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武夷山的概况并通过对武夷山土壤的成土条件及土壤类型特征、在垂直方向上递变的分析与比较,阐述了其土壤的垂直分布特征和土壤属性的垂直更替的规律.说明在此土壤条件下的植被类型.并由此说明武夷山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良。  相似文献   

2.
武夷山植被资源丰富,植被垂直分布复杂。经过几年来的样方法和中点方角法调查,我们认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垂直分布,应该是五个类型:常绿阔叶林(海拔200—1000 m);针阔混交林(1000—1350 m);针叶林(1350—1750 m);山地矮林(1750—1900 m);山地草甸(1700—2158 m)。落叶树种还不少,但从落叶林和混交林的角度而言,它们仅仅处于星散和斑块状的状态,并未发育成为落叶林类型,也没形成常绿落叶混交林类型。竹类在武夷山,低海拔有,高海拔也有。单优势种毛竹林多在海拔1200m以下,分布很广,发育很好。  相似文献   

3.
武夷山风景区松墨天牛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培旺 《武夷科学》2008,24(1):123-130
采用林间调查和FJ—Ma-03型引诱剂诱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松墨天牛在武夷山风景区的分布与发生动态。结果表明,松墨天牛在武夷山风景区主要是普遍分布,多集中发生为害单株濒死或枯死松树上,以及被马尾松毛虫为害后的局部林分。成虫在风景区一年有两个发生高峰期,分别在5月中旬到6月上旬和6月下旬到7月中旬,两次高峰期诱捕到的成虫占总诱捕量的89.2%。结果还表明松墨天牛成虫捕获量与月,均温度显著的相关性;阳坡样地的松墨天牛发生量比阴坡的大;郁闭度和植被覆盖度与松墨天牛的发生量成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国家公园在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居主体地位,对山岳型国家公园进行景观特征评估,可以有效识别景观特征区域,了解其整体景观面貌及特质,为我国其他类型国家公园建设提供参考。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基于景观特征评估(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LCA)理论,依据地貌、地形起伏度、坡度、地质、土壤、植被、水域、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类型等九类要素,借助Arc GIS和SPSS进行二阶聚类分析,将武夷山国家公园分为17类景观特征类型,192个景观特征区域。最后对山岳型国家公园景观特征识别在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国家公园的申报、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杨青 《武夷科学》2007,23(1):166-170
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近几年随着全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武夷山的生态旅游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进行武夷山生态旅游的现行情况分析,对武夷山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和挑战(Threats)进行分析,为武夷山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武夷山不同海拔土壤水溶性有机物的紫外-可见光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溶性有机碳(WSOC)是土壤中活跃的C库,在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等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武夷山不同海拔植被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浓度和紫外-可见光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波长230~665 nm间,不同海拔植被土壤水溶性有机物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值均随波长的增加而减小,最大吸收值在230 nm处;不同来源的吸光值E240/E420和E230/E250存在显著差异,同一海拔不同土层的水溶性有机碳浓度与E230有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R为0.819~0.999,P<0.01),据此,可用E230估测武夷山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浓度.  相似文献   

7.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为全省开展陆地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定位研究基地。区内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生态条件复杂多样,是我国东南部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存比较完整的地区之一。查明现状植被资源及其分布,为保护区今后开展定位研究,提供有关植被资源参考资料,是生态、植被协作组的主要任务。保护区内植被类型,至今尚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在1949年以前,除了动、植物区系有  相似文献   

8.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进行了介绍。该项目收集了包括社会经济状况资料、气候资料、自然资源、物种名录等属性数据和包括等高线与高程点、林业基本图、植被图、水系、道路交通等 15种图形的图形数据 ,利用 VIEWGIS3.0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通过数字化仪 ,把图形数据输入计算机 ,并对这些数字化图形进行编辑 ,与属性数据进行联结。该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武夷山土壤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是农业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的发育受到地势地貌、母岩母质、气候、植被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武夷山土壤分异显著,成土过程以红壤化作用为主,土壤类型多种多样.以林地土壤为主,耕地质量不高.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壤资源,必须遵循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保护耕地资源,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精耕细作,增加覆被度,改善土壤,控制林木的采代量和草壤的载蓄量,引进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采用景观视觉敏感度、植被景观优势度倒数、平均分维数的倒数、景观斑块数量破碎度、景观聚合度倒数、景观多样性指数倒数、建筑面积比及道路廊道密度指数8个指标构建了生态旅游干扰评价模型,评价分析了生态旅游对武夷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植被景观的干扰,并首次利用改进单纯形投影寻踪法来对8个模型指标因子进行聚类分级和检验其贡献度水平。结果表明:生态旅游对武夷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中大竹岚、先峰岭、挂敦、双溪口景区景观系统干扰较轻,对桃园峪、黄岗山、双泉寺、麻雀观鸟和罗家洞景区干扰较严重,对坳头农家度假村和三岗景区干扰最严重。8个指标表征干扰强度的贡献率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视觉敏感度指数=植被景观优势度倒数=平均分维数的倒数>道密度指标>景观多样性指数倒数>景观斑块数量破碎度>建筑面积比>景观聚合度倒数。  相似文献   

11.
建立由丁香花蕾提取丁香酚的新方法-乙醇回流法,使丁香酚的提取率由原来的5.0%提高到10.3%.采用羰基铁作催化剂,使丁香酚转化为异丁香酚,然后在不亲核碱二异丙氨基锂(LDA)的作用下,以无水四氢呋喃为溶剂,使苄基氯与异丁香酚反应,生成苄基异丁香酚,产率达到95.0%,纯度达到99.0%以上,并通过IR和NMR技术表征了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以2-氯-吲哚-3-甲醛(1)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烷基化反应,对反应的烷基化试剂、溶剂等因素对收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较高收率合成了N-取代-2-氯-3-吲哚醛类化合物(2a-2e),其中化合物(2a-2e)均是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所有新化合物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质谱及核磁共振氢谱得以证实。  相似文献   

13.
在绿色开采思想的指导下,对关键层理论在保水开采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通过算例讨论了三者的关系并分析了岩层变形一渗流耦合系统的复杂性特征,提出应用复杂系统动力学理论解释突水机制的初步设想。研究表明,在承载关键层破断前,承载关键层同时也是保水关键层;在承载关键层破断后,不再具有隔水作用,而保水关键层此时由渗流关键层充当;如果承载关键层破断,并且渗流关键层不存在,则会发生突水现象。岩层变形一渗流耦合动力学系统是具有时变边界、非线性、非均匀性和非连续性等特征的复杂系统。将复杂系统动力学引入突水防治理论研究,可以从本质上描述突水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2—取代环酮与芳香胺的Mannich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乙氧羰基环戊酮,2-乙氧羰基环己酮或2-在酰基环己酮与w=37%的甲醛水溶液和对位取代苯胺,在HCl-EtOH溶液中可直接发生Mannich反应,将芳氨基甲基引入2位,得到2-芳氨基甲基-2-乙氧羰基环戊酮盐酸盐、2-芳氨基甲基-2-乙氧羰基环己酮或2-芳氨基甲基-2-乙酰基环己酮,共合成11个新化合物,2-乙氧羰基环戊酮与苯亚甲基芳胺在乙胺溶液中回流,将芳氨基甲基引入5位,得到5-芳氨基苯基  相似文献   

15.
5-Br-PADAP在H_2SO_4介质中质子化,与Cr_2O_7~(2-)和SCN~-形成紫红色的三元离子缔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40nm,Cr_2O_7~(2-)在0.0~20.8μg/10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其表现摩尔吸光系数ε_(540)=6.20×10~4L·mol~(-1)。应用于水样和钢样中微量Cr_2O_7~(2-)的测定,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用于催化不对称安息香缩合的手性卡宾催化剂(1).以L-丝氨酸为起始原料,经过七步反应合成了其前体(月)-5-二苯甲基-2-苯基-5,6-二氢嗯唑并[2,3-c][1,2,4]-2-三唑盐酸盐(9).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铁(Ⅱ)与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络合物的结构、稳定常数及显色条件.结果表明:在PH=3.6~10.0的吐温-80的介质中,配合物分子中铁(Ⅱ)与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的摩尔比为1:2,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为1.38×10~(10),表现摩尔吸光系数ε’764=2.79×10~4L·mol~(-1)·cm~(-1),铁(Ⅱ)在0~35μg/25ml范围内服从Beer定律,常见Cu(2+)、Zn(2+)、Cd(2+)、Hg(2+)、Mn(2+)b、Ni(2=)、SO4(2-)、NO3-、PO4(3-)等离子均无干扰.本法具有简便、快达、灵敏度、选择性和准确性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以乙酰甘氨酸和苯甲醛及其衍生物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含碳碳双键的前手性底物:(Z)-2-乙酰氨基苯丙烯酸,(Z)-2-乙酰氨基-3-(对-甲氧苯基)-丙烯酸,(Z)-2-乙酰氨基-3-(对-氯苯基)-丙烯酸,(Z)-2-乙酰氨基-3-(间-氯苯基)-丙烯酸,(Z)-2-乙酰氨基-3-(间-硝基苯基)-丙烯酸。后4种是新的有机化合物。产物经过核磁共振、质谱分析表明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在酸性介质中,用3,5-二溴—PADAP作显色剂与IO_3~-和SCN~-离子形成深兰色配合物,其表现摩尔吸光系数为2.7×10~4L·mol~(-1)·cm~(-1),提供了测定微量SCN~-离子的新方法,并用于唾液和尿液中SCN~-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依替唑仑是-种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镇静、催眠、抗抑郁药。以2-氨基-3-(2-氯苯甲酰)-5-乙基噻吩(I)为原料,经氯乙酰化,再在乙醇中与乌洛托品环合,制得关键中间体(Ⅲ)。中间体(Ⅲ)经硫化、环合反应制得依替唑仑(V),4步反应总收率为56.4%。改进后的反应具有合成路线短、条件温和、操作简便、收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