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即将成人》是理查德·赖特的一部著名短篇小说,也是一部关于美国黑人青少年的成长小说。运用成长小说理论,通过分析主人公戴维·桑德斯的成长经历和成长过程,探讨成长主题在《即将成人》中的主要体现,试图从新的视角解读作家的创作意图和文学主张。  相似文献   

2.
理查德·赖特和拉尔夫·埃里森,是美国当代两位最著名的黑人作家。大量运用象征,是他们创作的一个共同点。本文主要通过对赖特《土生子》和埃里森《看不见的人》这两部小说里象征艺术的对比分析,指出两位作家创作的密切联系的确是难以否认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3.
<正>美好假期,书香缕缕。在假期,我看了许多书,有《小小孩的春天》《钢琴小精灵》《西游记》《母熊大白掌》《汤姆叔叔的小屋》等。其中,曹文轩老师的著作《饥饿的冬季》,我格外喜欢。《饥饿的冬季》包括很多篇小故事,比如《鸭宝的河》《饥饿的冬季》《三角地》《尖叫》等。其中,《饥饿的冬季》这篇最让我感动。故事情节是这样的:夏天和秋天没下一场雨,结果颗粒无收。这是一个漫长的冬天,人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在明代心学社会思想背景下产生,其主旨就是要努力破除心中之“贼”,并且通过“饥饿”叙事来加以寓言式的形象阐释。从生理学上说,“饥饿”是神经中枢的一种感觉,意味着肚子需要填饱;从精神层面上说,“饥饿”代表的是一种思想的贫乏,一种对本身性命之道的渴求。小说揭示了“饥饿”与“魔难”的因果关系,并把“饥饿”与“修心”联系在一起,其所蕴含的意义言之不尽。  相似文献   

5.
旅英女作家虹影,通过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展示了作品中”六六”的”食饥饿””性饥饿”和”爱饥饿”,并以其独特的言说姿态展示了在饥饿困顿中永不被摧毁的灵魂,展示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反抗.  相似文献   

6.
唐离 《世界博览》2014,(10):87-87
食物和饥饿是《饥饿游戏》三部曲的根本主题。连女主人公的名字,凯特尼斯,也是印第安语中一种水生食物的名称。  相似文献   

7.
蒋芳 《科技信息》2010,(32):162-162
《土生子》因其深远的社会意义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理查德·赖特在小说中谴责了美国社会的种族主义和种族压迫,探讨了白人对于黑人的压迫如何造就如别格·托马斯之类的复仇形象。由于被剥夺了尊严和人格,别格的内心变得阴郁、恐惧和充满仇恨。从误杀玛丽到故意杀害贝西,再到行刑之前与麦克斯的交流,他经历了巨大的心理发展过程。为了反抗种族主义以取得自我实现以及独立人格,他唯有付诸暴力和犯罪。  相似文献   

8.
<正>前段时间,美国科技巨头、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以"人类"(Humankind)为题,用中文发布了曹植的《七步诗》,引发广泛关注。有舆论猜测,此番言论与联合国机构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主任比斯利的"逼捐"有关。比斯利此前在推特上表示:"只要马斯克捐赠2%的财富,4200万人就能免遭饥饿。"马斯克当即反驳称:"如果世界粮食计划署能够解释60亿美元如何解决世界饥饿问题,我会立即卖掉特斯拉股份。  相似文献   

9.
《潍坊学院学报》2016,(5):90-93
2016年春节档,由香港导演周星驰执导的电影《美人鱼》在全国公映。电影上映后几乎刷新了国内所有票房的相关纪录,成为中国内地电影票房冠军。本文以电影《美人鱼》为例,结合新媒体时代的变化,从国产IP、情怀消费、"饥饿+口碑"营销、档期选择、生态主题这五个方面具体分析《美人鱼》的营销传播特色,为国产商业电影的营销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乃细读卡夫卡的寓言小说《饥饿艺术家》,意在阐释艺术与生命的关系。以饥饿、表演作为象征,面对物质欲望充斥的时代,强调出某种近乎临近灭绝的艺术献身精神。  相似文献   

11.
12.
著名作家理查德.赖特在美国享有“美国黑人文学之父”的美誉,其名著《土生子》是美国黑人文学只上具有划时代、里程碑式的作品。赖特在小说中用自然主义的视角,以环境决定论为依据,采用返祖式发展情节等方法分析小说《土生子》中的主要人物比格.托马斯暴虐性格形成的原因和他的暴力行为对其完整人格的形成及精神解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医护人员群体对社会的价值愈加受到关注,因此培养环节也更应被进一步探索。本研究基于人职匹配理论和“压力-脆弱性”模型,探索和验证以危机脆弱性和生命意义感为中介变量的医学生内外倾人格特质对职业认同的多重中介机制模型。对全国多所高校的204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医学生外倾性人格特质正向影响职业认同,内倾性人格特质负向影响职业认同;(2)医学生生命意义感会部分中介外倾性人格特质与职业认同的关系;(3)医学生危机脆弱性和生命意义感在外倾性人格特质与职业认同间发挥部分链式中介效应,同时在内倾性人格特质与职业认同间发挥完全链式中介效应;(4)对于外倾性人格特质来讲,医学生生命意义感的独立中介效应要显著大于危机脆弱性和生命意义感的链式中介效应。此研究结果为医学生个体探索职业生涯以及社会医务人才培育助力。  相似文献   

14.
在方志敏关于"死"的理念中,"死"是一种辩证的否定。它既是生命的终结,也是生命的升华,产生的是一种激励后人更加努力奋斗的精神。方志敏的关于死的意义、死的价值、死的期望及对死的态度的表述,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道理。方志敏关于"死"的理念渊源于孔子的"杀身成仁"和孟子的"舍生取义"的哲学命题,但它具有时代特征,有自己独特的哲学之道。  相似文献   

15.
“思无邪”本出自《诗·鲁颂·?》篇,而《论语·为政》第二则中记载孔子论诗的一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到底指的是什么,历来说法甚多,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论述:一、“思无邪”并非《鲁颂·?》篇的本事本义,而是孔子断章取义,为我所用;二、“思无邪”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三、“思无邪”体现了孔子的一种达观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小说生命叙事的基本内涵,论述了小说生命叙事的伦理功能、精神特征和哲学艺术.指出生命叙事应该成为"人学"小说最基本最重要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既是伟大的领袖,又是杰出的诗人,在他创作的诗词中频频出现的"白雪"、"寒秋"、"昆仑"、"长江"和"大海"等物象是他领袖气魄与诗人情怀的艺术显现和理想寄托.考察这几个审美物象的意义,在于通过他政治家和诗人矛盾的人生现象,揭示出他超凡的人格魅力,感受他灼热的生命光华,进而走进他独特的生命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