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浅析山东筝与山东琴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筝有着悠久的流传历史,现代山东筝派主要指流行于山东鲁西南菏泽地区的古筝流派,同样发源于该地区的山东琴书(尤其是南路琴书)也有近两百年历史,两种音乐形式在近百年的相互作用、融合、渗透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分别从山东筝曲的来源和构成、古筝对山东琴书的伴奏、山东筝演奏技巧特征及其在山东琴书伴奏中的惯用技法举例、以及山东筝乐对琴书唱腔曲牌的吸收与借鉴四个方面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在进行山东筝乐的继承与发展中应当不断从其民间音乐的母体之一——山东琴书音乐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2.
论山东琴书古筝伴奏之主要方法及功能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古筝是山东琴书的伴奏乐器之一.古筝对于山东琴书的伴奏以随腔伴奏为主,并以加花及对比的方法突出唱腔.作为山东琴书的伴奏乐器,古筝基本具备了作为唱腔的开端与结尾、垫补空档、帮腔唱和、作为说白的背景、掌控速度与曲情气氛等几项功能.艺人以山东筝乐刚健质朴的音色、爽朗明快的乐风,配合左手"虚实点空揉滑吟走"等丰富的做韵手法.营造繁弦促响、乐韵深长的音乐形象,为山东琴书的演唱扮演了托腔送韵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辰河高腔主要的伴奏乐器为唢呐、笛子、备子、京胡、二胡、三弦、大鼓、小锣、云锣、钹、小鼓、大桶鼓、课子、尺板等,其首要任务是为唱腔伴奏,起着烘托气氛的作用,它们是形成这一剧种和声腔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区别于其他剧种的重要标志。特制的辰河高腔唢呐发音柔和,音色优美,能与唱腔融为一体,在伴奏中起着特殊作用。近年来,辰河高腔伴奏乐器有了很大的发展,增加了琵琶、扬琴等乐器,尤其是乐队的出现,在配器手法上对西洋管弦乐队配器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分析山东花鼓的艺术特征须结合实地调查资料及相关文献资料,从唱腔和伴奏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山东花鼓的伴奏不托管弦,演唱时由演员根据自己的演唱状态定调。山东花鼓的唱词特点为:文人化的书面语和方言俗语相结合,并大量使用衬词;唱词为齐言体,以七字句及十字句为主。唱腔音乐特征为:基本是清乐音阶;以徵调式最多;唱腔节奏丰富;存在特性腔韵及典型性腔句;总体而言,唱腔字多腔少,常用装饰音。伴奏只用鼓、梆子、锣、镲、手板等打击乐器,具有烘托气氛和掌握节奏等功能。  相似文献   

5.
分析山东花鼓的艺术特征须结合实地调查资料及相关文献资料,从唱腔和伴奏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山东花鼓的伴奏不托管弦,演唱时由演员根据自己的演唱状态定调。山东花鼓的唱词特点为:文人化的书面语和方言俗语相结合,并大量使用衬词;唱词为齐言体,以七字句及十字句为主。唱腔音乐特征为:基本是清乐音阶;以徵调式最多;唱腔节奏丰富;存在特性腔韵及典型性腔句;总体而言,唱腔字多腔少,常用装饰音。伴奏只用鼓、梆子、锣、镲、手板等打击乐器,具有烘托气氛和掌握节奏等功能。  相似文献   

6.
蔡霞 《咸宁学院学报》2013,(12):156-157
在结合扬琴教学与演奏基础上,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听觉在扬琴演奏过程中的意义、作用与方法进行研究,以期通过研究希望更多的扬琴演奏者关注听觉的重要性,并常识性地提出听觉的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个优秀的扬琴演奏者,必须具备娴熟的演奏技巧、高深的音乐素养和广博的文化知识。本文就扬琴轮竹演奏技法中的手臂运用所涉及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比较详尽的阐述。更重点论述了"在音乐作品中轮竹技法的手臂调整与变化"以及"在练习和演奏轮竹技法时手臂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原因"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器乐教育对于开发孩子智力的重要性,一些专业的乐器也开始走进普通家庭。扬琴是我国的一种民族乐器,它音色华丽、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多样,又善于表现各种情绪,加之其外型美观的设计,倍受家长和学生喜爱。我从事扬琴教学有近10年的时间,学生大部分是幼儿和少儿,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成了我教学的重中之重。扬琴教学是一项十分专业的学问,但幼儿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表现,所以幼儿扬琴教师必须熟悉幼儿心理,根据幼儿心理特点搞好扬琴教学。总结这些年的扬琴教学,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儿童心理,渗透扬琴基础知识和乐曲。  相似文献   

9.
张媛 《科技信息》2011,(18):271-271
扬琴演奏技巧繁多,颤竹的运用是最为常见的技巧之一,如何演奏好颤竹也是扬琴爱好者比较关注和头疼的问题,本文就几种颤竹的演奏方法做了简单介绍,并且对演奏中要注意的要点和重难点进行了提示与讲解,希望能帮助因演奏不好颤竹而困惑的爱好者们走出谜团,轻装上阵,演奏出更多更好的扬琴作品。  相似文献   

10.
戚梅 《枣庄师专学报》2005,22(3):101-105
建国以来扬琴艺术得到高度发展,从三个时期对建国以来扬琴演奏技法及创作的发展进行历史梳理,探讨扬琴在各个时期演奏技法及创作方面的规律性的东西,从而看出建国以来扬琴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