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鲁迅杂的“恶”质是他杂的基本特质,这表现在他对国民性的批判上,对“正统思想”的否定上,对“正人君子”的揭露上,对自己的解剖上,然后,其中也包含了一些“善”的闪光,但,它作为“恶”的本质不变,是一种达到了至“善”境界的“恶”的字。  相似文献   

2.
中华传统人学思想是中国社会几千年发展的思想伦理基础。其具有生命力的思想、道德、观念、行为、心状,渗透、催发着现代中国公关文化观念、公关文化战略的形成和发展。现代公共关系只有合理地筛选和借鉴中国传统“人主”、“人和”的伦理精神,“人礼”、“人情”的价值观念,“中庸之道”的诚信思维框架,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与现状的公关之路  相似文献   

3.
中庸之道不是“妥协、调和、折中”的同义语,而是孔子倡导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平衡术。多年来,把中庸之道当成一个禁区,完全是错误的。现在必须还中庸之道以本来面目,指示它的真谛,发掘它的精髓,使它显示出真实而伟大的价值来。  相似文献   

4.
中庸之道是孔孟和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孔丘为了复辟奴隶制而抛出的一种反动哲学。两千多年来,它一直为反动阶级所赞赏,充当他们反对社会变革、奴役劳动人民的精神武器。近代一切机会主义者也惯用中庸之道来对抗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他们否定阶级斗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执行反革命复辟路线和投降路线,提供理论依据。叛徒、卖国贼林彪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代表者。 林彪一伙为了改变党的基本路线,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实现他们“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一再抬出中庸之道,到处兜售。他们大肆宣扬“中庸之道”“合理”,  相似文献   

5.
中庸之道是孔孟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作为哲学的基本观念,首先是孔子提出来的,后来为反动阶级的思想家所不断加工和充实。在中国历史上,中庸之道的理论是历代反动的剥削阶级用来掩盖社会矛盾,欺骗革命人民,维护旧的社会制度的一种反动思想武器。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一伙,为了复辟资本主义,颠复无产阶级专政,也挥舞中庸之道的破旗,并用它来反对、篡改、冒充革命的辩证法。林彪说;“中庸之道……合理”。他的死党陈伯达讲:中庸是“辩证思  相似文献   

6.
“中庸之道”是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及其忠实信徒炮制的。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中庸之道”这面破旗又被自吹为“坚信马列”的林彪扛了起来。孔孟所谓“中庸”,按照他们自己的解释,就是做任何事都要合于“周礼”,既不过度,又无不及,叫作“中”、公允调和,不偏不倚,不改变常规,叫作“庸”。一句话,按奴隶制老规矩办事,不能有丝毫的偏离和改变,就是“中庸之道”。对于这种东西,林彪赞不绝口,竭力鼓吹它“合理”,把它奉为经典。  相似文献   

7.
儒家思想对中国诗学影响二三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儒家大一统观念、实践思想、中庸之道对中国诗学影响的利弊之所在,分别探讨人们过于推崇“意境说”和唐诗、明清诗话根植于现实创作沃土、“温柔敦厚”的诗教和古代诗歌感情收敛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中庸之道”对中医学的影响.“中庸之道”广泛渗透到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中,并对中医学的进一步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儒家的心性之学直接关系到《白雨斋词话》的理论品质及其立论的内在肌理.“沉郁”作为一种深怀儒家道义信仰的贤人君子在道不可行、身处困境之中而依旧从善固执、忠爱缠绵的悲剧性情感,它即是一种极为难得的人格修养,也是一种高卓的词艺境界.由此可以得出“沉郁说”本身就潜藏着对“怨慕”之情和“弱德”之美的内在关涉.  相似文献   

10.
康德的至善概念实际上有四种含义,即“最高的善”——德性、“完满的善”——德性与幸福的统一、人类“共同的善”——“伦理共同体”、“最高的本源的善”——上帝。四种至善及其逻辑关系不仅形成了康德的至善论思想,而且构成了康德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反映了康德伦理学的逻辑发展。  相似文献   

11.
“竜”,壮语森林之意。云南壮族年年祭“竜”,并以之作为村社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本民族群体团结的纽带。他们认为:有“竜”环抱的村寨,人能健康长寿,百姓衣食无忧;“竜”的圣洁能免除疾病、瘟疫,预防自然灾害;他们把“竜”的萌、发、荣、枯视为春、夏、秋、冬的信息,更把“禁山林、培风水”说成是“关乎地灵人杰”的大事。壮族虔诚地祭祀森林并对其严加保护的传统风俗,实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本质是“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2.
"诗史"思维源自中国早期社会"诗史合流"的传统,在漫长的理论架构和文本阐释过程中,杜诗"诗史"说形成"少陵生前流传""贞元、元和之际产生""宋代形成共识"等几种主流观点.用文献考证和文本关照的方法对上述诸观点甄别析辨,可知"唐代尚未出现以诗为史的普遍思潮,杜诗'诗史'之名在学者中形成共识应该是宋代的事"的论断较为审慎,更多文献的考证是对"诗史"之名缘起进一步界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电路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总结了《电路分析》课程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实际采取的一些方法,提出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网上教学相结合、教师主讲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硬件实验与软件仿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形成了课程特色,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分析中国古代特别是中国传统医学中关于"神"即人"魂"的学说.作者论证,中国人所认为的人"魂"与欧洲的传统有很大的不同,是以物质性作为其特征的,或者说"魂"并不是一个非物质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国山”应属民意、文化范畴,其认定是个约定俗成的自然过程。但由于我国泛政治化传统,致使“国山”建构始终受到政治和权力干预,民国时期和近期均有此烙印。在当今民主化时代,理应将”国山”建构还给民间,并严防复古倾向。人民需要一个平民化、谦和性的泰山。泰山,应在与各大名山紧密协作、公平竞争中,互惠共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温州模式”从形成到发展,和温州民俗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温州民俗是历代温州人民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文化,它的“约定俗成”,对人们的思想以及生产、生活起着长期的潜移默化,甚至是不可抗拒和不可估量的影响,从精神因素中去探索,是基于全体温州人民对优良民族传统精神的发扬,如在创造“温州模式”中温州人所表现的勤劳耐苦精神,走南闯北艰苦创业精神,以及多次超前实践中表现的不屈不挠的顽强性格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等,都和几千年温州民俗文化对它们的孕育、影响有关,我们从“温州模式”的发展中,可以清晰地找到它们的轨迹,这正是温州民俗文化精神的延续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7.
启功书法艺术继承传统,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但存在技法单调、境界狭隘等不足。当今“启功体”泛滥现象反映了现代社会文化多方面的问题,如启功书法的简单易学,大众书法审美鉴赏能力的退化,现代文明的审美感官化以及当今学术批评态度等。表明了中国书法传统审美能力的退化,现代社会对传统书法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8.
《论语》中的“小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中“小人”出现了 24次,本文认为有 17处意为普通百姓,仅有7处指称道德卑下、失德之人。孔子的“小人”概念基本上是继承了商周以来的现念,将其放置于社会层面,而非定位于道德层面。个别地方指称道德低下之人,反映了词义的新变化,但还不是当时普遍性的用法。  相似文献   

19.
郎德运用"工分制"经营乡村旅游对和谐乡村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雷山县郎德上寨运用"工分制"经营管理乡村旅游、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为案例,尝试说明少数民族能够调集本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构建合理的资源管理及收益分配制度,实现自主管理、自我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和谐社会需要积极发扬、运用少数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观念、组织和制度成果,发挥当地人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同时,外界的种种推动或干预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深入理解当地自然、历史和文化背景,充分尊重当地人的行为逻辑和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20.
古代儒者之学重在礼乐养民.儒家的政治学,具有浓厚的饮食思维.所谓礼教或王道,基本上乃是甘饮美食以养民.这样一套政治哲学,不是西方政治学的范畴及概念所能理解或掌握的.也非仅从道德实践、心性修养方面论儒学者所能知.现今应将"生命的儒学"转向"生活的儒学".扩大儒学的实践性,由道德实践及于生活实践、社会实践.除了讲德行美之外,还要讲生活美、社会人文风俗美.应恢复古儒家治平之学,让儒学从社会生活中全面活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