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红曲霉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降脂红曲霉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降脂红曲霉菌株具有特定的形态特征,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为4.0-5.5,菌株的耐酒精能力较高,体积分数可达15%。  相似文献   

2.
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721菌株不仅能产生红曲色素,而且还能产生麦角固醇,在100g干菌体中可获1g以上麦角固醇,该菌株以大米粉培养基培养最适宜,发酵周期为96h,产生的麦角固醇最高吸收值为281nm,产生的红曲色素平均脂价约为80。  相似文献   

3.
汾酒大曲中红曲霉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汾酒大曲中的红心曲、后火曲、清茬曲等样品中的红曲霉进行了分离鉴定.从后火曲和红心曲中分别分离到两株红曲霉,编号为N1和N2,经培养特征观察、个体形态特征观察,以及生物学特性分析和生理生化试验等,将两株红曲霉初步鉴定为红曲霉属(Monascus)中的红色红曲霉(Monascus ruber).  相似文献   

4.
PVA固定化红曲霉发酵生产红曲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进行了采用聚乙烯醇固定化红曲霉细胞和游离红曲霉细胞发酵发生红曲色素的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聚乙烯醇为载体固定化细胞颗粒机械强度高,产色素高,尤其通过添加话性碳解除产物抑制作用后。  相似文献   

5.
6.
红曲霉Monascuspurpureus721菌株不仅能产生红曲色素,而且还能产生麦角固醇。在100g干菌体中可获1g以上麦角固醇。该菌株以大米粉培养基培养最适宜,发酵周期为96h,产生的麦角固醇最高吸收值为281nm,产生的红曲色素平均色价约为80。  相似文献   

7.
红曲霉的有效生理活性物质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红曲霉(Monascus)以其能产生大量天然红曲色素而著称。近年来,由于合成色素的安全性受到挑战,天然色素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具有保健功能的红曲色素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红曲是以大米为原料,经红曲霉繁殖发酵而成的一种红色米曲。红曲的药用价值虽然在《本草纲目》等早有记载,作为改善血液循环的保健品在我国一直应用到现在,但是长期以来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1979年日本远藤章从红色红曲霉(M.ruber)中分离出一种命名为MonacolinK的活性物质后,红曲霉的生理活性物质才引起人们的重视。1红曲霉属的分类、培养特征和重要种1.1红曲霉…  相似文献   

8.
雌雄异株植物的生理生化特性及性别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9.
尉淑珍 《河东学刊》1998,16(5):53-54
本文讨论了卵磷脂的生化特性,生理与临床特性及其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10.
着重以小麦为例研究了灌溉对作物光合作用、营养特性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并从不同层次上研究了土壤水分对冬小麦产量、生理生化母性的影响,旨在乡冬小麦的节水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红曲霉RNA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汤祖辉  赖卫华  许杨 《江西科学》2002,20(2):118-120
采用异硫氰酸胍和β_巯基乙醇联合变性 ,酚 ,氯仿和异戊醇抽提的方法 ,对红曲霉总RNA进行提取。得到的RNA样品经过甲醛变性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 ,证实为完整、均一的总RNA ,为构建红曲霉的cDNA(complemetaryDNA ,互补DNA)文库和筛选差异表达的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对生活在3 250-3 700 m高海拔地区的黑杂F1和西杂F1的生理指标、血液生理指标和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被检黑杂F1和西杂F1的生理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绝大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均位于国内外学者记载的正常范围之内,表明黑杂F1和西杂F1两种杂种公牛对青海省3 250-3 700 m的高海拔地区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以紫色红曲霉S1为出发菌株进行微波诱变,筛选出产红曲色素能力最高的突变株紫色红曲霉S1-29,其红曲色素值达3 240 U/g,比出发菌株提高了57%.针对菌株S1-29固态发酵培养产红曲色素的条件进行优化,添加不同的碳源、氮源以及无机盐,研究添加物对产红曲色素能力的影响,并进行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发酵条件:在大米基质中添加葡萄糖、蛋白胨、硫酸镁和磷酸氢二钾,使其质量分数分别为4%,6%,0.4%和0.3%,32 ℃培养11 d,菌株S1-29红曲色素值达到4 003 U/g,比优化前提高23.55%.  相似文献   

14.
在小型模拟人工湿地实验系统中,用不同浓度梯度(0、5、10、20、40、60 mg/L)的含铬废水对再力花进行污染胁迫,研究铬胁迫下湿地植物再力花的生理生化指标[如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根系活力(TTC)等]响应,为其在污染环境中作为水体环境修复植物的可行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铬胁迫浓度的增加,沙基质及其再力花体内的铬含量都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叶片中叶绿素a、b及其总量均呈现先增后减,然后再增加的趋势;脯氨酸(Pro)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谷胱甘肽(GSH)、MDA、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均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在铬浓度10 mg/L后,SOD和POD含量增加,而TTC和过氧化氢酶(CAT)随铬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综上,再力花能够在铬胁迫下对其生理生化特性作出相应调节,具有较强的适应力和耐污力,可作为人工湿地处理含铬废水的湿地植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自然低温胁迫对毛竹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3种不同年龄段毛竹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对自然越冬状态下毛竹各项生理指标和低温半致死温度的测试,研究了毛竹抗寒能力及其有关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从12月5日到翌年2月5日自然低温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变化,毛竹1年生、2年生实生苗和竹林中40 a以上1年生秆毛竹(1年生成竹)的叶绿素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总降幅分别为21.46 %、42.38 %、22.76 %;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趋势类似,先升高后降低;而POD活性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呈先升高后持续降低,总降幅分别为16.43 %、29.46 %、29.61 %;而可溶性糖含量成竹高于1年生和2年生竹,但消耗量低于1年生和2年生竹;半致死温度为1年生(-13.697℃)较高,2年生(-15.426℃)次之,成竹(-18.393℃)较低。半致死温度与12月上旬的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1月下旬的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由此表明,毛竹具有较强的抗寒性,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植株的抗寒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廉价农产品废弃物麦麸和米糠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附加碳、氮源及微量元素试验,研究了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红曲SM01色素产量的影响。确定了红曲SM01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3%,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10 d;最佳附加方案为葡萄糖+硝酸铵+甘油+ KH2PO4+ MgSO4。 在上述培养条件下,以低成本的麦麸、米糠、葡萄糖、硝酸铵、甘油及微量元素混合物来代替大米培养红曲霉,色价高达3 789 U/g,降低了约30%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7.
金钱松种子贮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含水率的金钱松种子在贮藏期间的发芽率、生活力以及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金钱松种子临界含水率在3%~4%。含水率与发芽率、生活力以及POD活性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相关性大小排序为生活力、POD活性、发芽率。(2)金钱松种子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SOD和POD活性与发芽率、生活力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各项指标与发芽率的相关性大小排序为SOD活性、MDA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POD活性、粗脂肪含量,与种子生活力的相关性大小排序为SOD活性、POD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粗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MDA含量。(3)O.2-含量虽然与金钱松种子发芽率、种子生活力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但是与种子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存在显著负相关性、与MDA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4)金钱松种子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与其他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从南湾水库中分离得到一株反硝化细菌N1.研究了其生理生化特征,测其生长曲线,拍摄了电子显微照片.寻找适合于当地生长的反硝化细菌,并将其应用于本地的水体净化系统.  相似文献   

19.
从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紫色红曲菌(Monascus purpureus)菌株S的转化子库中筛选出2株产红曲色素性能变化显著且遗传稳定的转化子S62和S158,分别对其菌落形态、显微结构、菌落生长速度、遗传稳定性、潮霉素抗性及其产色素和桔霉素的能力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株转化子的生物学特性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且发酵后红曲色素的色价和桔霉素的产量降低.其中:转化子S62液态发酵后色价为2.71 U/mL,仅为原始菌株S色价的0.04倍;转化子S158发酵后色价为17.62 U/mL.  相似文献   

20.
硅对小麦幼苗几项生理生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砂基培养小麦幼苗,用不同浓度的Si(Na2SiO3)溶液灌溉后,研究硅对小麦幼苗叶片几项生理生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的浓度在0至3.5mmol/L范围内,随着硅浓度的升高,叶绿素、蛋白质含量均有所增加;硅浓度在0至2.5mmol/L范围内,随着硅浓度的升高,小麦幼苗叶片细胞内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大,质膜透性、MDA含量、POD及SOD活性均呈下降趋势;硅的浓度大于2.5mmol/L时硝酸还原酶活性有降低趋势,质膜透性、MDA含量、POD及SOD活性均突然上升;CAT的变化趋势与POD及SOD恰好相反.说明硅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促进小麦幼苗生长、保护幼苗细胞,而高浓度的硅对小麦幼苗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