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环境污染的发生主要由人类活动所致,但微生物与环境质量也密切相关,一方面微生物具有污染环境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微生物与具有很强的修复环境和保护环境的能力,因此,控制和消除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最大限度地利用微生物所具有的净化环境的作用,无疑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农药残留的微生物降解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和水体中存在大量可降解农药的微生物类群,并且这些微生物对农药的广泛降解性能也已被应用于许多实践工作,为治理环境污染提供了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3.
矿山废水的危害及其治理中的微生物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技术处理矿山废水具有费用低、适用性强、无二次污染、可回收单质硫等优点,成为最有潜力的矿山废水处理方法之一。在分析矿山废水对环境危害的基础上,介绍了微生物在矿山废水治理中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治理铬污染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简述了铬盐所造成的污染情况以及传统的化学及物理治理措施和原理,并详述了国内外对铬盐生产废料以及铬污染在水土中的微生物治理方法;总结了国内外科学家在微生物治理铬污染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微生物治理铬污染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的生长过程会最终决定砷是否会在地下水中积聚到危险程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人员如是说。砷污染治理可能简单得只是刺激某些微生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益生素是饲用微生物添加剂,能调节动物肠道微生物群体的平衡,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具有预防疫病和促进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在污水中能繁殖生长,并通过氧化还原发酵等途径分解氧化有机物,把有害有毒物质转化为无害无毒有机物,从而在污水治理中发挥作用。本文综述了目前污水处理中的常用微生物处理法,对应用于污水处理的部分现代生物工程处理方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在海洋污染环境中的生物修复作用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6  
海洋环境微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及海洋科学紧密渗透、相互交叉的新兴学科,近年来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利用微生物为主体的生物修复在治理海洋中有毒有害污染物的作用日显重要,已成为当今国际海洋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阐述了生物修复技术发展的基础——微生物降解作用,微生物的生态、生理、进化等问题,强调了生物修复在治理海洋污染环境中应用的重要性,报道了作者近年来以新思路、新方法、藉海洋微生物的特殊功能与特点对海洋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石油、农药、赤潮灾害与毒素以及病原性微生物等修复作用的新成果,展示了厦门大学在该领域所进行的若干创新性、前瞻性研究工作以及生物修复技术在海洋污染环境中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表面活性剂对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为了探讨加速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治理过程的有效途径,采用生物泥浆法,研究了油酸钠和十二胺对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治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油酸钠能明显促进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过程,大幅度提高微生物的除油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如核酸探针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电泳分离技术、基因重组及基因芯片技术等以及这些相关技术在环境微生物分类、环境微生物监测和环境微生物治理污染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研究环境微生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以往小区对比试验的基础上,将调节膦的最佳剂量(2.4公斤/公顷)在5公顷左右面积的油松幼林中进行中间试验,并对喷药与人工抚育的效果作了比较。小区试验中所观察到的喷施调节膦后连续三年灌木杂草受抑制,灌木杂草的复盖度降低及油松生长量增加等现象,在本试验中得到了重复。同时也证明,人工抚育所能有效地控制灌木杂草的时间要比喷施调节膦短得多。在人工抚育后二个月,灌木杂草的复盖度即从30%上升为70%,到次年五月上升为90%。此外喷药后油松高生长的增加量亦比人工抚育的要大得多。这些结果为今后林业生产中大规模地采用调节膦进行幼林抚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高寒地区多年生禾草人工草地杂草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甘肃省天祝县金强河地区多年生禾草人工草地杂草种群动态研究表明:该区多年生人工草地的主要杂草为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香薷(Elsholtzia patrini)、微孔草(Microula sikkimensis)和野胡萝卜(Osmorhiza aristata),草地建植当年,高大杂草微孔草和野胡萝卜的生长速度动态呈7,8月中旬较高的双峰型,低矮杂草香薷和灰绿藜的生长速度动态呈7月下旬较高的单峰型,所有杂草群落的生物量生长率动态呈7月中下旬较高的单峰型;草地建植第2年,杂草的生长速度动态与第1年完全相同,微孔草和灰绿藜的生物量生长率动态呈6月下旬、8月上旬较高的双峰型,香薷的生物量生长率动态呈7月中下旬相对较高的单峰型,野胡萝卜的生物量生长率动态几乎呈截距为。的水平线.杂草与栽培禾草的生长速度、生物量生长率大小比较及人工草地群落的组分动态分析表明:对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多年生人工草地而言,灰绿藜、香薷和微孔草等杂草是重点防除对象(杂草),生长季初期是杂草防除的关键时期,建植第1年是杂草防除的关键年份.  相似文献   

13.
贵州花江峡谷地区花椒林地杂草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龙成昌  陈训  罗娅 《贵州科学》2004,22(4):77-83
本文对花江峡谷地区花椒水保经济林林下的杂草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花椒林下现共有杂草60种,分属22科49属,其中26种为一年生草本,占总数的43%,23种为多年生草本,占占总数的39%,显示该地区花椒林下土壤表面植物覆被度季节差异十分显著。花江花椒林下的杂草中重要值达到或超过0.1的有19种,占总数的31.6%。此外,文中对花椒林下杂草多样性的水土保持和控制农业病虫害方面的功能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刈割为主的杂草处理方式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对青海农牧交错地区青稞田在施用2,4—D丁酯除草剂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作物的种植密度、追施化学肥料等生态调控措施来提高对阔叶杂草的防效。结果表明:高密度作物对田间阔叶杂草的株数和鲜重有明鲜的抑制作用,追肥与阔叶杂草防效无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黄石市区草坪杂草的的调查,结果发现黄石市区的草坪杂草共有64种,隶属24科,其中菊科、禾本科杂草居多。对黄石市区不同地点草坪杂草种类及其重要值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黄石市区草坪杂草的一些防除措施。  相似文献   

16.
紫花苜蓿草地综合防除杂草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紫花苜蓿生长早期杂草危害较大的现象 ,经过多年的试验和研究 ,提出了根据苜蓿的生长规律以及杂草危害特点进行综合防除的基本措施。结果表明 ,播前精细整地、早秋适时播种、窄行条播、间播多年生禾本科牧草以及和刈割期及时清除杂草 ,能有效地防除紫花苜蓿田间杂草。  相似文献   

17.
沈阳地区常见草坪杂草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 2年时间对沈阳地区的草坪杂草进行的调查统计鉴定 ,确定了沈阳地区草坪杂草种类及发生规律 .结果表明 ,常见杂草有 2 4个科 ,4 8种 ,其中蒙古蒲公英 (Taraxacummon golicum)、苦菜 (Ixerisdenticulata)、蓄 (Polygonumaviculare)、刺儿菜 (Cephalonoplossegetum)、车前 (Plantagoasiatlca)、荠菜 (Capsellabursa pastoris)、小蓬草 (Erigoroncanadensis)、附地菜(Trigontispeduncularis)、风花菜 (Rorippaislandica)最为常见 .春季 (4~ 5月份 )是草坪杂草高发季节 ,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杂草都有 ,杂草种类多 ,数量大 ,危害严重 .立秋以后以二年生或多年生杂草为主 .并对草坪杂草的综合防除进行了讨论 .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Bar基因水稻品种对灭生性除草剂Basta的高度抗性和Basta除草剂对嘉兴市水田常见杂草的防除效果。  相似文献   

19.
除草剂对大豆田杂草防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土壤处理,研究了乙草胺、赛克、速收、扑草净、乙草胺 速收、乙草胺 赛克对大豆田杂草的防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乙草胺与赛克的适量混用对大豆田阔叶杂草与禾本科杂草的防效达85%以上,是很好的土壤处理除草剂.  相似文献   

20.
竹笋禾夜蛾Oligia vulgaris综合防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笋禾夜蛾Oligia vulgaris(Butler)是福建省竹林的重要害虫之一。试验表明,该虫的综合防治应以林业防治为基础,9月份开始林地除草灭虫:3月初以化学农药喷杂草治虫,4月初出笋后对笋喷药2次;成虫羽化盛期点灯诱蛾等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该虫危害。通过试验并提出了林间化学防治的最佳农药和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