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文化思潮。中国电视文化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在"后"语境下,其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表现手法等受到深刻影响,发生了重大变化。它的审美观的变化在多元文化、消费文化、颠覆传统、人本主义层面上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在经典叙事学向后经典叙事学发展的过程中,叙事学由对纯粹的文本语境的关注,逐渐转为对除文本语境在内的包括其他诸多语境的关注。这是后经典叙事学得以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审美文化叙事学"正是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作为广义的语境叙事学之一,它表现出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西方文化的犬肆入侵,中国大众文化迅速崛起,并已融入全球化的后现代语境中。大众文化与群众文化、民间文化并非同一概念,与精英知识分子建构的高雅文化针锋相对,大众文化是一种商品文化、世俗享乐文化和技术传媒文化。  相似文献   

4.
大众文化作为以现代都市为基点的现代文化的重要部分,是与现代都市相伴生的一种文化现象,大众文化与都市的发展之间存在着不小的错位与落差。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更多是在向西方的都市化进程看齐。还原到本土城市的现实语境下,这种视角势必带有某种想象性的成分。因为价值认同的存在和文化身份的转换,大众文化的都市想象有了可信度。  相似文献   

5.
托马斯·库恩提出的范式理论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具有启示意义.中国和西方具有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西方大众文化研究的几种理论范式不能简单地挪用到中国的大众文化研究中去,而需要结合中国实际将其重新语境化,在综合创新的基础上探寻适合中国的大众文化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西文化界明确意识到西方现代文明的危机。在此语境下,章士钊以"新旧调和论"为基础,在《评新文化运动》一文中,围绕"文化"、"新旧"、"文化运动"等概念,分析了新文化运动的"病态群理",在中国现代文化应该如何发展问题上,与"新文化运动"形成对话交流,其中隐含了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潜能和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7.
张晓军 《科技信息》2010,(34):I0155-I0155
1.引言 随着"文化工业"时代的到来,一种全新的消费性大众文化以不可阻挡之势成为当代各国大众文化生活中的主潮。这种全新的消费文化主要满足人们的感性娱乐需求,具有市场化,世俗化,游戏化,平面化和大众化的特征。由于市场经济,大众传媒和商业化复制到强劲作用,审美文化有超逸转向随俗,大众文化进入了审美的领地。  相似文献   

8.
大众文化是在技术和消费社会语境下,通过媒介广泛传播适应社会大众文化品味的范式与类型,是一种集体性的文化行为,大众消费文化产品以获得狂欢化的快感,身体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身体不仅具有物质性,也具有政治性,身体既是被压制的对象,也蕴藏着抵制与反抗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大众文学的勃兴是20世纪末俄罗斯文学进程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这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文学现象。玛丽妮娜的创作最为鲜明地体现了文学在大众文化语境中的变迁。她的创作既呈现出消费化、媒体化、通俗化的大众文化属性,又是对多种文学元素的并置综合,更是对文学与现实审美关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10.
学校素质教育的缺失,确实需要更多的社会科学知识来弥补;一代青少年学子,真切需要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来熏陶。被歌德曾经赞叹和敬畏的"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的哲学,对现代人类认知世界、理性世界和情感世界所发挥的作用日见重要和迫切。而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主流语境中,如何以中国经典和谐哲学引领大学生的理性思维,当然就成为社会科学进校园的一个重要话题。《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的阐发,几乎是对中国哲学的概括和总结。沿着这条理路,我们正可探索中国经典"和谐"哲学发生与演进的历史轨迹。人类"轴心时期"的先秦,哲学的元始结晶出了"天道—人事"的真理颗粒。把握这一真理颗粒,应该看做大学生人生"人之为人的必修课目"。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红诗红歌"活动的五大特征:具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先进性、时代性、广泛性、民族性、灵活性。认为"红诗红歌"活动是新形势下广大群众自发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2.
从实践唯物主义符号文化学的视角对军事文化进行了研究,指出军事文化可以归结为推论性符号和表象性符号两种。军事文化的发展动力、内在本质、动态结构和理想目标都可以在"文化即人化"这一命题的基础上得到澄清。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战斗精神的培育,以及引领大众文化等军事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也可以在符号学的视角下获得启示。  相似文献   

13.
武瑶 《当代地方科技》2011,(18):135-135
红歌象征着进步,是热情、豪迈、奔放、极富生命力的代表。随着举国上下唱响红歌的全面展开,越来越多的红歌在我的脑海中扎根,并由衷的喜爱和敬仰。这里所说的红歌是人们耳熟能详,进步,健康,催人奋进的经典歌曲。是音乐中的经典,是时代的号角,人民的心声。是音乐力量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14.
法律术语为有价证券发行制度提供了"二元对称轴线"的技术解读,此种解读与传统的债权法一般理论进行了无缝对接。"要约——承诺"和"发行——认购"的"二元对称轴线"使传统大陆法系金融法法律工作者在有价证券发行实践中将金融实践完美的纳入了经典契约文化的图解中。需要运用"公司契约"理论和规则将金融契约放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公司语境中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环境,它包括使用语言的一切主客观因素。人类学家Hall提出的高、低语境的概念为语境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在中国文化中,人与人的沟通讲究点到为止、言简意赅,同时强调心领神会;它偏重于"领会""意会"。而西方文化恰恰相反,沟通时强调直截了当、开门见山,它侧重于"言传"。由于中美文化语境差异,从而导致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中彼此之间难以理解、交流困难。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后半期,以罗蒂为代表的新实用主义的产生使经典实用主义理论重新得到重视。在这一过程中,"语言学转向"和"语境主义"提高了"语言"在理论研究中的地位,对罗蒂从分析哲学向实用主义的转向,以及新的"真理观"、"哲学观"和"文学观"的提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燕晓颖 《科技信息》2011,(7):216-217
"移就"修辞格是英语语言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在一定的语境中"移就"修辞格的巧妙运用往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就英汉"移就"修辞格进行比较异同,并就其功能与其他相近修辞格对比区分,使其能够更好地加以运用并粗略地探讨了英语语言中常见的"移就"修辞格的翻译。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艺术本体论。在大众文化兴盛的后现代语境中,意识形态理论却受到严峻挑战。本文试图通过对诸多关于大众文化批评理论的分析,阐明意识形态只是出现转型并未“终结”,并呈现出日常性和实践性等新特征。面对新的意识形态,知识分子应保持清醒的头脑。  相似文献   

19.
从后现代语境下的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的商业性、娱乐性特征这个角度,并运用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来分析《功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文学经典问题是近三十年来全球学术界讨论热烈的一个重要话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传统的文学经典理论主要面临着两大"挑战"。其一,文学经典本身面临被"解构"的危机。事实上,那些早已被传统认可的经典,在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面前,都会遇到挑战。如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大潮中,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文言文学顷刻被打倒;"文革"期间,古今中外一切文学经典都被当成"毒草"而遭到横扫。而在当下,视觉文化、新媒体文化与消费文化完全占据了文化传播的中心,文学经典则退居边缘,似乎已经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