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采用了一种自制的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固色剂,对活性染料染色后织物进行固色整理.通过对固色剂的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和轧余率的探讨,确定了色织物的最佳固色整理工艺为:活性染料染色织物→二浸二轧(固色剂50/L,轧余率75%)→烘干(70℃×3min)→焙烘(150℃×3min).实验结果表明,此类固色剂对活性染料染色棉织物有良好的固色效果,可使织物的干湿摩擦牢度和水洗牢度有所提高.其固色效果与4种市售固色剂基本相当,固色后织物色光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2.
使用自制的反应型水性聚氨酯固色剂,用浸轧法对活性染料染色后的纯棉织物进行了固色整理.通过选用不同的固色剂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轧液率,探讨了影响该反应型水性聚氨酯固色剂固色效果的因素,得到了最佳的固色工艺,即二浸二轧(固色剂用量为80g/L,整理液pH控制在6~7,轧液率80%)→烘干→焙烘(150℃×3min).该固色剂能明显提高染色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水洗色牢度,其固色效果与市售固色剂基本相当,且不影响染色织物的色光.  相似文献   

3.
活性染料湿摩擦牢度提升剂的工艺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制的活性染料湿摩擦牢度提升剂用于活性染料中、深色染色织物,分析了影响湿摩擦牢度提升剂性能的各种应用工艺(包括固色剂用量、固色浴pH、预烘温度、焙烘温度),确定了最佳处理工艺为:湿摩擦牢度提升剂40g/l、pH6~7、预烘温度1000℃×4min、焙烘温度120℃×3min.研究表明,在最佳处理工艺条件下,使用自制的湿摩擦牢度提升剂,固色后织物的耐摩擦牢度提升了1级,且色光变化较小,有利于工厂对色.  相似文献   

4.
将纳米TiO_2,ZnO,SiO_2,TiO_2/ZnO,TiO_2/SiO_2,TiO_2/ZnO/SiO_2按一定的质量配比添加到涂料中充分搅拌,制备纳米复合涂料,测定其粘度、甲醛质量分数、抗菌性能、重金属质量分数等,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微观形态,分析纳米粒子在涂料中的分散性.结果表明,加入纳米TiO_2/ZnO和纳米TiO_2/SiO_2,比加入单一纳米粒子具有更优越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高聚合物无醛固色剂的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高聚合物无甲醛固色剂的合成工艺,分析了原料配比、引发剂用量对产品性能的影响,优化出较佳合成工艺.用中心旋转法设计了活性染料染色织物的固色试验,优化出较佳的固色工艺参数:固色剂16~18 g/L,氯化钠8~12g/L,焙烘温度120~125℃.固色后染色织物的耐洗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都提高了0.5级,固色后色度差变化较小,有利于工厂对色.  相似文献   

6.
采用预聚体法,以聚醚多元醇,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N-甲基二乙醇胺(MDEA)为原料制备了阳离子水性聚氨酯乳液,采用正交法分析考察了R(n-NCO/nOH)值、饱和度、MDEA用量、封端剂对水性聚氨酯乳液性能的影响,并探究了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对固色效果的影响,并与市售产品进行固色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在R值为2. 5、MDEA含量为7. 5%、冰醋酸为中和剂、乙二醇用量为100%、环氧氯丙烷作为封端交联剂用量为100%时,所合成的阳离子水性聚氨酯乳液具有较好的固色效果,用于整理聚氨酯(PU)革的最优焙烘温度为120℃,焙烘时间为10 min,可提高PU革的干、湿摩擦牢度2~3级,与市售产品的固色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7.
高温稳定TiO_2 -SiO_2 复合粉体的两步水热法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钛酸丁酯和硅酸乙酯为原料,通过两步水热法制备了具有高光催化活性的高温稳定TiO_2-SiO_2复合粉体. 采用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对TiO_2-SiO_2复合粉体进行了表征. 粒度分析表明,复合粉体分散良好, 颗粒大小为10~30nm,颗粒分布较窄. 热分析表明,SiO_2的加入能显著提高TiO_2的热稳定性.物相分析表明:复合粉体中SiO_2含量越高,锐钛矿型TiO_2的高温稳定性越好;TiO_2/SiO_2摩尔比为1: 1的复合粉体在1200℃处理2h后仍保持锐钛矿晶型. 红外分析表明,800℃处理2h前后的复合粉体中均无 Ti-O-Si 键. TiO_2-SiO_2复合粉体在紫外光作用下使甲基橙水溶液降解的实验表明:未经热处理的复合粉体的光催化性能和商品P25 TiO_2粉体相似;800℃和1000℃热处理2h后的复合粉体的光催化性能保持良好, 远高于相同条件处理过的P25;1200℃处理2h后的复合粉体只有微弱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煅烧时间、煅烧温度、聚苯乙烯磺酸钠(PSS)投加量、溶胶体系pH值、载体投加量等因素分别对复合光催化剂多壁碳纳米管/二氧化钛(MWNTs/TiO_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以及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复合光催化剂MWNTs/TiO_2的最优化制备条件,同时考察最优化复合光催化剂对氧乐果的降解效率.方法以异丙醇和钛酸四丁酯为原料,经溶胶-凝胶制备MWNTs/TiO_2复合纳米光催化剂,通过控制煅烧时间、煅烧温度、PSS投加量、溶胶体系pH值、载体投加量等制备条件进行正交实验确定最优化制备条件,同时采用表面形貌分析、X射线光谱仪(EDX)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用优化制备的MWNTs/TiO_2光催化降解氧乐果,确定其降解效率.结果马弗炉600℃煅烧5.5 h,投加PSS 3 g/L,所投加MWNTs质量与投加纳米TiO_2质量之比为1.25%,控制溶胶体系pH值为4是最优化制备条件;优化制备的光催化剂MWNTs/TiO_2反应3 h,氧乐果的降解率为40.56%.结论优化后的MWNTs/TiO_2对氧乐果农药废水具有更好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丝维尔调温纤维针织物的染色性能.选用活性染料对丝维尔调温纤维针织物进行染色,以织物的上染率和K/S值为评价指标,运用单因素分析法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丝维尔调温纤维针织物的染色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染色效果进行评定.通过实验得出最佳染色工艺为:活性艳红KD-8B1%(o.w.f),磷酸三钠质量浓度40g/L,食盐质量浓度40g/L,浴比1∶50,固色时间45min,固色温度90℃,匀染剂0.5g/L.采用优化工艺对织物染色后,测试得出的织物耐洗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都达到了织物染色要求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常规分散染料不耐碱,造成其无法和活性染料在同浆碱性条件下印制涤棉织物的问题,采用高耐碱分散染料和活性染料进行涤棉织物同浆印花。分析了色浆中NaHCO3、六偏磷酸钠、防染盐S、尿素的用量,以及焙烘、汽蒸的温度和时间对印花织物得色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同浆印花工艺条件:NaHCO3质量分数为2%、六偏磷酸钠质量分数为1%、防染盐S质量分数为1%、尿素质量分数为3%;105℃下汽蒸8 min, 180℃下焙烘2 min。研究表明,耐碱分散染料/活性染料同浆碱性印花并采用汽蒸-焙烘固色工艺流程,具有工艺步骤少、流程短、节省能耗的特点,所得织物可达到传统两相法印花织物K/S值,且织物具有良好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洗色牢度。  相似文献   

11.
自由基引发棉接枝丙烯酰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研究了丙烯酰胺在纯棉织物上的接枝共聚反应,研究了轧余率、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时间和焙烘温度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得出了接枝共聚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轧余率为70%;丙烯酰胺的浓度0.6mol/L;过硫酸钾浓度0.35mol/L;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不超过2min;焙烘温度120℃,焙烘时间5min.利用红外、热重分析等对接枝织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纯棉织物可以有效地接枝共聚丙烯酰胺,且接枝物的热稳定性明显升高,而白度无明显变化.图10,参9.  相似文献   

12.
试验采用分散红54在超临界染色装置上进行亚麻织物的防染印花,探究了染色时间、染色温度、染色压力以及糊料浓度对亚麻织物防染印花性能的影响,测定了染色后亚麻织物及印花的K/S值和色牢度.结果表明,在防染剂质量分数为10%、温度为120℃、压力为20 MPa、染色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亚麻织物印花防白效果好同时印花能达...  相似文献   

13.
采用含氟拒水拒油整理剂AG-7600,交联剂三聚氰胺甲醛对芳砜纶织物进行拒水拒油整理,经过试验,得到芳砜纶织物拒水拒油整理的最优工艺条件为AG-7600整理剂质量分数为6%、三聚氰胺甲醛交联剂质量分数为2%、焙烘温度为170℃、焙烘时间为1min,整理后织物获得良好的拒水拒油性能及耐久性.  相似文献   

14.
探讨影响棉织物抗紫外线整理剂工艺优化因素.以整理后织物性能测试的数据为依据,优化出防紫外线整理剂DM-3090整理纯棉织物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DM-3090整理棉织物的工艺条件为:DM-3090 100g/L,粘合剂140g/L,渗透剂DM-1238 8g/L,柔软剂FR-6 12g/L,焙烘温度140℃,焙烘时间2min.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利用超细涂料对纯棉毛巾织物涂料印花的工艺.对超细涂料印花的焙烘温度和时间,粘合剂用量等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的研究,结果发现粘合剂对摩擦牢度的影响最大,最佳印花工艺条件为粘合剂10%,焙烘150℃×3min.对比普通涂料与超细涂料印花效果发现,超细涂料印花织物的颜色深度大于普通涂料,具有更鲜艳的颜色和更纯正的色光,牢度和手感均好于普通涂料.  相似文献   

16.
利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在Pt/TiO_2/SiO_2/Si衬底上制备出无铅钙钛矿结构薄膜Ba_(0.8)Ca_(0.2)-Zr_(0.05)Ti_(0.95)O_3。溶胶液旋涂后进行前烘时,温度由室温缓慢上升至200℃有利于得到表面较为平整的薄膜。通过XRD、铁电测试仪和AFM对薄膜微观结构及电学性能进行表征,研究退火温度、退火时间等退火工艺对薄膜晶体结构与电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分别为700℃、11 min时,得到具有饱和极化值、剩余极化值分别为19.6μC/cm~2和5.6μC/cm~2的BCZT钙钛矿结构铁电薄膜。  相似文献   

17.
分析外加电压、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及固色时间对电化学无盐染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化学无盐染色在外加电压6V、染色温度45℃、染色时间30min、固色时间30min的最佳工艺条件下棉织物 K/S值为3.985,高于传统染色后棉织物 K/S值3.478,且染色后棉织物的色牢度与传统染色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一种天然染料的提取及对涤纶织物的染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天然染料的提取和对涤纶织物的染色工艺,测定了染色织物的染色牢度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该天然染料提取最佳工艺为植物用量90 g/L,提取温度80℃,时间60 min,助剂浓度25 g/L;染色最佳工艺为温度120℃,pH=5,染色45 min;后媒法最佳工艺为45℃,时间为30~60 min,媒染剂3%(o.w.f.).染色涤纶织物有较好的耐洗牢度和摩擦牢度,均可达4~5级,且有一定的抗菌性.  相似文献   

19.
研究BTCA作为亚麻竹纤维交织织物抗皱整理剂,探讨整理过程中各因素对织物折皱回复角,强力保留率的影响,经正交试验及分析得到亚麻竹纤维交织织物抗皱整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BTCA120 g/L,NaH2PO240 g/L,焙烘温度160℃,焙烘时间4 min.试验结果表明,BTCA对亚麻竹纤维交织织物有良好的抗皱整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TiO_2、BiOBr、BiOBr/TiO_2复合光催化剂材料,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红外吸收光谱(FTIR)对其进行表征,并以甲基橙为降解物,进行了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BiOBr/TiO_2中BiOBr和TiO_2不同的质量比、水热反应温度、水热反应时间、对BiOBr/TiO_2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都有影响,当BiOBr/TiO_2的质量比为1:1、水热反应温度为160℃、水热反应时间12 h,BiOBr/TiO_2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最佳,甲基橙降解率可达97.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