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长江中下游的江水中,生活着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白鱀豚(Lipotes vexillifer Miller)。它是现代生存的最原始的海豚之一,是鲸类中的活化石,已被列为国家禁猎动物,加以保护。为了进一步了解白鱀豚资源的状况,我们查考了有关文献,并于一九七四年在长江中下游和钱塘江进行了调查。工作中访问了不同江段的二十多个渔业社,水产公司以及许多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得到上海、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江苏等省市广大渔民和有关单位的大力协助。我院中文系的老师帮助查阅古籍并给予热情指导。现将得到的部分资料整理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
对黑豚体表毛虱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发现黑豚体表有寄生有大量的毛虱,在显微镜下对黑豚毛虱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并用显微测量法测量其头、胸、腹等有关结构的长度,经鉴定为黑豚毛虱(Damalinia black),属食毛目(Mallophasa)、毛虱科(Trichodectidae)、毛虱属(Damalinia).  相似文献   

3.
倾听豚语     
白鳍豚被称为长江女神,终身生活在浑浊的江水之中。虽然白鳍豚的体重能达到200余公斤,但是它的眼睛却只有一粒黄豆般大小。在漆黑的水  相似文献   

4.
白Ji豚是世界上现存的4种淡水豚之一,在20世纪初至70年代,白Ji豚曾被归属于亚河豚料或恒河豚料,新建的白Ji豚科在1978年发表以后,各国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白Ji豚的系统发生位置进行了研究。近年的形态学、古生物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都表明淡水豚类不是 一个单系群,恒河豚类比其他3类更接近系统树的基部,白Ji豚类、亚河豚类和弗西豚类代表了从进化为海豚总料的主干分出的3个早期支系,支持它们都是独立的科。在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研究之后,淡水豚类是并系的,淡水豚类的4个现生分别属于4个独立的科,白Ji豚类至少是一个科级的阶元,这3点已经成为鲸类学家的共同认识。  相似文献   

5.
白鱀豚系统发生位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鱀豚是世界上现存的4种淡水豚之一.在20世纪初至70年代,白(既魚)豚曾被归属于亚河豚科或恒河豚科.新建的白(既魚)豚科在1978年发表以后,各国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白(既魚)豚的系统发生位置进行了研究.近年的形态学、古生物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都表明淡水豚类不是一个单系群,恒河豚类比其他3类更接近系统树的基部,白(既魚)豚类、亚河豚类和弗西豚类代表了从进化为海豚总科的主干分出的3个早期支系,支持它们都是独立的科.在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研究之后,淡水豚类是并系的,淡水豚类的4个现生属分别属于4个独立的科,白(既魚)豚类至少是一个科级的阶元,这3点已经成为鲸类学家的共同认识.  相似文献   

6.
豚草籽提取液灭螺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豚草籽提取液杀螺效果,取豚草籽干燥研细后提取醇溶性成分,制成浓缩液.将浓缩液稀释至0.1 g.L-10、.5 g.L-1和1 g.L-1进行钉螺浸杀实验.结果显示:0.5 g.L-1以上浓度的豚草籽提取液对钉螺具有迅速抑制钉螺上爬和毒杀效果,处理72 h钉螺死亡率达100%.  相似文献   

7.
建立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考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报道了铜陵江段白鱀豚 (Lipotesvexillifer )和长江江豚 (Neophocaenaphocaenoidesasiaeorientalis)资源现状及影响豚类生存制约因子 ,提出建立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 ,加强栖息地保护 ,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鱀豚总科Platanistoidea是研究齿鲸类进化的重要对象。通过对鱀豚(Platanisiagangetica)、海鱀豚(Pontoporia blainvillei)和白鱀豚.(Lipotes (?)f(?))的消化管的形态学研究(Yamasaki等,1971,1974,1975;Takahashi等,1972;周开亚等,1979,1881),已知这三类鱀豚的消化管构造各异,是在进化过程中分化最著的器官。由于缺少亚鱀豚(Inia)的资料,迄今尚未对各类鱀豚的消化管作全面的比较。现在我们对亚鱀  相似文献   

9.
程醉 《少儿科技》2013,(3):38-39
星期一课间,陈二毛把淡水海豚和鹦鹉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谁知,坐在前排的周小虎打断了他的演讲:陈二毛八成是在编故事呢!在陈二毛的印象中,周小虎总是跟自己过不去。他说东,周小虎铁定说西;他说南,周小虎绝对说北。于是,陈二毛反驳:不信的话,星期天咱们一起去博物馆。周小虎也跟他呛上了,应了一句:谁不去,谁是小狗。星期天,刚到博物馆门口,陈二毛和周小虎就看见宣传栏上写着鹿豚讲座字样。两人  相似文献   

10.
李荣敖 《大自然》1989,(1):40-42
现在,全世界有5种淡水豚,即亚河豚、拉河豚、恒河豚、印河豚和白鳍豚.这些豚类均属濒危物种.亚河豚、拉河豚、恒河豚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附录Ⅱ中,印河豚和白鳍豚被列入附录Ⅰ中.白鳍豚为我国特有、珍稀、濒危、古老的动物,也是淡水豚类中最濒危的一种.  相似文献   

11.
铜陵江段豚类资源与保护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铜陵江段是长江下游唯一常年能发现白暨豹Lipotes uexillifer,且为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caenoides asaeorien-talis种群数量最集中,密度最大的江段,利用铜陵白暨豚养护场现有的条件,建立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在半自然水域中开展豚类人工饲养是保护白暨豚和长江江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张鹤林 《科技信息》2012,(34):175-176
本文重点对运用新型PVDF材料的脉搏传感器的原理以及结构的设计进行研究,以便真实的将人体手腕处脉搏信息更好的采集,以利于后续电路系统的处理。对现代中医脉诊仪器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栖居江河的白鱀豚(Lipotes vexillifer)是回避了海生高等齿鲸类的竞争而得以幸存的孑遗物种。在漫长年代里,它在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及其他江河中生息繁衍。在二千年前的中国古代文献《尔雅》中早有白鱀豚的记载.在早期的研究中,曾认为白鱀豚是亚鱀豚(Iniageoffrensis)的近亲,隶属亚鱀豚科Iniidae(Miller,1918)。根据白鱀豚与亚鱀豚及另二类现代鱀豚的显著差异,它属于新建的白鱀豚科Lipotidae,是此科的唯一现存代表(周  相似文献   

14.
浩浩荡荡的长江水里,生活着这样一位居民:它有美丽的外形、憨厚的性格、矫健又灵巧的动作;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和兴旺;它被人们尊称为“长江女神”;它是我国独一无二的国宝,被许多学者誉为“长江中的大熊猫”,同时,它也过着孤儿一样可怜的生活,那么,它究竟是谁呢?在一阵闪光灯的“轰炸”下,今天影片的主角——白鱀豚闪亮登场!  相似文献   

15.
对黑豚体表毛虱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发现黑豚体表有大量的毛虱,经鉴定为黑豚毛虱(Damalinia black),属食毛目(Mallophaga)、毛虱科(Trichodectidae)、毛虱属(Damalinia).并选用4种药物(溴氰菊酯、阿维菌素、百部、螨净)进行防治.结果溴氰菊酯、阿维菌素对黑豚毛虱驱杀效果达100%.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影响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淡水豚生存的胁迫因素:渔业资源变化,有害渔具的伤害和结构变化,航运业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影响,水体污染等。提出在实现就地和迁地保护白巴豚和长江江豚时应采取如下措施:应加强保护区管理执法力度,尤其要强化核心区管理;提高渔民自身经济发展能力,恢复渔业资源;做好水生生态影响评价控制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注意政府各管理部门的协调一致;开展半自然和人工饲养下的繁殖实验;同时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保护和科技人员素质、唤醒公众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7.
18.
长江中蕴藏着稀有而神奇的海豚科动物——白鱀 豚。可目前这种国宝级的动物却面临着绝灭的厄运。科学家们认为,今天存在于地球上的白鱀豚还不足100条。在两千万年前的中新世时期,海豚的祖先从海洋迁徙到江河生活。由于迁徙到浑浊的淡水之中,白鱀豚不得不发展新的特征以适应长江所特有的生态环境。白鱀豚属于哺乳动物,当它跃出水面进行呼吸时,充满利齿的喙嘴在空中甩来甩去,经过鼻孔快速的呼吸后,再次跳跃俯冲入水,这时背鳍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约在公元2~3 千万年海水渐渐退出大陆架前缘,淡水豚率先在旧大陆河流中定居.这些河流,在雨季周期作用下,依托纵横交错的支流和星罗棋布的湖泊,将各种营养元素和无数个生命输送到陆地每个角落,大河流域成为迄今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方,也是人类文明的福址.由于人类经济活动日益扩张,拓荒建坝,任意改变河流自然属性,使河流生境严重退化,淡水豚数量急剧下降.因此,重建江湖联系,恢复渔业资源,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淡水豚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油藏描述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的油藏评价是经过单一流水线方法,即针对某一油藏,按不同学科收集、处理及解释各种数据。目前,油藏描述技术允许所有学科的科学家协同工作,集合大范围的信息,生成共用模型,利用新的数据或由测井、地震、生产历史提供的解释数据,对地层模型进行描述与变更。文中以实际资料和应用效果及近年来的研究成果,阐明了油藏描述的研究进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