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河南科学》2016,(9):1448-1452
选用大鼠在体小肠单向灌流法为模型,以苍柏纳米乳灌流液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为指标,考察苍柏纳米乳在大鼠小肠不同肠段的吸收情况;并探讨P-糖蛋白(P-gp)抑制剂盐酸维拉帕米对苍柏纳米乳的肠吸收情况的影响.苍柏纳米乳中盐酸小檗碱在大鼠十二指肠段的吸收参数K_a、P_(app)值显著高于其在空肠、回肠、结肠段的吸收.苍柏纳米乳中盐酸小檗碱在吸收过程中存在高浓度饱和现象,且P-gp抑制剂盐酸维拉帕米对苍柏纳米乳小肠吸收情况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苍柏纳米乳的最佳吸收肠段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次之,结肠吸收最差.苍柏纳米乳中盐酸小檗碱的吸收过程为主动转运,且不受P-gp抑制剂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研究川芎嗪在大鼠肠吸收动力学,考察不同质量浓度川芎嗪及不同体积比的当归提取液混合物对其吸收速率及相关参数的影响.运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法测定,重量法校正系统误差,HPLC测定吸收前后药物质量浓度的变化,考察其吸收动力学及当归提取液对其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10,20,40 mg/L)川芎嗪的大鼠肠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06 39±0.052 3),(0.006 51±0.019 1),(0.006 03±0.073 7)min-1,无显著性差异;川芎嗪标准溶液与当归提取液按体积比为1∶2,1∶1,2∶1混匀时,川芎嗪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12 32±0.106 4),(0.010 24±0.086 1),(0.006 195±0.079 9)min-1,结果显示,川芎嗪的吸收速率常数与当归提取液占混合液的体积分数呈现正相关.川芎嗪在大鼠肠道为被动吸收过程,当归提取液对其有一定的促吸收作用,且随着当归提取液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花生壳提取物对大鼠在体肠的吸收情况.方法:运用单向灌流模型并采用HPLC法测定花生壳提取物中主要有效成分木犀草素在灌流液中的浓度.结果:花生壳提取物大鼠肠吸收优于木犀草素单体,两者的肠腔有效吸收系数(Peff)和吸收速率常数(ka)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花生壳提取物中的其他成分对木犀草素的吸收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香叶木素在大鼠不同肠段肠灌流模型中的吸收及UGT代谢特征。采用体外肠微粒体孵育及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分别研究不同浓度在大鼠不同肠段香叶木素的UGT代谢和吸收情况。结果显示:香叶木素在微粒体中和肠灌流模型中会发生UGT代谢,并产生2个单葡萄糖醛酸苷代谢产物,结肠代谢生成香叶木素葡萄糖醛酸苷的速率较慢。不同浓度的香叶木素在各肠段肠的Papp无显著性差异,表明香叶木素在大鼠小肠内吸收无明显变化,并且无自身浓度抑制作用,主要以被动转运方式吸收。由此可知,香叶木素在大鼠小肠吸收方式以被动转运为主,且在肠道中易吸收的不同四段肠的吸收无显著性差异;但由于香叶木素在细胞内发生葡萄糖醛酸苷代谢,并且由于代谢产物的外排,使得香叶木素的生物利用度下降。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影响蓬子菜中活性成分肠吸收的因素.采用大鼠原位灌注模型及HPLC测定方法,以活性成分DXG的肠吸收转化率(A%)、吸收速率常数(ka)、吸收半衰期(t1/2)为评价指标,考察吸收部位与pH值对DXG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ka从大到小为十二指肠回肠结肠空肠;(A%)从大到小为十二指肠回肠结肠空肠.循环液pH=6.0时DXG的ka和A%明显大于pH=4.0和pH=8.0.DXG在十二指肠吸收较好,pH值对肠吸收影响较小,DXG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并非单纯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鼠在体循环肠灌流吸收模型,以LC-MS法测定关附壬素(GFI)的含量来研究GFI的吸收机理及最佳吸收部位.结果表明,在整段肠回流实验条件下,在1~10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药物吸收量与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无高质量浓度饱和现象,各质量浓度下的吸收速度常数无明显差异;P-糖蛋白抑制剂不影响GFI的肠吸收.在分段肠回流实验条件下,GFI在肠道各部位的吸收速度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顺序下降.GFI在大鼠体内的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十二指肠及空肠是最佳吸收部位.  相似文献   

7.
黄芩苷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混合脂质作为载体,以卵磷脂作为乳化剂制备黄芩苷固体脂质纳米粒(BC-SLN),并考察其大鼠在体肠吸收特性.采用热匀质法(hot homogenization technique,HHT)制备BC-SLN,采用循环灌注技术评价黄芩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和黄芩苷溶液大鼠在体肠吸收特性.制得的BC-SLN平均粒径为(150.8±47.2)nm,zeta电位为(-39.85±0.86) mV,载药量为(4.86±0.37)%,包封率为(88.52±0.32)%,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表明,BC-SLN与黄芩苷溶液相比,吸收速率常数Ka和每小时吸收百分率p均呈增加趋势,有显著性差异(P<0.05),黄芩苷固体脂质纳米粒能够促进黄芩苷大鼠肠吸收.  相似文献   

8.
使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拉米夫定的肠道渗透性,用于判断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中拉米夫定的渗透性类别。在该模型上,用高渗透性药物苯妥英钠和低渗透性药物阿昔洛韦作为系统对照,建立并验证高效液相色谱-紫外(HPLC-UV)检测法分离检测拉米夫定的分析方法。将3种质量浓度(12、120、1 200μg/mL)的拉米夫定以0.2 mL/min的灌流速率进行大鼠在体肠道灌流研究。结果表明:拉米夫定在0.25~25μg/m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 9),且批内、批间精密度和回收率及拉米夫定在不同介质中的稳定性均符合要求;苯妥英钠和阿昔洛韦的有效渗透性系数(P_(eff))分别为(5.26±1.41)×10~(-5)和■;不同剂量组拉米夫定(12、120、1 200μg/mL)在大鼠肠道内的P_(eff)分别为(1.44±0.32)×10~(-5)、(1.39±0.37)×10~(-5)、■。由此可见,拉米夫定在肠道内的吸收介于高、低渗透性对照药物之间,属于BCS分类中的中渗透性药物。剂量组间和不同灌流时间点的肠道吸收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 0.05),表明拉米夫定肠道吸收存在被动扩散机制。  相似文献   

9.
八珍汤中芍药苷、阿魏酸肠吸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药物质量浓度、肠段、pH值及P-gp对八珍汤中芍药苷、阿魏酸肠吸收的影响规律.采用大鼠在体循环灌流法,应用HPLC测定肠吸收循环液中芍药苷、阿魏酸的质量浓度,UV法测定肠吸收循环液中即时酚红质量浓度.芍药苷、阿魏酸分别在0.08~0.64 mg/mL和0.008~0.064 mg/mL范围内,各浓度的吸收量与药物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且吸收速率常数(Ka)、累积吸收百分率(A)及t1/2无显著性差异;pH值在7.8~5.8范围内对芍药苷无显著影响,而阿魏酸的吸收量、Ka、A,随着pH值的减小而增加(P0.05);在消化系统中,芍药苷各参数无显著性差异,而阿魏酸在胃中的吸收量、Ka、A显著增大(P0.05);此外,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对芍药苷、阿魏酸的吸收有明显促进作用(P0.05),P-gp诱导剂利福平对芍药苷、阿魏酸的吸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芍药苷、阿魏酸在肠道的吸收均呈一级动力学过程,推断为被动扩散;芍药苷无特定的吸收部位,阿魏酸在胃中显显著被吸收;芍药苷、阿魏酸为P-gp底物,可通过与P-gp抑制剂合用提高其生物利用度,而与P-gp诱导剂合用则降低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0.
大鼠小肠对葛根素吸收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在大鼠小肠内吸收药物的方法,对葛根素的肠吸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利用UV双波长等吸收消去法测定小肠循环液中葛根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对于50、100和200 μg/mL质量浓度的葛根素,在小肠内循环4h后相应的药物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0.021、0.028 和0.020 h-1,吸收率(Pa)分别为19.28%、21.78%和16.98%,在不同浓度下葛根素的吸收速率常数无显著差异(显著性水平因子P>0.05),该药物在肠道内的吸收呈现一级吸收动力学过程,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升麻提取物中升麻苷H-2、升麻苷H-1、27-脱氧升麻亭、升麻醇-3-O-β-D吡喃木糖苷、25-O-乙酰升麻醇木糖苷5种主要有效成分在大鼠的肠吸收性质.以酚红为标示物,运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并采用HPLC/MS/MS法测定灌流液中5种主要有效成分的浓度变化.结果发现,升麻苷H-2、升麻苷H-1、27-脱氧升...  相似文献   

12.
树枝状聚合物PAMAM葛根素复合物的制备及肠吸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树枝状聚合物G3,G4,G5 PAMAM葛根素复合物,研究其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情况.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素大鼠小肠吸收参数,以未加PAMAM组作为空白对照组,计算累积透过量及表观通透系数(Papp).葛根素在空肠及回肠段吸收明显,表观通透系数分别为(2.98±0.22)×10-6、(3.94±0.30)×10-6cm·s-1,PAMAM与葛根素形成复合物能增加葛根素大鼠小肠累积透过量及表观通透系数.其中G5 PAMAM对葛根素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葛根素空肠、回肠段表观通透系数分别增加了2.78、2.22倍(P<0.05).PAMAM能有效促进葛根素大鼠小肠吸收.  相似文献   

13.
研究菟丝子提取液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取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菟丝子醇提液(CCLE)组,用langendorff逆行恒压灌流方法,结扎大鼠主动脉20 min,再灌注45 min,建立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观察菟丝子醇提液对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左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冠脉流量(CF)和心率(HR)等心功能指标,以及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菟丝子提取液改善离心脏血再灌注损伤时LVDP、+dp/dtmx、-dp/dtmin的恢复;提高SOD的活性,减少MDA含量.菟丝子提取液有抗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对两组家兔的胃肠道分别进行在体提取液单向灌流,并定时收集胃肠灌流液,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标准曲线,以绿原酸的浓度为指标测算吸收情况。结果表明,提取液中的绿原酸在家兔胃肠道部分均有明显吸收,且小肠段的吸收程度高于胃部。  相似文献   

15.
考察"当归-川芎"药对中阿魏酸肠吸收动力学及影响因素.采用在体循环灌流法,应用HPLC测定肠吸收循环液中阿魏酸的质量浓度,UV法测定肠吸收循环液中即时酚红质量浓度.研究比较"当归-川芎"药对及单味药当归、川芎中阿魏酸的吸收情况,药对中阿魏酸的吸收在质量浓度、pH值及胃肠道方面均表现出较大的优越性.药对配伍影响其成分阿魏酸的体内吸收动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16.
考察“白芍-当归”药对中芍药苷、阿魏酸肠吸收动力学及影响因素.采用在体循环灌流法,应用HPLC测定肠吸收循环液中芍药苷、阿魏酸的质量浓度,UV法测定肠吸收循环液中即时酚红质量浓度.芍药苷、阿魏酸分别在0.08~0.64 mg/mL和0.003 ~0.023 mg/mL范围内,各质量浓度的吸收量与药物质量浓度呈良好线性关...  相似文献   

17.
探讨不同浓度辣椒素对大鼠离体小肠运动的影响.取大鼠十二指肠段、回肠段分别置于盛有台氏液的麦氏浴槽中,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BL-420E记录其运动曲线,观察在不同浓度辣椒素作用下大鼠离体十二指肠、回肠的运动情况.结果表明,0.006 μmol/L、0.03 μmol/L、0.06 μmol/L的辣椒素极显著抑制十二指肠的收缩幅度(P<0.01),0.03 μmol/L、0.06 μmol/L的辣椒素能显著降低十二指肠的收缩频率(P<0.05)及其紧张性.0.003 μmol/L、0.006 μmol/L的辣椒素可促进回肠的收缩,紧张性升高.而0.03 μmol/L、0.06 μmol/L、0.15 μmol/L的辣椒素抑制回肠收缩,其收缩幅度极显著降低(P<0.01),紧张性降低.0.03 μmol/L和0.15 μmol/L的辣椒素对回肠收缩频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低浓度的辣椒素可提高回肠的紧张性,高浓度的辣椒素可明显抑制十二指肠和回肠的收缩幅度、频率及紧张性.  相似文献   

18.
研究促性腺激素及类固醇激素对家兔小肠平滑肌功能的影响.取家兔离体小肠平滑肌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不同肠段,分别置于灌流肌槽中,连接张力传感器,信号输入BL-420E+生物技能实验系统,加入促性腺激素、类固醇激素,分别记录小肠平滑肌的收缩活动.结果表明,促性腺激素可以增大十二指肠和回肠的收缩活动力,减小空肠的收缩活动力;孕酮可以减小十二指肠和回肠的收缩活动力,增大空肠的收缩活动力;雌二醇可以增大十二指肠和空肠的收缩活动力,减小回肠的收缩活动力.不同类型的生殖激素都能够影响家兔小肠平滑肌的收缩功能,影响方式依赖于激素及肠段类型.  相似文献   

19.
为观察传统维药薰衣草花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是否具有保护作用,采用改良的Langendor-ff逆行恒压灌流方法,用停灌/复灌方法建立大鼠离体心脏全心I/R损伤模型,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方法建立离体心脏局灶I/R模型。通过记录再灌注过程中左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冠脉流量(CF)和心率(HR)观察薰衣草花水煎液(LAE)对全心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心功能的影响,测定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和心肌肌酸激酶(CK)水平以及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采用伊文斯蓝和TTC双染法观察薰衣草花水煎液对局灶性I/R损伤面积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LAE预处理能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升高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的左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和下降最大速率(-dp/dtmin),并增加冠脉流量(CF);降低冠脉流出液中与心肌组织损伤相关的LDH和CK水平;升高心肌组织SOD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物MDA的产生。由此可知,薰衣草花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改善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氧化胁迫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20.
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N-n-butyl haloperidol iodide,F2)为本研究室改造合成的新化合物。前期研究发现F2作为L-型钙通道拮抗剂,能剂量依赖地拮抗缺血再灌注所导致的大鼠心脏损伤。研究F2对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大鼠心肌细胞钠钙交换体电流的作用并探讨其保护机制。采用Langendorff灌流系统灌流SD大鼠心脏,标准酶解法消化分离得到单个心室肌细胞。正常台式液灌流5min,立即灌流充90%N2-10%CO2的缺氧液,建立体外心肌细胞H/R模型,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对照、模型以及不同浓度F2(0.1、1、10μmol/L)对心肌细胞钠钙交换体电流,观察H/R状态F2对心肌细胞钠钙交换体电流的影响。结果显示:缺氧抑制钠钙交换体电流主要是抑制外向电流;H/R引起钠钙交换体电流增大,尤其是外向电流的增大。F2呈浓度依赖地抑制钠钙交换体电流,钠钙交换体电流I-V曲线上移。以上表明:F2能抑制钠钙交换体电流,尤其是外向电流,防止H/R时心肌细胞的钙超载,保护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