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对具体作品的评论为依据,总结和分析他的诗学观:首先是对<尚书>提出的"诗言志"传统诗学观进行了反叛,使他对<诗经>的解读回归到文学审美的轨道上来;其次是对"温柔敦厚"传统的儒家诗教顽固的维护,又使得他对<诗经>的解读带着浓重的卫道者色彩;再次是对他旗帜鲜明地提出的"原诗人始意"诗学观念进行探究,认为这一观念实际是从文学的特点去看<诗经>,而不是从历史的、经学的范畴去阅读和理解<诗经>,从而使<诗经>终于从经学回归到了文学,从道德说教回归到情感熏陶.无论是在清代还是在当代,这一诗学观念都具有指导阅读<诗经>原作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2.
<舞台姐妹>是谢晋"最动感情"的一部影片.从故乡戏曲到民族征象,"越剧"以其动人的情感力量和精巧的结构方式,成为<舞台姐妹>的影音载体与精神内核,并散发出永不消磨的美丽与魅力;当然,由于政治因素的干预,影片中的"小舞台"与"大舞台"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概念化地图解政策的嫌疑,但对哲理性的寻求,使谢晋及其<舞台姐妹>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个人,也超越了时代;而从感情之"变"到命运之"变",<舞台姐妹>中的"姐妹",蕴涵着更加丰富复杂的信息,使影片成就为一部中国电影史上常看常新的经典.<舞台姐妹>的生成机制及其历史命运,不仅是其导演生涯声情并茂、跌宕起伏的篇章,而且是中国电影史风云变幻、令人深思的传奇.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福禄倍尔在<人的教育>一书中提出给幼儿以自由、引导儿童自觉行动、启迪儿童的智慧,使其成为有理想、有智慧的人的"人的教育"的思想进阐释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的幼儿教育应从"关注生命"、"以儿童为本"、"激活儿童"、"关注差异"四个方面对幼儿进行"以人为本"的"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纵观近20年来世界优秀的儿童寻亲题材电影,我们发现相异的故事往往共有相同的主题元素。"寻找"是儿童寻亲题材电影的叙事起点和内在推动力。寻亲的旅程都是艰辛而危险的,一段寻亲的旅程即是一段自我成长的磨练。可以说儿童寻亲题材电影将寻找母爱与流浪汉小说的男性成长主题相结合,从而赋予此类影片以更为深刻的意义和现代色彩。这些相同的元素构成了影片的本质内核,契合了受众的审美特点和接受心理,也反映了儿童寻亲题材影片在近20年所达到的主题开掘的深度和想象力飞扬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翻开中国历史书卷,"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王国维<人间词话>).从<诗经>、<楚辞>、先秦诸子散文,到两汉辞赋、魏晋志人与志怪小说、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再到近代"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文学传统,各式文体分别构成了各个历史阶段中的主导性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6.
汉魏六朝"七"体文创作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体文从枚乘的<七发>到南朝诸人的作品,主题思想和艺术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题思想从劝说统治者戒除奢侈的生活到劝人在太平盛世建功立业再到南朝时的粉饰太平;艺术形式则经历了一个从古赋到骈赋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肖巍 《科技潮》2001,(2):46
新年前后,中关村爆出新闻:游戏软件已经"染指"贺岁片市场.人们发现,继1998年电影<甲方乙方>火爆,引来1999年一场贺岁片大战,到2000年只剩下了影片<没完没了>一枝独秀而一番沉寂之后,2001年贺岁行情又开始突飞猛进,一连串的贺岁片、贺岁剧已经杀将过来.  相似文献   

8.
丁敏 《海峡科学》2008,(5):96-97
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不断进步和发展,但小学低年级的作文教学改革仍然是个薄弱环节.新颁发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儿童作文能力应"从一年级就注意培养".  相似文献   

9.
儿童对<西游记>有着很大的喜爱度,<西游记>博得儿童的喜爱有很多的原因.<西游记>中描绘的动物世界吸引了孩子的眼球,同时孩子的偶像崇拜情节和<西游记>中的"童心"是<西游记>长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期有多部实验电影试图运用电影语言和叙事工具来关注中国都市的当代转型及城市中的日常生活.如果静止和沉思是第五代电影的主旨和准绳,那么"都市一代"的实验电影则以其动态性及其对当代城市生活的瞬息万变的高度知觉为特征.<月蚀>和<苏州河>两片激进的当代性体现在它们对于引入另一种现象学的政治与诗学的坚持.魅影姊妹是过去和当下相复合的人物形象,各自不完整却又相互重叠.她们表现了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以及这种单向度的意识形态对人的摧残,同时也借助多种方式的感官修复过程来确保社会记忆的持久性.从更宏观的世界影史的角度来看,这些电影造就了德勒兹所称的"直接的时间影像":它试图重新确立电影中的时间与思想.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影片的视觉风格可以理解为是把现代人的失落感和疑虑调配到黑色电影的语法中来,改装出另一种适用的"方式与格调",再用它对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的当代中国文化进行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