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燕山大学学报》2016,(3)
采用慢应变速率拉伸实验方法,研究了温度和压力对S31603奥氏体不锈钢在标准NACE A溶液(5.0%Na Cl和0.5%CH3COOH)中应力腐蚀敏感性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断口形貌进行观察和分析表明,S31603不锈钢在NACE A溶液中易发生应力腐蚀开裂,温度和压力对S31603奥氏体不锈钢的应力腐蚀敏感性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升高,试样的力学性能下降,应力腐蚀敏感性增强;在16MPa、160℃环境下,S31603不锈钢试样的断后延伸率和内积功应力腐蚀敏感性指数分别达到65.06%和72.1%,应力腐蚀开裂倾向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用慢应变速率法评定低合金钢焊接接头的应力腐蚀破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慢应变速率法研究了4种低合金海洋用钢焊接接头在人工海水自腐蚀状态和阴极极化状态下的应腐蚀行为,试验结果表明,在自腐蚀情况下,不会发生任何类型的应力腐蚀破裂,但在阴极极化状态下则可能由于过负的保护电位而产生电位而产生氢脆型应力腐蚀破裂,提出了以氢脆临界转变电位EHEC作为评定环境氢脆敏感性的定量指标,用以代替析氢电位作为最大的阴极保护电位。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能量纳秒级脉冲激光,对42CrMo合金钢表面进行激光冲击强化处理,测定42CrMo钢在激光冲击强化后的残余应力、硬度及粗糙度,并对试样进行高温腐蚀试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试样表面的微观形貌,研究激光冲击强化处理对42CrMo钢耐高温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冲击强化后试样表面腐蚀形貌明显比未进行激光冲击处理试样更好.激光冲击强化后42CrMo钢耐高温腐蚀性能得到提升,主要是由于材料表面残余压应力层能够抑制材料表面氧化膜的脱落,提高其耐高温腐蚀性能.与小能量激光冲击相比,大能量冲击可以大幅度提高试样表层的残余压应力值,并提高残余压应力的影响深度.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不锈钢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HI660D电化学工作站研究304、316L、2205、2507不锈钢在模拟塔里木油田复杂腐蚀介质中的电化学腐蚀性能,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表面的腐蚀产物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复杂腐蚀介质条件下,随温度升高,4种不锈钢的耐蚀性和抗点蚀能力都会降低.CO2的通入对不锈钢的腐蚀过程影响较为复杂.20℃时,4种不锈钢的耐蚀性和抗点蚀能力随CO2的加入均降低;而50、80℃时,4种不锈钢的耐蚀性和抗点蚀能力则会增强.相同腐蚀条件下,4种不锈钢的耐腐蚀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2507、2205、316L、304.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焊接工艺对SUS316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抗腐蚀性能。分别采用了钨极氩弧焊(TIG)、熔化极钨极氩弧焊(MIG)和钨极氩弧焊加填丝(TIG+M)的方法焊接SUS316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材料选用超低碳高铬镍焊丝H0Cr19Ni12Mo2。利用金相显微镜、晶间腐蚀实验和电化学腐蚀等的测试分析方法,对不同焊接工艺条件下的化学成分、显微组织和抗腐蚀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焊缝区抗晶间腐蚀性能依次为母材〉TIG+M〉MIG〉TIG,焊缝区在硫酸溶液中的抗电压学腐蚀性能依次为;TIG+M〉MIG〉TIG。 相似文献
6.
RRA处理对超高强铝合金抗应力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力学性能、电导率及拉伸应力腐蚀性能测试、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研究回归再时效(RRA)热处理工艺对一种新型低频电磁铸造合Al-9.99%Zn-1.72%Cu-2.5%MR-0.13%Zr(质量分数)的力学性能和抗应力腐蚀性能的影响,探讨RRA处理后合金的电导率与抗应力腐蚀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峰值时效T6状态下合金强度高,但抗应力腐蚀性能差;采用合适的RRA热处理工艺既能使合金保持T6状态下的高强度的同时,又能显著改善合金的抗应力腐蚀性能;经回归7minRRA处理后合金的晶界类似T73态析出相聚集粗化,而晶内类似T6态析出相细小弥散分布,在拉伸应力为210MPa和3.0%NaCl+o.5%H2O2腐蚀液中,共断裂时间大于720h,相应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195MPa,767MPa和9.1%,显示优越的综合性能。此外,RRA处理后合金的电导率与拉伸应力腐蚀性能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是测量金属强度值的常用方法,文章通过分析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图,阐述了试样在不同的阶段的所体现的特征,解释了曲线图的深层次含义。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固溶热处理对高Cr-Ni铸造不锈钢耐磨损腐蚀性能的影响,探讨 了钢的磨损腐蚀性能与显微组织、硬度,耐腐蚀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高Cr- Ni不锈钢的磨损腐蚀机制。结果表明:当固溶温度超过1150℃后,钢的耐磨 损腐蚀性能才明显增加;钢的耐磨损腐蚀性能与硬度无一致性关系,而与耐 腐蚀性能有一定的相关性;钢的耐磨损腐蚀性能、耐腐蚀性能、硬度均与组织 中析出相的性质和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通过硬度、电导率、Tafel极化曲线、慢应变速率拉伸测试及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组织观察,研究预拉伸变形量对7050铝合金板材强度和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预拉伸引入大量位错,在时效过程中促进η平衡相的形核;随着预拉伸变形量的增大,晶内η相增多、粗化,合金的强度降低,电导率升高;随着预拉伸变形量增大,合金内的位错密度增大,空位浓度降低,晶界析出相间距先增大后减小,抗腐蚀性能先增大后减小;无沉淀析出带(PFZ)先变宽后消失,抗腐蚀性能先减小后增大;综合晶界析出相的分布和PFZ宽度的共同影响,随着预拉伸变形量的增大,板材的抗腐蚀性能先逐渐减小后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10.
用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研究了30CrMnSiA钢几种不同组织在阴极电解充氢后的动载氢致开裂行为。结果表明:在试验中,用试样断面收缩率的相对减少率能灵敏地反映出钢的氢脆倾向性;钢中氢对其塑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降低试样在颈缩后的局部变形能力,而对试样的均匀变形影响很小;在室温下,钢的氮致脆化率不是简单地随着应变速率的下降而增加,而是与试样基体中氢的浓度及试样的形状有关。 相似文献
11.
双相不锈钢2205是拥有良好的耐腐蚀性、物理与力学性能等多种特点的低碳型不锈钢,适用于腐蚀条件或力学强度高的工作环境中.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在化工石油管道、造船建筑等行业中.但在焊接过程中,焊接接头会发生复杂的相转变问题,焊缝处易形成夹杂、气孔和微裂纹等缺陷,直接影响焊接接头性能.因此研究双相不锈钢2205焊接接头性能具... 相似文献
12.
应变速率对8090Al-Li合金拉伸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慧中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6)
用动态拉伸的方法研究了应变速率对 80 90 Al— L i合金拉伸性能的影响 ,应变速率的范围为 10 - 3~ 10 3s- 1。结果表明 ,合金的强度和塑性随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加。试样的 SEM和 TEM分析发现 :准静态下的断裂为沿晶断裂 ;随着应变率的增加 ,断裂从穿晶准解理断裂过渡到由显微空穴聚集而成的韧窝断裂。高应变率下80 90 Al- L i合金强度和塑性的提高与其变形机制和晶界无沉淀区 (PFZ)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对SAF2906超级双相不锈钢的耐点蚀性能、耐晶间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AF2906在3.5 wt Na Cl溶液中,具有比较宽的钝化区,以及较小的腐蚀电流密度(0.147μA·cm-2),耐点蚀性能良好;在2 mol/L H2SO4+1 mol/L HCl介质中,具有较低的再活化率(4.39),其晶间腐蚀敏感性较小,具有良好的耐晶间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4.
:钢材经热浸镀铝后 ,具有了良好的抗高温氧化腐蚀性能。为进一步提高 1Cr18Ni9Ti、1Cr13不锈钢的高温使用性能 ,本文对两种材料进行了热浸镀稀土铝合金处理和抗高温氧化性能的试验。高温氧化试验结果表明 ,1Cr18Ni9Ti、1Cr13不锈钢经热浸镀铝处理后抗高温氧化腐蚀性能明显提高 ,这主要取决于合金层中Al-Fe金属间化合物在高温氧化中的变化。 90 0℃氧化 5 0 0h ,1Cr18Ni9Ti钢浸镀件形成致密的α -Al2 O3氧化膜和 β -NiAl相层 ;1Cr13钢浸镀件形成Al2 O3氧化膜及Cr2 O3氧化物。研究表明 ,不锈钢中Cr、Ni元素对提高抗高温氧化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每个单元都引入应变比能系数,通过追求对局部应力约束的高精度逼近,使独立·连续·映射(Independent Continuous and Mapping,ICM)方法中全局化应变比能约束的表达更为可靠,同时采取放松初始应变比能系数的手段加速优化迭代。利用结构最大Mises应力对许用应力比值的幂函数对全局化处理后的应变比能约束限进行修正,或者控制结构的最大应力,或者加速优化迭代。为了使拓扑构型向合理方向演变,每次迭代都对拓扑变量履行从连续到离散的反演,反演阈值自动计算。各算例均以较少的结构重分析次数,优化得到了类似理论最优解Michell桁架的拓扑图形,表明本文处理应力约束下结构拓扑优化问题的方法是合理和高效的。 相似文献
16.
激光表面处理技术在改善材料抗腐蚀性能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激光表面处理技术的原理、分类及其在材料腐蚀与防护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着重讨论了激光熔凝和激光表面合金化处理两种技术对材料表层的结构和合金元素分布的影响。腐蚀实验证实,经激光处理的材料表面的抗腐蚀性能,尤其是抗局部腐蚀性能,远高于基体。在分析材料腐蚀机理的基础上,弄清了激光表面处理提高材料抗腐蚀性能的机理,并就该方向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7.
用同一炉钢的铸件和锻件对比研究了在水介质中的应力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铸钢和锻钢应力腐蚀裂纹扩展的激活能相同,均为Q=5540cal/mol。且和氢渗透测出的表观扩散激活能Q=6010cal/mol相—致。无论是阳极极化还是阴极极化均使铸钢和锻钢的da/dt升高,但阴极极化更为明显,氢渗透测量表明,无论是阳极极化还是阴极极化,随电流增大,饱和氢渗透通量明显增加;极化对da/dt和氢渗透通量影响是相似的。 实验表明,试验温度对KIscc影响极小,但铸钢的KIscc明显比锻钢要高。氢渗透测试表明,锻钢的饱和氢渗透通量约比铸钢要大一倍,这就可解释KIscc的差异,这也和断口观察相一致,尽管断口形貌明显依赖开裂时的KI值,但在KIscc附近锻钢全是沿晶断口,而铸钢则以准解理为主。 相似文献
18.
在MMS-200热模拟实验机上,对S32750超级双相不锈钢在1 000℃,应变速率为0.01~10 s-1的条件下进行了高温压缩实验,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对其晶体取向和晶界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应变速率时,铁素体晶粒出现〈111〉∥压缩轴织构;在高应变速率时,〈001〉织构又明显增加.铁素体晶粒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变得细小,而小角度晶界数量增加;在应变速率为10 s-1时,形变后奥氏体晶粒得到了〈110〉织构.应变速率的增加使奥氏体晶粒变大,小角度晶界数量增加.奥氏体相在小应变速率条件下变形可以获得更多的Σ3孪晶界. 相似文献
19.
工程上广泛应用的名义应力应变曲线,在材料发生大变形时,由于应力和应变不再沿着试件均匀分布,因而不能真实反映材料在塑性阶段的本构关系。在不锈钢标准板的拉伸试验中连续采集试件散斑表面的数字图像,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对序列数字图像进行相关运算以获得其每个变形状态下的变形场,得到了整个拉伸过程中试件的变形形态。以光学虚拟引伸计的方法分别测量横向和竖向的实时应变数据,结合体积不变理论计算得到真实应力应变曲线。采用Johnson-Cook材料模型对真实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拟合,得到了塑性本构关系;最后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和真实应力应变曲线获取了材料的力学特性参数。实验结果表明了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对不锈钢真实应力应变关系测量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对实验结果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后处理,获得不锈钢材料的弹性模量为169 GPa,屈服强度为236.8 MPa,并获得了Johnson-Cook简化模型的所有三个参数A、B和n的数值。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电化学测试技术与化学浸泡实验相结合,对比研究了409L和430铁素体不锈钢热轧板材耐点蚀和耐晶间腐蚀的能力.结果表明:409L不锈钢的击穿电位与保护电位的差小、钝化膜的修复能力较强,表现为小尺度的浅点蚀孔;430不锈钢的击穿电位较高,耐点蚀能力高于409L不锈钢,但430不锈钢热轧态的条带组织有明显的腐蚀微电池效应,表现为比较严重的全面腐蚀;409L不锈钢含Cr量低,且其热轧态未经过稳定化处理,使得409L不锈钢耐晶间腐蚀能力劣于430不锈钢.经微观分析:409L不锈钢为沿着基体等轴晶界的典型晶间腐蚀形貌特征,而430不锈钢在轧向碳化物(M23C6)与基体的相界面上呈现分层腐蚀痕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