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1 毫秒
1.
李立 《世界知识》2012,(15):51-53
陈水扁,一个台湾年轻人曾经的偶像,一个台湾年轻人曾经的楷模,从一个一贫如洗的穷小子爬到了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高位,又从一个自诩的"台湾之子"沦为人们眼中的"台湾之耻"。陈水扁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让我们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2.
称谓语是语言与文化的一个接口,对它的研究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考察"您"、"先生"、"同志"和"爱人"等四个常用称谓语在"文革"时期的使用情况,从其发展变化可以了解一种语言的一个侧面,更可以认识一个民族或社会一个时期的思想意识和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嫦娥奔月"的故事在中国已经流传了几千年。从"女娲补天"到"精卫填海",从"后羿射日"到"吴刚伐桂",从"神火飞鸦"到"万户飞天"……这是一个演绎了"飞天"传说与"奔月"神话的浪漫国度。随着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  相似文献   

4.
沈苑 《华东科技》2010,(3):50-51
《广雅》对"创"的解释是"创,始也。"从无到有,从零到一,历来都是一个艰难的突破。每个企业的创始,也都是一个曲折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根据新颁布的教育改革规划纲要中"双导师制"的提出,对"双导师制"做进一步的阐述。主要从"双导师制"的实施上提出一个可行性的构想,给"双导师制"的实施提供一个参考,力求完善"双导师制"。  相似文献   

6.
"以"字本来就是一个动词.从早期的字形特征来看,"以"字的主体结构是一个侧立的人形,在手臂下部勾勒有一个圆团,像手执物状.甲骨文中的"以"字表"贡纳","进献"之意,也表较抽象的行为动作,相当于"用"、"做".后来,"以"多充当介词或连词使用.  相似文献   

7.
李琴 《科技信息》2009,(17):238-239
授受动词中的"授"表示授予、给予、"受"表示接受和得到,在汉语中,我们给别人东西,或者从别人那里得到东西,都只用一个"给"字,然而,用一个日语动词就很难表达上述的意思。在日语里,别人给我,我给别人,我从别人那里得到,在表达这三种关系时,使用的动词不一样,学习授受动词和搞清接受关系,是日语学习中又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8.
创意商业模式正不断改变着一个又一个传统行业格局,从沃尔玛、宜家,到西南航空、亚马逊,都可谓创意商业模式的成功典范。本文从创意思维的角度出发,总结了商业创新的"SUCCESS"(成功)法则,人们可以透过"SUCCESS"法则重新审视商业创新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言不尽意"论从一个哲学命题拓展到一个文学、语言学命题,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本文在说明"言不尽意"的表现的同时,从语言本身的局限性、多义性、私人性和文化性这四个方面分析了"言不尽意"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言不尽意"在哲学、文学及语言学等方面的积极意义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沙漏     
<正>它由两个白色的座子和三根透明的柱子搭成,中间是两个水滴形状的透明玻璃罩组成的"葫芦"。它的玻璃罩里有许多紫色的沙粒,这些沙粒能通过小孔,从一个玻璃罩流向另一个玻璃罩。没错,它就是沙漏。沙漏也叫"沙钟",是古代一种计时装置。沙漏与我国古代另一种计时工具漏刻的工作原理大体相同。漏刻是根据从一个壶流到另一个壶的水量来计时,而沙漏则是根据从一个容器漏到另一个容器的沙量来计时。由于水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的婚俗文化呈现出东北地方特色和民族特征。到了近代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和形态。特别是清末民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出现了不同于旧礼的新式婚姻仪礼。试从特征、形态以及新旧婚姻仪礼等方面考察近代东北地区婚俗的变化和发展,并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婚姻的确立通常遵循一定的缔结原则,由一系列繁琐的礼仪为标志,婚嫁礼俗是集中展现各民族文化最为典型的民俗事象。清代随缘下士编辑的长篇世情小说《林兰香》广泛地展示了明末清初社会的婚嫁礼俗,保留了明清时期丰富的民俗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13.
大朝会是我国古代礼仪规格最高的朝会形式,起初是一项政治性活动,至宋朝,它成为礼仪性的活动。从数量、程序以及规模上比较北宋与南宋的大朝会,能使我们对宋朝大朝会的举行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明朝末年,已成为清朝藩属国的朝鲜仍派人与明朝进行秘密联络。于是,一些明军将领便产生了“联鲜图奴”的想法。崇祯十三至十五年,副总兵王武纬先后三次率船队由登州出海,与朝鲜方面建立了初步的联系。但明朝在明清战争中居于劣势,并不能提供强大武力支持朝鲜公开反清,朝鲜与明朝并未能达成正式的盟约,“联鲜图奴”之议最终只能流于空想。  相似文献   

15.
对明词衰落原因的探讨自明代即始,明人的"研究"虽未能深入,但其论述范围奠定了后世学者研究的大致框架。词在清代实现"中兴"使清人第一次提出"明词中衰"的观点。民国时期词学者从词的内部及外部因素对"明词中衰"的原因作了进一步拓展。在经历了建国初30年的沉寂之后,新时期的词学者继续对"明词中衰"原因进行探讨,但遗憾的是依旧在前人划定的圈子里打转。进入21世纪以后的少数论文表现出了一点新意。因此,对"明词中衰"这一相对热门话题作一纵向勾勒对全面认识明词以及整个词学发展史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6.
《明史·七卿年表》详细记载了洪武十三年以后吏部尚书任、去职的年月始末与结局,所载吏部尚书几乎臻于完备。综合可考的史料,尽可能准确、详备地对洪武元年至洪武十二年的吏部尚书进行一番梳理后补订的此十二年间的明代吏部尚书表是对《明史·七卿年表》的补充与完善。对几种吏部尚书表进行必要的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在明代二百多年的历史之中,吏部尚书的任期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的特点;明代吏部尚书由于受到皇权、阁权和宦权的挤压,导致在整个中央体制中的影响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7.
明代牙行法律制度考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牙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明政府对牙行的管理制定了比较完备的法律规范,从禁止到开放,使牙行在明朝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促进作用.这些法律政策值得今人借鉴.  相似文献   

18.
暹罗就是古代的泰国.有明一朝,中国和泰国保持了密切和睦的交往,双方的交往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天文历法等多个领域。作为明朝的臣属国,泰国是对明朝朝贡次数最多、贡品最丰厚的国家。明朝初年是双方交往的鼎盛时期。为中国和泰国的伟大友谊谱写了华丽的篇章。  相似文献   

19.
现存元杂剧《西厢记》的最早文本出现在明代。有明一代,曾出现60多种《西厢记》版本,至今尚存40余种。本文主要介绍明代《西厢记》的佚本情况、部分目前暂不知下落的刊本,以及学界对其是否曾经存在仍有争议的版本。  相似文献   

20.
沐氏家族在明代中越关系中,始终充当着明朝政府代表的角色。期间,沐氏家族成员由于种种原因,或奉明朝廷之命直接出兵越南;或奉诏整饬武备,严守边关;或传谕邻邦泰国、老挝等防御越南统治者入侵,等等。这一切,为稳定明朝政府在西南地区的统治秩序、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维护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