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潞安矿区煤矸石山水土流失特征及植被恢复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解决煤矸石山的生态恢复治理,采用径流小区观测法研究了风化煤矸石山水土流失变化特征及植被恢复,结果表明:裸露或植被稀少的矸石山边坡、林地边坡径流量分别与30 min雨强、45 min雨强最相关;沿坡长方向从上到下土壤抗冲指数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植物根系丰富,边坡比裸露边坡土壤抗冲性强;煤矸石山植被恢复成功的关键技术措施是细致整地、改良土壤,选择抗旱耐瘠薄植物种,确定适宜的栽植密度。研究成果为矿区废弃地有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植物群落数量分类方法研究植被和土壤恢复状况,利用烘干法、环刀法、电位法、凯氏定氮法、钼锑抗比色法、火焰光度法和外加热法测定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并采用TWINSPAN、DCA和DCCA法研究了河南义马矸石植被梯度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煤矸石山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排矸35 a的煤矸石山边坡;排矸30 a和35 a矸石山;排矸45 a和55 a以及有人为干预(排矸20 a)矸石山。DCA排序与TWINSPAN分类结果一致。DCA和DCCA排序图明显反映出排序轴的生态意义。不同类型矸石山自然植被的类型和生长情况差异明显,植物群落的梯度变化主要受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总孔隙度和土壤养分控制。直接种植具有土壤改良作用的刺槐林能加快矸石山植被的自然恢复和土壤改良进程。研究结果也表明,土壤理化性质改良,有助于自然植被恢复。边坡不稳定,植物难以自然定居,应采取措施稳固边坡;或与工程护坡措施相结合,种植一些抗干旱、耐瘠薄、深根性的植物,以加快边坡的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3.
在介绍自燃煤矸石山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自燃煤矸石山生态覆绿技术及物种的选择,并以杜儿坪矸石山治理项目为例,总结了自燃煤矸石山的生态复绿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矿区土地的退化问题,对阜新矿区煤矸石山生态环境、煤矸石及其风化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作了综合阐述,同时,对作为煤矸石山复垦的土壤改良剂的沙土的物理化学性质也作了分析。通过试验将沙土和煤矸石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种植当地特征植物黄豆和谷子,利用不同比例下植物的生长状况得出沙土和煤矸石的最佳配比。盆栽试验表明当沙土和混合土壤总重的比例为17%时,最适宜黄豆生长,当比例为67%时最适宜谷子生长。这个试验可为大面积煤矸石山复垦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湖南耒阳石界煤矿矿区进行生态恢复,首先对矿区约1.05 km2开采区域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并运用矿山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进行评估.调查结果表明,矿区土壤pH值约为6.0且约0.35 km2矿区土壤结构严重破坏.采用城市污泥作为矿区土壤改良剂和肥料,并利用当地优势植物进行矿区生态恢复.实践表明,城市污泥不仅可以改良矿区的土壤特性,还可以增强矿区土壤的保水性能并能促进植物生长.综合城市污泥对土壤环境及植物生长状况的改良情况,结果表明在矿区土壤进行污泥堆肥的基础上进行混合植株种植较单植有更显著的土壤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6.
刘丽君  张彩霞  郭垒 《山西科技》2013,28(1):142-144
以五阳矿矸石山边坡生态恢复为试验研究对象,采用植生袋生态恢复技术,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矸石山坡面植被恢复,呈现出景观效果.介绍了植生袋植被生态恢复技术的施工工艺,并与传统矸石山绿化技术进行了比较,为该地区及周边矿山矸石山绿化的新技术应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岩质边坡植被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护坡技术和植被群落构建思想,根据边坡修复中采用不同的生态护坡技术和植物物种选择而呈现出的多样的恢复效果,从边坡特点与护坡技术、植生基材设计与配比、植物配置和植被群落构建的关系等方面,对深圳几个岩质边坡人工生态恢复工程案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重庆市铜梁区石灰岩矿山废弃地立地条件、气候特点分析,提出了石灰岩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植物种类选择的原则、配置方式和适生的乔木、灌木、藤本、草本种类。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矿山环境的恢复治理也越来越得到重视。本文首先分析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接着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必要性、评估、治理模式、治理技术、治理成效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针对前边的探索研究,归纳总结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资源枯竭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枯竭矿区面临生态恢复的艰巨任务.中国以煤炭为主的矿业城市主要集中于中西部,枯竭矿区以中东部为主.在资源枯竭矿区,不同的矿产类型、开采方式、自然条件及"采、选、冶"等不同的生产活动,形成了压占、挖损、塌陷、污染等土地损毁类型.鉴于土地复垦途径的不同,提出乡村生态农业、城郊湿地公园或郊野公园、矿山公园等生态恢复方案.结合国内外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经验,分析了耕地复垦的景观重建和施工技术,河流水系修复、水分循环小气候修复、矿井水综合利用等技术,积水区土体处理与造景、地表植被恢复与造景、道路系统改造与景观连通、采矿遗迹的保护与改造等湿地修复技术,沉陷积水净化、积水水面改造、动植物配置等水体修复技术,村落特色保护与规划、建筑物基础建造等村落恢复技术,山脊生态廊道修复、山体的自然生态植被恢复和重建等山体恢复技术,林地选择与布局、树种规划、煤矸石山等废弃地抗旱栽植等林地重建技术等.在科学规划、及时有效治理下,资源枯竭矿区生态环境可得到修复,并能够促进矿区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开展植被恢复背景下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研究可为生态恢复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然而定量探讨半干旱区植物功能性状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机制尚不充分。基于此,本文在甘肃定西龙滩流域测定了23个与土壤肥力、水源涵养、营养物转化与循环、地上初级生产力、植物生长策略、植物养分吸收、植物多样性维持相关的功能指标。采用平均值法和单阈值法(20%、40%、60%、80%)量化了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并分别基于植物功能性状加权均值和功能多样性探讨植物性状影响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选择效应和生态位互补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方法量化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时,植物性状对平均值法,20%、40%阈值法量化的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解释率较好,对60%、80%阈值法量化的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解释率较低(<5%)。功能性状加权均值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解释率大于功能多样性,反映在植被恢复背景下植物性状主要通过选择效应影响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其次是生态位互补效应。叶长、叶厚、高度的功能性状加权均值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叶长和比叶面积的功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研...  相似文献   

12.
高文先 《科技信息》2009,(21):I0346-I0346,I0343
煤矸石大量堆积并自燃释放出有毒有害气体,对环境空气造成严重污染,多年来,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对矸石山进行了灭火和生态恢复治理.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以安源煤矿煤矸石山为研究对象,对南方地区煤矸石山自然定居植物及其土壤中Cu、Zn、Pb、Cd含量进行调查研究。植被调查结果表明,该煤矸石山自然定居的植物有18种,其中草本植物14种,灌木3种,乔木1种,煤矸石山自然定居植物以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调查表明,南牡蒿Cd含量达2.32 mg/kg,白茅Pb含量达41.9mg/kg。同时对Cu、Pb、Cd具有耐性的植物有蕨,对Pb、Cd具有耐性的植物有南牡蒿、苎麻、山莴苣、蕨。18种植物都对Pb表现出耐性。土壤重金属含量分析表明,土壤中Cu、Pb的污染程度达国家土壤污染重金属一级标准。Cd的污染程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Zn则处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微生物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矿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采矿活动后遗留了大量废弃矿山,极大地影响着生态环境。笔者基于矿山生态修复背景总结了目前废弃矿山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常见生态修复技术,并根据矿山修复过程中微生物对土壤和植物的影响,将应用于矿山生态修复的功能性微生物划分为植物根际促生细菌、矿物质溶解微生物、固氮菌、根瘤菌和菌根真菌等5个类别,阐述了功能性微生物在土壤重构与植被重建中的重要作用。目前认为:微生物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功能性微生物接种剂一直存在是最理想的状态,可以长期对生态系统起到积极作用,延长微生物接种剂的存活时间以及其作用发挥时间对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至关重要;针对不同类型废弃矿山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开展废弃矿山微生物原位应用的相关研究,生产适合不同类型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功能性微生物,是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揭示微生物溶解矿物的长效作用机制,保障植物的养分供给是功能性微生物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应用领域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谭辉  钟铁  白怀良  李香梅 《科技资讯》2009,(26):150-152
矿山开采已成为迄今最大规模的破坏地表和生态系统的有组织的人类活动。随着土地资源的紧缺,矿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和开发利用变的尤为重要。本实验通过对不同堆积时间的土壤进行取样分析,从而来确定土壤和复垦模式之间的相互关系。该排土扬土壤为弱碱性,这可能与采矿母岩为碳酸盐有关。排土场中石渣的有机质含量均比其它区域的有机质含量低。从所选物种的栽植方式和生长状况分析来看,客土种植植物成活率较高,后期植被恢复所选的速生乔未和乡土物种均表现了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平台上种植的草本生长不良。从复垦所选物种来看,生态恢复早期应选择生态效益明显的乡土物种,以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兼顾经济效益。本研究是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以期为该矿其它排土场的生态恢复提供指导,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现存的问题,利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对生态环境治理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干旱地区植物的生态和环境耗水量问题影响该地区生态恢复标准和农业用水规划依据的确定.以桶栽黄花蒿在不同水分处理下的生长试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其生长状态与耗水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黄花蒿水分生长函数,对水分生长函数进行分析发现,其基本符合Logistic函数.分析了植物生长状态对生态和环境的不同影响效果,结合植物水分生长函数和植物生长状态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规律,揭示了植物生态和环境耗水量的关系.试验表明,植物生长状态越好,它对生态和环境的作用越有利,同时,其耗水也越多.研究结果为科学确定植被生态和环境耗水量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8.
矿山废弃地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矿区土壤修复是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开采方式、复垦理论、土壤类型、修复技术、生态效益评估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矿区土地复垦的研究进展,并对我国矿山土地复垦工作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1)在矿区土地复垦程中,应关注前期的准备工作与后期生态恢复的最佳结合;实现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治理,对促进矿区土地快速修复起到关键作用.(2)土壤修复措施需要实现进一步创新,要开展多领域、多学科协作发展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方法;加快土壤理化性质的恢复,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小气候.(3)需要对矿区进行修复生态效应评价,建立较为一致且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对矿区土地复垦治理方案的建立与实施均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煤矸石山自燃与链式爆炸的反映机理,并从链的引发、链的传递、链的终止三个方面分别研究了氢气爆炸的链分支反应、甲烷爆炸的链分支反应、一氧化碳爆炸的链分支反应、水煤气-空气混合气体爆炸的链分支反应等,并的得到了煤矸石山自燃与链式爆炸的基本假说;本文还以温度和煤矸石山燃烧的烟气组合做实验来研究煤矸石山的爆炸机理.  相似文献   

20.
为预防煤矸石山氧化发火,抑制矸石山自燃升温,基于热管相变传热原理,在煤矸石山现场开展热管降温效果的单管试验,研究煤矸石山温度分布规律和热管对其内部温度的冷却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热管能够有效降低煤矸石山内部温度,达到抑制升温、预防自燃的目的.60 d内,降温最大值在深度4 m位置,最大值为27℃,平均降温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