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动物园工作者常以"科学管养"作为口头禅,并视之为衡量业务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之一.但恰恰是在这个问题上,有一项重要的具有根本性的工作,却被我国的动物园所忽略,这就是为动物园饲养展览的大型珍贵动物建立谱系卡(动物档案)和谱系簿.迄今为止,我国绝大多数动物园尚未开展这项工作,只有少数动物园搞过谱系卡,但也不够认真,很不彻底.至于谱系簿,还没有为任何一种国产的或进口的大型珍贵动物建立过,甚至极重要极珍贵的动物大熊猫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2.
大熊猫是人所共知难于饲养、不易繁殖的动物,但从1955年在北京动物园饲养展览,到1963年繁殖成功,只用了八年多的时间。可是雪豹这一驰名中外的高原珍兽,从在动物园中饲养到1984年在青海西宁人民公园创我国首次繁殖成功的记录,却经历将近三十个春秋。所以将雪豹繁殖成功,誉为1984年中国动物园中特大喜讯是很恰当的。现就雪  相似文献   

3.
我在苏州动物园工作,专门进行华南虎的饲养、繁殖、研究。农历戊寅年(虎年)即将来临,借此机会,我来谈谈华南虎的繁殖和保护问题。华南虎是我国特产动物,自然界已难见到野生的华南虎。50年代我国曾赠送苏联和东欧国家几只,但如今已相继死亡。国内动物园目前仅存50只,具有生殖能力的母虎更为稀少。为了对华南虎进行移地保护,1983年苏州动物园从南昌动物园引进一对幼虎。但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同年11月14日雄虎腹泻死亡,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从1984年起,仅存的一只雌虎在科技人员监护管理下生长发育良好,体质健壮,为生殖下一代创造了基本条件。1987年2月,为了使发育已  相似文献   

4.
亚洲象野外及圈养条件下食物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了采自云南思茅野生亚洲象在野外主要取食的37种野生植物材料,取自北京动物园象馆圈养亚洲象的5种植物饲料样品及1种颗粒饲料样品.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质量分数,用乙醚浸提法测定粗脂肪质量分数,用酸碱水解法测定粗纤维质量分数,高温烘干至恒重法测定干物质的质量分数,煅烧法测灰分质量分数,以分析亚洲象主要食物成分,并对比圈养条件下亚洲象食物与野外食物营养成分的差别.研究发现:亚洲象的野生食物与动物园饲喂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没有显著性差异,但野生食物中的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普遍高于饲料食物.饲料食物中钙的含量不足可能是导致圈养亚洲象低血钙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还被誉为动物园中展览的"明星".建国后三十余年来我国动物园对大熊猫的饲养、繁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还创造出多项记录,为研究和保护大熊猫提供了重要依据.现在国内外共三十六处动物  相似文献   

6.
大象的故事     
在动物园中,大象是很受欢迎的展览动物。人们到动物园去,大都要去看看大象。因为大象有着吸引人的体态和行为:粗大的身躯、柱子似的腿、蒲扇似的耳朵、长长的鼻子、一双极不相称的小眼睛……大象看起来笨拙,但它们的记性非常好。一名饲养员养象多年,后因工作关系调离,几年后回到动物园看他养过的大象。当他走到象房门口时碰到了熟人,便说起话来。此时,正在象房里吃草的大象,忽然听到老主人说话的声音,立刻停止吃草,  相似文献   

7.
日本最大的散放式动物园——白浜动物园,座落在风景秀丽的歌山县.这里依山傍海,环境优美,面积100万平方米,饲养着120种、1300多只动物.这个动物园最大特点就是将野生动物按种类分不同的展览区散放,游客须坐游览车进入各区参观.我们坐小型游览车,首先参观草食动物展区.这里是一片宽阔的草坡,放养着梅花鹿、羚羊、岩羊、野牦牛、斑马、骆驼等.在这  相似文献   

8.
大熊猫这一珍稀动物受到世界各国动物学家密切关注,它的野外种群数量、动物园饲养展出头数,以及人工饲养下配种繁育的成败等,均被视为动物学界的重大新闻.据调查1988年人工饲养下的大熊猫总计七十余只(六十一只饲养在中国),其中二十只母兽正处于繁育年龄(5-18岁),但本年度只有两只怀孕,共生产三仔.而唯一成活的,是日本东京上野动物园雌性大熊猫"欢欢"哺育  相似文献   

9.
许培育 《科技知识动漫》2014,(4):F0002-F0002
正亚洲象小档案:种属:哺乳纲长鼻目象科。分布:亚洲象也叫印度象,主要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目前只有一个种类。习性特征:亚洲象喜欢集体生活,通常由一头年长的母象担当首领,和其他母象和未成年的雄象一起组成象群。象有很强的报复心理,如果有人伤害了它,很多年后它还会记得。说明:亚洲象已经被国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我们应该尽自己的能力保护它。  相似文献   

10.
1936—1945年国外曾饲养有14只大熊猫,1955—1982年我国又向9个国家提供了24只,1979—1988年墨西哥等4家动物园,共繁殖13胎,产仔17只,存活7只,在10年繁殖中共有10只组成繁殖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目前国外饲养有18只,根据年龄结构推测,将是一个人工繁殖的增长种群。  相似文献   

11.
成都动物园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动物园.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动物种类繁多,常年保持在250种3000只左右,位居全国四大动物园之列.特别是靠近大熊猫的产区,所以园内饲养的大熊猫数量常在十只以上,成了动物园的"主景",真可谓得天独厚了.园中的大熊猫数量虽多,但并非全靠大自然的恩  相似文献   

12.
人工饲养下的大熊猫,其繁殖史只有23年。在这23年中间,国内外动物园对大熊猫的饲养及繁殖,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我国的动物园、养殖场和自然保护区饲养站共繁殖大熊猫50胎,产生86仔,哺育成活28只。哺育成活的比例甚低,只有33%左右。各动物园总结以往大熊猫繁殖的经验教训,于1986年在大熊猫繁殖工作中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好成绩,全国共繁殖大熊猫11胎,产生16仔,哺育成活8仔,幼兽成活率一跃为50%。北京动物园育成两仔在北京动物园的繁育室内,饲养员和几位专家自9月初关切  相似文献   

13.
象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于长鼻目、象科。目前世界上有两种象,一种分布在亚洲南部,叫亚洲象(Elephas maximus);另一种生活在非洲大陆,叫非洲象(Loxodona africana)。象的最大外形特征是长长的鼻子,所以科学家将它们定为“长鼻目”动物。严格地说起来,只有非洲象才是世界上最大的陆生动物,亚洲象只是亚洲最大的陆生动物,不过我们一般笼统地把象称为世界上最大的陆生动物。论个头,成年亚洲象从头到尾根的长度是5.5—6.4  相似文献   

14.
北京动物园是世界野生动物的聚集之地,它包容了643种、5221只(1997年底统计,不含鱼类尾数)飞禽走兽、鱼蛙爬虫。在展览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上,它都是全国150余家动物园的同济之首,并跻身世界十大动物园之列。面对着这些千姿百态、五彩斑斓的珍禽异兽,人们不禁要问,它们是如何来到这里安家落户的呢?翻开北京动物园的历史,这个谜就会不解自开了。原来,早在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清政府兴建农事试验场时,为取宠慈禧太后,特在场内辟一小园驯养野生动物,史称“万牲园”。建园时派大臣专程赴德国采购了大批动物,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斑海豹在动物园繁殖和饲养情况,1984 ̄1989年间,我动物园淡水池养一对成年海豹,共繁殖7只幼仔,其中1987年是双胞胎,共成活6只,每年春季共收养海豹47只,平均成活45只。  相似文献   

16.
光阴荏苒,岁月如烟,尽管已经过去多年,但我在西欧岛国爱尔兰工作的一幕一幕往事还恍如昨日,那段在异国他乡生活的缱绻情怀如同这些色彩鲜明的照片,每每映现在眼前。“中国风”那是个飘雨的季节。我作为一名年轻的猴饲养专家被派往爱尔兰都柏林,在都柏林动物园进行为期百日的金丝猴展览。位于都柏林市郊凤凰公园的都柏林动物园建于1830年,与伦敦动物园、  相似文献   

17.
福州动物园育成一仔福州动物园的雌性大熊猫"青青",是久经驯养并已掌握多种技艺的表演能手,国内外驰名,曾远渡重洋出国表演,为我国野生动物驯养业争得很高的荣誉."青青"今年早春发情求偶期间,该园工作人员采用人工授精方法使其受孕,于6月15日顺利产生一仔.这只幼仔在150日龄时体重已达十公斤以上.它是福州动物园繁殖育成的第二只大熊猫幼仔,也是"青青"生产的第三胎.  相似文献   

18.
分布在青藏高原某些地区的野牦牛,是我国一种著名的特产珍贵动物属于国家第一类保护动物.国内除北京动物园外,只有一两家动物园养过它.国外则至今未曾展出过.所以野牦牛又是稀有的展览动物. 我国饲养野牦牛开始于1969年.由于运输上的问题,野牦牛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运到北京动物园后不久皆因病死去.1972年2月又从青海省曲马莱马场获得二对,除一公牛因途中受重伤死去外,其余三只(一公两母)皆成年.从1973年起至1980年止,已繁殖6只,皆为单胎. 野牦牛的展出、繁殖成功,已受到国内外各方面的重视,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情况.  相似文献   

19.
正在遵义市红花岗区的民政村,有一个集娱乐休闲、野生动物观赏、课题研究、科普教育于一身、各项功能齐备的综合性城市公园——遵义动物园。园区根据现有条件和功能分为6大区:公共开放区、滨水服务区、动物展览区、山体绿化区、休闲娱乐区和活动拓展区。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作为国家3A旅游景区,遵义动物园通过引进、交换、救助等渠道,不断增加新的动物品种,园区饲养的动物从2006年开园时的30个品种、数量60多头(只),发展到现在的60多个品种、200多头(只)。  相似文献   

20.
人工哺育新生大熊猫的难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特产动物大熊猫,野生的数量已很稀少,近年来产区又出现大片竹林开花枯死的灾情,对大熊猫的生存和繁衍有很大威胁,因此人工饲养下的繁殖具有重要意义.大熊猫历年繁殖概况自1936年到现在,国内外已有三十余家动物园先后饲养展出大熊猫百只以上,但能够繁殖产仔的却寥寥无几,因此大熊猫被公认为动物园中最难繁殖的动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