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境是中国美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范畴,20世纪哲学家兼美学家的方东美,有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和艺术理论,整体上呈现出了广大和谐之美.其艺术意境主要表现在:冲虚空灵、积极雄健与气韵生动.  相似文献   

2.
艺术中的象征,是西方文艺史、美学史上弥老常新的问题,但它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如此普遍地受到青睐和重视。以至于有人说当代艺术藉神话的重建又复归于它的初始形态:象征型。西方美学家在论及20世纪美学方向时也谈到,从克罗齐把艺术确定为抒情的直觉,中经桑塔耶拿的补充,把艺术上升为象征的智慧,到1925年左右,开始了象征理论的统治。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没有专门的美学著述,但是在他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中,尤其是在他的哲学和文化艺术的著述中,却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本文仅就以下几个问题加以概述。 一、美的本质和美的创造 美的本质是美学领域的基本理论问题,它是对美的哲学概括,即回答美存在于客观的物质世界,还是存在于主观的精神世界的问题。古往今来,中外哲学家和美学家们,以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张秀丽 《科技信息》2009,(12):243-243
鲍姆嘉通为美学命名以后,美学问题便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今的美学家都非常重视美学在德国古典哲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还特别注意区分德国古典哲学家对美及其相关概念的不同论述。笔者认为,德国古典哲学对美学史的突出贡献是奠定了美学基本问题,这恰好是学术界所忽略的。  相似文献   

5.
把"关系"引入文艺学、美学领域是唯物主义美学家狄德罗所做的重大贡献,他总结前人的理论,提出完整而全面的"美在关系"的说法,开始注意到人的主体性,同时也把理性思辨植入西方理论中.尽管他的学说有不足和局限性,但确实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如果重新审视东方、西方、古代、今天的许多问题,都可看到狄德罗"关系"的影子.  相似文献   

6.
胡金慧  田蕾蕾 《科技信息》2012,(30):336-336
美是学校体育舞蹈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从体育美学的角度来说,体育中的美主要是指协调发展的身体,健美的体型,熟练的、敏捷的、优美的动作。许多教育家、体育家和美学家都竭力主张体育与美育相结合,体育与德育相结合,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7.
《应用写作》是我国八十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属于信息传递贮存或解决某种实际问题的写作。为此,探讨应用文实用美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何谓应用文的实用美呢?应用文是一门独立学科。应用文,从美学的角度来研究它,无论从形式到内容,从材料到语言都能够应用,按美的性质这就是应用文的“实用美”。就美的性质来说,美学家朱光潜认为,美的本质是事物的典型性和特殊性,应用文的实用就是  相似文献   

8.
在主客体所结成的审美关系中,主体的感觉器官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尤其是视、听器官,在主体的审美实践中一直都在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西方传统美学即把视、听器官作为不可移易的审美器官.早在古希腊时代,柏拉图就在其名著《大希庇阿斯篇》中指出美“是视觉和听觉所生的快感”.十九世纪俄国唯物主义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认为:“美感是和听觉、视觉不可分离地结合在起的的、离开听觉、视觉、是不能设想的”.①而西方美学史上影响甚广的“快感说”在心理实验研究中得到结论:美就是一种感官快适.十八世纪英国经验派美学代表柏克把美的认识归  相似文献   

9.
席勒的审美人类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席勒的美学著作是对18世纪人类境况反思的结晶,也是发挥康德以人为目的的哲学和美学的成果,它的中心旨意是通过美和艺术使人成为完整的、自由的、真正的人。因此,它实际上就是从审美关系角度研究人的问题的“审美人类学”。席勒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审美人类学问题:美和艺术的人类学基础,美和艺术的人类学属性,美和艺术的人类学结构,美和艺术的人类学功能,美和艺术的人类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张琰 《科技咨询导报》2008,(33):219-219
人们对美的研究,从西方的古希腊到中国的先秦时期,大约有二千五百年历史,那时的许多哲学家、美学家及其之后历代迄今的无数专家学者,对美的本质问题都有过精辟论述,但对美的本质是什么,仍然未有定论。只有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对此研究进展神速,具有重大贡献。而“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的论断,对自然美也无法解释。因此“美是健全人对客观异样外物的能动反映和评价”,足以解释一切美学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一陈独秀和李大钊,在20世纪中国美学第一阶段的末期,产生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美学的变化,常常并不是直接导源于某个美学家的理论建树。而且美学历史的发展,往往并不由美学家、艺术家的主观意愿所弓得.美学的变化,植根于全社会审美理想的变化,审美理想的变化又紧紧与人们的人生理想密切相连.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多数人如果觉得生活、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那么美也就应该是这个样子.陈独秀和李大创,作为这个历史时期十分活跃的思想巨人,他们对于美学的作用,恰好是通过作用于人们的人生理想和人生态度来实现的。他们也谈到过美和文…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美学家、评论家,他的美学观点主要表现在生活的本质是"欲"、"美在形式"、"悲剧美"、"古雅美"等方面。王国维以他开放的视野、务实的态度、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开辟了中国美学思想研究的新天地,也为后来者提供了新的美学思想观点与研究方法。王国维的美学观对后世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这既与他个人的天分密不可分,也是他较好地继承和融合中国古典美学和西方美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吕澂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佛学家和美学家,但目前对吕澂的美学思想研究仍处于不成熟的阶段。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从美的价值说、美的态度说、美感论三个方面对吕澂先生的美学思想进行了梳理,以期复原吕澂应有的美学史地位,丰赡"五四"前后的美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每一位美学家都有意识地做为美学逻辑的阐发人,而无意识中都成了美学历史的负载者,如果我们把毕达哥拉斯以后的美学家一个个排列在一起,就会发现这是一部历史,同时又是一部逻辑。  相似文献   

15.
冷家荣 《科技信息》2003,(11M):64-65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文化比较发达的时期,无论在哲学,史学,文学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的财富,艺术方面也是如此,灿烂的秦汉艺术孕育了两位伟大的文艺家,一是美学家刘勰,一是画家顾恺之。  相似文献   

16.
审美的历史,特别是以理论形态作为标志的美学发展史,实质上是人类在与客观世界的文化关系中自我意识的历史。人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他的情感追求和心理态势表现出什么特点,美学也就表现出什么特点。不是美学家创造了美学史,而是美学史创造了美学家。18、19世纪之交的康德和席勒的美学理论,是那个时代美学思潮的产物,而最能体现时代特点的是康德的崇高理论和席勒的美育理论。  相似文献   

17.
自从哥尼斯堡大哲学家康德在其<判断力批判>这部美学论著中将"审美无利害性"的命题作了系统、完整地论述后,"审美无利害性"就成为美学家的热门话题.审美有无功利性问题也成为美学界争论不体的话题.有人认为"审美无利害性"从根本上对审美知觉与非审美知觉作出区别,为美学创立了一个新的核心,从而将"美"的领域从"美即和谐"的领域扩展到"审美"的领域;也有人认为"审美无利害性"概念是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西方美学流派中,现象学美学是其中影响颇大的流派之一。波兰哲学家、美学家罗曼·茵格尔顿(Roman Ingarden,1893——1970)正是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他是第一个运用现象学哲学的原理考察美学问题包括音乐美学的学者。他的论著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美学界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茵格尔顿就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问题提出的"音乐作品是纯意向性对象"的论断以及围绕这个问题对音乐作品本体特性等问题所做的一系列阐述,构成了他的现象学音乐哲学思想的基本观念。相信对他的美学思想的研究会给我们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的音乐美学带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高尔基说过:“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他已经在自己的周围创造了被称为文化的第二自然。”机械工程师正是第二自然的创造者之一,他的本身就是创造美的活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文化艺术水平的迅速提高,产品的美学功能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决定产品的竞争能力。技术与美学的结合,已是当今时代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特征,美学贯穿在机械工程师工作的每个环节中,也就是说,工程师每个环节的工作效果,都体现着他的美学素质。美学素质在产品设计中的功用机械…  相似文献   

20.
美与艺术都是价值形态,论美论艺术都离不开人。因此美学和文艺学一般总将关于人的哲学视为一种基础和前提,将探索人和人的本质问题放到重要位置。毛泽东同样重视人与人性问题。他在论述美与艺术问题时,总将它们与人的问题结合起来。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他结合文艺问题所展开的对人性问题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