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雯 《广东科技》2006,(5):15-16
姚章民.珠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是《今冬明春(2004-2005)珠江三角洲咸潮和供水形势分析及预警报告》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该报告获2005年度珠江水利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2.
基于高精度扩散各向异性数值算法,建立了覆盖整个珠江河口网河区及口外海域的二维咸潮数值预报模型.模型基于水文站点实测数据空间插值(珠江河口网河区)及Modis影像进行遥感反演(口外海域)确定盐度初始场,保证了模型的计算效率及结果的可靠性.针对遥感影像数据与模型计算网格数据格式不一致的问题,提出了处理不同数据源的网格映射方法,将盐度遥感定量反演结果赋值给相应模型计算网格.在此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模型组件进行集成,建立了珠江河口二维咸潮数值预报系统,并应用于珠江河口咸潮预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咸潮灾害频发,区域供水安全受到威胁,快速、准确地预测咸潮上溯距离对潮汐影响河段取水口优化布置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盐度对流扩散方程,推求河口咸潮上溯距离与径流的理论关系并通过构建珠江口水动力-盐度模型,分析咸潮上溯对径流变化的响应特征,提出磨刀门咸潮上溯距离与径流响应模型,继而比较不同咸潮上溯半经验模型在相同水文条件下的应用差异性,评估不同预测模型在磨刀门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流量动力组合下,珠江口咸界均呈现S形分布特征。咸潮上溯距离L与上游径流量Q在理论上呈现幂指函数关系,利用半经验模型预测磨刀门的咸潮上溯距离是可行的。Savenije模型和L-Q响应模型较好地考虑了实际地形和动力特征的影响,并且模型的计算精度和效率高,可实现磨刀门咸潮上溯距离的快速预测。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在珠江上游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法治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珠江上游地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应从回应民间社会的现实生活出发来审视和谐社会之内涵,只有尊重、凝结了民间社会的智慧、意愿,充分发挥民间社会秩序和规则的功能和价值,这一目标才能达成.  相似文献   

5.
旅游业是云南省的重要支柱产业,珠江源头地区作为我省经济化较为发达的地区,旅游业却长期滞后,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如何加速珠江源头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应通过竞争优势分析,对旅游生产要素进行深度开发,强化旅游创新,从而增强珠江源头地区旅游竞争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珠江河口岸线变化对潮波特征的影响,基于D-Flow FM(Delft 3D-flow flexible mesh)建立珠江河口二维水动力数值模型,模拟的水位、流速流向结果与观测数据吻合良好。利用T_TIDE对模型结果进行调和分析,通过振幅比、相位差和潮能通量探讨岸线变化对潮汐动力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珠江河口半日分潮M_2的振幅和1/4日分潮M_4的振幅总体均呈增大的趋势,潮能通量呈减小的趋势。珠江河口整体表现为潮汐不对称加剧,涨潮占优增强。岸线变化通过影响径流作用、河口形态、浅水效应和潮能辐聚作用,影响珠江河口的分潮振幅、相位、潮汐不对称和潮能通量等潮汐特征。由岸线变化带来的潮汐振幅增加、潮汐不对称性加剧和涨潮占优趋势加强,可能会导致风暴潮等沿海灾害和严重的淤积问题。  相似文献   

7.
江秀贤 《广东科技》2007,(7):161-162
前言 广州市濒临南海紧依珠江,位于珠江三角洲的网河区,珠江广州段为潮感河流,潮汐类型属不规则混合半日潮.  相似文献   

8.
潘慧 《广东科技》2006,(5):17-18
近年来咸潮频繁“光顾”珠江三角洲,严重影响珠江口群众的饮水安全。面对日趋紧张的水资源,调水压成终究不是办法。2006年2月25日,水利专家呼吁广东尽快将海水淡化工程提上议事日程。水利专家指出,面对咸潮,各界人士在纷纷献计献策治理咸害时,却往往忽视了广东海水利用这一有效途径,要知道广东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与其“年年调水压咸年年咸”,不如突破海水淡化技术,从此彻底斩断“咸根”。  相似文献   

9.
网河不恒定流隐式方程组的稀疏矩阵解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975年我们小组与广东省水利电力局珠江三角洲整治规划办公室协作,共同研究潮区网河不恒定流的计算方法。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网河密度最大的地区,河道纵横,水网交错,受洪水和潮汛的相互作用,使网河流态十分复杂。洪、涝、潮、咸等自然灾害的威胁还相当严重,在一定条件下影响了本地区农业生产的高产稳产。因此,进一步发挥珠江网河的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并根据其特点,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整治,是一项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是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总体趋势,是珠江上游地区教育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珠江上游地区城乡一体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针对目前珠江上游地区城乡教育统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应以思想理念创新引领城乡教育统筹发展,以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城乡教育统筹发展,以创新政策措施保证城乡教育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是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总体趋势,是珠江上游地区教育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珠江上游地区城乡一体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针对目前珠江上游地区城乡教育统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应以思想理念创新引领城乡教育统筹发展,以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城乡教育统筹发展,以创新政策措施保证城乡教育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经济手段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治理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在珠江源头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中充分运用经济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珠江源头生态环境现状,在生态环境建设及保护工作中,运用经济手段的主要途径有:(1)转变政府职能;(2)确立生态环境资源的产权;(3)完善环境收费及排污许可权交易制度;(4)综合运用奖励和补贴手段。  相似文献   

13.
珠江河口潮能及其耗散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SELFE的珠江河口3D数学模型,统计了珠江河网 河口湾的能量通量与能量耗散。从能通量和能耗分布特征看,珠江河口可以分为伶仃洋 虎门水域、磨刀门河口水域区、黄茅海 潭江水域、网河区水域。潮能通量与耗散特征与珠江口滩槽地形分布特征大体一致。上述各区域存在‘门’等高能耗局部地貌单元,其单位面积能耗比附近水域的高数倍甚至1~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4.
通过现场观测和数值计算,获得了珠江员村及黄埔两河段大气复线系数的瞬时值、潮平均值和相应于稳态模型的等效值.结合珠江的特点,推荐了包括波浪影响在内的珠江广州河道复氧系数K2的计算关系式,K。的计算值与现场观测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刘雯 《广东科技》2006,(5):7-10
咸潮,并不是突发急症。早在清代雍正年间就有“卤潮入内河,禾尽槁”的记载。在2005年,我们见到的则是“20年来最严重”、“持续50多个小时”、“特大咸潮再袭珠江三角洲”等字样。  相似文献   

16.
珠江河口滩涂围垦动态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围垦给珠江三角洲地区带来大量土地的同时,也会影响河口水文及滩涂发育的实际问题,利用多时段卫星影像资料及水动力模型,对20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珠江河口滩涂围垦进程进行了分析,模拟并定量研究了不同径流与潮流耦合水文组合下,海岸自然演变及按规划围垦等对河口水文情势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充分考虑海岸自然演变形态条...  相似文献   

17.
以珠江河口三角洲为例,论述了三角洲的概念和范围、全新世海侵最大时的古海岸位置与海水入侵范围、全新世海侵结束后三角洲发展和环境变化特点及其与古代人类活动遗迹分布的关系,并对珠江三角洲的模式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秋季珠江口地区海风对城市群空气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4年10月珠江三角洲大气边界层和空气污染物观测资料,分析了位于城市群下风向的珠江口地区的海风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空气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季珠江口地区海风将抑制城市群空气污染物向下风向输送,而导致城市群空气污染物在向下风向“迁移”过程中“减速”或在城市群短期“堆积”,使城市群空气污染物浓度随海风的出现显著上升,珠江口地区出现海风日城市群空气污染物日平均和日最高浓度与非海风日相比上升了2到4倍;而珠江口地区空气污染物浓度随海风的出现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
《广东科技》2006,(5):7
咸潮,并不是突发急症。早在清代雍正年间就有“卤潮入内河,禾尽槁”的记载。在2005年,我们见到的则是“20年来最严重”、“持续50多个小时”、“特大咸潮再袭珠江三角洲”等字样。到了2006年春,广东朋友见面问候的话里多了一句:“喝到没咸味的水了么?”4月初,这场广东43年来最大咸潮消退之际,“专家预测未来6个月广东不会再受特大咸潮之苦”,已经让众人额手称庆了。然而,6个月之后呢?明年的明年呢?“咸灾”会越来越严重么?……当我们清楚地了解咸潮带来的种种危害、了解广东水资源的种种窘况之后,咸潮只是一个引子,它的背后是关于水资源的忧…  相似文献   

20.
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核心,是珠江上游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为了保证珠江上游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能够持久地进行下去,需要构建该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构建珠江上游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机制要以生态文明观为理论基础,分析和总结该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实践经验,从协调发展机制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入手,建立生态与经济综合决策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