物质喷出的大量X射线,科学家据此认为,这颗超新星中央存在黑洞。该望远镜拍摄的另一张照片,显示了一个遥远类星体喷射出的X射线流达20万光年之远,其喷射出的能量可能相当于10万亿个太阳释放能量的总和。  相似文献   

14.
谢懿 《世界科学》2010,(7):23-25
在恒星物理学中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年轻的恒星会发出明亮的X射线,但是没有人知道原因。在把人造卫星送上天捕捉天体X射线辐射的数十年之后,尽管天文学家们知道恒星形成和X射线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然而,它们是如何以及为什么"走"到一起的?X射线又能告诉我们有关恒星形成的一些什么信息?这些问题的答案仍然未知。  相似文献   

15.
陨星传奇     
无论是2005年发射的“深度撞击号”, 还是2006年“回家”的“星尘号”,科学家不断地把一些探测器发射到太空中去,其目的是为了寻找关于太阳系、地球以及生命起源的线索。事实上,老天爷也一直在把有关线索直接送到地球,陨星就是它的“使者”。  相似文献   

16.
今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工作非常出色。他们精心选拔的诺贝尔奖项得主,即使不是家喻户晓的名字,也是在相当广阔的领域里颇具影响的人物。物理学奖项授予了一项宇宙学研究成果,该成果使宇宙学家能够把第一颗恒星形成前的宇宙模样描绘出来;生理学或医学奖项授予了一个被称为RNA干扰(RNAi)现象的发现——RNA干扰可以帮助细胞抗击病毒感染并且被广泛认为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型抗癌药物的基础;化学奖授予了一项X射线晶体学研究成果,由于X射线晶体学主要用于检查生物大分子,该奖也可看作是一个额外的生理学奖。几十年来,化学奖一直是…  相似文献   

17.
欧洲太空总署去年12月发射了世界上最强大的x射线太空望远镜,用来探测宇宙深处的星体,以期找出发射X射线的超新星爆炸和黑洞的最新资料由于X射线不能穿过地球的大气层,因此科学家要把X射线望远镜发射到太空.才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从远处星体发出的X射线一目前.世界卜最强大的X射线里远镜是美同太空总署的ChandraX射线望远镜;不过,欧洲太空总署计划发射的x射线太空望远镜,将会比ChandraX射线望远镜强大很多信这个被称为“X射线多镜任务(简称XMM)”的X射线太空望远镜拥有了组镜子,由于每张镜子的厚度均小于1毫米,科学家叶以将…  相似文献   

18.
行星古今谈--太阳系有多少颗行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傅承启 《自然杂志》2005,27(6):346-351
本文从行星名称的传统含义,全面评述和回顾了历史上对X行星的搜索、小行星的发现和地位的变迁、海外天体的发现,以及对冥王星的行星资格的质疑,表明行星的名称是人类文明的遗产,第十行星的命名是一个综合历史和文化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探索》2005,(7):6-7
乍眼一看,泰坦星(土星的卫星之一)和蓝色大理石般的地球毫无相似之处。然而.天文学家在研究了泰坦的地质和大气情况之后认为,其实泰坦上的自然力量和地球上惊人地相似。这项研究的基本资料来自于“卡西尼号”对泰坦的探测。  相似文献   

20.
通过X射线(XRD)、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和电阻率的变化研究了质子辐射照对Zr41.5Ti14.9Cu12.6Ni10.5Be20.4大块非晶合金结构弛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3K时,以质子的能量为160keV、剂量为1.65×1016粒子/cm2辐照后,Zr41.5Ti14.9Cu12.6Ni10.5Be20.4大块非晶合金发生了明显的结构弛豫;而经质子能量为160keV、剂量为1.1×1015粒子/cm2和能量为120 keV、剂量为6.5×1015粒子/cm2辐照后,Zr41.5Ti14.9Cu12.6Ni10.5Be20.4大块非晶合金形成了更稳定的玻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